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什么意思

  1、意思是: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2、出处:《孟子》的《尽心章句下》。   3、作品原文: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4、原文翻译: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这一篇书,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页罢了。仁人在天下没有敌人,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什么意思

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什么意思

“尽信书,不如无书”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尽信书,不如无书”。用法:复句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运用示例:马南邨《燕山夜话·共通的门径》:“从来有学问的人都懂得:尽信书不如无书。何况于盲目地靠读古书,那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呢?”“尽信书,不如无书”,提醒人们在读书的同时要学会独立思考。书是一种记录、分析、总结、组织、讨论及解释并传播信息的媒介,而不是照本宣科的模板。若是尽信书,一切按照书中所讲去执行,肯定会出问题,如此还不如不读书。历史典故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被封为大将军即将出兵的时候,他的母亲上书告诉赵王说:“赵括这个人不可以让他当大将。”赵王已经打定主意。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将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全部更改了,并将原来的军官进行了撤换和重新安排。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小股部队佯装失败引诱赵括做出错误的判断,然后断绝他的粮道,分断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最后,赵括的军队大败,几十万兵士都向秦军投降了。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什么意思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拼音】: jìn xìn shū bù rú wú shū【出自】:语出《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翻译】: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我对于《尚书》中《武成》这一篇,就只相信其中的两三页罢了。【示例】:历史可信吗?我们只能说:大体可信。如果说完全不可信,那就成了虚无主义。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古训, 还是有道理的。 孙犁《我的史部书》扩展资料:“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靠书才能进步。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不能迷信书本。比如中国古代的赵括就是一个例子。他非常爱看书,在纸上谈打仗的时候头头是道。仿佛只要有他在,就一定能打胜仗。因此他受到了重用,他被调去坚守一个易功难守的平地。他认为在平地上太容易被攻下来了,就带着军队跑到了一旁的一座山上,等着敌人过来。可是这山上没有水,还很难快速的跑到山下的阵地。赵括可没管这些,他只信书上的。果然,他的军队被包围了,因为没有水,很快就败下来了。伯乐也曾让他的儿子拿着《马经》去找好马,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都没有找到与《马经》上说的一样的马。有一次,他出门时遇见了一只大蛤蟆,发现和《马经》上说的马大致相同,回去后告诉伯乐。伯乐说:“这是蛤蟆!”从此他再也不迷信书本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


文章TAG: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