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活动记录内容写什么

时间地点人员会议内容

活动记录内容写什么

2,怎样写活动记录急

标题一、活动目的二、活动时间三、活动过程四、活动的意义五、活动效果
教研活动记录需要有: 1、参加人员 2、活动地点 3、活动目的 4、活动时间 5、活动内容记录: 6、活动总结

怎样写活动记录急

3,三年级课余生活记录

我的课余生活像一座七彩桥,丰富多彩,下五子棋、打羽毛球、玩电脑、弹手风琴……没有一样是我不喜欢的,但我还是喜欢看书。 第个星期天,妈妈都要带我到新华书让去看书,那里看书的人真多啊!有站着的,也有坐着的。我到那儿一看,啊,又没位置了,唉!只能又站着看了。我到书架上拿了一本童话书,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书中的《绿野仙踪》让我觉得自己就好像是故事中的女人公。经过长时间的阅读和积累,我的收获很大。我看书的内容很广,有日记、童话、寓言短篇小说,还有作文选。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书让我深深地着了迷,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书还让我的课余生活更加充实。 除了看书,我每天坚持弹琴。记得我四岁那年,妈妈让我去学手风琴,老师说我太小,学不了,可我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我学小琴的时候感觉很简单,于是很顺利地学完了小琴。刚换大琴的时候,有些不适应,曲子越来越难了,我有些想放弃了,妈妈对我说:“要想做好一件事,就一定要坚持到底,决不轻易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今年,我顺利地通过了手风琴三级的考试。我心里高兴极了。 这就是我的课余生活,怎么样,我的课余生活够丰富的吧?

三年级课余生活记录

4,求一篇关于课外活动的例文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有看书、跳绳、下棋等等。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随机抽这个游戏,这个游戏很好玩,也很搞笑,规则也很简单。  一、我们需要很多小型纸条,分成三份,一份写名称,一份写在什么地方,一份写在干什么。然后把它们分别放在三个小盒子里,并打乱顺序。  二、打开三个小盒,从三个小盒子中各取出一张纸条,把它们放在一起开始拼,拼起来一读,就会把你逗得哈哈大笑,每一次我都会笑得肚子痛!  比如:我抽了一张“蚂蚁”,哥哥抽了一张“在公园里”,妈妈抽了一张“抠脚丫”,连起来就是“蚂蚁在公园里抠脚丫”了。  还有:我在火车上睡觉、妈妈在床底下睡觉、爸爸在马桶里唱歌、哥哥在耳朵里傻笑、书桌在厕所里跳舞、拖鞋在床上画画、窗户在大街上弹琴、钢琴在画室里游泳、布娃娃在垃圾堆里游戏————  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游戏竟然可以给我们带来那么大的乐趣,现在我们这快乐的一家还正在玩这个最有意思搞笑超级无敌的小游戏呢!  现在我们还在放声大笑着呢!你现在还在等什么?快来试试吧,保证让你的课余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让我们的身心放松下来,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笑声和快乐吧!
http://www.teachercn.com/st/stfx/2006/4-19/20060419193010656.html 飘落的广告单

5,求大学生课外活动总结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当前,课外活动越来越被众多的学校与教师所重视,因为实践证明,课外活动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教师,对于在课外活动中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本人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自身对课外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实施课外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学生健康的必要手段,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检验学生体质的有效措施。过去一些学校的领导、教师对课外活动的意义并没有深刻的认识,课外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提高民族素质,完成对青少年的培养任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都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只重视课堂教学,放弃对课外活动的计划、组织、管理是不全面的,而且是有害的。 课堂教学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但只重视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显然是不够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我们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健康素质、心理素质等全面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个性与才智的发展。因此,开展课外活动就成了学校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一个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必须重视的。 二、本着对每位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的组织实施这项工作 多年来,我班的课外活动在学校的指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尤其是近年来这项工作的开展更是如火如荼,我们借鉴了好的经验,加大了管理的力度,制定了相应的措施,真正做到了管理得当,措施到位,实施有效。并结合了我班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把开展课外活动真正的落实到实处。我们本着对每位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的组织实施这项工作。 1、以人为本,增进健康。 实施课外活动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素质,增进学生健康,我们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项目的选择上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志,让学生不感觉到课外活动是一种负担。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把一些课外活动项目做了加工处理,改变了学法和练法,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出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锻炼热情,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又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对于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从不歧视与挖苦,而去安慰和鼓励他们,使他们不但在素质上得到加强,在心灵上更树立了自尊与自信。 2、结合竞赛,常抓不懈。 学生素质的增强,光靠一周的三节体育课远远达不到需求。为此,我们结合“冬锻”校内竞赛,课外活动和大课间操等形式来补充锻炼的不足。开展冬锻期间,学生保证每天人手一毽、人手一绳,并利用课间操练习踢毽、跳绳及各种素质练习。每年的校内比赛几乎都是全校性的参与。设立单项赛,鼓励学生利用早晨时间晨练等手段,有效的开展这项工作。

6,如何填写历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内容、结果及今后安排。
高一历史兴趣小组活动记录一.指导思想: 历史书籍是人类的朋友,历史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历史书籍、好读历史书籍、读好历史书籍、读整本的历史书籍,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能更好地贯彻这一新课标要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校将积极开展大阅读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历史书籍香校园,使读历史书籍成为学生的习惯,使校园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二.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读历史书籍的兴趣,养成博览群历史书籍的好习惯。 2.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以读促写,走读写结合之路,提高教学质量。 4.营造历史书籍香班级,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三、活动对象: 全班学生四.活动口号: 畅游历史书海,塑造美好人生五、活动方法要求:(一)构建阅读体系1、制定读历史书籍计划历史书籍:(1).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实际,每学期制定出读历史书籍成长规划和读历史书籍目标,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历史书籍的内容、目标、措施、实施时间等。(2).每个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班级读历史书籍目标和读历史书籍成长规划历史书籍,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3).组织一次“读历史书籍计划历史书籍”展示活动。2、制订阅读序列。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课外阅读中也必须遵循这条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识能力等的不同,合理规定学生的阅读量:讲演优秀历史故事7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3、编制阅读历史书籍目,合理选择读物, 不同孩子阅读的内容、重点,形式应有所不同。高年级学生的思想渐趋成熟,阅读速度也在慢慢提高,识字量要求是40~100万字,因此可选择中长篇文章。 (二)广开历史书籍源,开发阅读环境1、建立三级历史书籍库,让学生有历史书籍可读(1).教育学生节约零用钱用于购买课外读物,建立个人小历史书籍库。(2).调查家中的藏历史书籍量和种类,特别是适合小学生的历史书籍籍,作出统计,绘制成表,要求每人选一至两本带到学校,建立班级小历史书籍库。将根据班级小历史书籍库的图历史书籍数量、出借记录、管理制度等评比最佳小历史书籍库。(3).图历史书籍角定时向学生出借图历史书籍(每月3次)。(提倡同学与同学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历史书籍交换站”,定期举行“好历史书籍换着看”活动,并且要求学生爱护图历史书籍。)(4).班级小历史书籍库实行全天性开放,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时间,保证学生在一天中的读历史书籍时间不少于1小时。2、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保证课外阅读正常、有效地开展(1).每周规定阅读时间(根据课时情况灵活调节,保证一周有两到三次自由阅读时间),由各班读历史书籍管理员组织,可朗读所教的课文,可翻阅课外读物,也可以以“名人名言”“历史书籍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历史书籍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历史书籍、好历史书籍或好文章,交流自己在读历史书籍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班级读历史书籍氛围。(2).每天的历史课利用课前的三分钟背出一首古诗,每周从历史课中挤出一节课作为阅读指导课,可进行阅读交流、新历史书籍介绍和读法指导等。 (3).每学期定期组织教师阅读指导经验交流会。 (三)积极组织读历史书籍活动,检查读历史书籍效果。1、建立读历史书籍成长册: 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历史书籍成长册”,将读历史书籍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定的读历史书籍计划历史书籍,参加读历史书籍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2、出读历史书籍小报:(1)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历史书籍的心得体会等,一学期出版两期读历史书籍小小报。(2)学期末组织一次读历史书籍小小报评比活动。3、“读历史书籍活动积极分子” 评比 一学期能读历史书籍5本以上,并能精读其中5篇的学生,可评为读历史书籍活动积极分子,予以奖励。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的读历史书籍实践活动,如:故事会、朗读会、演讲比赛、读历史书籍心得交流、调查报告、历史书籍签制作、读历史书籍征文比赛、报刊剪辑等阅读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激励学生,增强读历史书籍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六、读历史书籍活动记录:第一个月:1.制定学校读历史书籍活动计划。2.宣传发动,每位学生课外收集1——2句关于读历史书籍有益的名言,读读、背背,利用晨会课等时间在班中进行交流,并选择教室内合适的地点予以张贴。3.开展“读历史书籍笔记”征文活动。第二个月:1. 制定班级和个人读历史书籍成长计划历史书籍并展示。2.建立家庭小历史书籍库。3.开始举行每周“读历史书籍博览会”。4.出一期关于读历史书籍方面的黑板报第三个月:1.写出班级读历史书籍活动小结。2.评比表彰读历史书籍活动积极分子。3.评比表彰优秀“历史书籍管理员”。

7,求生活中的数学活动记录

活动目的: 1、以数学视角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以亲身体验感受生活,教育学生学会享受数学; 3、以聪明才智回馈生活,激活学生内在创造热情; 4、以国际视野搜索生活;激励学生传播数学文化。 参加对象 南京市鼓楼、玄武、白下、秦淮、建邺、下关、雨花、栖霞、浦口、六合、沿江、江宁、溧水、高淳十四个区县的小学生。 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2008年9月下旬至10月底)由各区县组织本地区所有小学学生开展活动;第二阶段(2008年11月20日前)由各区县组织遴选学生优秀作品上报市教研室参评;第三阶段(2008年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上报作品进行网上投票及市教研室组织人员评选;第四阶段(2008年12月31日前)公布获奖作品,并举行“十佳”作品现场演讲会暨获奖作品颁奖活动。 活动内容 低年段(一、二年级)活动内容: 1、以数学为素材,原创一份充满想象力的《数学想象画》,画种不限。 2、和家长一起共同经历一次有数学内容的亲子活动,并画出《亲子活动漫画》或者写出《亲子活动记事》。 中年段(三、四年级)活动内容: 1、以生活中的数学为素材原创一个《数学童话(故事)》,题目自定。 2、设计一份《数学文化报》。要求数学文化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别具一格,富有创意。 高年段(五、六年级)活动内容: 1、将观察、发现、亲身经历的具有数学意义的一次活动记录下来,用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写成《数学小论文》,标题自定。 2、搜集人类历史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数学发现与发明,设计整理《数学发展史》图片、文字、漫画展的内容,标题自定。 呈现方式 所有入选市级参评的学生作品均以电子文稿形式上传到指定电子信箱(电子信箱地址2008年11月11日至11月30日开通),以画面呈现的作品,请设定成600×370的规格上传。上传作品均须著明“区县”、“学校”、“年级”、“姓名”、“性别”、“年龄”、“指导教师”。 作品数量 各区县从遴选的优秀作品中,每个年级精选不超过10篇的作品入选市级评比。 活动表彰 入选市级参评的学生作品分设一、二、三等奖,颁发证书;被评为“十佳”作品的指导老师颁发“指导教师奖”证书,并推荐到相关报刊刊登。
数学小论文 数学论文 数学小论文通过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观察和发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体会到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对课堂中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实践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实效;通过探究趣味题和智慧题,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现谈谈数学小论文的几种具体写法 1. 一道数学题的解答。主要是学生对某一道有挑战性的题目简便的或与众不同的解法(包括一题多解)。例如,书后的思考题,奥数题,教师或家长布置的智慧题,数学刊物上的挑战题,平时自己在做题时遇到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等。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发展了思维,而且体验到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这对他以后数学的学习将是一个巨大的动力。 2. 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现实问题。主要指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计算、分析现实问题,获得一种理性的思考。比如,有学生写道: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克水,那全国13亿人口每天可以节约1 300吨水,发出了“人人节约一滴水,沙漠也能变绿洲”的感慨!还有学生写道:如果每个去银行储蓄的人每次都能为“希望工程”捐1角钱的话,全国那么多储蓄点捐到的钱可以资助多少贫困学生实现上学的梦想呀!学生能从这些角度通过数学的计算去思考社会意义,它的价值就能远远超过数学研究本身。 3.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主要用来记录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感兴趣并有亲身体验的有关数学的情境记录。写这种数学小论文的题材特别多,比如,有学生写到了人民币为什么只有1元、2元、5元而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的;再如,有学生写到了他家住的楼房每层有24级楼梯,那么他从1楼到5楼要爬多少级楼梯。这些都是生活中每天要经历的很平常的事,但学生一旦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问题,就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 课堂上的数学问题。主要指学生在课堂数学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发现。这对学生数学学习非常有帮助,比如,有个学生在学习画三角形的高时,发现书上介绍了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而钝角三角形只介绍了一条高。她在课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尝试,画出了钝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欣喜万分,连忙写下了《我发现了钝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这篇数学小论文。 5. 数学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指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获得的启示和得到的结论等。比如,有个学生在教师还没有上实践活动课“可能性”之前,自己看书并根据书上的内容用红、蓝铅笔去摸,自己动手去探索并验证规律,事后写了一篇心得体会,写出了她在动手实践过程中的想法和体会,让她觉得其乐无穷。 6. 数学童话。主要指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用童话的形式(其中包含着数学论述)来记录看到的数学世界。这是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一种很好的整合,那种独特的视角,生动的语言描述,让教师耳目一新。

文章TAG:课外活动  活动  活动记录  记录  课外活动记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