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

年终奖所得税=应发奖金/12*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选用适用税率时不扣除各种费用,同时应发奖金/12这种算法每年只能使用一次,其它各类奖金直接选用适用税率。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

2,个人所得税的算法

现在算的方法是 你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你当月的工资-3500)*对应的税率-对应的速算扣除数 比如你现在的工资是8500你应缴纳的个人所得说=(8500-3500)*20%-555 解释8500-3500=5000 对应的含税级距就是4500-9000的,所以税率是20%
(个人月收入额-35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的算法

3,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工资个税计算公式,应交个税=(当月薪资收入-<由个人承担的三险一金>-3500<2011年9月1日后>)*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附:新的个税税率表 (从2011年9月1日起实行)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1、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 税率为3% 0 2、超过1500元至4500元 税率为10% 105 3、超过4500元至9000元 税率为20% 555 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税率为25% 1005 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税率为30% 2755 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税率为35% 5555 7、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 税率为45% 13505
计算方法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扣除标准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标准  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500元 3% 0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80000元 45% 135057免征额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4,个人所得税记算

不超过500部分交5%,超过500至2000部分交10%,超过2000至5000部分交15%,超过5000至20000部分交20%,超过20000至40000部分交25%…………
目前我国个税起征点2000元。 缴纳个税应减去个人应交部分社保费。 公式:(薪酬收入总额-个人应缴部分社保“五险一金”-个税起征点20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交个 人所得税 例:薪酬收入总额3500元,个人应交“五险一金”,养老保险280元、失业保险7、医疗保险73元、住房公积金420元,共780元 (3500一780一2000)*10%一25=47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47元,税费后工资:2673元 个人所得税税率:级距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500元的 5 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 10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 15 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 20 375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 25 137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 30 3375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 35 637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 40 10375 9 超过100000元的 45 15375
超过2000元部分交税。例如应交税=(2810-2000)*10%-25=56元实发工资=2810-56=2754元。应缴税金=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2000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2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5,个人所得税怎样计算

如果按公式你不会算的话,把工资直接输入电脑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器,就出来了!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2000元/月。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x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 =工资薪金所得-1600 特殊规定:对于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籍人员;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工作的外籍专家;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财政部确定的其他人员可以享受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标准为3200元。 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x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 =工资薪金所得-1600-3200 所以,你说的底薪=9000,即工资薪金所得=9000, 应纳税所得额=9000-1600(以当地个人所得税起征额1600计算,也有的地区为1200的)=7400,属于5000至20000期间, 你的应纳税额=7400×20%-375=1105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法(元) 1 不超过500元的 5 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没有起征点

6,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1600元/月。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根据工资利用EXCLE的公式自动得出个人所得税的方法,淘宝网的4味书屋有卖,去看看吧,多学一点
个人所得税在工资薪金方面从08年3月由原来1600元免征额提高到2000元 对于应税所得额的征收制度是救济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500元的 5 速减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速减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速减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速减375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速减137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速减3375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速减637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速减10375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速减15375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二千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简单的说,就是(收入-2000)*适用税率。 税率: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
例如:甲工资2200,那他的工资就超过2000元,2000元不用算,超过的部份200按税率5%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2200-2000)*5%-0=10元
用工资总额减去扣除标准找税率再减去速算扣除数就可以了

7,EXCEL如何制作工资个税计算器

如何利用EXCEL计算个人所得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义务转移到了会计核算中心,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柜组会计每人要负责近10单位单位的会计核算任务,相应地就要增加近10单位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和代扣代缴工作。工作量非常之大,如果用传统的手工计算,时间和精力都用不过来,手头又没有这方面的应用软件。怎么办?情急之下,我想到了微软公司的Excel。现在把我在实践中的应用过程介绍给大家: 一、创建工作簿 1、新建个人所得税文件夹。打开[我的电脑],双击[(d:)],右击桌面的空白区域,打开快捷菜单,选择[新建],在弹出的子菜单中单击[文件夹]。这时,在d盘上出现了一个名为[新建文件夹]的文件夹,右击该文件夹,在快捷菜单中单击[重命名],将文件夹名改为[个人所得税]。 2、建立单位个人所得税工作簿文件。双击已建好的文件夹[个人所得税],在桌面空白处右击弹出快捷菜单,选中[新建]后单击子菜单的[Microsoft Excel 工作表],于是就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建Microsoft Excel 工作表]的文件,右击该文件,在快捷菜单中单击[重命名],将文件改名为[单位甲]。 二、制作个人所得税计算表 1、设置工作表标签。双击打开[单位甲],把鼠标移到标签栏上,右击弹出快捷菜单,单击[插入],弹出一个[插入]对话框,双击对话框中的[常见]选项卡内的[工作表],这时,在工作表的标签栏内出现[Sheet4],重复操作直到标签栏内出现[Sheet12],用右击快捷键[重命名]方法将标签栏从左至右改名为[一月]至[十二月]。 2、制作空白的个人所得税计算表。先将鼠标停留在标签上,点鼠标右键选定全部工作表,再编辑空白的个人所得税计算表。如图: 三、设计计算公式 1、求和公式。假定单位甲在职职工15人,一月份工资薪金包括工资、误餐费、生活补助、奖金、津贴、交通费、其他七项。求和公式有二个:一是工资薪金项目求和公式。选定单元格D6,先输入“=sum(d7:d21)”,再用填充柄(鼠标指针在单元格右下角变成黑“+”状态)将D6内的公式横向拖曳复制到M6。二是工资薪金人员求和公式。选定单元格D7,先输入“=sum(E7:K21)”,再用填充柄将D7内的公式纵向拖曳复制到D21。 2、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根据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费用扣除标准。工资薪金之和上面已经求出,费用扣除标准=800元+工资*11%(包括5%的住房公积金,3%的养老保险金,2%的医疗保险金,1%的失业保险金。行政单位不需要交失业保险金,只按10%计算)。选定单元格L7,先输入“=IF(D7-(800+ROUND(E7*10%,1))<=0,0,D7-(800+ROUND(E7*10%,1)))”,再用填充柄将L7内的公式纵向拖曳复制到L21。这里用到了IF和ROUND两个函数。条件函数IF后带有3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条件表达式,第二个参数是第一个参数设定的条件为真时的结果,第三个参数是第一个参数设定的条件为假时的结果。因为公式中有乘法,所以要用到舍入函数ROUND,它后面带有2个参数:第一个是数字表达式;第二个参数是对数字表达式的值进行四舍五入的小数点位数,小数点后有正号,小数点前用负号。这里四舍五入到角,所以第二个参数是+1,省略为1。 3、应纳税额计算公式。根据税法,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超额累进税率。选定单元格M7,先输入“=IF(L7<=500,ROUND(L7*5%,1),IF(L7<=2000,ROUND(L7*10%-25,1),IF(L7<=5000,ROUND(L7*15%-125,1),IF(L7<=20000,ROUND(L7*20%-375,1),IF(L7<=40000,ROUND(L7*25%-1375,1),IF(L7<=60000,ROUND(L7*30%-3375,1),IF(L7<=80000,ROUND(L7*35%-6375,1),IF(L7<=100000,ROUND(L7*40%-10375,1),ROUND(L7*45%-15375,1)))))))))”,再用填充柄将M7内的公式纵向拖曳复制到M21。这是一个多层嵌套函数。前七层每个IF函数的第三个参数也是一个IF函数。因为公式中有乘法,所以也用到了舍入函数ROUND。如图: 四、自动汇总 1、建立汇总表。将鼠标移到[一月]标签栏上,右击弹出快捷菜单,单击[插入],弹出一个[插入]对话框,双击对话框中的[常见]选项卡内的[工作表],这时,在工作表的标签栏内出现[Sheet1],在该标签栏用右击快捷键[重命名]将标签栏改名[汇总]。 2、制作汇总表。如图: 3、设计公式。 (1)、月份求和公式:选定单元格D6,先输入“=sum(d7:d21)”,再用填充柄将D6内的公式横向拖曳复制到P6。 (2)、人员求和公式:选定单元格D7,先输入“=sum(E7:P7)”,再用填充柄将D7内的公式纵向拖曳复制到D21。 (3)、汇总公式:选定单元格E7,输入“=一月!M7”,再用填充柄将E7内的公式纵向拖曳复制到E21;再选定单元格F7,输入“=二月!M7”,再用填充柄将F7内的公式纵向拖曳复制到F21;以此类推,直至P21。这样,汇总公式就设计好了。 五、保护工作表 1、取消所有单元格锁定。由于Excel在缺省情况下,所有单元格均被锁定,而我们只要对公式进行锁定,所以先要将所有单元格锁定取消。左手按住Ctrl键不放,右手用鼠标点选标签[一月]至[十二月],再点表体最上角选中整个表,当表体呈反白色时,再点菜单栏[格式],选[单元格],出现[保护]卡,将复选框中[锁定]前的勾去掉。 2、锁定有公式的单元格。左手按住Ctrl键不放,右手用鼠标将有公式的单元格选定,然后点菜单栏[格式],选[单元格],出现[保护]卡,将复选框勾选中[锁定]。 3、保护工作表。在菜单栏[工具]下选[保护],点[保护工作表 ],注意如果输入[口令]一定要记住。这样有公式的单元格均被锁定不可更改,从而保护了数据公式的安全。如需修改公式,可先撤消保护工作表,在修改公式后,可千万别忘了保护。 4、汇总表的保护。可参照以上方法将汇总表有公式的单元格保护起来。 六、复制工作表 经过前面的工作,单位甲的个人所得税计算表已经设好,在[我的电脑]中点开[个人所得税]文件夹,将[单位甲]工作簿文件复制多份,然后分别重命名为[单位乙]、[单位丙]、... 七、录入数据 1、初始录入编号和姓名。打开[单位甲]工作簿文件,将鼠标移到标签栏上,右击[选定全部工作表],然后将职工的编号和姓名同时录入到所有工作表中。 2、录入第一个月工资薪金资料。左手按住Ctrl键不放,右手用鼠标点选标签[一月]至[十二月],然后将职工的工资薪金同时录入到12个工作表中。 3、修改录入第二月以后的工资薪金资料。从第二个月开始,只能点选[二月]至[十二月]的标签。凡与一月不同的工资薪金才在表内直接予以修改;凡增加职工,从后面加,减少职工,只删除工资薪金资料,不能进行行删除操作。特别注意:增加职工时,相应地要对工资薪金的项目求和公式、工资薪金人员求和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和应纳税额公式进行修改和增加。
最简单的方法:在个人所得税扣缴单元格中输入=ROUND(MAX((应税工资单元格-3500)*0.05*{0.6,2,4,5,6,7,9}-5*{0,21,111,201,551,1101,2701},0),2)
您是不是制作工资表的时候扣税用啊,用IF函数就可以解决的。如果是请发信息,再联系。
应纳税=max(MAX(ROUND((收入额-2000-其他税前扣除项)*0.05*将收入额和其他税前扣除项替换为相对应单元格地址就行了
假设税前应发工资在i列, 扣养老保险 扣失业保险 扣医疗保险 扣大病医疗 补扣养老 补扣医疗 扣住房公积金 扣个人所得税 分别在j-q列,按照目前的起征点和税率, 在q3输入公式: =round(if((i3-sum(j3:q3)-3500)>80000,((i3-sum(j3:q3)-3500)*0.45-13505),if((i3-sum(j3:q3)-3500)>55000,((i3-sum(j3:q3)-3500)*0.35-5505),if((i3-sum(j3:q3)-3500)>35000,((i3-sum(j3:q3)-3500)*0.3-2755),(if((i3-sum(j3:q3)-3500)>9000,((i3-sum(j3:q3)-3500)*0.25-1005),(if((i3-sum(j3:q3)-3500)>4500,((i3-sum(j3:q3)-3500)*0.2-555),(if((i3-sum(j3:q3)-3500)>1500,((i3-sum(j3:q3)-3500)*0.1-105),(if((i3-sum(j3:q3)-3500)>0,((i3-sum(j3:q3)-3500)*0.03)))))))))))),2) 计算出所得税, 在r3输入公式: =i3-sum(j3:q3) 算出实发金额 最后向下拉公式。

文章TAG:工资  工资税  计算  计算器  工资税计算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