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清史稿》记叙的什么内容?

"清史稿"共536卷,其中人物传记25卷,编年史142卷,表格53张,人物传记316篇,以人物传记为中心。记录的是296年的历史,从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到1911年清朝灭亡。"清史稿"收集了丰富的清朝历史资料。由于清朝灭亡时保存较为完整的政府档案、私人著述和文化典籍,为清史稿的编纂提供了翔实的原始资料。

清朝的历史,史、传、志、表一应俱全。清朝以前,清朝的国史馆已经编了754卷。清诏令,又称圣训,共1624卷;清《典志》4938卷;清代名人传记、传记2000余卷;有《东华录》等清代史籍1000余卷。除此之外,还有无数个具体事件的官方账号和整个事件的私人账号。

5、 清史稿作者是谁?

清史稿,赵尔勋编辑。自1914年清史馆建立以来,历时十四年建成。柯少文等100多人先后参与简称。这本书的体例和历代正史一样,分为传记、实录、表和列传四个部分,共529卷。这本书虽然是辛亥革命后编纂出版的,但大部分作家都是站在清朝的立场上写清朝的历史。而且因为这本书是多人写的,没有互相照顾,所以稿子写完之后没有仔细检查修改,出版的时候也没有认真校对。因此,风格不同,简化不当,以至于在年,事实,名称和地方经常看到错误。

在这本书中,努尔哈赤称帝,直到清朝灭亡的第三年宣彤。部分传记还涉及辛亥革命后张勋复辟、溥仪出宫后离津、王国维投京昆明湖自杀等。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是根据《清史志》、《宣彤季峥》、《清惠典》、《国史传》和一些档案材料写成的。编者们收集了这些史料,并做了初步整理,以便读者能得到更详细、更系统的有关清朝历史的材料。而且晚清的一些地方志、人物传记,也不是基于常见的史料,而是基于其他书籍。

6、 清史稿为什么不是正史?清朝有正史吗?

历史上很多朝代和时期都有官方史书。虽然不能说一切都是真的,但作为研究古代史的权威手段,还是很有信息量的。但其实史书一般不是当时的人写的,而是后世的人写的,或者是一个朝代灭亡后下一个朝代写的。这样一来,很容易被泼脏水,后世的人就会写出他们想让我们看的东西,而不必太在意真假。然而历史上所有朝代中,只有清朝的清史稿令人费解。这个名字一看就不是正式名字。为什么是“草稿”而不是清朝的正史?

全书536卷,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包括人物传记25卷,编年史142卷,表格53张,人物传记316篇。记录的是296年的历史,从1616年清朝皇帝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到1912年清朝灭亡。自1914年清史馆成立以来,清史稿的编纂历时14年,有柯少文等100多人参与编纂。

7、 清史稿是怎么编纂成的?为什么说《 清史稿》不是清朝正史?

清史稿描述了清朝从开国到1912年溥仪退位的历史。这个名字乍一看不像是个专有名词。实际上,清史稿并不是清政府编的历史,而是按照编史的传统,由清朝的下一个政权北洋政府编的,所以不是清朝的正史。清朝灭亡后,北洋政府为其编史。按照历代修史的规则,北洋政府于1914年设立了阿清历史博物馆,由赵尔勋任主编。

他们热情讴歌清朝,把辛亥革命说成是叛乱,不报外国列强入侵,引起了当时很多人的不满。编史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经过赵尔勋等人的努力,14年后,清史稿还是一本书。这本书清史稿写得比较匆忙,情况比较特殊,但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清史稿是很多人写的。在写作过程中,作家也面临许多困难。此外,当时局势动荡,清史稿还存在一些缺陷,如名称错误。

8、 清史稿为什么不叫清史为什么 清史稿不叫清史

1和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北京政府设立的清史馆编纂的清史草案。与二十四史不同的是,清史稿是清代一位老人所编,并非后世之人所作,所以不能算是正史,2.清史稿编者石根据清代编纂明史的习惯,拟稿,经国家审定后作为正史出版,民国未能通过审定。3.“清史稿”因其历史手稿而充满错误、矛盾和不一致,虽然篇幅很大,但内容不全面,文章水平参差不齐。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清史稿  清史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