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现象是什么

2.3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视频源于优翼100,课件制作精良。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的实验现象:有无色气体生成。
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现象是一种化学反应了。这种现象是氧化还原反应。

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现象是什么

2,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MnO2 2KClO3=======2KCl+3o2↑ △
2KClO3 =MnO2= 2KCl + 3O2 (加热)
2kclo3=2kcl+3o2
2KClO3=2KCl+3O2条件是△
2KClO3=2KCl+3O2↑条件是△和MnO3
2KClO3 =MnO2= 2KCl + 3O2

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方程式

2KClO3+2MnO2==2KMnO4+ Cl2↑+ O2↑ 2KMnO4==K2MnO4+ MnO2+ O2↑ K2MnO4+Cl2==2KCl + MnO2 + O2↑ 总反应:2KClO3==2KCl + 3O2↑注:MnO2是催化剂,写在==上面。加热符号是个三角,写在==下面。
2kclo3+2mno2=△=2kmno4+cl2↑+o2↑2kmno4=△=k2mno4+mno2+o2↑cl2+k2mno4==2kcl+mno2+o2↑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方程式

4,氯酸钾怎么制氧气方程式怎么写写清楚为什么

2KClO3=MnO2=加热=2KCl+3O2
总反应 2KClO3(MnO2,加热)=2KCl+3O2实质是三个反应2KCLO3 + 2MnO2 = 2KMnO4 + Cl2 + O22KMnO4(加热) = K2MnO4 + MnO2 + O2K2MnO4 +Cl2 = 2KCl + MnO2 + O2MnO2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2KCLO3=2KCL+3O2
2KCLO3=2KCL+3O2↑条件是加热
2KCLO3=2KCL+3O2条件为 加热

5,化学 氯酸钾制取氧气

如果把原混合物的质量看做是1,由题目的条件可知反应开始时二氧化锰在混合物中占20%,也就是0.2,那么氯酸钾的总质量是0.8其实我们知道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它的质量并不减少。那么0.2/25%=0.8。也就是说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了0.2,这部分的质量来自氯酸钾分解减少的氯酸钾的质量。那么,此时氯酸钾【分解的】质量分数0.2/0.8=25%
1. 29.5-20.8=8.7克 2.设氯酸钾质量为x 8.7/(32*3)=x/213 x=19.3 29.5-19.3=10.2克 3.设氯化钾质量为y 8.7/(32*3)=y/117 y=10.6 10.6+10.2=20.8 所以完全分解

6,关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问题

这个二氧化锰可能不纯,也许有些酸,加上二氧化锰的催化导致氯酸钾和氯化钾起反应生成一定量氯气催化剂还可以用三氧化二铬、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镍、氧化钛,但是后三者速度非常慢,Cr2O3速度最快
废旧电池中一般有NH4Cl、C、MnO2等物质,火花是由于C的燃烧吧,氯味是由于NH4Cl吧。
1、氧气的质量:29.5-20.8=8.72、列化学方程式,求出氯酸钾的质量,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29.5克减去求出的氯酸钾的质量,即二氧化锰的质量。3、将所有的生成物与反应物(29.5克)相比。这道题在许多考试都会出现,认真记住吧
可能是提取的二氧化锰含有盐酸或氯化物吧催化剂可以用很多比如说氧化铜
氧化铜

7,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实验实验仪器:反应装置: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橡皮塞、橡胶管收集装置:水槽、集气瓶、导管药品: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催化剂)氯酸钾:白色粉末状固体、有毒、溶于水。一、组装好设备:按自下往上,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组装。先放铁架台→放酒精灯→安装试管→安装导管→放入水槽。二、气密性检验(热胀冷缩法或微热法)组装好设备如图,要构成密闭系统,导管一端放入烧杯液面以下,试管塞要塞紧,然后用手捂住试管,观察烧杯中试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水会倒流到导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三、放入药品用药匙从药瓶中取出氯酸钾固体粉末,并缓慢伸入试管,将样品放入试管底部,且药品要均匀铺设在试管底部,在试管口附近放一蓬松的棉花,再塞紧试管塞。四、加热点燃酒精灯,在试管的底部和中部之间来回加热4~5次进行预热,然后再用外焰集中对固体进行加热。五、收集气体待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当看到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外沿冒出,证明收集满,在水中用毛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加热氯酸钾怎样才能制取氧气呢?
注意事项,下边有. 嗯 一个干燥,一个集气. A: 1)药品及其反应原理: 氯酸钾(白色晶体) 2)实验装置: 排水法: 发生装置:试管,酒精灯,带有铁夹的铁架台. 收集装置:导管,集气瓶,水槽. 向上排气法: 发生装置:试管,酒精灯,带有铁夹的铁架台. 收集装置:导管,集气瓶. a.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止湿存水在反应过程中倒流到管底,使试管破裂. ②导管不可伸入试管太长,以利于氧气排出,防止药品堵塞导管. ③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适合于制取较多的氧气,但要注意二氧化锰一定要纯净,二氧化如果混有炭粉,制取氧气时就很容易发生爆炸,因此,使用二氧化锰时最好烧灼一下. ④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均匀受热. ⑤加热时要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 ⑥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 ⑦停止加热,先把导管撤出,在撤离酒精灯,否则水槽内水会倒流,导致试管爆裂. b.适用范围:此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反应. (不适合于过氧化氢) 3)收集方法: a.排水法----因为氧气难溶于水。 b.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导气管应伸入瓶底,尽量排净空气) 4)验满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复燃,则已收满. 5)集满放置:充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片口向上正放. 6)操作步骤(主要有七步): 口诀:"茶庄定点收利息" 1.查:查装置的气密性. 具体为:先把导管放入水中,染手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放出,如果放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原理:手握住,试管内气温高,气体压强大,气体体积大,如果不漏气,则气体从导管口排出,看见气泡. 2.装:装药品.用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3.定:固定试管在铁架台上. 4.点: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 5.收:收集气体. 6.离:先让导管撤离水槽. 7.熄:熄灭酒精灯. 2)实验装置:试管 参考资料:<<中学教材全解>>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个人头脑 + 网络资料
1、氧气的质量:29.5-20.8=8.72、列化学方程式,求出氯酸钾的质量,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29.5克减去求出的氯酸钾的质量,即二氧化锰的质量。3、将所有的生成物与反应物(29.5克)相比。这道题在许多考试都会出现,认真记住吧

文章TAG:氯酸钾  氧气  制取  现象  氯酸钾制氧气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