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对联故事的名字

对联丛话楹联传说
你好!楹联传说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对联故事的名字

2,关于对联的故事

http://baike.baidu.com/view/3606386.htm 这里有对联故事100例。

关于对联的故事

3,急求一对联故事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说有个秀才赶考,晚上住店,喜欢上了店里的姑娘,姑娘便出了这上联考他是冰冷酒 一点水二点水三点水(古时冰字是水字加一点——“氷”)这上联是相当难了,因为前面三字正好和后面对应。秀才当时想不出来,结果郁郁而终,死在店中。念其痴情,结果就葬在那小店的院中。半年后,坟上便开出了一株丁香花,那姑娘的娘看见了说:相公生前没对出来,死后却对出来了,即:丁香花 百字头千字头万字头。丁和百都是一开头,所以说百字头;香字的禾前三笔正好是千,所以说千字头;而古时万字为“萬”是草字头,花也是草字头,所以说万字头。可以说这下联对的是相当工整了,可惜秀才已经死了。
关于“解进”的,就是那墙头芦苇的,自己百度去,我手机上网,无法进一步解决你的问题了。

急求一对联故事

4,对联趣事作文 500字

今天是大年二十九,因为今年是小年,没有三十这一天,妈妈说就相当于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对联、做年夜饭。看到妈妈忙碌的身影,我自告奋勇地对妈妈说:“我来帮忙贴对联吧”。妈妈说:“行!”于是,我先拿了透明胶布,又拿了一个“福”字,妈妈把“福”字倒立着贴到门上,我撕了胶布给妈妈,帮妈妈扶住“福”字。我问妈妈“福”字为什么倒着贴,“福倒、福倒、福到了好哇。”妈妈高兴地说。哦,我懂了,把“福”倒过来就是福到嘛。妈妈又告诉我,对联分为三部分,要分贴在门口的左右和上面,左右面的对联叫做上联和下联,分口上面短的叫做横批,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代表着生活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幸福和谐。我把对联递给妈妈,妈妈把对联贴在靠门的墙上,我站在椅子上,把透明胶布从上到下粘了到墙和对联联接处,然后用手把对联从上往下轻轻地抹了抹,对联就平整地粘在墙上了,对联终于贴好了。“哎呀”,胳膊都酸了,贴对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事,里面也隐藏着这么多的学问呀!看着红红的对联,我想:要是爸爸在家过年多好啊!

5,楹联小故事100字

当纪先生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石);有一天,纪晓岚带著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石老师进来了;纪晓岚马上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故意装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课了。可是当施老师吟著诗句走到墙边时,突然用手把砖头往后推,可怜的鸟儿就活活的被压死了,老师还很得意的吟了一句: “细 羽 佳 禽 砖 后 死” 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老师还是很得意,说:“当然可以。” 纪晓岚说:“您念的是细羽佳禽,我给您对粗毛野兽,您的砖,我对石, 后我对先,死我对生,是: 粗 毛 野 兽 石 先 生。” 老师听了,知道纪晓岚是用谐音在骂他,鼻子都气歪了,但是,他又没对错嘛!当纪先生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石);有一天,纪晓岚带著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石老师进来了;纪晓岚马上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故意装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课了。可是当施老师吟著诗句走到墙边时,突然用手把砖头往后推,可怜的鸟儿就活活的被压死了,老师还很得意的吟了一句: “细 羽 佳 禽 砖 后 死” 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老师还是很得意,说:“当然可以。” 纪晓岚说:“您念的是细羽佳禽,我给您对粗毛野兽,您的砖,我对石, 后我对先,死我对生,是: 粗 毛 野 兽 石 先 生。” 老师听了,知道纪晓岚是用谐音在骂他,鼻子都气歪了,但是,他又没对错嘛!

6,非常有趣的对联故事16则

女神童妙对女皇帝 相传唐代宣化府有一对女神童姐妹。姐姐十三岁,妹妹只有九岁。姐妹俩聪明过人,能诗善对。一天,爱才好文的女皇帝武则天,传旨面试女神童。姐妹俩来到金銮殿上,不住东张西望,处处都觉新奇。武后一见她俩那副机灵童稚神态,早有几分喜欢,为防她们害怕,特令撤去殿仪,并慈祥地携着二人小手,走向殿旁长廊温步。她们来到佛祖殿御河岸边,见一和尚正在河里摘荷花。武后对姐姐说:“朕以此为题出一联你对。”随即吟道: 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 此联连用“河、荷、和、何”四个谐音字,难度不小。那姐妹举目四眺,忽闻优乐堂琴弦切切,歌声袅袅。因即对道: 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 此联亦用“情、琴、清、青”四个谐音字,切情切景。武后闻之甚喜。接着她们又经过一座照壁,上面塑着一副兵战浮雕。武后端详片刻,又出一联要小妹妹属对: 冰冻兵车 兵砸冰 冰碎兵车动 只见那九岁的小娃娃眨了三下眼睛,随即对上下联: 龙卧隆中 隆兴龙 龙腾隆中升 武后一听,不觉出声赞曰:“果神童也。”因想:自古安邦定国多为男子,似这等聪慧女孩,若能精心培养育,日后定是巾帼英豪,因而抱住小妹说:“你天资聪颖,机敏过人,如经名师指点,可成大器故欲留汝宫中深造,未知汝是否乐意?”小妹妹一惊,脸色阴沉,她望了一下姐姐,立即低头不语。姐姐神色惊慌,久久不能回话。武后曰:“不必迟疑,汝可即赋一诗与阿姐告别。” 小妹妹眼眶噙泪,仰望天空,当即赋诗一首: 天空云骤起,鸿雁竞双飞。 所嗟人异雁,不得一行归。 说完潸然泪下。武后见状叹曰:“人各有志,其意不可留也。”因命厚礼送小姐妹回家。

7,收集三则对联故事

一  1913年,梁启超自日本回国,去老友夏曾佑家拜访。夏曾佑字穗卿,是近代著名学者,对经学、佛学有精深的研究,对乾嘉考据学和诗文也有相当的素养。夏的书桌上堆着厚厚一沓线装书,梁启超信手翻开一看,是《春秋左氏传》。他脑子一动,对老朋友说:“我想出一条上联,你来对出下联,好吗?”说罢,朗声吟道:“冬蛰庵中,夏穗卿研究春秋传。”  夏曾佑想了好一会儿说:“我对不出来,还是你来对下联吧!”梁启超答道:“我看你书桌上摆着部《春秋左传》才想出来的上联,下联我一时也想不出来!”两人一笑而罢。  此后,夏曾佑曾以此上联向朋友征求下联,竟无一人对得出。  一晃过了近40年。  1951年冬,郭沫若先生邀请文艺界的老友在寓所相聚小酌,客人中有周扬、夏衍、楚图南、黄炎培、沈钧儒等人。一会儿,夫人于立群出来问郭老:“还有哪几位没有来?快到5点钟了。”郭老尚未答言,几位朋友就推门而入,原来是南汉宸、张瑞芳等4位。为什么来晚了呢?南汉宸解释说:“田老大(田汉)拉我们几个去东华门外看梅兰芳彩排《红娘》,果然是精妙绝伦。”坐在一旁的黄炎培突然一跃而起,大声说道:“我得之矣!”遂高声朗诵道:“东华门外,南汉宸欣赏北西厢。”  郭老叹道:“此联浑然天成,真是天造地设,无意中得以巧合。梁启超先生如能知晓,一定分外高兴。”  二  清代,冀宁道(今山西太原一带)有位官员叫孙英,手下有两个幕僚,一个姓车,一个姓乔。这两人是同乡,年底时相约同乘一辆骡车回家过年。孙英与官府的同事一起相送至车前,孙英突然灵机一动,起了童心,吟出一联:  车乔二幕友,各乘半轿而行。  此句道出车、乔二人同乘一轿回乡的情景,车、乔二姓合起来刚好是个“轿”字。在场之人无不点头称赞,可惜没有一个能对出下联。  两天后,孙英有一个远道而来朋友来家拜望。他设宴并请了一些幕僚作陪。酒过数巡,幕僚中有人将此联吟出请这位朋友续对。朋友说:“此句讲的是实人实事,见景有感而发,称得上是绝妙之句,对句也不可勉强凑合,多给我一些时间,也许能够对出。”  一晃半年过去了,那位朋友又来探望孙英,席间他对大家说,已经为半年前那句联语对出下句:  卢(卢)马(马)两书生,共引一驴(驴)而走。  吟罢,他又补充道:“出句为实人实事,对句也是实人实事。请各位于4天之后的辰巳时分,在城南门等着,到时可以验证。”4天后的辰巳时分,果然看见一头驴驮着墨卷慢慢向城里走来,后有还有两人随行。众人拥上去询问,得知两位书生姓卢、马,以驴载新科墨卷,前往会城出售。众人相视大笑。孙英对大家说:“人们常说巧联需巧对,果不其然。由此看来,世上流传的奇联怪对,有一些尽管短时间不能对上,那只是与之相偕之事还没有被人发现,只要等到一定时间,肯定有人能对出佳联。”  三  清朝时,献县淮镇有一位老秀才吴恩瀛,讲述了当时对联大师纪晓岚的一则趣事。  乾隆年间,经学大师戴震中举之后,宦途坎坷,几次会试均名落孙山,心中甚感苦恼。纪晓岚听说后,甚是同情,有心帮扶老朋友一把。他亲自去戴家聘其为自己的家庭教师。戴震大受感动,欣然前往。在纪家,二人朝夕相处,谈古论今,切磋书艺,吟诗联句,思想上、学艺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光阴荏苒,春去夏来,炎炎闷热之时,纪晓岚亲自给戴震送来了两个圆硕的大西瓜。二人吃瓜消暑,对句为戏。纪晓岚把手中的瓜籽顺手往桌上一放,吟出上句:“吃西瓜,籽往东放。”  吃瓜前戴震正在读《左氏春秋》,吃瓜时他便把书放在案头,听纪晓岚说完上句,他指着桌案上的书应声吟道:“看《左传》,书朝右翻。”  古时之书皆为竖行,读书时都是自左往右翻动。上下联句中皆含有两个方位词,可谓天作之合

文章TAG:对联  小故事  故事  名字  对联小故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