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材料:史书分为七种:(1)编年体:按时间顺序编纂和描述历史;例如,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了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同治鉴》。(2)传记:以传记的形式叙述历史;比如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纂的第一部传记通史《史记》。(3)编年史:以事件为中心,每一件事都详细记录,有自己的标题,每一篇文章都是以年月为单位编的,有自己的开始和结束,条理清晰,不重复。
6、战国策是什么问题1:“战国策”的“战略”是什么意思?《战国策》的“战略”应该是指“战略和计谋”。“战国政策”是指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策”字的其中一个含义,的确是用竹子或木屑编织而成,在纸发明和使用之前,这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书写载体。如果把《战国策》中的“策”字解释为编竹或木片,也可以理解,但意思很简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指战国时期的书籍。
另外,“战国策”这个名称是西汉时刘向给的,但到了汉代,“谋略”的含义才广为流行。见汉代对“策”字的解释:(4)谋略;战略史书广义上指的是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籍,在四大数据库的分类中是历史部。狭义上是指“记载历史的古籍”。功能是记录历史事件。中国西周末年,各诸侯国都有史书,如晋国的成、郑的支、楚的尧、鲁的《春秋》。史书可以按真伪、风格、时空、题材分类。根据真实性的分类,可以分为正史、杂史、其他史、野史和陈石。按文体分类,可分为传记体、编年体、编年体、国别体。
7、编年体通史是什么意思中国史书分类正史分类书目的名称。它指的是由政府编纂或认可的最正式、最重要的历史书籍。正史之名,始见于梁阮郊主编的《正史》。《隋书经籍志》将纪传体史书、《史记》和《汉书》列为正史,后者侧重于皇帝的纪传体史。在刘知几的《唐代史通》中,《尚书》、《春秋》及其后的纪传体和编年体史书被视为正史。《明史·艺文志》也以编年体、传记体史书为正史。清乾隆四年编《四库全书》,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官方都承认,私人不得擅自获取。
杂史一般指中国古代民间所写的史书,以记载轶事为主。它既不同于传记、记录等体例完备的正史,也不同于其他关系重大的历史。不受风格限制。虽杂而肤浅,却能弥补正史书籍的疏漏和不足。包括家族史、外国史、迷你史、正史、野史、轶事等类别。私人历史书的标题。是指按照一定的体例,系统记录朝代或世代史实的史书,不包括在正史和杂史之内。
8、春秋八国是什么意思春秋八国是指《国语》中记载的周、鲁、齐、金、郑、楚、吴越的事迹。《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风格作品。该记录涵盖了从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到西征(约公元前947年)到智伯灭亡(公元前453年)这段时间。包括求爱、宴会、讽刺、争论、回应以及各国贵族间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传说。春秋时期有秦、楚、赵、魏、韩、燕、齐、岳八大强国。
八大国:秦、楚、赵、魏、韩、燕、齐、越。《国语》由周、鲁、齐、晋、郑、楚、吴、岳著:原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现在一般认为是各国先秦史家所编,国语21卷,分《周瑜》、《鲁豫》、《齐豫》、《于今》、《郑瑜》、《楚瑜》、《武玉》、《于越》八部,以于今为最多。全书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主要描写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的言论,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照,故有《春秋传》之称。
文章TAG:体是 战国策 国别 国别体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