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NPC常务委员会备案。第117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主管地方财政自治权。凡根据国家财政体制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安排使用。第一百一十八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

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

民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民族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基础上,设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并独立管理首都-1。

因此,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为前提。(2) 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少数民族地区为基础民族而且是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的结合。(3) 民族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地方自治机关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保障各地区的自治权,实行特殊政策,自主地管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

6、广西壮族自治区享有哪些 自治权

独立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民族。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力。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民族。自治区制度: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自治区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少数民族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的内部和地方事务。民族自治区享有宪法的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1自治权。

民族在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中,实行区域自治的代表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民族的名额和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法律规定的原则决定,报NPC常务委员会备案。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公民应当担任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主任或者副主任。

7、为什么说“ 自治权是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实行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基础上,设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并独立管理首都-1。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日益成熟和对中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入,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在中国逐步提出。1947年5月1日,在党的领导下,第一个省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解放后,我国先后建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其中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达到44个。1954年宪法将其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8、特别行政区 自治权与 民族自治机关 自治权的关系

1。区别和联系。目的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是将区域自治与民族自治结合起来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特别行政区自治是在“一国两制”原则指导下,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赋予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的制度。2.不同的应用领域。民族区域自治的适用区域是民族自治区域;特别行政区自治的适用区域为香港、澳门等地区。3.自治程度不同。

9、 民族乡有 民族 自治权吗?

分类:社会民生分析:民族我国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这包括民族 5自治区,民族 30自治州,民族自治县旗,116个自治县,3个自治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中写道:“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因此,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是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自治权  民族  民族自治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