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的故事,囫囵吞枣 古时候有个人买了一堆水果有梨也有大红枣儿他在路旁
来源:整理 编辑:去留学呀 2023-06-05 20:20:01
本文目录一览
1,囫囵吞枣 古时候有个人买了一堆水果有梨也有大红枣儿他在路旁
1.他不知道怎样吃梨和枣才能既不伤牙齿又不伤脾。 (意思对即可)2.(1)B (2)C
2,囫囵吞枣的故事 主要人物 故事发展 今义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自】: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示例】: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近义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反义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3,一个成语故事的启示
囫囵吞枣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 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 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 读后: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4,胡纶吞枣的典故
寓言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囫囵吞枣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的书,懂得许多的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万分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 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整个吞下去,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说完便拿起一个大枣放在嘴里,囫囵着吞了下去。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囫囵吞枣呀!"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仰后合。
5,囫囵吞枣的故事
囫囵吞枣 有几个人闲来无事,在一起聊天。一个年纪大的人对周围几个人说:“吃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不过,吃多了的话是会伤脾的。吃枣呢,正好与吃梨相反,吃枣可以健脾,但吃多了却对牙齿有害。” 人群中一个呆头呆脑的青年人觉得有些疑惑不解,他想了想说:“我有一个好主意,可以吃梨有利牙齿又不伤脾,吃枣健脾又不至于伤牙齿。” 那位年纪大的人连忙问他说:“你有什么好主意,说给我们大家听听!” 那傻乎乎的青年人说:“吃梨的时候,我只是用牙去嚼,却不咽下去,它就伤不着脾了;吃枣的时候,我就不嚼,一口吞下去,这样不就不会伤着牙齿了吗?” 一个人听了青年说的话,跟他开玩笑说:“你这不是将枣囫囵着吞下去了吗?” 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那个青年人抓耳挠腮,更是傻乎乎的了。 这个年轻人自作聪明,如果按他说的办法囫囵吞枣的话,那枣子整个地连核也吞下去了,难以消化,哪还谈得上什么健脾呢?我们学习知识也是这样,如果对所接受的知识不加以分析、消化、理解,只是一味生吞活剥,那是得不到什么收益的。 (来源;http://www.365zn.com/story/htm/1177.htm)
6,成语故事和含义
囫囵吞枣 源于宋代朱熹《答放顺之书》,又见于元代白琏的《湛渊静语》。有一个医生喜欢向别人介绍水果的吃法。有一次,他向人们介绍生梨和枣子的性能时说,吃生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对人的脾脏却有害;吃生枣则恰恰相反,对人的脾脏有好处,但对人的牙齿有坏处。这时,旁边有个人自作聪明地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个矛盾。”人们听后都非常吃惊,询问他的方法,他得意洋洋的说:“吃梨时,只用牙齿咀嚼,不吞下去,这样不但要以使生梨对牙齿起到保护作用,而又能避免对脾脏的损伤;吃枣时不用牙齿咬,囫囵地吞下去就是了,这样既可以使枣儿对脾脏有好处又不会伤害牙齿。”医生听了反问道:“把枣儿囫囵吞下去能消化吗?对人的脾脏有好处吗?”这个自以为是的人听了以后无话可说。后来,人们用“囫囵吞枣”来说读书或做事不求甚解、不加分析研究、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做法。
背水一战 ;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为了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是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信打败。 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呀。”
背水一战: 背水布阵,作最后的殊死战斗。指最后决一死战。
7,囫囵吞枣的成语典故
成语名称:囫囵吞枣成语发音:hú lún tūn zǎo成语释义: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成语出处:《朱子语类·论语十六》:“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不是囫囵一物。”成语示例: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不求甚解。成语典故: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 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 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成语故事·囫囵吞枣 这个成语出自元朝白珽(tǐng)所著《湛渊静语》。书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医生向人们介绍梨和枣的功用时说:“梨子对于人的牙齿有益,但吃多了对人的脾胃有害;枣子正好相反,它对人的脾胃有好处,吃多了则对人的牙齿有害处。”旁边一个呆子听了这话,略一思考说道: “我倒有个好办法可以避免它们的害处!” 医生听了很感兴趣,催问道:“快说吧,是什么好办法呢!”这个呆子自以为是,得意极了,慢吞吞地答道:“吃梨子的时候,只用牙齿咀嚼,不咽到肚子里去,就损害不了我的脾胃;吃枣子时,不用牙齿咀嚼,而把它一口吞下去,这样就损害不了我的牙。” 旁边的一个人听了这话,忍不住笑了起来,打趣地说:“你吃梨不咽,肠胃没有吸收,怎么能有益于牙齿呢?你吃枣子一个一个地囫囵吞下去而不经咀嚼,肠胃同样不能消化和吸收,又怎能对脾产生好处?” “囫囵”是整个儿的意思。把整个儿枣子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就叫“囫囵吞枣”。这个成语比喻看书、学习不求消化理解,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典故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书,懂得许多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 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
文章TAG:
囫囵吞枣 故事 古时 时候 囫囵吞枣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买了一堆水果有梨也有大红枣儿他在路旁
大家都在看
点面结合的作用,诗歌中点面结合的作用
2023-03-18
个人总结简短,简短个人工作总结点击个人总结查看
2023-03-28
欧洲女性发生性行为,女性性革命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2023-04-09
合同专用章和公章的区别,合同公章和公章有什么区别?
2023-05-02
阿尔伯塔省college,阿尔伯塔省院校:尊重学生,拥抱多样化的文化与社区
2023-05-14
澳大利亚悉尼怎么读,悉尼怎么发音?- 澳大利亚首府城市的正确读法
2023-05-15
申请南加州大学的条件,南加大的申请条件是什么?
2023-05-22
世界上最好的国家,为什么中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
2023-06-07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句话对吗
2023-06-14
海德堡大学官网,海德堡大学官网介绍
2023-06-18
德国海德堡地理位置,德国海德堡的地理位置和区位特点
2023-07-05
加州理工学院世界排名,加州理工学院在世界高校排名中名列前茅
2023-07-19
南洋理工校花,南洋理工大学校园美女
2023-07-29
办理希腊移民中介,寻找靠谱的希腊移民机构,快速顺利移民!
2023-08-15
申请签证多久时间,办出国签证大概需要多久时间
202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