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元宵的故事

正月十五吃元宵。

有关元宵的故事

2,元宵的传说20字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的传说20字

3,与元宵节起源有关的传说人物是谁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因汉明帝提倡佛法,恰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蔡愔称印度摩揭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来,蔡愔称印度摩揭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于是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我国流传下来。

与元宵节起源有关的传说人物是谁

4,元宵节的来历传说50字左右

一般来说,南方吃汤圆,北方吃元宵。元宵一般用“滚”的,将和好、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中,一边洒水一边滚,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汤圆则是用“包”的,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揪一小团湿面压成圆片形状,把馅放进去包成汤圆。元宵节吃汤圆始于宋朝,当时汤圆有“元子”、“水团”等名称,种类繁多。明朝制法和今天大致相同。其实,汤圆的“甜咸之争”,古时候就已经有了。你爱吃甜的还是咸的?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5,40字的简短的元宵节来历有哪些

元宵节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与佛教东传有关,唐代起,元宵张灯成法定之事。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元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古代元宵节由于开禁,人流如织,男女相遇,易于产生爱情。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

6,元宵节的由来传说

元宵节的由来: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7,水浒传的故事有哪些关于元宵节

《水浒传》一共写了三次在元宵节发生的故事,把看灯的美丽和情节的紧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每一次都是那样惊心动魄。 清风寨的元宵节。花荣担任武知寨的清风寨位于清风镇,镇中只有“三五千人家”,是一个并不出名的小地方。地方虽小,镇上的居民对元宵节的准备却并不含糊,第三十三回写道:“且说这清风寨镇上居民,商量放灯一事,准备庆赏元宵。科敛钱物,去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采悬花,张挂五七百碗花灯。土地大王庙内,逞应诸般社火。家家门前,扎起灯棚,赛悬灯火。市镇上诸行百艺都有。虽然比不得京师,只此也是人间天上。”看得出来,清风镇的元宵节活动是民间主办的。 大名府的元宵节。作为“河北头一个大郡”的大名府,元宵节的活动已成为了“年例”,而且活动的规模和京城东京一样,是大名府的重要节庆。但是,由于受到梁山人马的攻打,虽说梁山人马已退却,梁中书还是心有余悸,召集官员“商议放灯一事”。闻达认为:如不放灯,必然会被梁山耻笑,建议梁中书“传下钧旨,晓示居民,比上年多设花灯,添扮社火,照依东京体例,通宵不禁,十三至十七放灯五夜”,活动的规模还要比往年更大,当然他还提出了关于保卫的有关措施。因为大名府“诸路买卖,云屯雾集。只听放灯,都来赶趁”,各地来的人们,更为放灯造足了声势。在城里,“城坊隅巷陌该管厢官,每日点视,只得装扮社火”,由于官府的监督,全民都行动了起来;“豪富之家,各自去赛花灯”,有钱人家趁此机会展示自己的实力;官府也在城里扎起了三座鳌山;“城中各处宫观寺院佛殿法堂中,各设灯火,庆赏丰年。三瓦两舍,更不必说”。大名府的元宵节放灯,是由官府、百姓一起筹备的,也是由官府和民间共同出资兴办的。 京城东京的元宵节。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一章中,有一篇《绛都春》的诗词,描写的就是北宋时期东京汴梁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景致:融和初报,乍瑞霭霁色,皇都春早……京城东京的元宵节筹备活动更是早就开始了。年终之时,梁山的喽啰拿下了莱州送灯去东京的一行人,原来,每年莱州都必须进贡花灯三架,今年又加了两架“玉棚玲珑九华灯”。莱州有进贡花灯的任务,别的州府也未必就能幸免,于是,可以说,京城的元宵,该是由宫廷、各地官府以及民间共同兴办的,当然也会由这三方共同出资。“玉棚玲珑九华灯”是“上下通计九九八十一盏”的组灯,虽然被宋江劫去了一组,依然连有四架灯到了东京,像这样的灯中的极品,在东京的花灯里肯定还有不少,再加上宫廷的灯,东京已是人间天上。
李逵

文章TAG:关于  元宵  故事  有关  关于元宵的故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