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通缉令出国-2/,取自当年故宫溥仪,溥仪。守着清帝的溥仪,突然生出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于是决定出国 留学,可惜最后没能如愿。

 溥仪散尽上万珍宝,只有1件他从不离身,是什么珍宝呢

1、 溥仪散尽上万珍宝,只有1件他从不离身,是什么珍宝呢?

甘龙田黄三联印章。相传乾隆年老体弱,因无力治理国家,决定将皇位割让给嘉庆。乾隆三重印,田黄,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乾隆皇帝下令的私印。这是田黄石,号称“石中之王”,质地极佳,甚至被称为极品。抛开田黄石本身的价值,甘龙田黄的三重印章极为细致,雕刻质地较软的田黄石费时费力,且极易破损。如果工匠稍有不慎,整个石雕就可能功亏一篑。

 溥仪几乎散尽珍宝,但唯独珍藏这一件,无偿上交国家后成镇馆之宝

2、 溥仪几乎散尽珍宝,但唯独珍藏这一件,无偿上交国家后成镇馆之宝

从中国古代朝代来看,最后一个朝代,清朝,绝对是一个喜欢收藏天下珍宝的朝代。从康熙开始,我就有意识地收藏世界各地的珍宝,尤其是乾隆。因为对中国文化的崇拜,我对中国古代的各种字画、印章、书籍、古玩、陶瓷都特别热衷。乾隆一生收藏珍宝数十万件,无一不是珍品,无价之宝。后来去了慈禧,慈禧也是个鉴宝狂人,特别喜欢翡翠,珍珠玛瑙,夜明珠之类的。可以说整个清朝皇帝几乎把天下无价之宝一扫而光。

 溥仪被赶出皇宫后,究竟有多少宝贝流向了海外

英法联军入京,却被洗劫一空,甚至被焚毁。不过,当时的故宫里还是有很多宝贝的。即使是在溥仪的时代,经过了百年的劫掠,仍然留下了许多宝藏室。溥仪的时代,宦官点燃了一座宝库,最后烧了多少财宝无法统计,但烧了之后还剩下几十万斤金银残渣,可见这个数量。即便如此,溥仪在后来的生活中,通过不断的卖宝,小日子过得很滋润。

3、 溥仪被赶出皇宫后,究竟有多少宝贝流向了海外?

当年,溥仪出宫时,他派最信任的太监去养心殿接他最喜欢的宝贝,也就是那幅价值连城的真迹《下雪天就晴》。溥仪的红颜知己一直盯着随身携带的书,把字帖卷起来藏在包裹里,希望蒙混过关,结果被国民警卫队摸了出来。之后,这幅价值连城的王羲之真迹几经周折被转移到台湾省,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溥仪被赶出皇宫后,他带了两箱财宝出国,具体数量根本无法统计。

4、当年 溥仪从故宫带走的 文物,价值几何,如今又哪里?

溥仪以奖励为名,将宋元珍贵古籍210册,唐、宋、元、明、清古字画2000余幅转出宫外,包括顾恺之的《洛神赋》、颜的《行图》、的《扇夫人图》、顾的《韩熙载之夜》。现在看那些东西,没有办法用价格来衡量。它们的价值是无价的。只是这些东西根本找不到,因为溥仪被拿出来卖了。他当时需要的不是传家宝,而是钱。

5、末代皇帝 溥仪偷运出去的故宫国宝最后都去哪了

民国初期,溥仪等人还住在紫禁城里。根据南京临时政府与清政府代表商定的清室优惠条件,溥仪等人仍住在故宫。中华民国政府每年拨款400万两白银,用于溥仪等日常使用。按说,这400万两银子也是一笔巨款,完全够人们开销。但溥仪等人过惯了奢华的生活,而当时国民政府财政吃紧,经常无法按期支付“清理房间优待费”,所以经常入不敷出。

但他毕竟心虚,不敢毫无顾忌地公然将珍藏在故宫的国宝运出宫外。于是,他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既能偷取宫中珍宝,又不露马脚的办法。“奖励”溥杰的方法使盗窃和运输国宝的行为披上了“合理”的外衣。就在溥杰在皇宫“班都”的时候,他每天出入紫禁城,这就为他们作案提供了便利条件。从1922年9月4日起,“奖励”正式开始。

6、末代皇帝 溥仪想要 出国 留学,载沣为何不肯让其如愿?

因为载沣害怕溥仪出国留学,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光绪皇帝的局面会再次出现,然后他主张变法,最终使他的权力不稳,甚至杀了他。因为载沣怕他出国-2/回来会带回很多西方的东西。因为当时列强侵略中国,咸丰帝怕溥仪被列强挟持,然后用来威胁他。1923年,清朝已经亡了12年。守着清帝的溥仪,突然生出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于是决定出国 留学,可惜最后没能如愿。

说起来,溥仪自从他3岁当了皇帝,就一直住在宫里。清朝灭亡之前,溥仪的父亲载沣是摄政王,所有军政事务都由他处理,溥仪是吃奶的孩子。虽然玉龙是他的监护人,但他只是由一群太监和宫女陪伴着,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后,看到共和主义是大势所趋,玉龙皇后不得不以溥仪的名义发布了退位诏书,结束了持续近300年的清王朝。6岁时,溥仪成为亡国之君。


文章TAG:溥仪  文物  出国  留学  天津  溥仪出国留学卖文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