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孚众望的意思,深负重望不负重望深孚重望不孚重望 各是什么意思
来源:整理 编辑:去留学呀 2023-07-04 21:20:11
1,深负重望不负重望深孚重望不孚重望 各是什么意思
负是担负担当的意思,孚有辜负的意思,你可以直译一下就出来了…希望帮到你
2,四字成语中有一字相同意思不同
不负众望 bù fù zhòng wàng[释义] 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bù fú zhòng wàng] 释义: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比肩齐声 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 舄乌虎帝 因“舄”与“乌”、“虎”和“帝”字形相近,同经传抄,容易写错。指文字抄传错误。 鲁鱼陶阴 “鲁”和“鱼”、“陶”和“阴”字形相近易混。指传抄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3,不负所望是什么意思
不负所望的意思:不辜负众人的期望。负基本释义:1.背(bēi):负荆。负重。2.担负:负责任。身负重任。3.依仗;倚靠:负隅。负险固守。4.遭受:负伤。负屈。5.享有:久负盛名。6.亏欠;拖欠:负债。7.背弃;辜负:负约。忘恩负义。有负重托。负取第七个意思:辜负。所望[ suǒ wàng ]期望。扩展资料:不负所望的近义词:不负众望。不负所望的反义词:深负众望。请仔细区别以下成语:1.不负众望:指不辜负大家的期望。2.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3.深负众望:指辜负了大家的期望。4.深孚众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此处将“不负所望”和“不孚众望”做一个对比,希望能够正确使用。“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所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另外还有:深孚众望: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
4,不孚众望和不负众望的区别是什么
“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意思相反:一个是不辜负众人,获得众人信任;一个是为人办事不能使大家信服,让大家失望。不孚众望,孚:信服。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意思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fú zhòng wàng。孚:信服。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出自于《诗经·大雅·下武》。不负众望,汉语词语,读音为bù fù zhòng wàng,意思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出自《诗经·大雅·下武》。一般的总结性文字中,往往会用到一个成语,叫“不负众望”,比如,“每当学校举办文艺演出时,班里第一个推荐的就是张子玉,张子玉次次都不负众望,每次都以绝对的优势摘取桂冠,为班级挣得了荣誉。”这里的“不负众望”,指的是其人很争气,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与“不负众望”相近的成语,还有“不辱使命”“众望所归”等等。“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只有一字之差,且“负”与“孚”读音还相近。“负”是个会意字,篆书的“负”字,为上面一个人字,下面一个贝字,许慎《说文》的解释是:“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孚”字则义指“信用”、“使人信服”。“孚,一曰信也(《说文》)。”比如《左传·庄公十年》节选之《曹刿论战》中的“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意思就是说“小的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5,高考成语题
哪一年的高考成语题?大纲版: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 语境和词义来分析。A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望文生义。B项 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形容对象错了。C项 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了。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符合语境。新课标试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形容对象错了。B项,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C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褒贬不当。D项,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形容对象错了。【易错点拨】对成语误用现象不了解,平时成语积累不够,像“芝兰玉树、上下其手”这两成语就较为生疏,但只要具备一点猜读成语意义的能力,还是容易解决的。【答案】B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及答案(文科)这个成语中,“发”是头发的意思,“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上吊了三千斤重的东西,比喻情况十分危急。《汉书·枚乘传》中有“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从这方面看,你所说的句子中,这个成语使有的确不妥。一方面,用“千钧一发”这个成语,是表明情况十分危急,时间也很短,后面一般都要跟“时刻”一类的词语,如“一辆马车,由于惊了马而狂奔了起来,眼看就要撞上一个孩子,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年了上去,冒着生命危险……”;另一方面,这种危急是所有人都能看得十分清楚的。所有一般用上这个成语,后面的结果一般就会是通过某种行动或努力转变了局面,否则,只有一个成语,说大家都很清楚很明白地看见了一种极其危急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呢?
6,不字开头的成语 不吝惜美好的言词来形容人或事物
汉语成语博大精深,有一些常用的成语其实我们一直在错用,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今择析二十个经常被用错的成语,以提醒对之不甚了了者,同时希望大家能正确地使用我们的母语。 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指传闻有一定根据。经常被误用来表示毫无根据的事情。 【出处】:战国?楚?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2、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七月流火"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闹出望文生义的笑话。 【出处】:"七月流火"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可近年来报纸电视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大错特错了。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4、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极度纯熟的境地。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5.首鼠两端。意思是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经常被误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前后不一致。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儒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6.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经常被误用为冲锋在前。 【出处】:《汉书?五行志下》:"郑当其冲,不能修德。" 7、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如难以望其项背、不能望其项背等)。现在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这是错误的。 【出处】: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8、差强人意。意思是大体上使人满意。经常被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出处】:《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9、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技巧高超,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常被误用来形容壮观的自然景物。 【出处】:清?屈大均《端州访研歌和诸公》:"年来岩底采无余,鬼斧神工多得髓。" 10、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现在常被误用为第一个做某一件事或某一项任务的人。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11、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经常被误用来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出处】: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12、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有份量,能起很大作用。经常被误用来表示守信用。 【出处】: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13、不足为训。意思是不值得作为典范或法则。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不值得教训某人。 【出处】:明?胡应麟《诗薮》:"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此词与教训无 14、万人空巷。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兄容欢迎、庆祝等盛况。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街上空无一人。 【出处】:宋?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15、久假不归。假,借用;归,归还。长期的借用不归还。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长期请假不回来工作。 【出处】:《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16、奉为圭臬。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把某些事物、言论奉为准则。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将某人奉为某领域的创始人或先行者。 【出处】:清?钱大昕《六书音韵表序》:"此书出,将使海内说经之家奉为圭皋,而因文字音声以求训诂古义之兴有日矣,讵独以存古音布局哉。" 17、百身何赎。意思为自身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比喻对死者极其沉痛的哀悼。现在常被误用来死一百个人也不足以换得死者。 【出处】:《诗经?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18、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各种惊人消息。 【出处】:唐 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19、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20、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没有停止。多形容形势或事物正在蓬勃发展。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事物刚刚兴起远未形成气候。 【出处】: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天下非有豪猾不可制之奸,虏人非有方兴未艾之势,而何必用此哉!不伦不类不可言状不安小成 不吝珠玉不能赞一词不虞之誉
7,不常见的成语及解释
息黥补劓 【拼音】:xī qíng bǔ yì 【解释】:指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后用以喻改过自新。 【出处】:《庄子·大宗师》:“……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暴虎冯河 【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韦编三绝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钩深致远 〖解释〗致:招致。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出处〗《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袒裼裸裎 【解释】:袒裼:露臂;裸裎:露体。指脱衣露体,没有礼貌。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含英咀华 咀:咀嚼,英、华: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 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 数典忘祖 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安土重迁 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在这里解释为“难”。 别无长物表面上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不易之论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易理解的言论,实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更仆难数“更”在这里指“换”。这个成语原来意思是说换了几班侍者,宾主要说的话还是说不完,后来形容要说的话还有很多。 敬谢不敏指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而不是指不及时感谢。 具体而微指内容已具备了,不过局面、规模较小。不是指到细微之外。 木人石心比喻人受诱惑,不动心。东方法眼 捉贼捉赃 濯足濯缨 沾沾自喜 只争朝夕 做张做势 自作自受 正正之旗 自知之明 昭昭在目 真知灼见 再造之恩 铮铮有声 只重衣衫不重人 作作有芒 凿凿有据 左支右绌 振振有辞 做贼心虚 作贼心虚 嘴直心快 正中下怀 早占勿药 智周万物 正直无私 助纣为虐 诪张为幻 壮志未酬 擿埴索涂暴虎冯河 【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韦编三绝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钩深致远 〖解释〗致:招致。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出处〗《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袒裼裸裎 【解释】:袒裼:露臂;裸裎:露体。指脱衣露体,没有礼貌。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含英咀华—咀:咀嚼,英、华: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 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 数典忘祖—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在这里解释为“难”。 别无长物—表面上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不易之论—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易理解的言论,实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更仆难数—“更”在这里指“换”。这个成语原来意思是说换了几班侍者,宾主要说的话还是说不完,后来形容要说的话还有很多。 敬谢不敏—指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而不是指不及时感谢。 具体而微—指内容已具备了,不过局面、规模较小。不是指到细微之外。 木人石心—比喻人受诱惑,不动心。 期期艾艾 :口吃。 茕茕孑立 :孑然一身,处境孤单,无依无靠。 不孚众望: 不能使大家信服。暴虎冯河 【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韦编三绝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钩深致远 〖解释〗致:招致。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出处〗《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袒裼裸裎 【解释】:袒裼:露臂;裸裎:露体。指脱衣露体,没有礼貌。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含英咀华—咀:咀嚼,英、华: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 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 数典忘祖—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在这里解释为“难”。 别无长物—表面上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不易之论—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易理解的言论,实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更仆难数—“更”在这里指“换”。这个成语原来意思是说换了几班侍者,宾主要说的话还是说不完,后来形容要说的话还有很多。 敬谢不敏—指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而不是指不及时感谢。 具体而微—指内容已具备了,不过局面、规模较小。不是指到细微之外。 木人石心—比喻人受诱惑,不动心。 期期艾艾 :口吃。 茕茕孑立 :孑然一身,处境孤单,无依无靠。 不孚众望: 不能使大家信服。暴虎冯河 【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韦编三绝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钩深致远 〖解释〗致:招致。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出处〗《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袒裼裸裎 【解释】:袒裼:露臂;裸裎:露体。指脱衣露体,没有礼貌。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暴虎冯河 【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韦编三绝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钩深致远 〖解释〗致:招致。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出处〗《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袒裼裸裎 【解释】:袒裼:露臂;裸裎:露体。指脱衣露体,没有礼貌。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含英咀华—咀:咀嚼,英、华: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 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 数典忘祖—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在这里解释为“难”。 别无长物—表面上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不易之论—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易理解的言论,实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更仆难数—“更”在这里指“换”。这个成语原来意思是说换了几班侍者,宾主要说的话还是说不完,后来形容要说的话还有很多。 敬谢不敏—指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而不是指不及时感谢。 具体而微—指内容已具备了,不过局面、规模较小。不是指到细微之外。 木人石心—比喻人受诱惑,不动心。 期期艾艾 :口吃。 茕茕孑立 :孑然一身,处境孤单,无依无靠。 不孚众望: 不能使大家信服。
文章TAG:
不孚众望 意思 负重 重望 不孚众望的意思 各是什么意思
大家都在看
高端局id个个抑郁,高端局伤感的六字id是什么?
2023-03-30
民富国强,国家是人民组成的 民富国强
2023-04-18
新加坡签证学生需要什么材料,新加坡留学签证材料需要什么
2023-04-21
英国高中alevel科目,英国高中A-level必修科目
2023-04-28
万箭攒心,万箭穿心电影剧情介绍
2023-05-09
灯谜大全及答案简单,灯谜大全及答案
2023-05-11
西班牙首都是哪里,西班牙的首都叫什么?
2023-05-15
故事画
2023-05-20
杜鲁门州立大学音乐,杜鲁门州立大学的音乐项目名称是什么?
2023-05-29
日本过境签证,日本中转签证
2023-06-16
经典格言,有没有最经典人生格言
2023-06-17
悉尼大学的校训,悉尼大学校训:勇于探索,坚持追求
2023-07-06
圣母大学怎么样,圣母大学学术声誉如何?
2023-07-19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985吗,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否是“985”高校
2023-07-30
悉尼换美国签证流程
202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