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主要是治什么病的

病情分析:你好,这种药物具抗病毒、抗肿瘤、抑制细胞增殖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用于治疗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带状疱疹、尖锐湿疣等。或治疗某些肿瘤。 ,意见建议:要在医院检查后让医生对症用药。祝你健康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主要是治什么病的

2,干扰素的副作用有哪些

你好,长期使用干扰素,会造成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流鼻涕、打喷嚏,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另外使用干扰素的乙肝患者脱发比较严重,干扰素比较严重的副作用是抑制骨髓,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这样就会导致患者的凝血功能下降,乙肝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精神症状,使用干扰素会导致抑郁型精神病。

干扰素的副作用有哪些

3,干扰素副作用

干扰素的副作用有哪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长期使用干扰素,会造成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如乙肝患者的体温会升高发热,可能会升高到39℃,还会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的现象,这可能会给患者造成感冒的假象。 2.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现象。 3.使用干扰素的乙肝患者脱发比较严重,研究表明,80%以上的乙肝患者在使用干扰素三个月后脱发都很严重。 4.乙肝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精神症状,使用干扰素会导致抑郁型精神病。 5.干扰素还有抑制骨髓,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这样就会导致患者的凝血功能下降。 另外;干扰素还会诱发甲亢、加重糖尿病、使血肌酐升高,从而引发肾功能衰竭,易得尿毒症。

干扰素副作用

4,干扰素副作用有哪些啊

目前你用的干扰素这种药物是治疗丙肝的药物而且还挺贵,但是服药时间久,很容易产生耐药性,一旦停药就会导致病毒反弹,还会引起脱发,低烧、血小板降低等,还有它最大的副作用是对人体的肾脏有损害,严重的会导致肾衰竭,所以我们一般情况是不建议使用这种药的。你现在有什么症状没?如早晨起来感觉口干口苦、口臭,牙龈出血、尿黄这些?
干扰素治疗效果不错的,但是长期下去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副作用非常大的,临床上往往有很多患者无法承受干扰素带来的副作用而放弃进行治疗,导致病情治疗中断而病情加重。其实丙肝相对治疗容易,治疗丙肝的方法有很多的,具体要针对患者选择适合自身病情的方案效果才是最好的。不知道您近期是否有做检查?病毒量是多少?除干扰素外有服用其他药物吗?
你好,干扰素是临床上常见的丙肝抗病毒针剂,如果长时间注射的话,会导致患者脱发、血小板降低等,你现在注射该药物有多久了?

5,干扰素有什么副作用

血小板减少 甲状腺功能异常 血糖异常,其他常见的有:发烧 脱发 抑郁 疲劳等。
干扰素的副作用 一:对于打完干扰素的乙肝患者,会在2-5小时内出现发热、恶心、浑身乏力、头晕、头痛等类似于发烧症状,体温可高达38℃~40℃,多在24小时后症状消失。 二:干扰素还可影响乙肝患者的消化道功能,使得乙肝患者患者恶心、呕吐、厌油腻、无食欲、腹胀腹痛等现象。 三:长期打干扰素治疗还可抑制乙肝患者的骨髓组织,使得血液中血小板以及白细胞含量降低,引发造血异常病症。 四:一般在干扰素治疗3个月后,乙肝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更为严重的患者可出现轻度皮疹等现在。
1、流感样综合征:患者发热、寒战、全身不适、肌痛、头痛等,有时还可出现鼻塞、流涕、头晕、尿急等。而以发热最为常见。不论应用途径及剂量大小,患者均可有发热,一般在第1次注射后2-6小时发生,体温可升至38-40摄氏度,6-12小时达到高峰,但24小时内均能自然消退。2、造血系统改变:抑制骨髓,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白细胞减少通常发生于用药后数小时至数日。用药第1周,白细胞减少至40%-60%,而后趋于稳定,停药或间歇5天以上用药,白细胞可迅速恢复。3、消化系统反应:如食欲不振、味觉异常、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药量越大,症状越频繁,但一般不需治疗,较重者可对症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减量或停药。4、皮肤反应:皮药超过4个月者最常见不良反应是轻、中度脱发,偶有停药后更严重者。斑丘疹多发生于躯干和四肢,但多为暂时性的;还有发生潜在特异性反应,表现为弥漫慢红斑及荨麻疹等。轻度中疹多呈自限性,不必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停药或减量,并给抗过敏治疗。5、肾脏损害:最常见者为轻度蛋白尿,亦不伴有血浆蛋白的减少。其他肾脏损害虽有报道但极少见。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嘱患者多喝开水即可。6、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11-羟皮质类固醇增加,雌激素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出现尿糖,偶见高血钾、低血钙等症,还能提高血浆三酰甘油含量,但对胆固醇无影响。7、抗干扰素抗体的产生:部分患者治疗初期甚至未应用干扰素时即出现抗干扰素抗体,影响治疗效果。估计与个体差异有关,而与应用剂量、给药途径、时间长短及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
白细胞会降低,代谢混乱,抵抗力下降等

6,干绕素的作用及副作用

干扰素治疗效果及副作用评价 关于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其疗效各家报道不一,从无效到治愈率达90%不等;有人认为干扰素可以用于某些顽固难治的复发性尖锐湿疣,对于这种情况干扰素无疑是一种治疗选择方法。也有一些研究资料显示干扰素对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与安慰剂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干扰素不能控制尖锐湿疣的复发。 一般来说α-干扰素作用快而不持久,而γ-干扰素则反应迟缓,4~6周生效,女性比男性疗效好,但原因不详。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不赞成用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其理由有三:①疗效较低。②毒性发生率高。副作用有流感样症状;肌痛、发热、发冷,也有头痛、恶心、疲乏。另外有暂时性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以及轻度肝功能异常,三苷升高等(一般在用药时可服扑热息痛来预防,治疗前中、后期定期查血常规、血小板、肝功能、血脂)。③价格昂贵。 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是否使用干扰素,一定要对自己的情况综合分析,权衡利弊;未出现严重复发的患者,不一定要使用干扰素治疗。即使注射干扰素也未必就不复发,但却非常有可能出现副作用。 而对一些经过其它治疗方法治疗后多次复发的患者,可以酌情考虑应用干扰素辅助治疗,部分患者的复发有可能会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剂量、相隔时间及持续时间多长为好,尚在探索之中。此外,虽然大部分患者副作用并不是很严重,但对严重心、肝、肾病变、癫痫、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造血功能障碍、自身免疫和变态反应患者要慎用。对于孕妇,其作用的安全性不能完全肯定,故宜酌情处理。 下面介绍干扰素的常见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干扰素的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高。最常见的是发热及流感样综合征,患者体重减轻、脱发、情绪激动,骨髓抑制致血细胞、血小板减少,轻度贫血,偶可发生神经系统损伤,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亦有产生干扰素抗体者。兹将其副作用及处理方法列述于下: 1.流感样综合征:患者发热、寒战、全身不适,肌痛、头痛等,有时还可出现鼻塞、流涕、头晕、尿急等,而以发热最为常见。不论应用途径及剂量大小,患者均可有发热,一般在第一次注射后2-6小时发生,体温可升至38-40℃,6-12小时达到高峰,但24小时内均能自然消退。若发热不高,可不必特殊处理,38℃者多喝开水,卧床休息,但若发热较高甚或高烧者,则应给予物理降温;亦可给布洛芬0.2克口服,消炎痛栓0.5-1枚直肠给药,体温便会很快下降。 2.造血系统改变:抑制骨髓,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白细胞减少通常发生于用药后数小时至数日。用药第一周,白细胞减少至40%-60%,而后趋于稳定。停药或间歇5天以上用药,白细胞可迅速恢复。主要是干扰素能可逆性地阻断白细胞从骨髓释放的缘故。长期应用可导致血色素性贫血,引起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但极少见。通常可口服养血饮、复方阿胶浆等来纠正,亦可服利血生、鲨肝醇及氨肽家等药以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 3.消化系统反应:如食欲不振、味觉异常、恶心、呕吐、泄泻、腹胀等。药量越大,症状越频繁,但一般不需治疗,较重者可对症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减量或停药。 4.皮肤反应:用药超过4个月者的最常见副作用是轻、中度脱发,偶有停药后更严重者。斑丘疹多发生于躯干和四肢,但多为暂时性的;还有发生潜在特异性反应,表现为弥漫性红斑及荨麻疹等。 轻度皮疹多呈自限性,不必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停药或减量,并给抗过敏治疗。 5.肾脏损害:最常见者为轻度蛋白尿,少有>0.1克/日,亦不伴有血浆蛋白的减少。其他肾脏损害虽有报道但极少见。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嘱患者多喝开水即可。 6.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11-羟皮质类固醇增加,雌激素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出现糖尿,偶见高血钾、低血钙等症,还能提高血浆甘油三酯含量,但对胆固醇无影响。 7.抗干扰素抗体的产生:部分患者治疗初期甚至未应用干扰素时即出现抗干扰素抗体,影响治疗效果。估计与个体差异有关,而与应用剂量、给药途径、时间长短及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 此外,尚可出现嗜睡、精神错乱、周围神经感觉异常等神经、精神症状,以及对心血管、骨髓系统的影响和对生长的抑制等等。
我是乙肝病患者在华西肝病科治疗近2年,现在遵医方案开始打干挠素,这是第一针,可出现头痛头晕发热口觉无味并且疲倦精神差心里还有些慌张,医生说要打3个月干挠素,不知道接下来身体反应如何,倒底受得了不?更主要的是疗效怎么个结果……
搜一下:干绕素的作用及副作用

7,生物化学中干扰素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干扰素是一种广谱的抗病毒剂,它并不直接杀伤或者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的蛋白,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其类型分为三类,细胞型干扰素、成纤维细胞型干扰素以及淋巴细胞型干扰素。同时,它还可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且增强抗病毒的能力。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扩展资料:干扰素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是发热、疲乏、肌痛、头痛等流感样症状。其次是轻度骨髓抑制。一般对肝肾功能无影响,少数有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升高。干扰素的注意事项:过敏体质,特别是对抗生素有过敏者,应慎用。用药过程中如发生过敏反应则立即停药,并予以相应治疗。肝肾功能不全、心肺功能不全者慎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干扰素
<p>可以去生物帮上了解一下啊,我在那里看到过相关的文档,介绍的比较详细,对我的帮助挺大的,你可以去查找一下。</p> <p>近年来,生物治疗的发展非常迅速,到2001年止,美国已有132种生物药品上市,其中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发展较突出,在美国上市的11种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药物中,治疗乳腺癌、淋巴癌的两类单抗药物市场销售额高达5亿美金。我国现有22个基因工程药,赛若金(基因工程干扰素α—1b)是国内第一个获批的基因工程药物,于1996年正式获批上市。而我国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化的高潮是在1997年,当年有7个基因工程药获批,去年我国第一个外用的单抗药物也已获批上市。</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目前,基因工程干扰素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可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还可用于肿瘤、血液病等的治疗。干扰素作为一种生物制品,它在人体内的活性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而活性是由它的氨基酸结构决定的。</p> <p>目前已知干扰素可分为四类:α、β、γ、ω,其中最大的一类是α干扰素。α干扰素至少有23个亚型,其中临床应用最多的是α1和α2干扰素。α1和α2干扰素相差30个氨基酸,因此从药物的本质来说,两者是不同的药物。α1干扰素中以α—1b的活性最强,这是由其氨基酸结构所决定的。α—1b干扰素由165个氨基酸组成,与活性有关的是两条二硫键,但α—1b还有一个空位的二硫键,当这些二硫键发生错配时,形成的聚合体其活性比单体要低,而且如二硫键被破坏,α—1b干扰素就失去了活性,临床使用也就失效了。</p> <p>可 参考:</p> <p>please click to connect <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www.bio1000.com%2fzt%2fdisease%2fganraosu.html" target="_blank">www.bio1000.com/zt/disease/ganraosu.html</a> .hope that i can help you</p> <p>目前国内大部分基因工程药物以重量作为剂量单位,而α干扰素、白介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以药物在体外细胞中测得的活性作为剂量单位,其中α干扰素是以在体外细胞中测得的抗病毒活性作为剂量单位。事实上,如此标示剂量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首先,由此测得的活性仅仅是指α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而不能反映其它活性(如抗肿瘤活性、免疫调节活性等);其次,体外抗病毒活性不能反映α干扰素在人体内的实际疗效;另外,在不同的细胞上,不同亚型的干扰素其活性是不同的,容易造成混淆。多年的临床实验已经证实,同等重量的α—1b干扰素与α2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是相似的,甚至前者的疗效更好,由此说明α干扰素的疗效取决于重量(即实际蛋白含量),同时也反映了两者在体内的抗病毒活性是相似的。因此,α干扰素使用重量作为剂量单位,更加准确、科学和客观。α—1b干扰素是我国独立研发及生产的,目前只有国内生产这种干扰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应该保护民族生物工程产业,因此我建议α1b干扰素还是沿用重量作为剂量单位,如α—1b干扰素的剂量为每支10微克、30微克、50微克,分别相当于用mdbk细胞测定的100万、300万、500万国际单位;或用wish细胞测定的10万、30万、50万国际单位。</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目前α干扰素临床治疗的原则趋向于大剂量、长疗程,适宜的病种也越来越多,除病毒性肝炎外,还有20多种其它病毒性疾病,10余种恶性肿瘤,而且对某些疾病的疗效甚至比病毒性肝炎更好,如急性结膜炎用α干扰素治疗有效率可达90%。因此,α干扰素的临床应用仍有较大的空间。</p> <p><br>&nbsp;</p>

文章TAG:注射  注射用  重组  重组人干扰素  干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