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明天想去庙里在佛前跪着静心

不错的想法,心烦可以看看金刚经,心经,这些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明天想去庙里在佛前跪着静心

2,求跪在佛前的唯美古风图片

求跪在佛前的唯美古风图片

3,在观世音菩萨像前跪着拜求开智慧觜上念着悉发菩提心莲花遍地生

1、当然真的,佛菩萨有慈悲加被。2、法布施——得智慧。可以经常赔赔老人孩子聊聊天,帮助解答一些问题。还可以善巧方便向人们讲讲学佛的好处,解除人心心中的困惑等等,这就是法布施。
放下贪嗔痴慢,乐于助人,即得智慧。断恶修善,修福,福至心灵。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在观世音菩萨像前跪着拜求开智慧觜上念着悉发菩提心莲花遍地生

4,跪拜的正确姿势及图片图中的标准吗

不标准,手势不对应该是这样的

5,拜佛手势是怎样的什么叫顶礼

先问讯,走在佛前合掌弯腰90度,起身结手印(拱手,左手在上,二食指相竖,指尖相碰)放到眉心。放下合掌,弯腰下跪,头碰地,两手放在头前面,手背向上,然后翻掌,手心向上(观想佛陀双脚轻轻放在你的手上),覆掌收回,起身,这样三次。最后再问讯。
以自已最珍贵的头碰到佛的脚,又叫头面礼足,也叫顶礼.手势是后人搞出来的,只要心里尊敬即可
拜佛不是看姿势的,拜佛是修行,去我慢心。
双手手肘,双膝盖及额头着地的磕头(包括小拜,大拜)称顶礼。

6,佛前跪拜的正确姿势

第一.站立姿势.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并拢,手肘自然弯曲,置于胸前约呈四十五度。合双掌时,双眼下垂目光注视合掌的指尖,能够凝聚心神,排除妄念.站于蒲团之前,两足作八字式,左右足 跟距离约二寸左右,足尖距离约八寸;第二.分右掌向下,按于蒲团之中心,左掌不动,两膝跨开,跪于蒲团上;第三.左掌按于蒲团之前左边;第四.右掌从中心移于蒲团之前右边,两掌相离六寸许;以头按于两掌中间之蒲团上;第五.以两手掌向外边翻转(手心向上,意在以两手承佛足,头面接足礼);第六.两手曲指反转,仍按于蒲团之原处;头离蒲团由伏而起;右掌移于蒲团之中心;第七.左掌离蒲团,置于胸前如合掌之状;右掌用力撑起(两膝同时离蒲团),合于左掌当胸,此为一拜;附<问讯> 拜毕后尚有一礼,如世俗之作揖,名曰问讯1、首先虔诚地合起双掌,目光注视中指指尖。2、然后向下弯腰约九十度,当要直起身子来时,合十的双手也同时变换姿势。3、以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盖住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轻轻相接触,食指尖也轻轻相接触,食指与大拇指刚好略呈三角形状。4、此时,双手的姿势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萨供花一般,充满了恭敬祥和。5、双手维持这个姿势经过胸前,一直举高到眉心(但不触到额头),这也表示把佛菩萨供到顶上,有著虔诚、恭敬而谦虚的态度。6、随后再轻轻将手放下,到胸前回复合十姿势,然后放下双掌。

7,闭上眼我跪在佛前

佛渡缘专辑:佛渡缘歌手:何龙雨闭上眼我跪拜在佛前求佛渡了我的缘万事皆空梦里回转只为那尘世的贪恋红尘里我迷途知返求佛渡我 求佛渡我求佛渡我心中的杂念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闭上眼我跪拜在佛前膜拜那盛开的莲求佛渡了我的苦难我虔诚地触摸经卷只为把那梵音读遍求佛渡我 求佛渡我求佛渡我未尽的情缘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只为把那梵音读遍求佛渡我 求佛渡我求佛渡我未尽的情缘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苦情和尚   文 / 草堂生  寺庙响起剃度的钟声  我跪在佛前  双手合什  闭上眼睛  我听见红尘落地的咽哽  从此我可披上袈裟  为还没放下的牵挂祈福日夜诵经  惜蝼蚁绕步,怜残叶落红  饿食甘草渴饮凝露  安静的修行  或放下躯壳  给魂灵裹一层百纳之衣  赤脚拄杖独去,随雨随风  愿沿途受尽人间的鞭挞酷刑  让我心安走完最后一程  且等,请允我落下最后一滴清泪  忏悔我的前世今生  之后拈出一指凝固的微笑  陪伴消融我  来世罪恶的青灯
苦情和尚   文 / 草堂生  寺庙响起剃度的钟声  我跪在佛前  双手合什  闭上眼睛  我听见红尘落地的咽哽  从此我可披上袈裟  为还没放下的牵挂祈福日夜诵经  惜蝼蚁绕步,怜残叶落红  饿食甘草渴饮凝露  安静的修行  或放下躯壳  给魂灵裹一层百纳之衣  赤脚拄杖独去,随雨随风  愿沿途受尽人间的鞭挞酷刑  让我心安走完最后一程  且等,请允我落下最后一滴清泪  忏悔我的前世今生  之后拈出一指凝固的微笑  陪伴消融我  来世罪恶的青灯

8,佛前一跪三千年未见我佛心生怜莫是尘埃遮佛眼原是未献香火钱

佛门面南座北临空亡之位,正合南北两极,应五行之运化,世间一切宗教一切众生皆受五行磁场约束得以恒久不变,不会为多谁少谁而导致地球不转!当一个人出生在这个世间八字已成定局(因果注定)如果顺应磁场恶而寿高且富,逆反则违背君王之礼善而夭亡苦中之苦!佛通过修行得知前世因今世果而后告知世人怎样修身,得以来世善恶之报。 人有两气一清一浊,几种品行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善恶平分……根据以上品行所做自己就会在死后投生到哪一道,清而不浊升,浊而善少坠,善多恶少鬼道修行,恶多善少人道残而乞食……所以一旦生在世上谁都改变不了定数,不过佛告诉有缘的世人只有自己才可度自己,既然座在空亡的位置上也就不考虑什么供奉什么香火无心无念坐着,缘来则聚缘去则散。
只见佛镀金,未见佛度人这句话的意思说明你只看到了一半,未看到另一半。如果我是佛,你说的这些话我也不会渡你,跪三千年还需要佛渡?你个妖怪。
告诉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以自己的理解来揣度他人,不寻求正见,怨天尤人,还肆意写成段子传播邪见错见,毁人慧命,实在是可怕。
谤佛的罪过你知道吗?佛有要谁供养?。不是贪心的人才去供佛吗?佛有吃他一粒米,还是咬你一口水果?佛不度人,是众生自度。佛是老师,教你我方法,能依教奉行,就能自度。不听,你还你。该受的罪苦,就慢慢享受。
你这道家的魔头,说话实在是有违本心!道教那点粗浅的理论,根本不能解释宇宙人生的真相!还说什么济世度人?别拿那些骗人的伎俩来唬人,真是大言不惭!你这么白痴,妄想攻讦佛教,实在是可笑的行为!现在的道教更加没落!到处是骗人的道士,害了太多的傻瓜!本来道教是我佛门的一部分,可是你们心灵丑恶,非得搞分裂、搞对抗,最后自己打脸,愚痴如斯!道家神仙皆是凡夫,只顾着享乐,自顾不暇,又岂会帮你?痴人说梦,妖魔作祟!你不悔改,就等着下地狱吧!

9,如何拜佛问讯组图

拜佛流程:关键:虔诚、恭敬!印光老法师云:“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应深味斯言,以自求多福也。--------------地藏菩萨 图像前:合掌三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三称表示念三遍。南无读音:拿摩)1,发愿:我今礼拜佛求佛慈加被 (加被 就是加持、保佑的意思)我与诸众生病苦悉消除免难消灾障福寿永安康弟子○○○至诚祈求大悲大愿地藏王菩萨,怜悯有情,加持弟子,令我及法界一切有情众生,病苦消除,身心健康,寿命延长。(这个字句,主要是祈愿的内容,你可以自己变动下,我只写个大概的范本)2,礼拜磕头 若干个(慢慢从少到多。十个 二十 一百 二百)每次合掌磕头一个时,拜下去时说一句:顶礼南无地藏王菩萨3,感恩:(拜完后,合掌称念佛名)南无地藏王菩萨(十声,或更多声)感恩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声)4,回向:(合掌回向)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END>每天坚持,最好起早,或晚上,均是安静时来做。拜时不要过快,过快不好。不快不慢。最好拜到出汗。108个 冬天衣服穿的多肯定会出汗。15分钟左右 108个。出汗的话注意别贪凉受寒。拜时怎么数数:你先拜几个计算每个的时间,然后取十分钟或二十分钟,当中就不用计算到底多少个。只管专注于当前一个拜佛即可。虔诚礼拜,必获加持!
礼佛就是拜佛。古人说: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组图】拜佛+问讯动作图解第一.站立姿势.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并拢,手肘自然弯曲,置于胸前约呈四十五度。合双掌时,双眼下垂目光注视合掌的指尖,能够凝聚心神,排除妄念.站于蒲团之前,两足作八字式,左右足跟距离约二寸左右,足尖距离约八寸;第二.分右掌向下,按于蒲团之中心,左掌不动,两膝跨开,跪于蒲团上;第三.左掌按于蒲团之前左边;第四.右掌从中心移于蒲团之前右边,两掌相离六寸许;以头按于两掌中间之蒲团上;第五.以两手掌向外边翻转(手心向上,意在以两手承佛足,头面接足礼);第六.两手曲指反转,仍按于蒲团之原处;头离蒲团由伏而起;右掌移于蒲团之中心;第七.左掌离蒲团,置于胸前如合掌之状;右掌用力撑起(两膝同时离蒲团),合于左掌当胸,此为一拜;第八.<问讯> 拜毕后尚有一礼,如世俗之作揖,名曰问讯1、首先虔诚地合起双掌,目光注视中指指尖。2、然后向下弯腰约九十度,当要直起身子来时,合十的双手也同时变换姿势。3、以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盖住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轻轻相接触,食指尖也轻轻相接触,食指与大拇指刚好略呈三角形状。4、此时,双手的姿势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萨供花一般,充满了恭敬祥和。5、双手维持这个姿势经过胸前,一直举高到眉心(但不触到额头),这也表示把佛菩萨供到顶上,有著虔诚、恭敬而谦虚的态度。7、合掌胸前后,手心向上,右手叠至左手至上,两大拇指相接,此即大三昧印也(弥陀印即左手叠至右至上余与三昧印同),此为拜佛礼毕,头再略一低而已,手便撒开而退。
进寺门前要端正衣冠收摄身心。进入寺院后,先礼佛。再去拜见出家师父。在佛殿、经堂看到佛像,不论是木雕、铜铸、纸绘、绸、绢画,皆需衣着整齐,向佛菩萨像恭敬顶礼。若有急务亦须问讯,以示尊敬。  居士不可在大殿正中央的拜垫上拜佛,因为这是住持或主法和尚礼佛专用的,可在大殿东西两单礼拜。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众生起心动念,佛无一不知,因此只要心怀诚敬,无需执著拜佛方所。  拜佛时动作不缓不急、内存虔敬、外现恭谨。不可看似恭敬,内怀我慢,或为求修行之名,诈现威仪。合掌手势为双手平举当胸.五指合并向上.以能见无名指尖为度,掌心要空,不可贴紧。  拜佛时要五体投地,不可翘臀。双手翻掌,手心向上托起,观想接佛足,双脚、额头都要着地。拜佛时心中念偈颂赞叹佛的功德:“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偈颂念一遍或三遍皆可,接着念咒语“缚日腊,斛”三遍。礼拜后可以瞻仰佛像,心中默念赞佛偈:“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灭三祗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若不会念偈颂和咒语,那么礼佛时心里观想:“我现在礼拜十方三世无量诸佛”,这样也是可以的。  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尊佛像,通常礼佛三拜即可,个人修行则听其意愿。若殿内大众已**时,合掌问讯后随众站立即可,不必礼拜。  若出家众正在礼佛,居士不得在法师前面礼,亦不得与法师并排礼,应当在法师后面礼佛。有人礼佛时,不得从其前直穿而过。  问讯不是点一下头,一定要弯腰到九十度或稍弱.也不可过低。  鲜花、水果、时蔬供佛一定要洁净,对如何摆供不知情的,可以请殿堂的香灯师父代劳。供佛的花要用花瓶插好.水果也要洗干净。  燃香供佛需如法,很多人一进寺院就烧一大把香到处去插,好象有任何一个香炉没插到就不安心。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上香时在大殿前的大香炉中点一炷或三炷香就行了。上香的方法: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如果人很多.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若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在香炉中间,默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默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默念“供养僧”。上完香后合掌,默念“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点香时若香枝起火焰.不可用口吹熄火,应用手掌煽熄。将香插好后问讯即可,不必一再点头作揖。  不可评论佛像是否庄严,看见佛像置于不洁之处.应当捧持移置净处。若见有人对佛像不恭敬时,宜私下善言相劝。

10,佛教正规的跪拜过程

1拜佛礼仪  每当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尘的清净与安详,生起了一份庄严与宁静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进入大殿,礼佛三拜,表达  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而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拜佛含有四层意义:  1.感应礼拜:为了求佛、菩萨保佑,赐给幸运,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感谢恩德。  2.恭敬礼拜:对三宝恭敬,或为了感恩、崇敬,这种礼拜是从内心至诚恳切的自发产生的。  3.忏悔礼拜:也就是为忏悔而礼拜。能做忏悔礼拜的人,必定已是谦虚,或正在学习谦虚的人,因此,忏悔礼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变得诚实  、温和、谦冲。  4.无相礼拜:无相拜佛是一无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个层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的每一个动作,指挥着自己的身体在拜;进入第二个层次则是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但是指挥的心已经没有了;最后达到第三个层次,既没有指挥,也没有体验,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这个人是谁?反正“他”在拜。  所以,拜佛时,应当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非常清楚自然,动作缓慢一些、轻松一些、柔软一些,轻松缓慢地体验拜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的感觉,不要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否则拜得太快,会慌、忙、急、乱,反而失去了宁静、安定。  拜佛时,前额着地,背部保持平直,身体是柔软的,甚至接触的地面也是柔软的、清凉的。拜下去之后用自己的心体验自己的两只手掌,站起来之后,体验双手、双脚的动作和感觉。感觉自己的体验,体验自己的感觉,感觉每一细微的部分。  如果拜佛的时候,只有动作而没有用心、缺乏惭愧心,那只是磕头如捣蒜的拜佛,对于人格的提升很难有作用。  若是不便来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旷明亮处,藉由礼拜来忏悔、感恩,或舒缓身心。特别是当您感到心浮气躁时,不妨透过拜佛的动作来安定烦乱的心思吧!  2动作解说  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着不动,  大德拜佛示范  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3、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  4、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系以“额头”接触地面,并非“头顶”去着地。  5、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身撑起,直腰起立,只手合掌立直。  3拜佛姿势  1、佛者“觉”也,拜佛[2] 是觉性之开发,非盲目崇拜,亦非惯性动作。不知不觉被原来习惯性动作拖着走。始终收摄眼神,观照自己—观自在,视力集中于中线。须知道自己正在作什么,犹如顶上有佛在观自己.  2、立如松,正而松,两脚以前八后二站立,顶天立地—立如松。以足跟支力,深吸气,全身放松。以足跟支力,深吸气,全身放松,检查足趾要完全放松。头如悬钟,空灵端正,耳对肩中。后颈贴衣领,收下巴、颈椎—胸椎对直,由足跟中点—脊柱—顶门上,彷佛一线拉直。下颌关节放松,勿咬牙切齿,舌、软腭、咽喉,都要放松柔软。舌尖顶于上腭。舌根上空,如含一团空气。如此,唾液腺之开口通畅,鼻中—咽喉气道亦通畅,松则气脉通,顶上清凉,易保持正念,不昏不散。  3、合掌摄心,双手合掌当胸肩臂放松,拇指根在二乳尖中点。手勿压迫胸,约离一公分,自己观照检查,五指并拢端正向上。小指很不易合好,须用心观照,心散,则小指开。手虽端正,而很松柔勿紧张,有如左手贴右手休息,右手贴左手休息。深吸气,肩放松,腋下留些空间腋勿夹紧。保持端正放松,吸气充满状态。收摄眼神,观两手合缝中线,进观后鼻孔中道之气息。  4、俯首反观,柔软垂头敬礼,头如成熟稻穗低垂,至下巴贴胸,颈放松完全不用力。开始若不能做到,即是颈肌长期僵紧缩短,只要放松,多练几次,有如瞌睡般,头自然松落,完全不着力的动作,就可放松拉长颈肌,仍收摄眼神,反观自己,拜佛是修习,动中定在动作中,眼前“境”虽变动始终都摄眼神于中。  5、躬身脊椎向后拱〔谦退〕注意:并非向前弯腰,重心偏于趾,而是向心躬身,重心保在跟,立定脚跟,趾松灵,不载力,垂头,观照中心线,观照自己如何动作。有如要看自己足跟般之动作。如仰卧起坐之用力方式,令心口、腹、腿、膝一起退后,使脊椎向后拱起。腹、脐可退一尺,而手臂松不动。  6、松肩放下,保持垂头,躬身。合掌之手,对准跟中下垂,掌仍合好,沿中线用些向下伸之拉力可把双肩拉下,拉开,消除平日肩背紧张之障碍。手下垂对准足跟中点,尚可作为指标来检查,身是否已充分后退。以下7.8.之连续动作是手触地跪前,瞬间之过渡动作。虽很快就过约三秒,但对保持重心不动,及开发足跟—丹田之力很重要,故不可草率忽过,须明白观照。  7、曲膝—躬身而降恭敬而柔软,持续以上俯首—躬身—垂手。保持小腿垂直而曲膝,直到手触地,彷佛后有椅子,而小腿贴靠椅脚,向后坐下般。眼神专注中线二跟中点,脐沿此中线,直下趋向跟中直到手能触地,柔软分手在小腿旁,手心转向后方便按地。初学者难免蹲时小腿向前斜,请参考后面之练习法。  注:因前躬身动作时,腿和膝已曾向后退,故接着屈膝时,小腿尚能垂直,而不致斜向前。若小腿直:重心在跟—自然物理重心屈膝时,不耗力于平衡,腿不酸,可松。屈膝时若小腿斜:重心偏前,则非自然物理重心,须耗力于平衡,紧张,腿酸。  8、按地跪下〔谦恭到底〕至双手指尖触地,可以手作支点时,足跟才离地,以膝着地,跪下,跪之瞬间—脚底和脚趾间的关节会充分拉开,每只脚趾之筋都拉到,运动到了。手按地之恰当位置,是让膝跪下时,正好指尖齐膝,两膝分开些约开5公分,不必太开,以免趴下时脊椎塌下,膝一到地,手即放松柔软,不白费力僵持,始终保持单一重心。  9、跪坐放松〔狂心歇息〕坐下—足底向上呈“V”字,二大指轻轻相接触,而不相压,坐在二足跟之内侧,跪着坐定,以体重压开二足跟,可拉开踝关节,刺激淋巴反射点,此时重心仍在跟中点。  10、伸手迎佛〔背尘合觉〕坐定、重心在后跟中,身放松,保持垂首勿抬头。双手柔软,向前方中央伸直如“八”字,双手指尖贴地滑行。手虽伸直而松柔,不僵硬,但有拉开二肩之拉力。此时是小腹向地面贴近,上身松柔,力在丹田。  大德拜佛示范  11、五体投地(深投觉地〕坐定“跪姿”保持重心在后脚跟中,以中指尖为支点,按地。两肘向外前方撑开,顺便贴地,肘对齐耳孔。二肩拉开肩背平勿耸肩局促,腋下拉开放大心量,加大肺活量,指、掌、完全平贴于地“平等心”。撑开肘之同时,上身也趴下,“印堂”向下方贴地。不必太向前趴,向下即可,使脊椎向上拱起。如此方可作彻底深呼吸,太向前趴,腰背肌肉会紧张,而迫使腰脊向腹部塌入,造成呼吸、及血流神经之压迫和障碍,此姿势顶门、脐、跟中约呈一直线。  12、翻掌接佛〔转凡成圣〕先轻轻半握拳由小指带动,在将手掌翻转向上,如莲花开,如掏心供佛。此表决志转变自己,向佛学。翻掌时,尽量翻平,使掌心平面向上,勿倾斜,但勿僵持使力,须立刻放松,使手指如莲花瓣轻柔,以此“莲手”承接佛足。双手约于头前拳处,双手中指约距4寸,手指虽松,而须整齐柔软。  13、与佛会心(生佛交彻)翻掌接佛时,观想佛立于我莲手上接受礼拜,此时与佛会心一笑。佛放光照我,佛光由顶门直入,充满全身心,此时全身放松,微笑自然彻底深呼吸,由外可见,全身如充气般鼓起,甚至两腰胁部亦鼓起,此是肺充分膨胀之吸气。  14、恢复跪坐〔欢喜信受〕接佛后亦先半握拳以小指带动领受佛力,再翻掌向下平贴地面“平等布施”,趁吸气之势,自然吸,非刻意吸。由顶上拉起,恢复跪坐,手亦收于膝旁指尖齐膝。由顶上拉起,如木偶之吊绳被拉起“被佛拉起”,全身松,不用力,并非靠腰背使力坐起来。  15、跪翻脚掌〔欢喜起行〕以膝作支点,双手于膝旁稍扶而已,由顶上中线拉起,自然臀离坐,使脚能灵活翻转“V”变“八”,身放松才能灵活,肩、手勿沉重载力下按。  翻法:二大趾向外点地“距8寸”,二足跟向内靠拢“距2寸”。  目的是使站起时,脚之位置如最初站立之“前八后二”,如此才能立于原位。  16、恢复立姿〔坚固不退〕趁着吸气之势,非刻意吸,是自然吸时,如木偶被拉一般,由顶上“中心线”拉起来,很松灵,瞬间就恢复立姿。起立完全不费腰肌之力,亦不是靠双手往下按地之力,而是顶上拉力,头始终在最高点,须用心体会此起身之要领—是如由顶上拉起般,心勿罣碍身体其它各部位。  注意:不宜先抬臀部,后抬头,如此则腰很吃力,腰酸背痛。  一身复现刹尘身  一一遍礼刹尘佛  4拜佛顺序  在庙里按顺时针方向行走拜佛,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靠边行走。  进庙前沿尽量不要走中间,沿阶梯边沿而上,男左女右,进门时尽量不要走正门,因为方丈门朝晚课时都是从正门进的,而沙弥等从偏门进,所以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尽量应该从偏门进,男左女右,女人进去时尽量跨右脚,出门时也从偏门出就是,不要踩在门槛上(一般寺院门槛做得很高)。进庙门的时候,千万不要踩门槛.(据说门槛是神的肩膀还是啥了,踩了就是不敬)  先,心要虔诚,要茹素,手要干净,不要在庙堂里大声喧哗以及说无关的“唠叨话”,不要用手指点佛像,不可大声喧哗和讲不吹幕坝铩;不要跨过蒲团,因为也会给人一种不庄严的感觉,而你后拜,却站在正在上香的香客前面,也是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可能会让别人起嗔念,贪、嗔、痴就是修行路上的三毒。三毒不灭难见真如本性。  去道观许愿是要还愿的。一年愿望实现后回来,方法进去问人就可以了。如果没许愿光是拜,就不用。寺院一般是不用还愿的,但是你最好许个做多少善事的愿。就发愿来促使你本身的许愿。  不要不经寺院同意采摘寺院管理范围的花果,私自拿供品等物,这也是不对的行为,叫“偷盗四方常住”也要获果报的。  寺院通常有经书赠送的,不要忘了请几本,世间之物还有什么比经书更珍贵的  请来的经书护身符不可随意放置,应该取干净的书柜放好。同房时房间切不可有佛经护身符等法物,因为护身符等是护法护身的,沾上邪气将会起不到作用,这才是切记的。  如果是因为被邪魅债主缠身,拜完时做回向时念将拜佛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他们也会高兴的。
跪拜的细节,如果靠文字很难说清楚,网上有专门拜佛的教导视频,搜索来看看,立马就会了。

文章TAG:跪拜  图片  明天  庙里  佛前跪拜图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