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泉州元宵节有什么传统习俗 闹元宵的来历和习俗

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2、闹花灯。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来历: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史记·乐书》:“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泉州元宵节有什么传统习俗 闹元宵的来历和习俗

2,元宵是泉州美食吗

农历正月十五在泉州一般称为“上元节”。古时候以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据道家说法,上元乃天官赐福之日,居“三元”之首。泉人常说一句话叫“上元小年兜”,意思是元宵节在泉州十分隆重,是在正月初一后再掀起的一个节日高潮,为春节的系列民俗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过了元宵节就不再互相“贺正”、“恭喜”了。在泉州,元宵节的最有代表性的应节食品就是元宵丸,亦称上元丸。泉州的元宵丸闻名遐迩,其制法独特,以炒熟的花生仁去膜捣末,加上白糖、芝麻、蜜冬瓜碎、金橘泥,拌以焗葱白的熟猪油、香蕉油(香精)捏成丸馅,沾湿后置于盛有糯米粉的盘中,反复多次滚转而成,然后用开水煮至丸浮水面为熟,吃起来香甜而不腻嘴。是日清晨,以元宵丸供祀祖先、神明(包括灶君、土地等家神),谓之祭春,并作家人早餐,以兆一年圆满吉庆。元宵节前后,如有亲友来,也常以元宵丸待客。元宵节晚上又有孝敬神祇之俗,然后合家吃润饼菜,亦寓团圆美满、包金包银之吉兆。

元宵是泉州美食吗

3,泉州元宵节风俗

答案如下:泉州闹元宵习俗流传于福建泉州各县,流布至漳州、厦门、台湾等地。其中泉州灯会习俗包括挂灯、送灯、观灯、点灯、游灯等内容,古代还有抢灯的风俗。泉州方言“灯”、“丁”同音,“出灯”同于“出丁”,寓意人丁兴旺。元宵节家家户户挂花灯,男女老少成群结队上街赏灯,小孩走街串巷嬉戏“游灯”,有新嫁女的人家要给亲家送红、白莲花灯和观音送子灯。点灯时不慎把灯烧了,叫做“出灯”。泉州闹元宵习俗还有猜灯谜、“妆人”等文艺活动。踩街古称“妆人”,其中包括民间民俗表演阵头、花灯、彩车、南少林武术和各种文艺表演,遇到有人放鞭炮,要停下表演表示感谢。泉州元宵还有“敬公”(祭祖)、“听香”等祈福习俗,“听香”者一般为妇女,她们手持点燃的香,倾听别人不经意的话,借以预卜吉凶。除此以外,泉州人还要食用元宵丸、润饼菜等应节食品,寓意全家团聚。泉州闹元宵习俗是一项全民性活动,届时满城出动,人流如织,一派兴旺热闹景象,连港澳台同胞和东南亚侨胞也都组团到泉州参与灯会,共庆佳节。泉州闹元宵习俗由此成为当地社会繁荣稳定的具体表征和海外侨胞文化认同的情感纽带,具有民俗学及地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泉州元宵节风俗


文章TAG:泉州  元宵  元宵节  有什么  泉州元宵  闹元宵的来历和习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