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渗湿药

5、用什么药可以去湿?

身体湿气重不是好事。这些知识学会了把水分“吃”出去。湿宜上烧,中干宜下益。脾主水湿运化,肺从水上,肾从水下,所以在治疗湿的时候要注意调节这三个脏腑的功能。甘露消毒丹(魏属,茵陈,黄芩,石菖蒲,木通,川贝母,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粉末)用于祛湿。苦寒药祛湿法。可用于腹痛、腹胀、便溏、异味、舌苔黄腻等。

利水渗湿药

该药性平,味甘,性淡。主要入膀胱经、脾经、肾经。药性下冲,可使排尿通畅,尿量增加,促进体内湿气的排泄,故有利水渗湿的功效。有些药物性寒,还具有清热利湿、止泻止痢、止带、利胆退黄、通淋止痛、利湿排石的作用。有些药物有健脾止泻、散结通乳、清热除痹的作用。根据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利水 -0/、清热利尿类药物和利水通淋类药物。① 利水 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

6、茯苓为什么称为 利水渗湿的要药

中药师常用的单味中药同步真题06-1渗湿药:茯苓、薏苡仁、萆薢、金钱草等中药的功效。一种中药能否称为基本药物,主要看其性质、疗效、治疗范围、临床应用以及在一类药物中的代表性。茯苓:1。其味甘平,性温,利水,是利水 渗湿药中的代表药物。2.它的主要作用是利水。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常用且必不可少。5.它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在-1渗湿药中具有代表性。

利水渗湿药

7、中药学记忆口诀( 利水湿药

中医记忆公式(利水湿药),我来整理一下历史新知识,欢迎阅读!6.-1渗湿药渗透利水药味甘淡,通利水肿尿淋;有祛湿退黄的功效,喝了痰多腹泻不舒服;津耗阴虚,肾虚之重不可轻用。6.1 利水消肿类药物利水消肿不利,腹泻、痰多为适应症;泽泻、葫芦、蝼蛄、荠菜、薏苡仁。赤小豆和玉米须,利水茯苓;冬瓜皮可消水肿,猪苓属肾、膀胱经。6.2利尿通淋药性寒,入膀胱经、肾经;幽清有四种淋证:湿热下焦,小便短赤。

利水渗湿药

8、 利水 渗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包括

【答案】:C 利水 渗湿药: 1的药理作用。利尿作用:这类药物大多有长短不一的利尿作用,如茯苓、猪苓、泽泻、车前草、金钱草等。2.抗生殖系统感染。3、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1)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促进瘤下免疫功能恢复正常,提高机体免疫监督能力,抑制肿瘤;(2)另一方面增加白细胞数量,减弱化疗或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

利水渗湿药

9、 利水 渗湿药的使用注意

1。阴虚津亏者慎用。2、肾虚遗精遗尿者慎用或禁忌。3、性滑之品如薏苡仁、葵花籽,孕妇慎用或忌用。如:茯苓、薏苡仁、冬瓜皮、香滑石、车前草、地肤子、海金沙、石韦、锦葵科、灯心草、茵陈、虎杖、木通、红豆。这类药味甘淡,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尿退黄的功效。适用于水湿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尿失禁利水、淋证、黄疸、湿疮、腹泻、白带过多、湿温、湿痹等。

利水渗湿药

若突发性水肿有表证,宜与宣肺发汗药同用;对于长期水肿、脾肾阳虚者,应给予温补肾脾之药;湿热合邪,用退热药;与寒湿有关者应配祛寒药,热伤血络小便者应配凉血止血药;至于腹泻、痰饮、温湿、黄疸等。应分别与健脾、芳香化湿、清热燥湿之品配伍。凡能通利水经,利水渗湿,治疗水湿郁滞证的药物,称为利水 渗湿药。这类中药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尿退黄的作用。

10、化湿药与 利水 渗湿药有何异同?

祛湿药重在健脾祛湿,重在补益脾气。因为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导致体内湿气过重,阻碍了胃气,常见症状为胸部胀满不适、食欲不振、舌体肥大,舌侧可见齿痕。所以用药重在健脾祛湿和胃,利水渗透着重于通道利水路,使水往某处去,多见于肾虚、水身等;肺肾两虚,气不能化水。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渗湿药  利水  利水渗湿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