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为中生界。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为中生界,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为中生界,中生界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演化中生界开封凹陷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姬塬凹陷、黄口凹陷、成武凹陷和鱼台凹陷,其中姬塬凹陷上三叠统最为发育,生烃潜力最大,是该区的主要烃源岩中生界,什么是中生代和古生代。
1、中生化时期是指哪个时期中生代(英文名:MesozoicEra;时间:约2.5亿年前至约6500万年前),显生宙第二代,晚于古生代,早于新生代。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为中生界。指中生代。中生代(英文名:MesozoicEra;时间:约2.5亿年前至约6500万年前),显生宙第二代,晚于古生代,早于新生代。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为中生界。
时间:约2.5亿年前至约6500万年前),显生宙第二代,晚于古生代,早于新生代。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为中生界。中生代的名称最早是由英国地质学家J. Phillips于1841年提出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中生代与古生代、新生代之间的联系。这个时代的生物具有介于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的中间性质。
2、中生代、古生代是什么时期,有什么特点?古生代属于显生宙,上一代是新元古代,下一代是中生代。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也被称为晚古生代。第三代古生代地质时代(第一代和第二代分别为太古代和元古代)。它开始于大约5.7亿年前,结束于2.3亿年前。古生代分为六个时期,一般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
3、南海北部 中生界分布广、厚度大由于南海北部地震勘探程度较低中生界,为了研究中生界的分布特征,充分利用重磁勘探在区域宏观研究上的优势,对卫星重力、航磁力、海洋重磁力等资料进行处理分析,从宏观上探讨典型剖面的正反算。在此基础上,从典型地震剖面的地震相分析、海陆地层对比和井震对比,进一步证实了中生界的分布特征和剩余厚度,为勘探南海北部中生界的油气地质条件奠定了基础。
4、南海围区 中生界油气地质条件(1)三叠系油气地质条件三叠系(图539),李乐盆地上三叠统砂岩、泥岩Ro值高达1.0% ~ 2.5%。Sampaguita1井显示三叠系有机质总含量高,已达到成熟,干酪根类型均为ⅲ型,以气为主。菲律宾北巴拉望岛民都洛岛三叠系总有机质含量略低,干酪根类型均为ⅲ型,以气为主。图539南海围区三叠系油气地质条件;马来西亚半岛柔佛州三叠系具有良好的烃源岩潜力。
马来西亚盆地三叠系泥岩TOC高于侏罗系白垩系,通常为过成熟。三叠系厚层浊积砂岩是最可能的储层,但夹凝灰岩的砂岩孔隙度较差。三叠纪不发育区域性盖层。三叠系油气主要以侧向运移方式运移至中生界顶部,或通过裂缝或断层运移至侏罗系白垩系储层。印尼兰斯盆地已发现三叠系油田(童等,2005)。
5、 中生界烃源岩特征与生烃演化The 中生界开封凹陷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济源凹陷、黄口凹陷、成武凹陷和鱼台凹陷,其中济源凹陷上三叠统最为发育,生烃潜力最大,是该区的主要烃源岩。1.姬塬凹陷中生界烃源岩特征(1)烃源岩时空分布中生界姬塬凹陷暗色泥岩主要发育于上三叠统椿树窑组、谭庄组和中下侏罗统安窑组、马坳组。上三叠统总厚度达500 ~ 1500米,其中暗色泥岩厚200 ~ 600米(图639),呈现南厚北薄的趋势。
椿树窑组钻井揭示,暗色泥岩厚度较薄,在94.5 ~ 129米至129米之间,有效烃源岩占暗色泥岩的75%。通过地震资料对比解释,确定全区有效烃源岩厚度为200 ~ 500 m,平面上以孟县-文县洼陷最厚,向北、向东逐渐变薄,姬塬凹陷中下侏罗统暗色泥岩厚100 ~ 400 m(图640),南厚北薄。其中,安窑组暗色泥岩厚14.5 ~ 237米。
文章TAG:中生界 中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