本文目录一览

1,基本乐理是什么

音乐基本理论也称基本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入门课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关声音的性质、律制、怎样记谱(也就是怎样读谱)、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等等,而记谱(和读谱)的方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基本乐理是什么

2,从西周至宋朝出现的著名音乐思想有哪些

汉族是有音乐传统的民族,汉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创造。秦以前,汉族先民已创造了乐器和乐曲,发明了乐律。汉唐盛世,汉族音乐以歌舞音乐见长;宋元以后,则以戏曲音乐为主。当今世界公认的音乐律制,如五度相生律(汉族称三分损益律)、纯律及平均律,汉族皆独立发明,其成果如车条之辐辏,汇入世界音乐理论之轴心。

从西周至宋朝出现的著名音乐思想有哪些

3,怎么才能更懂音乐

多听,了解背景。学习一些音乐的基本理论。 音乐中表达的东西与它的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调式、调号等是密切相关的。以上这些被称为音乐语言的要素。 慢慢的欣赏能力就提高了,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突然间从中听出了些什么。听音乐与读书是一样的,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甚至用一个人不同心情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怎么才能更懂音乐

4,乐理基础知识是

给你几个链接,关于古筝及简谱乐理知识的书籍。古筝常识http://wenku.baidu.com/view/bce6f8c789eb172ded63b7c9.html简谱乐理知识(李重光) http://wenku.baidu.com/view/63460675f46527d3240ce0af.html新概念乐理教程——五线谱、简谱—起学http://wenku.baidu.com/view/17d1a8956bec0975f465e296.html基础乐理理论篇与实用篇 http://wenku.baidu.com/view/6c80cb22bcd126fff7050b0a.html

5,请随手推荐基本乐理书不胜感激本人小提琴入门

同样推荐两本:丰子恺《音乐入门》:pan.baidu.com/s/1GaX3I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pan.baidu.com/s/1l8NWS这两本都是老书,应该都买不到了。再另推荐一本蒋雄达的《弦音回响 小提琴学习与演奏知识综述》:pan.baidu.com/s/1zLVzl 可以学一些小提琴相关知识。以上都可以复制以上的链接下载电子版。两本乐理书各有侧重点。假如你觉得乐理很枯燥的话,特别推荐看丰子恺的《音乐入门》。言简意赅,只需要看1页到70页就可以初步了解与小提琴相关的乐理了。这样对初三的你会省下不少时间。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共206页,需要全部看完和理解。都是一些纯理论的东西,没有时间的话可以先看:第三章:记谱法第七章:音程第九章:节奏、节拍第十章:音乐的速度和力度第十四章:装饰音其他的章节和小提琴关联不是很大,可以先放着。推荐《音乐入门》做开胃菜,接着看《音乐理论基础》就不会很头疼了。
乐理最好是人民音乐出版李重光老师(音乐理论基础)¥16.8——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教材,还有同心出版社卓越东方编(五线谱入门-基础教程)19.8——通俗易懂好自学。
我来解答你的问题: 首先,你要明白,跟老师学琴的时候他不可能先把所有乐理知识都教会你再教你拉琴,而是两者同时进行,而且初学不会给你灌输大量的乐理。而且你已经可以认识一些基本音符,识谱会很容易学会,只是需要一个熟练的过程,这就要求你反复实践才可以。 其次,小提琴确实很难学,入门要比钢琴难的多,成人学琴虽然不如儿童潜力大,但是也有成人的优点,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琴、练琴只要肯多动脑,再付出努力练习,奏出优美的旋律也是可以的。 最后如果实在想学乐理,我认为没有必要专门买乐理书,那些对于初学者都是很深奥的,你只需要买一些讲解基本乐理的小提琴教材即可,成人学琴我认为最好的教材是《霍曼》,虽然入门没有铃木快,但是有很多铃木无法匹配的东西。而且前面有乐理讲解,也有各个调性手指应保持的距离,推荐你买一本,但是注意有不同的版本,有一版白色封面的是最详细的,但是没有目录。 最重要的!!!成人学琴贵在坚持,我很多大的学生往往都不如小朋友,因为他们很难坚持,如果你真的决定要学,一定要努力坚持。祝你成功!

6,音乐的1234567是怎么来的

  1、什么是音乐:   令人感觉愉悦的声音,就叫音乐。乐者,令人愉快之意。音者,声音也。加在一起就叫音乐。怎么样,比大家想象的包含范围要广阔的多吧,呵呵~~~~ 在这里说一点题外话,声音的3要素是什么?那本是音质/音色/音量。音量不必多说,小了人们听不清,过大了人体本能的会有生理不适,那么声音的好不好听关键取决于什么呢?是音质!音质的好坏是决定声音是否好听的根本,这就是为什么说好琴是关键的原因,只有你拥有一把好琴的时候你才能真正体会所谓的好声音是什么样的。音色的好坏是建立在音质的基础上的,所以对于乐手(特别是bass)好音质应是第一追求,当拥有了好音质的时候你会发现好音色几乎是唾手可得,比音质不好的琴要追求好音色要容易无数倍。   2、什么是音阶:   说来话长,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了声音的高低中似乎总有一些音是听起来就像是一模一样,却不在一个高度上,于是人们把任意这样两个音之间的频率计算了一下,又捉摸了很久,终于发现按照频率把这任意两个音之间的频率分成12份,就几乎可以把见到听到过的音乐都鼓捣出来,于是人们把这个发现叫做“12平均律”,于是钢琴出现了,钢琴就是基于12平均律的理论制造的,所以钢琴的每一组键盘(5黑7白)相加就一共正好是12个键,同时人们发现,在音乐中,其实这12个键中只有7个使用率特高,于是人们把常用的7个键做得宽一点并放在一起,另外相对不常用的5个键做的窄一点,放到不碍事的地方且用不同的颜色以避免混乱,这就是钢琴的样子的由来。再往后,人们看到虽然那两个听起来就像是一模一样却不在一个高度上的音中间是隔着12个键,但是毕竟常用的只有7个啊,干脆一省事,就只给这7个音符起了名字。于是就有了大家知道的1234567。问题又来了,这时人们发现,在钢琴上只有34之间和71之间是连续的两个键,而其它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常用音符中间都夹着一个不常用的黑键,最后为了大家方便就规定了一些统一的概念,这样就不会糊涂了,比如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都夹着一个不常用的黑键,也就是说按照12平均律来说,它们之间不是相邻的键,但是谁让那几个黑键是不常用的呢,所以大家还是决定把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统一叫做全音关系,把34之间和71之间那种完全相邻的关系叫做半音关系。全音也正好等于2个半音相加的总和。但是如何表达音符与音符之间的远近呢?于是就产生了“度”这个概念,比如从1唱到2,一共只有2个音符,从一数到二,于是就叫1和2之间是2度的关系,但是1和2之间原本是有一个不常用的半音的,于是人们规定,两个音是半音关系的它们之间的远近叫做小2度,两个音是全音关系的它们之间的远近叫做大2度,所以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的远近关系都是大2度,34之间和71之间的远近关系叫做小2度。那么1和3之间呢?从1到3,不管你唱不唱那个2,这个2的音符也事实性的永远夹在1/3之间,出不出声不一定,但它永远存在,所以1和3之间就是3度的关系,同理2和4之间/3和5之间/4和6之间/5和7之间都是3度关系。考虑到半音/全音的问题,最后规定,凡是两个大2度加在一起的3度音都统一叫做大三度,1和3之间/4和6之间/5和7之间就是大三度关系。凡是由一个大2度和一个小2度加在一起的3度音都统一叫做小三度,2和4之间/3和5之间就是小三度关系。再数数看,1到4之间是4度,1到5之间是5度……,那么前面提到的那两个听起来就像是一模一样却不在一个高度上的音中间就是1234567再到一个高音的1,数一数,就是8度关系。同理,如果从2开始往上数23456712,高低的两个2之间也叫8度关系。34567123的两个3也是……,说了这么长,都是为了对音阶概念的铺垫,这些“12平均律”“全音/半音”“度”的概念都是最基础的概念,各位一定要深入地整明白,这些基本概念糊涂,后面的乐理就会越来越难学的啊。好了,该说啥叫音阶了,其实,所谓音阶,就是在任意一个8度以内的音符的固定排列组合,比如,最最常用的12345671的组合,就是一种音阶,67123456就是又一种音阶,以此类推,所谓布鲁斯音阶/爵士音阶/阿拉伯音阶……很多音阶,其实都是在任意一个8度以内的音符的各种固定排列组合。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并不是叫8度关系的各种音阶内都一定是8个音符,比如中国的5声音阶就是123561,没有4和7,还有很多音阶模式也是如此。   3、什么是调:   这也是个比较长的话题,像上一个问题一样也会涉及若干相关概念,且听老妖慢慢道来。人的名字有大名也有小名,音符也一样,人们给音符起了1234567这样的名字以后,发现有很多问题还是表达时容易混乱,于是又给音符起了个大名,1234567分别的大名叫做CDEFGAB。用来对不同的音乐问题做出定义。又规定了一个全世界人民不分种族不分男女老幼唱着都不高不低不费劲的音高作为最核心的一个C,于是就有了个人为规定的中央C的概念,以中央C这个音符为核心的不管往上还是往下的8度之间的音阶,就都规定叫做C调音阶。以此类推,高低之间2到2的音阶,因为2的大名叫做D,所以这样的音阶就叫做D调音阶。高低之间3到3的音阶,就是E调……。下面老妖就把与“调”紧密相关的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分别说一说,那么刚才我说的调的概念其实和大家日常接触的调的概念似乎不是很一样,没错,刚才说的是最基本概念。那么大家日常最常遇到的困惑其实是在清楚了基本概念和以下我要讲的几个问题后即可逐渐搞懂。首先,我们只讲最常用的音阶,特殊的以后再说,在最最常用的12345671的音阶组合中,因为最常用,且人类近6成的音乐,可用此音节组合搞定,于是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自然音阶。同时给音阶中的起始音和结束音(也就是那两个不同高度的1)起了个称呼叫做音阶中的主音。同时人们发现,12345671的音阶组合在记录音乐时,有不少音乐其实是从6起到6结束,也就是说是67123456的组合,于是人们规定把12345671的音阶组合叫做自然大调音阶,简称大调音阶。把67123456的组合叫做自然小调音阶,简称小调音阶。因为在12345671中主音是1,它的三度音是3,主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大三度关系,在67123456中主音是6,它的三度音是1,之间是小三度关系,所以,前者叫大调,后者叫小调。比如,以C为主音的12345671的组合就叫做C大调音阶,67123456因为主音是6,它的大名是A , 所以67123456的组合就叫做A小调音阶。那么是不是23456712就是D大调音阶呢?不是!因为我们前面提出的排列组合概念是以连续音阶之间的半音关系为基础的,比如12345671的组合,这8个音符之间的连续半音关系是1到2之间是全音/2到3之间是全音/3到4之间是半音/4到5之间是全音/5到6之间是全音/6到7之间是全音/7到高音1之间是半音,也就是大调的组合8个音符之间的连续半音关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也就是说凡是在一个八度内的八个音符之间从低到高是满足全/全/半/全/全/全/半的关系的,就是大调音阶。同理,小调音阶就是在一个八度内的八个音符之间从低到高是满足全/半/全/全/半/全/全的音阶组合。所以23456712不是D大调音阶,23#4567#12才是D大调音阶。大小调音阶之所以听起来很不一样主要是由于主音到3音的大小三度不同造成的,仔细体会一下,大调音阶给人的感觉普遍有一种开放/庄重/大气的暗示,小调音阶则普遍有一种细腻/感性的暗示,所以多数大开大合的音乐,大气的音乐,特别是军乐/进行曲什么的都一定是大调的,流行歌曲中很多比较大气的作品也都是大调的音乐,同比,很多感情色彩十分浓厚的浪漫的音乐就都是小调的,而且在人类的听觉范围内,有一些音域是特别适合某种情绪的表达的,比如C/D/F/G大调就是最适合做激昂/大气/刚性音乐的音域,很多军乐/进行曲/各国国歌就都是这些调式。bE调是最感性的调式,性感乐器之王----中音萨克斯就是bE调的。bB是最适合伤感音乐的音域,蓝调爵士中最伤感的乐器----低音萨克斯就是bB调的。当然这些不是绝对的,只是一种听觉上的趋势而已。大可不必机械的套用,从而进入形而上的误区。

7,在乐理中主音上主音中音下属音属音下中音导音稳定

主音 do 、上主音 re、中音 mi、 下中音 fa 、属音 sol 、导音 si。像这些主音、上主音、中音,这些名称一般多用于做乐理题中使用。 当调式中的几个音排列成音阶时,主音是一个调式的核心。调式中最稳定的音,叫做“主音”。 调式中自主音向上依次编号的各音称调式音级,在大小调体系中,第Ⅰ级称主音,第Ⅴ级称属音,第Ⅳ级称下属音,三者均为调式骨干音。第Ⅲ级称中音,第Ⅵ级称下中音,第Ⅱ级称上主音,第Ⅶ级称导音,自然小调第Ⅶ级音称下主音。 大小调中主音往下方数纯五度的音。按照调性内级数来看正好是Ⅳ级音。 稳定音级:在大小调体系中,Ⅰ、Ⅲ、Ⅴ级都是稳定音级。 而稳定音级是音级中的 一、三、五级,其余都为不稳定音级。而在歌唱或弹琴的时候,过多的使用稳定音级 音乐出现的感觉是具有光辉,明朗的色彩、不稳定音级 的成分充当于阴柔色彩成分,但是曲子的最终结尾音都会使用稳定音,会使曲子有结束的感觉。 排列顺序也就是五线谱里的do,re,mi,fa,sol,la,ti,所以稳定音为主音,中音和属音,除了这三个以外的音都是不稳定音。 拓展资料 音乐基本理论也称基本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入门课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关声音的性质、律制、怎样记谱(也就是怎样读谱)、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等等,而记谱(和读谱)的方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主音为(do),它决定了整首乐曲的色彩 上主音为(re),与主音关系极密切的音 中音为(mi),位于主音上方的三度音,音阶中的第三级音 下属音为(fa),位于主音下方纯五度 属音为(sol),对与主音有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下中音为(la),在自然大调体系中,下中音是该大调的关系小调的主音 导音为(si),通常用其作为主音的前导过渡 稳定音,在调式体系中,起着支柱作用并给人以稳定的音 不稳定音,在调式体系中只起辅助作用,并给人以不稳定感的音 拓展资料: 在大小调和声中,调式中的主音、下属音、属音上构成的Ⅰ、Ⅳ、Ⅴ级三和弦,分别代表着和声的三个功能,是调式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和弦,称之为正三和弦。主功能用字母 T 表示,下属功能用字母 S 表示,属功能用字母 D 表示。在自然大调中,它们是大三和弦;在自然小调中,它们又都是小三和弦,其它各级三和弦称为副三和弦。 关于音级,罗马字母I、II、III、IV、VI、VII、VII级,分别对应主音、上主音、中音、下属音、属音、下中音、导音,对于自然大调即对应dol、re、mi、fa、sol、la、si。 正三和弦包括主和弦(Tonic),属和弦(Dominant)和下属和弦(Subdominant)。先以C自然大调为例,主和弦T是音符C、E、G的叠加,也就是包含dol(主音)、mi(中音)、sol(属音)三个音,一次称为和弦的根音、三音、五音。三音和根音的音程关系是个大三度,主和弦是大三和弦。 (和弦中可以有重复,根据一些和声教程所述,可以重复根音和五音,省略五音,但是三音不可重复省略。比如重复主音,四部和声中上图为密集排列,下图开放排列 重复主音,省略五音 不过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不讨论和声学中重复应用是否正确,四部和声排列等等详细的专业问题) 属和弦则是根音建立在属音上构成的三和弦,包含属音,导音和上主音。C大调中便是G、B、D或sol(V)、si(VII)、re(II),也是个大三和弦。 类似的,下属和弦指的是由IV、VI、I级音构成的三和弦。大调中便是fa、la、dol,是大三和弦。 如上所示的三和弦,都是根音作为低音的,这样的和弦称为原位和弦。 如果将根音调高八度,比如,主和弦中dol、mi、sol变为了mi、sol、dol 即是三音(mi)作为低音,这便是和弦的第一转位,称为六和弦。上图中的mi和dol是(小)六度关系。在这基础上,将三音也提高八度,变为sol、dol、mi,这时五音(sol)是低音,则是三和弦的第二转位,称为四六和弦。下图中,sol和dol是(纯)四度关系,而sol和mi是(大)六度关系。 区分和弦的原位和转为主要看和弦的低音,低音是主音则是原位;若是三音,则是六和弦(第一转位);若是五音,则是四六和弦。比如一个四六和弦,低音为五音sol。 类似的,属和弦的六和弦以VII级音(si)作为低音,四六和弦以II级音作为低音。下属和弦第一转位以VI级音作为低音,第二转位以主音作为低音。对于大调,简单来说 主和弦 dol mi sol 属和弦 sol si re 下属 fa la do 对于自然小调 主和弦 la dol mi (以a自然小调为例) 属和弦 mi sol si 和弦的三音和根音都是小三度关系,自然小调的正三和弦都是小三和弦。 对于和声小调,其属和弦由于导音提升了半音,是个大三和弦。a和声小调中的属和弦mi、#sol、si。 参考资料 : 中下音和弦 百度百科
分析如下: 主音:主音发生了变化,整个作品的基调也就发生了变化,会产生不同感觉得音乐。顾名思义,就是“主要之音”。是调中的核心乐音。各种调式音阶中的第一级音,都称为主音。阶里面的任何一个音符都可以成为主音,只不过他与其他音的关系会发生变化,主音发生了变化,整个作品的基调也就发生了变化,会产生不同感觉得音乐。一旦主音确定了,那么其他音符到主音的倾向性也就确定了。 上主音:位于主音上方大二度。音阶中的第二级音。升高八度后,它在属音上方纯五度的位置,是属音的“属音”。所以它是仅次于属音、下属音,而与主音关系极密切的音,又因其在主音的上方,与主音位置最近,故称“上主音”。 中音:位于主音上方的三度音,音阶中的第三级音。因在主音与属音的中间,故称为“中音”。调式中自主音向上依次编号的各音称调式音级,在大小调体系中,第Ⅰ级称主音,第Ⅴ级称属音,第Ⅳ级称下属音,三者均为调式骨干音。 下属音:位于主音下方纯五度,故称“下属音”。音程转位后,位于主音上方纯四度。其意义与属音大致相当。在通常的七声调式中,它位于音阶的第四级音。属音与下属音在音乐中是与主音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音。大小调中主音往下方数纯五度的音。按照调性内级数来看正好是Ⅳ级音。 属音:在主音上方的纯五度音,就是属音,顾名思义,有“附属于主音”之意。在通常的七声调式中,它位于音阶的第五级。在音乐中,属音对与主音有强有力的支持作用。在音乐中,属音是音阶的第五个音级。它之所以被称为属音是因为它是由主音产生出来的,它属于主音。属和弦就是任何基于属音的和弦,而且使用同一音阶的音。例如在C大调中,属音是G音,而属三和弦由G、B、D组成。 下中音:位于主音下方三度音,转位后在主音上方六度音。属于音阶的第六级。因其处于主音与下属音中间,故称“下中音”。在自然大调体系中,下中音是该大调的关系小调的主音,故也有“第二主音”之称。按照五度相生理论,音阶的产生是:1(do)生5(sol),也就是说:第一级音生出了第五级音,所以第五级音从属于第一级,因此第五级叫属音。下中音指的是六级音。 导音:七声调式中的第七级音,叫做“导音”,顾名思义,有“导向主音”之意。在自然大调、和声小调之类的调式中,它在主音上方的大七度音程位置,上距主音的八度音为小二度音程。一个音阶里 对主音倾向性最强的音叫导音。传统和声中一个调式的音乐是围绕主音展开的·而导音具有很强的导入主音的倾向。 拓展资料 乐理的音及音高 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在自然界中能为我们人的听觉所感受的音是非常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特意挑选出来的。这些音被组成为一个固定的体系,用来表现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四种性质。 音的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折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 音的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 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音的振动范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音色则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等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乐理
这些都是音乐乐理名词。 主音:主音发生了变化,整个作品的基调也就发生了变化,会产生不同感觉得音乐。顾名思义,就是“主要之音”。是调中的核心乐音。各种调式音阶中的第一级音,都称为主音。阶里面的任何一个音符都可以成为主音,只不过他与其他音的关系会发生变化,主音发生了变化,整个作品的基调也就发生了变化,会产生不同感觉得音乐。一旦主音确定了,那么其他音符到主音的倾向性也就确定了。 上主音:位于主音上方大二度。音阶中的第二级音。升高八度后,它在属音上方纯五度的位置,是属音的“属音”。所以它是仅次于属音、下属音,而与主音关系极密切的音,又因其在主音的上方,与主音位置最近,故称“上主音”。 中音:位于主音上方的三度音,音阶中的第三级音。因在主音与属音的中间,故称为“中音”。调式中自主音向上依次编号的各音称调式音级,在大小调体系中,第Ⅰ级称主音,第Ⅴ级称属音,第Ⅳ级称下属音,三者均为调式骨干音。 下属音:位于主音下方纯五度,故称“下属音”。音程转位后,位于主音上方纯四度。其意义与属音大致相当。在通常的七声调式中,它位于音阶的第四级音。属音与下属音在音乐中是与主音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音。大小调中主音往下方数纯五度的音。按照调性内级数来看正好是Ⅳ级音。 属音:在主音上方的纯五度音,就是属音,顾名思义,有“附属于主音”之意。在通常的七声调式中,它位于音阶的第五级。在音乐中,属音对与主音有强有力的支持作用。在音乐中,属音是音阶的第五个音级。它之所以被称为属音是因为它是由主音产生出来的,它属于主音。属和弦就是任何基于属音的和弦,而且使用同一音阶的音。例如在C大调中,属音是G音,而属三和弦由G、B、D组成。 下中音:位于主音下方三度音,转位后在主音上方六度音。属于音阶的第六级。因其处于主音与下属音中间,故称“下中音”。在自然大调体系中,下中音是该大调的关系小调的主音,故也有“第二主音”之称。按照五度相生理论,音阶的产生是:1(do)生5(sol),也就是说:第一级音生出了第五级音,所以第五级音从属于第一级,因此第五级叫属音。下中音指的是六级音。 导音:七声调式中的第七级音,叫做“导音”,顾名思义,有“导向主音”之意。在自然大调、和声小调之类的调式中,它在主音上方的大七度音程位置,上距主音的八度音为小二度音程。一个音阶里 对主音倾向性最强的音叫导音。传统和声中一个调式的音乐是围绕主音展开的·而导音具有很强的导入主音的倾向。 拓展资料 音乐理论也称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必修课程。我们平常所说的乐理,一般是指音乐理论中的基础部分,也就是“基础乐理”。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关声音的性质、律制、记谱法、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等等,而记谱(和读谱)的方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音乐理论简称"乐理",包括相对简单的基础理论----读谱、音程、和弦、节奏、节拍等。还有相对来说比较高级的----和声、复调、曲式、旋律、配器法等内容。乐理的掌握,对于作曲、编曲、指挥、演奏来说,具有重要积极意义。我们平常所说的乐理,一般是指音乐理论中的基础部分,也就是“基础乐理”。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乐理词条
主音:当调式中的几个音排列成音阶时,主音是一个调式的核心。调式中最稳定的音,叫做“主音”。 上主音:位于主音上方大二度。音阶中的第二级音。升高八度后,它在属音上方纯五度的位置,是属音的“属音”。所以它是仅次于属音、下属音,而与主音关系极密切的音,又因其在主音的上方,与主音位置最近,故称“上主音”。 中音:位于主音上方的三度音,音阶中的第三级音。因在主音与属音的中间,故称为“中音”。调式中自主音向上依次编号的各音称调式音级,在大小调体系中,第Ⅰ级称主音,第Ⅴ级称属音,第Ⅳ级称下属音,三者均为调式骨干音。 下属音:位于主音下方纯五度,故称“下属音”。音程转位后,位于主音上方纯四度。其意义与属音大致相当。在通常的七声调式中,它位于音阶的第四级音。属音与下属音在音乐中是与主音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音。大小调中主音往下方数纯五度的音。按照调性内级数来看正好是Ⅳ级音。 属音:在主音上方的纯五度音,就是属音,顾名思义,有“附属于主音”之意。在通常的七声调式中,它位于音阶的第五级。在音乐中,属音对与主音有强有力的支持作用。在音乐中,属音是音阶的第五个音级。它之所以被称为属音是因为它是由主音产生出来的,它属于主音。属和弦就是任何基于属音的和弦,而且使用同一音阶的音。例如在C大调中,属音是G音,而属三和弦由G、B、D组成。 下中音:位于主音下方三度音,转位后在主音上方六度音。属于音阶的第六级。因其处于主音与下属音中间,故称“下中音”。在自然大调体系中,下中音是该大调的关系小调的主音,故也有“第二主音”之称。按照五度相生理论,音阶的产生是:1(do)生5(sol),也就是说:第一级音生出了第五级音,所以第五级音从属于第一级,因此第五级叫属音。下中音指的是六级音。 导音:七声调式中的第七级音,叫做“导音”,顾名思义,有“导向主音”之意。在自然大调、和声小调之类的调式中,它在主音上方的大七度音程位置,上距主音的八度音为小二度音程。一个音阶里 对主音倾向性最强的音叫导音。传统和声中一个调式的音乐是围绕主音展开的·而导音具有很强的导入主音的倾向。 稳定音级:在大小调体系中,Ⅰ、Ⅲ、Ⅴ级都是稳定音级。 (除了这三个音级之外,都是不稳定音级。) 不稳定音程:由不稳定音级构成的音程,叫做不稳定音程。在大小调体系中,Ⅱ、Ⅳ、Ⅵ、Ⅶ级都是不稳定音级,因此由这四个音级构成的音程就是不稳定音程。 拓展资料: 乐理: 音乐理论简称"乐理",包括相对简单的基础理论----读谱、音程、和弦、节奏、节拍等。还有相对来说比较高级的----和声、复调、曲式、旋律、配器法等内容。乐理的掌握,对于作曲、编曲、指挥、演奏来说,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我们平常所说的乐理,一般是指音乐理论中的基础部分,也就是“基础乐理”。关于基础的音乐理论的著作浩如烟海,其中在我国比较流行的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李重光所编的《音乐理论基础》。 音乐理论也称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必修课程。我们平常所说的乐理,一般是指音乐理论中的基础部分,也就是“基础乐理”。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关声音的性质、律制、记谱法、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等等,而记谱(和读谱)的方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产生: 音是一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人们的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20-20000次左右,在自然界中,我们人的听觉能感受到的音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 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泛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在音乐中所说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挑选出来,能够表现人们生活或思想感情的,并组成一个固定的体系,用来表达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 性质: 主要包括音的高低、音的强弱、音的长短和音色。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四种主要性质,在音乐表现中非常重要,其中以音的高低和长短最为重要。不知道您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对于一首歌,不管您人声演唱还是乐器演奏,唱的声音是小是大,也不管您演唱或演奏时用什么调,音的强弱及音色有了变化,但这支歌的旋律依旧。 可是,如果这首歌的音高或音的长短有改变的话,则音乐的感受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可见,对一段旋律来说,音高和音长短的重要性。 音的高低决定于物体在一定时间的振动次数(频率)。振动次数越多,音越高;振动次数越少,音越低。音的强弱决定于振幅(声音波形的振动幅度)的大小。振幅越大,音越强;反之,振幅越小,音越弱。音的长短决定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 音的延续时间越长,音越长;音的延续时间越短,音越短。而音色由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泛音的多少等多种因素决定。 音色是指音的感觉特性,是音乐中极为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其中有基音和泛音,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了特定的音色。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 人声的音色有高、中、低音,并且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也是各不相同的。 分类: 即乐音、噪音之间的区别。根据音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音乐中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在是音乐表现中必不可少。如架子鼓发出的声响就是一种噪音,不过,这种噪音有一定的规律。 资料参考:百度百科,乐理

文章TAG:音乐  音乐理论  理论  基本  音乐理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