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李白的一首诗

《侠客行》吧!

李白的一首诗

2,求李白古诗一首

《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求李白古诗一首

3,李白一生中最好的一首诗是什么

李白一生作诗无数,好的诗词数不胜数,可以说每一首都有独特的情感和画面,让人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和心情。因此个人爱好不同,理解力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一生作诗无数,好的诗词数不胜数,可以说每一首都有独特的情感和画面,让人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和心情。因此个人爱好不同,理解力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一生中最好的一首诗是什么

4,李白最丢脸的一首诗是什么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李白最丢脸的一首诗是《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这首诗全篇吹捧一位唐朝名将哥舒翰,这位名将却向敌人投降了,最后还想要招降唐军,这和李白所夸赞的哥舒翰判若两人。哥舒翰是唐朝一代名将,曾经带兵屡破吐蕃,因为战功被封高位。李白就写了一首诗《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歌颂他:"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将军你是上天赐给大唐的英才,腹中有无数良谋,纵横天下就像风雷行走,大丈夫就应该像你一样立身于天地之间,登高一呼,三军所向披靡。跟你比较起来,卫青根本称不上大将军,白起也不过是一介小儿罢了。哥舒翰看了这首诗,没多大反应,李白也没在他身边久待,告辞而去,这首诗成了李白和哥舒翰的唯一交集。但之后发生的事情,让李白尴尬得恨不能把这首诗给吃下去。原来,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攻破潼关后,生擒了哥舒翰。哥舒翰是一代名将,将士们都很敬重他,但这次战败,他被押到安禄山面前时,把节操全忘到了脑后。安禄山得意洋洋地问他:"你过去总看不起我,现在怎么样呢?"哥舒翰扑通一声就跪下了:"我肉眼凡胎,不识陛下,陛下天命所归,如今我愿意为陛下招降唐军。"由于哥舒翰昔日的手下诸将都责骂他不为国家死节,有失体面,安禄山认为哥舒翰已经失了军心,用处不大,就把哥舒翰囚禁在了禁苑。757年,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杀害,安庆绪在洛阳自称皇帝没多久就遭受到了唐军的攻击,最终大败逃往邺城,而安庆绪在逃命前,把哥舒翰等被俘的唐将全部杀害了。

5,李白的一首诗

《全文》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李白《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

6,李白第一首诗是

李白写的第一首诗写于710年 在匡山十年读书其间。古 风(其一)李白 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 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 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 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 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 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 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 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 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 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 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 绝笔于获麟。 宋朝程颢曾把《论语》的文章比做玉,《孟子》的文章比做水晶,认为前者温润,而后者明锐。一般说来,李白的诗偏于明锐而有锋芒的一路,但这首诗却气息温润,节奏和缓,真正做到了“大雅”的风度。 开首二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是全诗的纲领,第一句统摄“王风委蔓草”到“绮丽不足珍”,第二句统摄“圣代复元古”到最后“绝笔于获麟”。这样开门见山,分写两扇,完全是堂堂正正的笔仗。这两句虽则只有十个字,可是感慨无穷。这里的“大雅”并不是指诗经中的《大雅》,而是泛指雅正之声。雅声久矣不起,这是正面的意思,是一层。然则谁能兴起呢?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落出“吾”字,表出诗人的抱负,这是第二层。可是诗人这时候,已非少壮,而是如孔子自叹一样“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即使能施展抱负,也已来日无多了,这是第三层。何况茫茫天壤,知我者谁?这一腔抱负,究竟向谁展示、呈献呢?这是第四层。这四层转折,一层深一层,一唱三叹,感慨苍凉,而语气却又浑然闲雅,不露郁勃牢骚,确是五言古诗的正统风度。 首两句点明正意以后,第三句起,就抒写“大雅久不作”了。春秋而后,以关雎麟趾王者之风为代表的诗三百篇已委弃于草莽之中,到了战国,蔓草更发展为遍地荆棘。三家分晋,七雄争强,虎斗龙争直到狂秦。四句一路顺叙下来,托出首句的“久”字,但如再顺叙下去,文气就未免平衍了,所以“正声何微茫”一句,用顿宕的问叹,转一口气。“正声”即是“大雅”,“何微茫”即是“久不作”,一面回应上文,一面反跌下句的”哀怨起骚人”。《诗经》本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说法,这里把屈原宋玉,归之于哀怨,言外之意,还是留正声于微茫一脉之中。屈宋都是七雄中楚国的诗人,论时代在秦以前,这里逆插一句,作为补叙,文势不平。于是再用顺叙谈到汉朝,“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说明扬雄、司马相如,继楚辞之后,在文风颓靡之中,激起中流,可是流弊所及,正如班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所说:“竞为侈靡闳衍之辞,没其风喻之义”,和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所说“扬马沿波而得奇”一样,荡而不返,开出无边的末流。诗人写到这里,不能象帐册一般一笔一笔开列下去了。于是概括性地总束一下,“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说明以后的变化虽多,但文章法度,总已沦丧。尤其“自从建安来”,三曹七子之后,更是“绮丽不足珍”,这与《文心雕龙·明诗篇》所说:“晋世群才,稍入轻绮”,“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大意相近。诗人反对绮丽侈靡,崇尚清真自然的文艺主张是显而易见的。诗写到这里,自从春秋战国直到陈隋,去古不可谓不远,写足了“大雅久不作”句中的“久”字,于是掉转笔来,发挥“吾衰竟谁陈”了。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这六句铺叙唐代的文运,诗人故弄狡狯,其实半是假话。唐代是近体律绝诗新兴的时代,何尝有所谓“复元古”?唐太宗以马上得天下,高宗、中、睿之间,历经武后、韦后之变,又何尝有所谓垂衣裳无为而治天下?王、杨、卢、骆、沈、宋的诗,虽各有胜处,但用“清真”两字,也只是李白个人的说法,而不足以代表初盛唐的风格。文才处休明之世,乘时运而飞跃,有如鲤鱼踊跃于龙门,繁星罗布于秋天。这里写唐代的进士科,比较真实,但唐代主要以诗赋取士,文胜于质,又何尝有所谓“文质相炳焕”?这些还是枝节的问题,如果唐朝统治者真能如李白这六句诗所写的那样,李白应该早就复兴“大雅”,重振“正声”,何至于“吾衰竟谁陈”呢?这六句与“吾衰竟谁陈”之间的矛盾,说明了诗人这六句是故布疑局,故意地正反相形的。所以下文从“众星”中跃出“吾”来,用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话,申说自己已无创作之意,只有把“废兴万变”之中的那些作品,象孔子删诗一般,把它整理一下,去芜存菁罢了,这样庶几还可以“垂辉映千春”。可是孔子毕竟不是仅仅删述而已,赞周易、删诗书、定礼乐之外,最后还是作了流传千载的《春秋》,直到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时才绝笔。诗人的抱负,亦正是如此。最后两句,从“吾衰竟谁陈”,“我志在删述”的较消沉的想法,又一跃而起,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斩截之辞,来反振全诗,表示愿意尽有生之年,努力在文学上有所建树。诗人以开创一代诗风为己任,自比孔子,正说明他对自己期许很高。这一“立”字又遥遥与起句的“作”字呼应,气足神完,于是乎“大雅”又“作”了。 由于这首诗的主意在复振大雅之声,所以诗人在写作时,其胸襟风度,也一味的大雅君子之风,不能骏发飘逸,也不能郁勃牢骚,完全用中锋正笔。因此,即使在“吾衰竟谁陈”的慨叹之中,对当代有所不满,而只能以“圣代复元古”等六句正面颂扬之辞,来微露矛盾之意,这并非诗人故作违心之论,而是写这首诗的立场使然。千古以来,对此诗都是顺口随便读过,未尝抉出其矛盾之处的用心所在,未免辜负了诗人当时以此诗冠全集卷首的苦心了。 全诗一韵到底,音节安雅中和。最后两句,由于立意的坚决,音调也不自觉地紧急起来,“立”、“绝”、“笔”三个入声字,凑巧排列在一起,无意中声意相配,构成了斩钉截铁的压轴。

7,李白的一首诗

如果说“酒入愁肠”,的确是有一首诗,但不是李白写的。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坡,坡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如果要关于酒的,李白的一首诗也有: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 年代,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船行只一日时间,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唐 作者。 ?。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 评析: :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快船快意,令人神远:今四川省奉节 2;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李白 作品:早发白帝城 内容: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 1、白帝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坡,坡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不是李太白写的。
唐朝·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唐 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②。 蓬莱③文章建安骨④,中间小谢⑤又清发⑥。 俱怀逸兴⑦壮思飞,欲上青天览⑧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⑨,明朝散发⑩弄扁舟⑾。注释 ①.此诗选自《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一八。《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一为李云,一为李华。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诸家注本多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秋,然于"叔华"、"叔云"均含糊其辞。待考。《新唐书·李华传》:"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赵郡李氏西祖房景昕子仲云,左司员外郎;叔云,监察御史。宣州:今安徽宣城县一带。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李白于天宝十二载(753)由梁园(今开封)南行,秋至宣城。李白另有五言诗《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校书:官名,即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个别字的读音:朓(tiǎo)、饯(jiàn)、校 (jiào) ②.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③.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建安骨:汉末建安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七子"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④.建安骨:建安风骨,指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诗文创作风格为代表的文学风格。建安,为汉献帝(196-220)的年号。 ⑤.小谢:指谢朓。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举,称为大谢、小谢。这里用以自喻。 ⑥.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秀发,诗文俊逸。 ⑦.逸兴(xī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⑧.览:通"揽",摘取的意思。是明月或是日月有争议。 ⑨.称(chèn)意:称心如意。 ⑩.朝(zhāo)。散发:不束冠,意谓不做官。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弄扁舟:乘小舟归隐江湖。参考《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注25。 ⑾.弄扁(piān)舟:指隐逸于江湖之中。扁舟,小船。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 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般刚健清新。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退隐江湖)罢了。[1]

文章TAG:李白  李白诗  李白诗一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