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为人也,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意
来源:整理 编辑:去留学呀 2023-08-08 05:05:46
本文目录一览
1,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意
【注释】选自《论语·述而》第十九章。其:他,孔子自指。发愤:下决心勤奋学习。【赏析】叶公(姓沈,名诸梁)是楚国的贤大夫,他任叶城的邑宰时,曾向子路打听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孔子就说,你何不这样回答:“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意思是:他这个人啊,发愤起来忘了吃饭,高兴起来忘了忧愁,竟不知道衰老即将来临了。这是孔子对自己为人的一个评价和概括。孔子认为,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大道忘我不悔的追求。这种追求,首先体现在他毕生“好学不倦”上面。他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又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其次,这种追求,体现在其道德志向方面。孔子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追求最高价值观念的“仁”,追求富有意义的人生。他说:“我欲仁,斯仁至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有了这种高尚的精神道德生活,有了毕生对“仁”不懈的追求,即使吃粗粮,喝白开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是“乐亦在其中矣”。活在这种理想生活中的孔子,“不知老之将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是出自『论语·述而』中的一句话: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注释】 (1)叶公:叶,音shè。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 (2)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 【译文】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原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评析】 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鉴的。 聪明的老师在向学生教授新课的时候,往往从提问或做游戏开始,那样一方面容易能集中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现成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会缺乏灵活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又比如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这里的译文和评论分析就是唯一的答案,你也可以试着从另外的角度来理解《论语》的原文。如果你善于开动脑筋勤思考,往往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

3,帮我翻译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文章TAG:
为人 学道 发奋 乐以忘忧 其为人也
大家都在看
火红的攀枝花,火红玫瑰花盛开百花园繁花似锦
2023-04-06
T4学生签证资料,英国留学申请tier4签证需要什么材料?
2023-04-10
抗战剧电视剧大全,于震抗战剧电视剧大全
2023-04-11
人物描写100字,人物外貌描写作文100字:野蛮女生
2023-04-11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023-04-18
在加拿大如何申请美国签证,有加拿大超级签证如何申请美国签证
2023-04-22
贵州大学图书馆官网,贵州大学图书馆官网改版升级,上线啦!
2023-04-24
哈尔滨小吃
2023-05-02
立夏的习俗,立夏节气的习俗有哪些
2023-05-04
贵州省独山县
2023-05-09
铅笔的自述,怎么写好每一篇自述?
2023-05-12
美国社区大学申请时间,美国社区大学申请时间表
2023-05-13
幼儿园帮扶计划,省级示范幼儿园帮扶计划
2023-05-15
公务员分为哪几类,考公务员的要求和条件
2023-05-17
土木工程论文
202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