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的大学生平时都干什么

除了不上课其他基本上都干,比如说上网,谈恋爱,白天睡觉晚上看小说,或是通宵。唉!我就是其中之一,无聊的大学生活,无聊的大学生,可怜,可悲!

中国的大学生平时都干什么

2,中国有多少名学生

一般都是16年的教育,加上幼儿园的,大概就是18年,一个人平均算他72岁的年龄,那就是占1/4,减去些辍学,从业的学生,中途退学的学生,大概就是3亿!只是自己的假设哦!

中国有多少名学生

3,中国学生如何申请去读美国大学

先考托福(100+)。想上好大学想要奖学金的话再去考SAT(1900+)或ACT。然后准备GPA,找人给你写推荐信,自己再写个人简历。最后准备60W RMB存款证明办签证。 想麻烦直接找中介。都能留学还在乎中介的几万块钱吗?

中国学生如何申请去读美国大学

4,中国学生去外国学习好吗

关键还是要看自己!在我看来,出国留学有利也有弊阿.洋文凭也不一定好.但是出国留学的经历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我的体会.在国外真的能增长许多见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如果你有条件出国的话,我还是建议你出国.顺便说一句,我也是留学大军中的一员

5,中国有多少学生

我国于2000年11月1 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4571万人;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14109万人;接受初中教育的42989万人;接受小学教育的45191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422人上升为 361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039人上升为1114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3344人上升为3396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7057人下降为35701人。
2亿
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4571万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03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3344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7057人.
一半学生 一半人渣!
两个。。。男生和女生

6,中国学生上网比例是多少

这个是你要的别类 国内上网用户人数已经超过2000万,其中,85%以上是青少年群体 中国社科院的有关学者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五城市青少年运用互联网状况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结果显示:青少年上网的用户中,男生略多(56.6%),年级越高,用户比例越高。高中生占高中生的56%,初中生占初中生的36%,小学生占小学生的25.8%。在用户总体中,初中生所占比例最高,为42%,其次是小学生和高中生。调查还显示,父母学历越高,其子女用户比例越高 调查报告还显示,近80%的青少年用户从1999年开始使用互联网。上网比例最高的是家里(58%),其次是在网吧(20.45%)和父母或他人的办公室(15%)。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12分钟。青少年经常使用的门户网站为新浪、搜狐、163.COM。青少年用户上网,60.3%的时间用于大陆中文网站,25.2%的时间用于海外中文网站,14.5%的时间用于外文网站。完全不限制子女上网的父母占8.4%,大多数父母控制子女上网时间。 从调查情况看,青少年用户上网目的分为实用目的、娱乐目的、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寻求。超过50%的使用率的功能有网络游戏(62%)和聊天室(54.5%),其次是使用电子邮件(48.6%)。约50%的青少年用户有保持电子邮件联系的朋友;25.2%的青少年用户在聊天室或BBS上经常发言;37.6%的青少年用户使用ICQ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联系。青少年对互联网的需求主要是“获得新闻”、“满足个人爱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以及“结交新朋友”

7,谈中国学生的高分低能议论文600字左右

低分高能: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几乎没有状元出身的,有不少连举人都不是,说明这个结论事出有因,言之成理。外国的例子,也可以举很多,不但爱因斯坦、爱迪生,还有牛顿,达尔文,托尔斯泰,瓦特,拿破仑,贝多芬,罗丹,邱吉尔,均属“低分高能”的人物。这都是世界一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5343461流的人才。这么多一流人才得不到学校的认可。 2、取得“高分”的“能力”和实际上的创新能力并不完全重合,取得高分的能力是应试能力,应试能力不等于实际本领。而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皓首穷经搞应试的人,肯定难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实际,难以有更多时间去探索,即使他们很聪明,也往往只能顾一头。所以创造性特别强的人都讨厌死板的考试,爱因斯坦就因为厌恶德国学校里的清规戒律和死记硬背地教学方法,在15岁那年辍学。创造性特别强的人都是十分善于节约精力的人,他们把应付考试的精力都节约下来,用在刀刃上了,这才能有创造。有些人既有创造性又善于考试,这当然不简单,但是我想,如果他们能把考试的精力节约出来用在创造上,其创造成绩会更佳。考场没有好文章,考试不能增加社会的知识总量,增加社会知识总量的是研究和创造。考试这种形式,更有利于评价和选拔,而不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人们在考场上是不大敢创新的,因为那太冒险,考试要的是分数。所以久经考场的常胜将军们很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形成某种复制型的、看人脸色型的思维方式,这对他们日后的创新就是羁绊了。还是那句话,出圈未必有创造,但创造是必须出圈的。然而考试恰恰是禁止你出圈的一种运作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考试注定要压抑创造性。 高分低能: 1、 考试是创造性的朋友。通过考试巩固和强化的某些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常常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我们不能想象没有数学物理知识的爱因斯坦能提出相对论。现在的升学考试题目都要求较大的思维含量,所以那些高分者思维都是十分变通的。 2、 通常都埋头于理论研究,醉心于技术,对同学之间的纠纷自然不太在意,也就不太可能陷入人事纠纷中去。有些人贪功近利,对同学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而高分低能绝对不会这样,他们只埋头于自己的书本和学习中虽超然物外,然而又可以在单位游刃有余,受到同学们的尊敬和爱戴尤其是在学习方面。 3、 高中选的是"可塑之才",而非"可用之才",所以要的是"知识内容",而非"实用技能"。如果是那些低分高能者去技校就行了,何必去高校哪? 4、 一个人要想在考试中考高分,单纯死读书是不行的。高分的背后,除了知识基础扎实外,还隐藏着以下这些才能: 1.专心致志,能排除干扰专心学习 2.持之以恒 3.有较高的自制力和学习能力 4.能够为了一个目标付出精力和汗水 5.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众多知识点并把握其内在联系 6.能够有效利用自己的时间 7.在面对考验的时候能够保持心态平稳 。所以如果是一个高分低能者就可以运用他所具备的才能提高其他不足的方面,而低分高能者连学生最应做到的学习都完不成,更不用谈别的了。 5、 其次,从为学校的利益出发,现在,判定一个学校的好坏大部分都是从升学率,所以只有选择高分的人才能有高的升学率。

文章TAG:中国  中国学生  国学  国学生  中国学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