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修身与修心的区别是什么

修身是修炼身体,比如气功,练武,使之没有诸病患,不内侵其主,生诸妄念; 修心是分析世间万物,通达诸理,不被外境所惑
修身得福报,修心得功德。

修身与修心的区别是什么

2,如何修身养心

一切但求无愧,无悔,无嗔,无妄,无痴,无怨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然而又是一个很小的话题。之所以说大是因为生活中或者说生命中无处不在修身的内容,说它小,是因为现代社会注重修身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悲哀!“修身”因圣人孔子在《论语》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广为世人重视,几千年来的儒子们也一直拿它来武装自己的人生哲学。那么在今天这个有点畸形发展的社会我们该怎样做呢?几句话: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培养自己洞明世事的能力,但保守的做法是看破不说破。普通人人生的最大意义是活着,仅此而已。极少数人的人生意义是为全人类脱离现在的苦难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如何修身养心

3,修身养性和修心养性有什么不同

1、概念不同:修身养性,修身:使身体健康;养性:使心智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修心养性,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2、方法不同:修身养性:十法一、 十法二、 十法三、三重境界、健脑养神、六道等。修心养性:生活在当下、生活在这里、停止猜想,面向实际、暂停思考,多去感受、也要接受不愉快的情感等。3、出处不同:修身养性出自元·无名氏《博望烧屯》,修心养性出自在元代吴昌龄的《东坡梦》。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修身养性搜狗百科--修心养性
修身养性 修身:使身体健康;养性:使心智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只有儒家才说修心养性,也就是雇佣风雅,自为高尚。修身养性是道家的说法,道家以修炼身体成仙为主。佛教只说明心见性,直入本源,何来有心有身可养?身常坏灭,心如幻风,一都不可得,佛只说身与心,皆是空性,本无实体,皆是暂有的现象,以脱无常生死,执着暂有的假体为我,故不能证得永恒之法,多成外道与六道众生。
禅净双修,都要,悟者两者可同时做到,迷者两者有矛盾,总是做不到~~~
孟子云:修身莫若修心。儒家讲修身养性,道家、佛家说修心养性,盖因中国文化普为心性之学故。

修身养性和修心养性有什么不同

4,修嘴不如修心 修心不如修身 什么意思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然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
这是古老的佛家观念,简述就是六个字“身语意,信愿行”。语言,意念,行为。语言就是修嘴,意念就是修心,行为就是修身的意思。这是一个进阶修炼的过程,也可以同时存在。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可以查一下相关资料。
身体健康是关健,没有了健康,就没有了一切。
建议你先看看“忍辱仙人”的故事,就是佛陀的有一世发怒会“火烧功德林”

5,修心修身念什么经好

大悲咒 最好了,有静心,养心,修心之用。可辟邪,驱闲,净身养心。
修身 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身养性 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道家、儒家、墨家都讲修身,但内容不尽相同。儒家自孔子开始,就十分重视修身,并把它作为教育八目之一。儒家的“修身”标准,主要是忠恕之道和三纲五常,实质上是脱离社会实践的唯心主义修身方法。他们认为修身的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本,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末。由此通过“反省内求”的方法,使个人的行为同封建道德相吻合,为其封建统治和政权的巩固培养人才。道家的修身要求做到顺应自然;墨子则要求做到“志功合”兴利除害、平天下 修心 即修炼心志,修养心性 修心即修炼心志,修养心性。《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脱焉?”《魏书·释老志》:“故其始修心,则依佛、法、僧。” 唐·崔涂 《入蜀赴举秋夜与先生话别》诗:“失计方期隐,修心未到僧。” 冰心 《寄小读者·通讯十一》:“我纵欲修心养性,哪得此半年空闲,幕天席地的日子?” 修 心 八 颂 第一颂 恒怀珍爱我于一切有情众,视之尤胜如意宝,愿成满彼究竟利,恒常心怀珍爱情。 第二颂 思维卑劣随处与谁为伴时,视己较诸众卑劣,从心深处思利他,恒常尊他为最上。 第三颂 疾断烦恼一举一动观自心,正当烦恼初萌生,危害自与他人时,愿疾呵斥令消除。 第四颂 愿惜此宝秉性邪恶众有情,恒为猛烈罪苦迪,见时如遇大宝藏,愿恒惜此难得宝。 第五颂 自受亏损他人出于嫉妒心,非埋辱骂谤我等,亏损失败我取受,愿将胜利奉献他。 第六颂 视害为师吾昔饶益助某人,且曾深心寄厚望,彼虽非理妄加害,愿视彼为善知识。 第七颂 暗取他苦无论直接与间接,愿献利乐于慈母,如母有情诸苦患,我愿暗中自取受。 第八颂 诸法如幻愿此一切我所行,不为人法念垢染,以知诸法如幻智,无执离缚而解脱。

6,修身修心

心要想修好真是太难了,绝大多数人也无法修个比较好,差不多都很难呀!都是在各种规章制度和伦理道德约束压抑下的良好心态,只要你愿意听他诉苦,那可是如长江、黄河,滔滔不绝、连绵不断啊!可以说,在内心中常常是心理很不健康呀!因此练气功容易出偏差、走火入魔、得精神病,不要说一般人,就是号称法力高强的特异大师、气功大师们,他们的德又有多少呢?他们修心又能修了多少呢?看一看他们大部分人的实际表现和结果便会知道,他们的心也是杂乱无章的,也是充满了经济市场效益、坑蒙拐骗的心,比常人更强、更大。 真实化的,我们扪心自问一下,你的心到底有多纯洁、有多高尚,到底能修炼到什么程度。由此而见,真实化的锻炼,我们不如把修心改良为先修身,先管好自己的身,在修身的基础上会自然约束很多不良的心态。
修身不等修心,修心不等于修身。 故维摩诘经中为何要吪舍利弗修行打坐? 常言说 智者修心不修心,愚人修身不修心, 若说修身即修心,唯是痴人著身相, 与佛道义已背离,已入外道入邪魔。
修心乃修品德...所以身心一体...修身既是修心.. 现代话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心态决定一切....
对 修身=修心
第一:先把自己的身体修炼好;即身体健康的意思,能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不给他人增添多少麻烦。 第二:不动用自己的身体去做坏事,违法犯罪、坑蒙拐骗。 第三:把与自身关系密切的家庭、工作、学习等方面的事处理好,少给他人、国家增添负担。 第四:虽然不做多少好事,但也不要做什么坏事。在心里可以有许多坏思想、邪念,只要控制不去做就行。 三、所谓的功德之心 1.修心的意思主要是:在修身的基础上,使之达到和谐化的调控状态,减少坏思想,减少邪念,增加救人之心、之能力的为国为民的功德心。总之来说,能力大的可多做些,能力小的可少做些。 2.所谓的功德之心,主要是渡人之心,以达到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来进化、升华人类规律的那颗心及其行为;而不是满足人的私欲、堕落、贪婪享受、自私自利的那颗心及其行为。 3.做好事,也要学会做好事;帮助人也要学会帮助人;不要去做假好事,不要去帮助那些贪婪的人,那样只会“引狼入室、助纣为虐”,不起好作用。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4.修心要修内在的真心,不是假心、外在的心;使自己的心态达到一个很好、很高的境界。一句话总结:为好人好事服务者,得善报,是在进化、升华;为坏人坏事服务者得恶报。在其中,要注意之间的转化状态。 四、运动身体方面上多趋向于动态 在静态与动态的练习法,我们要多趋向于动态。 你如果愿意练习静态的方法,能练好也算,可是实际上却是无人练好的。佛家人士自古以修心打坐为主,运动身体的少;所以一到年纪大了,就容易被疾病所缠身;而道家人士则相反,以取得现实成就为主,锻炼身体的多,所以到老也常常精神焕发、鹤发童颜,活的岁数也都比较大。所以到中国以后的佛家弟子,又创编了好多强身方法,从而形成了天下武术发源于少林的说法。 至于来世的成就,我们也看不到,保证今世的成就,在身体方面上,循序渐进,以练动功为主,把全身的各大关节灵活,使皮肤肌肉富有弹性,全身的经络、气血畅通无阻。处此之外,减少自己的邪念,增加普渡人心、为人民服务的善心,获得即身成就;就如佛家所说,今世修来世,能为来世修出更好的运气来。 说永远是轻而易举的,关键 我们要能坚持下来,方是真正的修身、修心。

7,怎样修身养心呢

一、终身重视有针对性的养心。例如:某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学生希望终身坚持行为文明,爱国守法,孝敬父母,为国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争取获得个人的终身健康、成功、幸福。这些有心人可以自选心中心坚持加强培养或维护滋养,例如可以自选以下某一种或某一些心中心:健康心,孝心,爱国心,责任心,公德心,理智心,耐心,恒心,宽容心,奉献心,涵养心。(这种“终身养心”包含新内涵) 二、终身重视全面养心和系统养心。例如:某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学生希望终身保持良好心态和积极心态,坚持自我完善和优化健全心理、健全人格,不断提高心理素养和内心品质,尽心尽力为国为民为社会作贡献,坚持追求个人终身的健康、成功、幸福。这些有心人可以自选心中心坚持加强培养或维护滋养,例如可以自选以上列举和以下列举的某些心中心:上进心,进取心,好学心,与心智相关的心,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专心,细心,事业心,勤奋心,成功心,竞争心,平常心,平静心,戒备心,自我保护心,忍耐心,勤俭心,知足心,乐观开朗心。(这种“终身养心”包含新内涵)三、终身坚持用科学方法保养自己的 心,终身重视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四、终身坚持科学的自我心理调适来进行养心,终身重视正确对待预定目标、愿望和现实。 石淼兴先生提出“终身养心”新理念、新内涵和相关建议,对能理解的成年人可起到有益的提醒、参考、配合、辅助作用,许多现代成年人有这些方面的需要,例如:1.为了个人的健康、长寿、成功、幸福等原因,许多现代成年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会自愿坚持保养自己的心,包括自愿坚持让“心”得到合理的休息放松。2.许多现代成年人希望通过自我修身养心提升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能力,更好地发挥心理潜能,帮助自己正确解决各种问题,争取获得更多成功。3.许多现代成年人希望通过自我修身养心成为心理健全、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和优秀成功者,也希望在为国为民为社会作贡献的进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争取获得个人的终身健康、成功、幸福。4.众多刚刚参加工作的学生希望学习更多好榜样的成功经验,而众多“终身养心”的好榜样完全有可能在现代成年人中产生。 石淼兴先生的有关建议详细内容和其他独创性文字内容,获得江苏省版权局版权登记并存放在版权局资料库内。版权登记号为:10C-2001-A-002 石淼兴先生编著的《学生要做有心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一书中有详细的“终身养心”建议文字内容,本文稍有删节、修改。 终身学习与终身养心相结合 中国心理学研究者石淼兴先生于2006年9月在全世界范围内首先提出“终身养心”、“终身学习与终身养心相结合”新理念和新内涵。(2007年8月公开发表)石淼兴先生认为:根据现代成年人具有众多心中心的现实,自我养心可以只“养”一心,也可以通过“养”具体的心中心来辅助“养”整体的心。(友情提醒:一个人不宜具有自己无力容纳、过度多的心中心!)石淼兴先生建议全世界有条件的成年人在自愿前提下,迅速了解21世纪“终身养心”新内涵,由自己作出正确决定,在众多方式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尽可能坚持“终身养心”,尽可能做到“终身学习与终身养心相结合”,帮助自己实现各种美好愿望,争取让努力的结果比专一“终身学习”更美好,争取获得更美好、更全面、更令人满意的效果。 石淼兴先生提出“终身学习与终身养心相结合”新理念、新内涵和相关建议,对能理解的成年人可起到有益的提醒、参考、配合、辅助作用,许多现代成年人有这些方面的需要,例如:1.为了个人的健康、长寿、成功、幸福等原因,许多现代成年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会自愿坚持保养自己的心,包括自愿坚持让“心”得到合理的休息放松。能够理解“劳逸结合”的人,也会理解“终身学习与终身养心相结合”。2.许多现代成年人希望通过自我修身养心提升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能力,更好地发挥心理潜能,帮助自己正确解决各种问题,争取获得更多成功。3.许多现代成年人希望通过自我修身养心成为心理健全、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和优秀成功者,也希望在为国为民为社会作贡献的进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争取获得个人的终身健康、成功、幸福。4.众多刚刚参加工作的学生希望学习

文章TAG:修心修身  修身  修心  区别  修心修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