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谢道韫是个怎样的人

谢道韫,东晋才女,会稽(绍兴)人,其父是晋安西将军谢奕,其夫是会稽内史王凝之。她自幼聪识,有才辩。在东晋士族中王谢两家是北方最大的士族:谢安以军功和才能立身,王导则以中庸安命,王谢间明争暗斗,但毕竟盘根错结,才女谢道韫成了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之妻,也正所谓门当户对,才女配才子。

谢道韫是个怎样的人

2,谢道韫的简介

00:00 / 00:40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谢道韫的简介

3,请问谢道韫是谁

谢道韫,别名:咏絮女,魏晋时期才女,其父是晋安西将军谢奕,其夫是江州刺史王凝之。她自幼聪识,有才辩。在东晋士族中王谢两族是北方最大的士族:谢安以军功和才能立身,王导则以中庸安命,王谢间明争暗斗,但毕竟盘根错结,才女谢道韫成了书圣王羲之的儿媳,王凝之之妻,也正所谓门当户对,才女配才子。

请问谢道韫是谁

4,谢道韫简介

谢道韫是历史上著名的女诗人,聪慧精明,胆识过人,文才出众,跟男子一起讨论诗文,也绝不逊色。她的家庭背景显赫,出身于当时东晋著名的谢氏家族,又嫁给了王羲之的儿子。孙恩之乱中,谢道韫经历了丧夫丧子痛苦,晚年幽居于会稽。虽然,谢道韫身世显赫又是一个大才女,但是命运却不是很好,那么在历史上谢道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谢道韫资料简介 谢道韫,字令姜,出身不凡,是安西将军谢奕的长女,叔叔是东晋著名的大臣谢安,公公是一代书圣王羲之。谢道韫从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有才识,知礼仪,个性潇洒,不管是在才华上还是气质上都不输给男子。 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很喜欢这个侄女,亲自为她挑选夫婿。当时的东晋有谢王两大家族,出身于谢氏家族的谢道韫自然是配名当户对的王氏家族的男子。只可惜谢安在千挑万选中看中了才智平平的王凝之。作为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王凝之的书法虽然还不错,但并未得到父亲的精髓,在诗文上的写作上也很普通,这让才华横溢的谢道韫闷闷不乐,后经谢安劝说才接受了王凝之。 谢道韫在王家恪守妇道,过了几十年的平淡生活。然而孙恩等人发起了反晋起义,面对沉迷于五斗米道的丈夫的无动于衷,谢道韫自己招募士兵训练。孙恩带兵攻入会稽后,谢道韫的丈夫和子女全部身亡,于是她护着外孙奋力杀敌,最终还是被抓了。仰慕谢道韫才华的孙恩放了她们,从此谢道韫过着恬淡的生活,并留下了诗文著作。 谢道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谢道韫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人,谢安曾经问她《毛诗》中哪一句最好,她的回答让谢安觉得他的言谈举止与众不同。在你一个下雪天,谢安又问落下的雪像什么,谢道韫的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了名言。谢道韫在诗文方面很有见地,著有《登山》《全晋文》等。 谢道韫也是一个很有才辩的人,懂得玄理。据说王献之跟朋友一起讨论诗文,辩不过朋友,被谢道温听到了,就派下人告知王献之自己要帮助他,她躲在青布幔后面,在王献之言论的基础上加以提升,有理有据,让人心生佩服。 此外,谢道韫虽然对婚姻不是很满意,但是在王家遵守妇道,得到了全家的认可。在孙恩起义中,当全家人陷入危机时,她带家人全力杀敌,体现了其勇敢坚强的个性。 谢道韫虽然出身于富贵之家,但她身上没有一点娇贵,反而继承了父亲的胆识和叔父的才华。她除了有卓越的才华,还有独特的性格魅力,让起义的孙恩都很佩服,没有杀害他。此外,作为大家闺秀,谢道韫也谨遵礼仪,在婆家做着一名合格的儿媳。

5,谢道韫是谁啊

谢道韫(约376年前后在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女诗人。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的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公元399年王凝之为孙恩起义军所杀,她一直寡居会稽。谢道韫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叔父谢安曾问她:“《毛诗》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称赞她有“雅人深致”。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俄而大雪骤下,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今存散文《论语赞》一篇和《泰山吟》(一作《登山》、《拟嵇中散咏松诗》二首。《拟嵇中散咏松诗》借歌咏松树以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

6,谢道韫一生所托非人咏絮之才巾帼不让须眉

你们知道谢道韫的一生是怎么过来的吗?接下来我为您讲解。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中提到的王谢,就是东晋时代两个豪门大族王家和谢家。作为显赫一时的江左高门,王家和谢家在世人的眼中一直以名门望族的形象示人。 然而,在繁华背后这些名门后代又有怎样的经历呢?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位才女在繁华之后的故事。 一,咏絮之才 冬日的大雪自黛色的天空中缓缓飘落,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宰相谢安这日刚好在家中休息,他看到这纷纷扬扬的雪花,一时兴起,想考考族中子弟的才学。 于是谢安问道:“这满天的大雪该怎么比喻呢?” 谢安的侄儿谢郎反应最快,马上说:“我觉得可以用在空中撒盐来相比。”侄女谢道韫跟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听后眼前一亮,发现这个侄女的才华真是不可小觑。谢道韫也凭借这场对诗一战成名,被后人称作“咏絮之才”。 这则故事原本记载于《世说新语》,但或许是谢道韫才女的名声太大,后来连《三字经》中也不忘提一句: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二,家世强大 谢道韫的才华优秀得让人钦佩,而跟才华一样优秀的还有谢道韫强大的家世。 谢道韫的父亲是安西将军,叔父谢安是当朝宰相,族中兄弟也多为朝中显贵,而谢道韫作为家中长女,一向是长辈们的掌上明珠,备受疼爱。 古代女子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有段好姻缘,为此,叔父谢安没少为谢道韫操心。 为了给谢道韫选个好婆家,谢安考察了许多的适龄青年,最终为谢道韫选择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 东晋时代有句话,叫做“王与马共天下”,这里的王指的就是王凝之所在的王家,这样的家庭既和谢家门当户对,又实力强大,怎么看都是一桩好姻缘。 然而,豪门大族的背后不一定是繁花锦绣,也可能是一地鸡毛。王凝之虽然出身不凡,却是个十分平庸的人,偏偏朝廷看在琅琊王家的面上,任命他做江州刺史。 谢道韫的悲剧,就此拉开了序幕。自从嫁给了王凝之后,谢道韫的脸上就常常不见笑容,有一次谢安问她说:“王凝之是名门之后,你嫁给他为什么不开心呢?” 谢道韫回答:“我们谢家族中的子弟每个都很出色,哪知道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自此留下了“天壤王郎”这句成语。 谢道韫想不通为什么天底下还有王凝之这样的人,正如同世人想不通豪门为什么有婚姻的烦恼一样,其实谢道韫表面繁华的婚姻背后,早已不知流干了一代才女多少眼泪。 三,家破人亡 公元399年,孙恩造反,兵锋直指会稽,而此时的会稽内史,正是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 按理说,敌军进犯,王凝之作为地方长官应该组织人马御敌才对,可王凝之却既不出兵也不设防,而是寄希望于他所深信的五斗米教。 恰好孙恩也是五斗米教的信徒,于是王凝之更加坚信孙恩一定不会真的攻打会稽的。 国难当头,谢道韫苦劝丈夫组织兵马,修筑工事,以备万全,可王凝之一心求神问道,对谢道韫的建议置之不理。 谢道韫没办法,她只能自己挑选家丁,日夜训练,希望在最后关头可以助丈夫一臂之力。 敌军很快兵临城下,这时王凝之才相信孙恩是真的要攻打会稽。 官署一日三报,请求出兵抗敌,可王凝之却说:“我已经请来了鬼兵,把守住各处要道,孙恩的叛军根本攻不进来,你们就放心吧。” 结果,孙恩轻轻松松的攻下了会稽城,敌军入城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会稽城中顿时成为人间地狱。 王凝之和他所有的孩子都死在敌军手中,可怜一心信奉五斗米教的王凝之直到生命的尽头也没能等来他的保护神。 王凝之的死讯传来后,谢道韫顾不得悲伤,她组织起家丁和家中的女眷一起迎战强敌。敌军杀到府上后,谢道韫自己手持长剑,身先士卒,接连砍杀了数名敌军,与家中的女眷一起保护三岁的外孙突围。 但敌我实力到底太过悬殊,最终敌人活捉了那个三岁的孩子,威胁谢道韫说要杀了这个小孩。 谢道韫虽败不乱,昂然说道:“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这段话说的不卑不亢,如果你们非杀这孩子不可,就踏着我谢道韫的尸体过去吧。 孙恩被她的气势所摄,最终放了谢道韫和她的小外孙。 然而,这场战乱带给谢道韫的伤痛却是永久的,谢道韫不仅失去了丈夫和儿女,谢家的许多族中子弟也在这场战乱中或死或伤,人丁凋零。权倾天下的王谢两家,也品尝到了繁华背后苦涩的泪水。 如果谢道韫不是出身豪门,或许此刻她正在一边织着布,一边看着田间的丈夫,等到夕阳西下之时,喊着满山乱跑的孩子回家吃饭吧。 可历史不容假设,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豪门给了谢道韫超乎寻常的物质条件,也使谢道韫承受了夫死子亡的巨大苦痛。 谢道韫晚年,隐居在会稽城中,不问世事。 一日,会稽城下了一场大雪,谢道韫呆呆的看着漫天飞雪,眼角默默的滑落一滴清泪。 很多很多年前,也是这样的一场大雪,有位明眸皓齿的少女因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而声名大噪。 眼前的雪和多年前谢家子弟满堂欢愉赏雪对诗之景太像了,可那年的人却再也不会回来……

7,谢道韫其人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所提及。在孙恩之乱时,丈夫王凝之为会稽内史,但守备不力,逃出被抓被杀,谢道韫听闻敌至,举措自若,拿刀出门杀敌数人才被抓。孙恩因感其节义,故赦免道韫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后,谢道韫在会稽独居,终生未改嫁。[1]中文名谢道韫别名谢韬元、谢令姜国籍中国(东晋)民族汉族职业诗人代表作品《咏雪》、《泰山吟》、《拟嵇中散咏松》、《论语赞》籍贯陈郡阳夏特征聪识有才辩

8,给我介绍下谢道韫

谢道韫(又作谢道蕴)(生卒年不详)东晋时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妻子。 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所提及。 道韫嫁王凝之为妻,婚姻并不幸福。《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谢道韫)初适凝之,还,甚不乐。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恶,汝何恨也?答曰:一门叔父,有阿大(谢尚)、中郎(谢据);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封是指谢韶,胡是谢朗,羯是谢玄,末是谢川,都是谢家兄弟的小字。谢道韫抱怨说谢家兄弟都这么有名气,为什么单单出了王凝之这个蠢才呢! 在孙恩之乱时,丈夫王凝之为会稽内史,但守备不力,逃出被抓被杀,谢道韫听闻敌至,举措自若,拿刀出门杀敌数人才被抓。孙恩因感其节义,故赦免道韫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后,谢道蕴在会稽独居,终生未改嫁。

9,谢道韫的简介

谢道韫(349—409),东晋女诗人,著名才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她出身于晋代王、谢两大家族中的谢家,成人后又是王家的媳妇。谢道韫是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的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聪慧有才辩,被后人称之为绝代才女、奇女。 在谢家众多的儿女中,历史上所说的“谢家风范”,在谢道韫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因此,谢道韫的才情倍受伯父谢安的欣赏。有一次,谢安问谢道韫:“《毛诗》中哪首诗写得最好?”谢道韫轻松地回答道:“周朝贤臣文能安邦、武能治国的尹吉甫写的《民》一诗最好,其诗词清句丽,穆如春风。”谢安与自己的这位侄女也有着同样的感觉。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谢道韫对《诗经》也读得如此之熟。谢安当即称赞谢道韫颇有“雅人的深致”。 还有一年冬天,天空中雪花纷纷扬扬,谢家子弟正围坐在火炉旁谈诗论文。雪越下越大,谢安笑了笑问在座的侄儿侄女们:“白雪纷纷何所似(大雪纷纷而下像什么样子)?” 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像是空中撒下的一把白花花的盐)。”谢朗是谢安的二哥谢据的儿子,谢安听了侄儿的回答后,没置可否,只是默不作声。 谢道韫随即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满天飞舞的雪花就像春天随风起舞的柳絮)。”听了谢道韫的回答,谢安一面鼓掌,一面口中对谢道韫的文学才华赞赏不已。此后,人们称有文学才能的女子为“咏絮之才”。 从此谢安心中一直在暗自盘算,一定要给自己的这位侄女物色一位才华相配的丈夫。时下人们都知道王家子弟个个才华出众,谢安自然也想到在王家子弟中挑选一个。谢安最初的意思是想将侄女许配给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不久得知王徽之“雪夜访戴”一事以后,谢安担心王徽之是一个办事随心所欲,不能始终如一的人。因而选择了他的哥哥,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做他的侄女婿。 王凝之字叔平,为人禀性忠厚,行止端方。有较深厚的文学造诣,工草隶。历任江州刺史、左将军及会稽内史。

10,谢道愠的简介谁有

谢道韫(约376年前后在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女诗人。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的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公元399年王凝之为孙恩起义军所杀,她一直寡居会稽。谢道韫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叔父谢安曾问她:“《毛诗》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称赞她有“雅人深致”。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俄而大雪骤下,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今存散文《论语赞》一篇和《泰山吟》(一作《登山》、《拟嵇中散咏松诗》二首。《拟嵇中散咏松诗》借歌咏松树以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   谢道韫和丈夫王凝之有四子一女。四子是蕴之,平之,亨之,恩之。一女成人后嫁给庾氏。据《晋书"烈女传》记载,谢道韫的子女在孙恩之乱中全部遇难,所以说,她虽出身名门,却也命运多舛。   谢道韫《泰山吟》: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云:“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其中“咏絮才”用的是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故事。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王凝之妻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尝内集,雪骤下,叔谢安曰:何所拟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众承许之。”后世常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咏絮才”。可惜谢道韫的咏雪佳作有句无篇。这首《泰山吟》虽不及她的咏雪句著名,亦差可见其文才气度。   诗咏泰山,一开始就大气磅礴。巍峨泰山屹立神州之东,与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遥相对峙,故有东岳之称。作者描写它雄伟蕃秀,高耸入云,第二句中的“冲”字,极写泰山逶迤而上,直刺云天的气势,既传神且有动感。接着四句描绘山中景观,“岩中间虚宇”的“间”作分隔解,表现天际空明,云横崖间的景色。“云构”指山中岩洞,“非工非复匠”句,作者赞美了造化之功。这四句描写泰山胜景,作者未事藻绘,只赞以“寂寞幽以玄”,“云构发自然”,似偏于质朴无文。孰不知,此正是东晋土族文人审美品评的最高标准。据刘义庆《世说新语》,魏晋时期人物品藻就是强调“冲静”、“玄远”、“旷淡”、“自然英发”。当时的诗风,亦崇尚质木玄胜。这种质朴审美观的思想基础是老庄之学,如《庄子·天道篇》云:“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在《刻意篇》中又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此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质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东晋时期老庄之学在士族中广为流行,这不仅成为人物品藻的尺度,亦成了诗歌美学的准则。所以谢道韫赞泰山以寂寞无言幽玄自然,看似质木不文,而实质表达了作者对峨峨泰山的最高赞美,包含着作者面对巍巍东岳的无比景仰之情。   才女在高山仰止之际,也触发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因景动情,作者质问时运造化,何以使她屡遭迁谪流离。谢道韫生平行事已难详考,此二句应有所指不是泛泛之笔。查《晋书》本传,道韫夫王凝之及诸子均丧于乱臣孙恩之手,此后失亲流离之苦,不难推想。但是,作者并没有由此归结为自伤身世的哀叹。“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面对雄峻壮伟的泰山,诗人表达的是置身山川天宇,乐享天年,将有限之生命融化于无限之美景的希望胸怀。

文章TAG:谢道韫  是个  怎样  的人  谢道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