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欧姆定律小结

R=U/I ; U=I R ; I=U/R .

欧姆定律小结

2,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分析与总结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U=IRI=U/RR=U/I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分析与总结

3,欧姆定律的重点

在一个闭合回路中,负载两端的电压与其流过的电流成正比,与负载的电阻值成正比 U=IR,P=UI=I^2*R=U^2/R

欧姆定律的重点

4,求初中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详细点

定义:同一电路中,流过同一导体的电流和电压成正比,即I=U/R,注意是俩个同一就行了,初中的东西貌似没啥可说的…有什么不懂尽管CALL我~

5,欧姆定律的知识点急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I=U/R 其中: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由欧姆定律所推公式: 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 I总=I1+I2 I总=I1=I2 U总=U1=U2 U总=U1+U2 1:R总=1:R1+1:R2 R总=R1+R2R I1:I2=R2:R1 U1:U2=R1:R2 R总=R1+R2:R1R2 R总=R1R2R3:R1R2+R2R3+R1R3 I=Q/T 电流=电荷量/时间(分钟要变成秒)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电阻 或者 电压=电阻×电流 全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E/(R+r) 其中E为电动势,r为电源内阻,内电压U内=Ir,E=U内+U外 适用范围:纯电阻电路 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E=U+Ir EI=UI+I^2R P释放=EI P输出=UI 纯电阻电路中 P输出=I^2R =E^2R/(R+r)^2 =E^2/(R^2+2r+r^2/R) 当 r=R时 P输出最大,P输出=E^2/4r (均值不等式)
简单,你是初中生吗? 电阻两端的电压等于通过它的电流乘以电阻值

6,欧姆定律 的知识点

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 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 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 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 ⑤ 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 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 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1/R总= 1/R1+1/R2 ④ 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 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电流 i=u/r (2)电压 u=ir (3)电阻 r=u/i(但r的大小与u、i无关! (4)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压、电流、和电阻关系的(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在该实验中若r增大了,为保持r两端电压不变要增大滑动变阻器的电阻;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1、 串联电路的特点: a、电阻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1) r串 =r1+r2 (2)n个电阻串联r串 =r1+r2+r3+…+rn (3)n个相同电阻r串联:r串 =nr (4) r串 大于每一个部分电阻,原因是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b、电流特点:串联电路各点的电流处处相等:i=i1=i2=i3; c、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u=u1+u2; 2、并联电路的特点: a、电阻特点: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1/r1+1/r2=1/r (1)若n个相同电阻并联,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的n分之一;r并= 1/(1/r1+1/r2+……1/rn) (2)并联相当于增大横截面积,总电阻小于每个分电阻; b电流特点: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总=i1+i2; c、电压特点:并联电路个支路电压相等,等于总电压;u总=u1=u2;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r=u/i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该式是用比值来定义导体的电阻的,是电阻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 1、实验目的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导体电阻 2、实验原理 欧姆定律 i=u/r变形r=u/i 3、实验器材 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单刀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4、实验电路图:(略) 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连接电路 ( 2)接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 ( 3)闭合开关,调节r,读取并记录几组电流表、电压表数据(u≤u额) (4)计算导体阻值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 2、触电方式:(1)单线触电;(2)双线触电;(3)高压电弧触电;(4)跨步电压触电四、安全用电的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太多了,三言两语讲不完,你还0分,我更没那个功夫了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一、欧姆定律复习提纲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  ④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I=U/R。  4.说明:①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②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三者单位依次是A、V、Ω;  ③同一导体(即R不变),则I与U成正比 同一电源(即U不变),则I与R成反比。  ④ 是电阻的定义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等因素决定。  R=U/I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给出,即R与U、I的比值有关,但R与外加电压U和通过电流I等因素无关。  5.解电学题的基本思路。  ①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  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二、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如图)  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电流。根据Rx=U/I电阻偏小。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1>R2  三、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  2.电压: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  理解:把n段导体串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大,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特例:n个相同的电阻R0串联,则总电阻R=nR0 。  4.分压定律:文字: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字母:U1/U2=R1/R2 U1:U2:U3:…=R1:R2:R3:…  四、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  文字: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字母:I=I1+I2+I3+……In2.电压:  文字: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  3.电阻:  文字: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字母:1/R=1/R1+1/R2+1/R3+……1/Rn  理解:把n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小,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大。   特例: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R=R0/n。 求两个并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R=   4.分流定律:文字: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字母:I1/I2=R2/R1

7,欧姆定律要点

欧姆定律I=U/R 1、电压是产生( 电流 )的原因,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成正比 )。 2、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的电阻( 成反比 )。 3、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 ),这段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这个结论叫做( 欧姆定律 )。其公式是( I=U/R )。 4、电流表的特点是电阻( 小 ),如果直接把电流表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电流表 )将会被烧坏。伏特表的特点是电阻 ( 大 ),把伏特表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没有 ) (填“有”或“没有”) 烧毁的危险。 5、两个电阻阻值分别为R1=12 欧, R2=4欧,串联起来接入电路, 那么通过它们的电流强之比为I1∶I2=( 1:1 ),两个电阻电压之比 U1∶U2=( 3:1 )。 6、两个电阻R1、R2并联,通过它们的电流强度之比为I1∶I2=3∶4, 则两电阻两端电压之比为U1∶U2=( 1:1 ),两电阻之比R1∶R2=( 4:3 )。 7、阻值相同的两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40欧姆,则它们串联后的总阻值是( 160Ω )。 8、阻值相同的两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是40欧姆,则它们并联后的总电阻是( 10Ω )。 9、有一根导线, 两端加上6 伏的电压, 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为0.6 安培, 它的电阻为( 10Ω );如果给它加上15伏的电压, 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为( 1.5A );此时导线的电阻为( 10Ω );如果导线两端的电压为零, 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为( 0A ), 此时它的电阻为( 10Ω) 10、R1、R2串联时, 总电阻是15欧姆, 并联时电阻是3.6 欧姆,则R1=(6或9 )欧,R2=( 9或6 )欧。 12、将一阻值是4 欧的电阻R1与R2串联, 其总电阻是10欧, 则 R2=( ), 若将它们并联, 其总电阻是( )。 13、电阻 R1∶R2=1∶2, 将它们串联后接在电源上,则它们各自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1:2 ),通过它们的电流强度之比是( 1:1 );它们并联后接在电源上, 它们的电压之比为( 1:1 ),电流强度之比为 (2:1)。 14、将n 个阻值均为R 的电阻串联, 所得的总电阻是将它们并联所得总电阻的( n的平方 )倍。 15、测得某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 伏, 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为0.4 安培, 导体的电阻为( 15Ω ),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到9 伏时,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为( 0.6A ), 导体的电阻为( 15Ω ), 导体两的电压减小到零, 则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为( 0A ), 导体电阻为 (15Ω )。 16、在电路中并联着两盏电灯L1和L2 ,它们的电阻分别为150 欧和450 欧, 若流过L1的电流强度为1.5 安培, 那么流过L2的电流强度为( 0.5A )。 17、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 大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 小 )。 初二物理欧姆定律练习 1.某同学按图6—12所示电路做实验,研究通过导体电阻R的电流强度跟加在电阻两端电压间的关系,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从实验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阻R=5欧 实验次娄 1 2 3 电压U(伏) 1.5 3.0 4.5 电流I(安) 0.3 0.6 0.9 2.这个同学仍利用图6—12所示的电路做实验,但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R,得到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内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压U=4.5伏 实验次数 1 2 3 电阻R(欧) 5 10 15 电流I(安) 0.9 0.45 0.3 3.关于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B.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C.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 4.一导体接在某电路中,如果把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导体的电阻和通过它的电流将() A.都增加为原来的2倍 B.都保持不变 C.电阻不变,电流增加为原来的2倍 D.电阻不变,电流减少为原来的 5.在一电阻器两端加2伏的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是1.2安,如果在它的两端加6伏的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是() A.0.4安 B.2.4安 C.3.6安 D.7.2安 6.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_______________,跟这段导体的______________。 7.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公式中I、U、R三个物理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导体的电阻为5欧姆,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为1.2安培,则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________伏特。 9.装有4节干电池的手电筒,它的电压是_____________伏特,小灯泡灯丝电阻是10欧姆,手电筒工作时通过灯丝的电流强度是______________安。 10.一段导线的电阻是5欧,在1.5分钟内通过导线的电量是45库,则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是_____________安,导体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______伏。 11.在电阻器的两端加15伏的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300毫安;如果在它的两端加18伏的电压,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_______安,这时的电阻是_______________欧;若要通过的电流为2安,则应在它的两端加____________伏的电压,这时它的电阻值是_____________欧。 12.某电路两端的电压是一定的。当接上45欧的电阻时,通过电路的电流强度是0.8安。当用60欧的电阻代替45欧的电阻时,通过电路的电流强度是____________安,电路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____伏。 13.图6—13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图中①是___________表,②是____________表。为使①表的读数增加,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____________移动;为使②表读数减小,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____________移动。 14.图6—14电路中,电阻R=10欧姆,电流表的示数0.3安培,则加在R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___伏特。 15.加在12欧姆电阻两端的电压是6伏特,在3分钟内通过电阻的电量是() A.1库仑 B.60库仑 C.90库仑 D.540库仑 16.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在应用欧姆定律时,公式中的I、U、R是对同一段电路而言。( ) (2)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这段导体的电压成正比,只有在电阻相同条件下才成立。( ) (3)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只有在电压相同的条件下才成立。( ) (4)导体两端所加的电压越大,导体电阻也越大。( ) (5)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强度的比值 越大,导体的电阻也越大。( ) 18.一个电流表,量程是0.6安,当指针指到0.6安时,表两端的电压是75毫伏,这只电流表的内阻是_____________欧姆。 20.从欧姆定律可以导出 ,此式可理解为( ) A.导体电阻和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电阻和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成反比 C.导体电阻是导体固有的性质,它的大小与电压、电流强度无关 D.以上三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21.电流表的内阻是很小的,某电流表的内阻是0.02欧姆,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强度是3安培,超过3安培,表会受到损伤,甚至被烧坏,这个电流表能直接连在一节蓄电池的两极上吗?(通过计算、比较来说明) 22.一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是3伏,通过它的电流是0.25安,如果两端的电压增大到4伏时,通过这个定值电阻的电流强度是多少? 23.在电压不变的某电路中,当电阻增加3欧时,电流强度为原来的4/5,求原来的电阻是多大? 参考答案 1.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C 4.C 5.C 6.电压成正比 电阻成反比 7. 导体中的电流 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这段导体的电阻 8.6 9.6 0.6 10.0.5 2.5 11.0.36 50 100 50 12.0.6 36 13.电流 电压 a b 14.3 15.C 16. 安培 伏特 欧姆 17.(1)√ (2)√ (3)√ (4)× (5)√ 18..125 19. 20.C 21.100A>3A因此不能把电流表直接连在一节蓄电池的两极上 22.0.33A 23.12Ω 1.以下关于电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的干电池,一节的电压是2 V B.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 V C.用电器正常的工作电压都是220 V D.高压输电线的电压是380 V 答案:B 解析:干电池的电压都是1.5 V,选项A是错误的.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有些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不是220 V,如手电筒的电压一般为3 V或4.5 V,石英钟的工作电压是1.5 V,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动力线路的电压是380 V,高压输电线的电压一般都高于110 kV,个别达到500 kV,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对人体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 V的电压,选项B是正确的. 2.把3节电压为1.5 V的干电池串联后,总电压为 V;把它们并联后的电压为 V. 答案:4.5 1.5 解析: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特点:总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之和,即U=U1+U2+…+Un,其中U为串联电池组的总电压,Un是串联的第n节电池的电压.若n节电池的电压都为U0,则串联后的总电压为U=nU0.所以3节干电池串联后的总电压U=nU0=3×1.5 V=4.5 V. 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特点:电压相同的电池并联后的总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即U=U1=U2=…=Un,所以三节干电池并联后的电压U=1.5 V. 3.现有0~3 V和0~15 V两量程的电压表一只,但0~3 V的刻线和数值均已模糊,实验中用的是0~3 V的量程,从0~15 V的刻度盘上读出电压是6.5 V,则此时的电压是( ) A.6.5 V B.2.5 V C.1.3 V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学生用电压表,通常有两个量程、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共用一个正接线柱(或一个负接线柱).当量程为0~15 V时,读上面一排数,每个大格为5 V,每个小格为0.5 V.所以当电压是6.5 V时,电压表的指针指在1个大格、3个小格处.当量程为0~3 V时,读下面一排数,每个大格代表1 V,每个小格代表0.1 V,电压表的指针指在1个大格、3个小格处时,电压为1.3 V.选项C是正确的. 4.如果某次电学实验不能正常进行,需要判断干电池是否报废,可取一节干电池,用电压表来测量它的电压.下列步骤中正确的是( ) ①把电压表的正接线柱与干电池的负极接触,负接线柱与正极接触 ②在刻度盘上读出电压值 ③选择电压表的量程为3 V ④把电压表的负接线柱与干电池的负极接触,正接线柱与正极接触 ⑤选择电压表的量程为15 V A.③②① B.①⑤② C.③④② 答案:C 解析:用电压表测电压时,应该使标有“-”号的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所以①的说法是错误的.所用量程的最大测量值必须大于被测电路两端的电压,为了使测量结果准确,在不超出量程的前提下,应选择较小的量程进行测量,所以⑤的说法是错误的,由此判断说法正确的是②③④,故答案应选择C. 5.一节蓄电池,电极上的“+”“-”号已模糊不清,现有一只电压表、一个开关、几根导线,你如何确定蓄电池的“+”“-”极?说出你的办法来. 答案:把电压表的“+”“-”接线柱通过导线、开关与蓄电池的电极接通,闭合开关试触.若电压表的指针正向偏转,说明与电压表“+”接线柱相连的电极是正极;若指针反转,则说明与“-”接线柱相连的是电源的正极.
一、填空题:(38分)1.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的电流强度跟这段导体成。2.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4伏特,导体中的电流强度是1安培,若导体两端电压是2伏特,则导体中的电流强度是安培。3.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跟的成反比。4.某电路两端电压一定,电路两端接入10欧姆的电阻时,通过这导体的电流强度是1.2安培,若改接24欧姆电阻时,则通过电路的电流强度是安培。5.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跟。数学表达式为。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的符号:表示,表示,表示。7.安培表的电阻很小,从欧姆定律分析:在电学实验中绝不允许把安培表直接与电源两极相连的道理是。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5分)1.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电路两端的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阻就越大b.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减小,导体的电阻就增大c.导体的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强度成反比d.导体的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的性质,不随电压、电流的改变而改变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电流强度和电压成正比b.电阻和电流强度成反比c.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d.对同一导体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成正比三、计算题:(35分)解题要求:写出依据的主要公式或变形公式;代入数据;计算过程和结果都要写明所用的单位。1.装有4节干电池的手电筒,小灯泡灯丝电阻是10欧姆,求:手电筒工作时通过灯丝的电流强度是多少安培?2.某导体的电阻是40欧姆,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是100毫安,求:这导体两端的电压是多少伏特?3.一个定值电阻,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是4伏特,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是0.8安培,求:它的阻值是多少欧姆?4.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2伏特时,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是0.5安培,如果它两端的电压是6伏特,通过这个电阻的电流强度是多少?(两种解法)5.安培表的电阻是0.03欧姆,能否将标有“-”和“3”字样的两个接线柱直接和一节干电池正负两极相连?(三种解法)第一种解法:第二种解法:第三种解法:6.电源电压不变,某电阻的阻值增加3欧姆时,电流强度变为原来的五分之四,求:原来的电阻是多少?7.某导体两端电压是12伏特,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是0.9安培,欲使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为0.6安培,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应是多大?(用比例法1.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的电流强度跟这段导体成反比。2.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4伏特,导体中的电流强度是1安培,若导体两端电压是2伏特,则导体中的电流强度是2安培。3.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4.某电路两端电压一定,电路两端接入10欧姆的电阻时,通过这导体的电流强度是1.2安培,若改接24欧姆电阻时,则通过电路的电流强度是0.5安培。5.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数学表达式为i=u5.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跟。数学表达式为i=u/r.6.中的三个物理量的符号: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7.安培表的电阻很小,从欧姆定律分析:在电学实验中绝不允许把安培表直接与电源两极相连的道理是发生短路,烧坏电流表。1.d,2.c1.装有4节干电池的手电筒,小灯泡灯丝电阻是10欧姆,求:手电筒工作时通过灯丝的电流强度是多少安培?解:4×1.5=6v∵i=u/r∴i=6v/10ω=0.6a2.某导体的电阻是40欧姆,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是100毫安,求:这导体两端的电压是多少伏特?解:100毫安=0.1安∵i=u/r∴u=ir=0.1a×40ω=4v3.一个定值电阻,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是4伏特,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是0.8安培,求:它的阻值是多少欧姆?解:∵i=u/r∴r=u/i=4v/0.8a=5ω4.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2伏特时,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是0.5安培,如果它两端的电压是6伏特,通过这个电阻的电流强度是多少?(两种解法)解:(1)∵2:6=1:3∴0.5a×3=1.5a(2)∵i=u/r∴r=u/i=2v/0.5a=4ω∵i=u/r∴i=6v/4ω=1.5a
给你三个小时,“电压、电阻、欧姆定律”这三个知识点,看书是够了。I=U/R。串正并反。。。。。。
一, 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 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00毫安=1000000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 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 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00千欧; 1千欧=1000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五,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 分压作用:=;计算U1,U2,可用:; ⑤ 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电阻越小)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并联,则有R总=R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文章TAG:欧姆定律  知识  知识点  总结  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