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问题在许多人中间没有得到解决,特别是当时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错误论调,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国民党内有些领导人一直有亡国思想,认为“中国的武器不如人民的,战争必败”,“再战必死”。抗战路线的一边倒和国民党当局奉行的消极防御战略方针所导致的战争失败,也使国内一些人感到悲观。国民党另一部分人鼓吹“速胜论”,幻想依靠外援迅速结束战争。

5、读《论 持久战》有感作文

简介:抗战初期,侵华日军来势汹汹,两国综合国力大相径庭,国民政府主力相继溃败。在危机中,人们会惊慌失措。很少有人能对现在的情况有清醒的认识!《论持久战》一书是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主席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发言。看完“On 持久战”,感觉2000字。这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On 持久战全文写了21个问题,前9个是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以及最后胜利为什么是中国的,批判亡国论和速胜论;后十二题是第二部分,主要讲解如何进行持久战以及如何取得最后胜利,重点是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

虽然是针对国家宏观趋势的书,但也可以作为指引,指导个人应对当下的生活。现在我把我的感受记录如下。第一,理性认清形势,准确定位自己。《On 持久战》这篇经典文章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写成并发表的,却准确对应了日后的抗日战争历史,甚至可以说是抗日战争总结报告。

6、近代史里《论持久站》的 内容与作用

一部不朽之作,无论是军事还是现实生活都可以借鉴!本文主要阐述了当我们弱于敌人或者环境对我们不利时,我们应该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我们采取这种策略,我们就会取得胜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当敌人比我们强大时,这两种论调都是不现实的,必然导致客观上的失败。主内容是:1。它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

3.阐述了在抗日战争的作战形式中,运动战是主要形式,其次是游击战。事实上,在持久战上,这部论著式的作品堪称经典。最突出的是,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写成并发表的,论述了抗日战争,把抗日战争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敌战略进攻我战略防御时期。第二阶段是敌人战略保守,我们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阶段,是我战略反攻和敌战略退却的时期。

7、《论 持久战》读后感

1938年6月,毛泽东发表了一篇题为《On 持久战》的文章。1938年6月前,平金、上海、南京、厦门、开封、武汉相继沦陷。1938年4月,徐州战役特别惨痛,全国人民都很担心。“亡国论”、“速胜论”的舆论热潮也甚嚣尘上。如何走出一条正确的抵抗线,如何应对日军的强大攻势,甚至要不要打,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时On 持久战的出版,无疑是在茫茫迷雾中点燃的火炬,凝聚了人们的思想。

“预言”在于其断言“日本必输,中国必胜”。与“预言”不同,它不是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经过反复论证的观点。在《On 持久战》中,对中日两国在战争中的属性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旧日本帝国的国家属性和地理因素迫使其进行侵略扩张以弥补物质资源的不足,但无济于事的是,它把日本的物质资源带到了贫穷的边缘。我看完《On 持久战》的第一感觉是,“以战富国”其实就是饮鸩止渴。

8、重读论 持久战和论 持久战有什么不一样吗

重读理论持久战是对理论的更深理解持久战,也就是这本书的内容。On 持久战是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写的一部具有指导意义的光辉著作,毛主席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指出,抗日战争不能速战速决,必须长期坚持,逐步消灭敌人,取得最后胜利。日本军国主义者愈演愈烈的侵略把中华民族推向生死边缘,必然激起中国人民最顽强的反抗,抗日战争就像一道严峻的历史考题,考验着当时中国人民的政治智慧。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持久战  1938  内容  发表  论持久战内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