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长城的 资料简介?

长城又名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它是一堵高大、坚固、连续的长墙,用来限制敌人的行动。长城不是简单的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大量的城市、障碍物、亭台楼阁、地标组成的防御体系。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发生在都城濠井(今陕西Xi安)的著名典故“篝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争霸,互相防御,长城建设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的建设长度相对较短。

明朝是最后一个对长城进行大修的朝代,今天人们看到的大部分长城都是在这个时候修建的。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全长1838公里。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代长城总长8851.8公里,秦汉及早期长城1万多公里,总长2.1万多公里。

5、长城的 资料简介

关于长城资料简介长城-1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它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 ~ 476年),现存的一座建于明代。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口,横跨甘肃、宁夏、陕西、山西、蒙古、河北、辽宁。沿途有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等关卡。简称长城。长城最初是战国时期燕、赵等国为了防御北方异族的入侵而修建的。

《史记·楚世家》载:“齐宣王骑山筑长城,东至大海,西至济州,以备楚。”2.修建长城的目的:在古代,我们不可能完全打败游牧民族。为了加强国家的巩固,我们只能修建长城。忽必烈在宋朝打仗的时候,直接绕过长城,从西边进攻。长城看似无用,但只是少数。修建长城需要人力、物力、财力,但在历次战争中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

6、长城的 资料

以万里长城为中介组成的南北广大地区的长城带,贯穿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吉林、黑龙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相当一部分。其范围从北到南宽约数百甚至数千公里,从东到西长数千公里。长城带自古以来就居住着许多民族,民族及其关系的发展是观察和了解长城带一切的关键。

曾经建造了连续排列的城堡“烈城”作为防御。公元前7、8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争夺霸权,互相防御,根据各自的防御需要,在自己的边境上修筑长城。公元前7世纪最先修建的是楚长城,随后齐、汉、魏、赵、燕、秦、中山等诸侯国也相继修建长城以自保。此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不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公里到l000~2000公里不等。

7、关于 万里长城的 资料

About万里长城-1/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之一。它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 ~ 476年),现存的一座建于明代。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口,横跨甘肃、宁夏、陕西、山西、蒙古、河北、辽宁。沿途有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等关卡。简称长城。长城最初是战国时期燕、赵等国为了防御北方异族的入侵而修建的。

据说当时动用了三十万士兵,几百万人和奴隶。然而,长城并不能完全阻止外敌入侵,因为长城建成后,北方异族仍经常翻越长城,偷袭中国边境的村落,抢夺庄稼或牲畜。长城是太空中唯一见过的三维建筑,用现代科技来建造并不容易,但是我们国家能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建造起来,真的很难得。长城的建筑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各地差异很大。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万里长城  资料  遗产  古代  文化  万里长城的资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