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尔集团为什么要砸掉76台冰箱

炒做,一方面做为海尔当时的状况不容乐观,工人当时没有质量意识,另一方面也给外界树立一种严格的质量观,更是靠砸掉76台冰箱的公关手段一举成名。从而走向国际化道路

海尔集团为什么要砸掉76台冰箱

2,海尔砸冰箱事件

企业文化所致,这也体现了海尔成为民族品牌的决心,很不错的例子
我在海尔做售后时,在厂里看过这个。 就是为了质量
想出名,就得花本钱

海尔砸冰箱事件

3,海尔总裁为什么要将次品冰箱用榔头砸毁都不降价处理

因为次品销售出去,会对海尔冰箱整体产品质量都会有影响,因购买者的口杯是很重要的,如有一次次品销售出去有可能老百姓就当百次,这样就对产品的销售有极大的影响所以海尔总裁把次品砸毁也不降价处理,这样对企业产品负责,使企业发展壮大。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海尔总裁为什么要将次品冰箱用榔头砸毁都不降价处理

4,海尔砸冰箱的感想

作为一种企业行为,海尔砸冰箱事件不仅改变了海尔员工的质量观念,为企业赢得了美誉,而且引发了中国企业质量竞争的局面,反映出中国企业质量意识的觉醒,对中国企业及全社会质量意识的提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尔砸冰箱的感想 有瑕疵的产品就是废品 可以去看看张瑞敏简介

5,求助有关海尔砸冰箱事件资料

海尔砸冰箱 事件经过:1985年,海尔从德国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冰箱生产线。一年后,有用户反映海尔冰箱存在质量问题。海尔公司在给用户换货后,对全厂冰箱进行了检查,发现库存的76台冰箱虽然不影响冰箱的制冷功能,但外观有划痕。时任厂长的张瑞敏决定将这些冰箱当众砸毁,并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不合格产品”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震动。 点评:作为一种企业行为,海尔砸冰箱事件不仅改变了海尔员工的质量观念,为企业赢得了美誉,而且引发了中国企业质量竞争的局面,反映出中国企业质量意识的觉醒,对中国企业及全社会质量意识的提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海尔砸冰箱是 那一年

海尔最出名的"砸",莫过于上世纪80年代的砸冰箱。   那是1985年,海尔创业第二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众多企业引进了电冰箱生产设备、技术,"大干快上"。那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年代,被形容为"纸糊的冰箱也能卖出去"。但这一年,海尔砸掉了76台不合格的冰箱。   事情源自一位用户来信抱怨说自己攒了多年钱才买的冰箱上有道划痕。张瑞敏由此查出了仓库里有76台冰箱有类似问题。员工希望将这些有瑕疵的冰箱作为福利降价卖给员工。但张瑞敏的决定却是:砸了!
1985年。
1985年张瑞敏带头砸毁76台不合格冰箱.,并说:从今往后,海尔的产品不再分等级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7,海尔为什么砸76台冰箱

1985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生产的瑞雪牌电冰箱(海尔的前身),在一次质量检查时,库存不多的电冰箱中有76台不合格,按照当时的销售行情,这些电冰箱稍加维修便可出售。但是,厂长张瑞敏当即决定,在全厂职工面前,将76台电冰箱全部砸毁。当时一台冰箱800多元钱,而职工每月平均工资只有40元,一台冰箱几乎等于一个工人两年的工资。当时职工们纷纷建议:便宜处理给工人。 张瑞敏对员工说:“如果便宜处理给你们,就等于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今天是76台,明天就可能是760台、7600台……因此,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张瑞敏决定砸毁这76台冰箱,而且是由责任者自己砸毁。很多职工在砸毁冰箱时都流下了眼泪,平时浪费了多少产品,没有人去心痛;但亲手砸毁冰箱时,感受到这是一笔很大的损失,痛心疾首。通过这种非常有震撼力的场面,改变了职工对质量标准的看法。 管理启示录—海尔砸冰箱 管理无小事:针鼻大的窟窿斗大的风 质量无小事:企业的1%是客户的100% 安全无小事:星星之火可以毁灭基业

文章TAG:海尔  冰箱  海尔集团  集团  海尔砸冰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