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人生有味是清欢

春天,是一个多情的季节。杜鹃花,在山野中寂静地绽放,在春风的吹拂下娉婷摆动,那些粉红的嫣然在春天的消沉中弥漫开来,这个小城也就逐渐变得伤感起来。白云,或轻或重的笼在山头,仿佛翘首期盼着一场春雨,可以积一汪春水,把春天映衬。我以手指触摸着青色,斑驳的光阴点点。抬起头,树叶的缝隙里,所有的奢望在顷刻间繁华,一如这个季节的多情。下雨了。如丝的细雨洋洋飘洒着,我于静默的天空下闲散。大地一片沉寂。我的思绪透过明晰的宁静,给人以悲壮苍茫的一种感觉。走过喧嚣的红尘,阅尽尘事的从容之后,这个世界就增添了些许的温馨和浪漫。极目远望,小城之外的山径弯弯曲曲,那些清明节遗留的纸幡散落一山,像极了一道道疤痕,在青山的躯体上密密麻麻地遍布着。这些伤痕透过山梁,透过沟壑,透过层峦叠嶂,向遥远的天际延伸着。一远再远,青山与白云便融为一体。春天,是一个回忆的季节。我一直小心翼翼地守侯着一个温馨的空间,或饮一杯茶,或摘一片绿叶,或倚一窗静月。其实,这样的时候于我更多的是一种奢侈。回忆,像一幅陈年的烙画,颜色暗淡却有清晰的图案;像一片珍藏的枫叶,即使颜色泛黄,但却能追忆起至真至纯的往昔;像一首经典老歌,纵然唱过流水般的岁月,却有着永恒的旋律。所有的往事,却像一道篱笆,隔着我们。风雨中一起走过的几多坎坷,在时光的指缝间悄然流逝。人生,几多风雨几多苦涩,几度日出几度日落,我们可以淡泊,在淡泊中却更加执着。而篱笆之外,又是让我们回忆的什么世界?这被隔离的另一世界,让我们无限感动。爱过的不一定要拥有,做我的红颜多好?拥有的不一定爱过,所以我们就多了一些无奈和感慨。这个世界也因此多了一些沉淀和美丽。回忆,从风中落下,同时跌在我们的掌心,最终被时间渐渐遗弃。回忆尽管精彩。但当记忆的芳菲散尽,何处,还有归鸿?春天,是一个温婉的季节。温婉得让人沉默。无需掩饰,连那一江春水的涟漪也都弥漫无言。一直在想,若干年来,你不曾飞舞湘纹飘逸,不曾小窗凝坐独幽情,那是否就不会有今日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的温婉风情?是否就不会有婉转双蛾远山色,因而乱了我的浮生?微晕红潮一线,拂向桃腮红。不必细数,沙滩中留下我们多少并列的脚印;不必渲染,静谧的旷野留下我们多少清澈的身影;不必表白,呢喃细语如天空中飘移的云彩,自是风流。远去了岁月。故事尽管绚丽缤纷,终归会随风而散而逝。一直期待,在江流的彼岸点亮一盏灯。照亮每个日子,可以天长地久的凝望。我还想把季节折成一线纸鸢,可以在天空中俯视;把春天里的落花串成一段音符,托琴声捎去花事;把纯澈的春水汇成江流,寄去涤荡的心语。一枚新叶,一朵落花,都盈着我们的气息和遗落的凌乱。守着纯澈与甜蜜,独自的情愫其实就是人生的底色,质白而简单。一念一叹息。这一江相思,究竟淹没了谁的风华?春天,是一个重逢的季节。只为那一次遇见。花儿无法抗拒季节,我们无法抗拒遇见。每个人,都有遇见的片段。在阳光下,在静谧里,在黑夜中。伸出双手,捻一缕春风,天上的流云化作清澈如水的画卷,一份情愫,就在心间逐渐蔓延。每个人,都有掩匿与珍藏的空间。如果可以,你为何不化作一朵花,在春风摇曳?一朵花,一颗心,一滴泪,是一种结果,因为绽放过,因为凋零过,因为遇见过,因为心碎过。潮起潮落。经历了,才懂得珍惜。思念了,才明白彼此深深的爱过。又到春天了,谁为花而心碎,花又为谁而落?宁静中。无言,涩然,潸然。我写给你的信笺,你可否要等到下一个春天才收到?惆怅。这一季,我突然看到了四月的阳光,很明媚。这一季,我释然了心中所有的守望。这一季,我烘干了心底所有的潮湿。这一季,我穿越了千里迢迢的沧桑,把每一份等待,揉进心里。一直以来,张扬的文字里都是你千回百转的身影,若即若离的在每个季节相遇。晴空,微风,点点滴滴。

人生有味是清欢

2,请介绍一下江苏盐城市的人文历史

盐城市位于江苏沿海中部,濒临黄海,与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淮安市、连云港市接壤,境内分为3个平原区:黄淮平原区、里下河平原区和滨海平原区。黄淮平原区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其地势大致以废黄河为中轴,向东北、东南逐步低落。里下河平原区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以南,串场河以西,本平原区四周高、中间低。滨海平原区位于灌溉总渠以南,串场河以东,大致从东南向西北缓缓倾斜。盐城河流众多,水网密布,大致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沐泗水系。前者流域面积137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1.4%。主要河流有苏北灌溉总渠、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通榆运河、串场河、灌河等。 盐城历史久远。秦代属东海郡;汉武帝时期建盐渎县,这是盐城置县的开端;东晋改名为盐城,康熙年间划归江苏省。盐城历史上盐、渔、农业较为发达,尤以产淮盐著名。先秦到清代中叶,淮盐一直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之一。盐城的手工业也颇为发达,明清时期的建湖周氏冶铁、李氏花炮,东台曹氏木雕、唐氏羽扇以及滨海的泥彩塑,大丰的西团发绣和东台安丰的木芙蓉织品等,在江淮之间是负有盛名的。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盐城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在盐城的历史上,出现过“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南北朝名医徐道度、清代治水专家冯道立、明清诗人吴嘉纪、孙玉澍、书法家宋曹、画家万岚、评书的开创者柳敬亭等名人。建湖的“百戏”在唐代即享有盛誉,庆丰十八团是我国三个半杂技发源地之一。明代中叶以东台安丰人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在全国颇有影响。近、现代盐城出现的学者名流甚多,涌现出不少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元末,盐民张士诚起兵于白驹场;南宋末年的陆秀夫是盐城长建乡(今建湖县建阳镇)人,与文天祥同榜进士,官至左丞相,抗元御敌,背负幼帝赵(吴)投海殉国;明末清初的王之桢,是抗清名将史可法的得力幕僚;近代的马玉瑗在三河、宝坻等县任上,反抗洋人入侵,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抗日战争年代,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盐城还是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胡乔木、著名外交家乔冠华、著名翻译家戈宝权的故乡。盐城有始建于唐代的永宁禅寺、南宋丞相陆秀夫祠堂、明末著名书法家宋曹故居、《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和现代名人胡乔木、乔冠华的故里;境内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郊有独居一格的卞仓枯枝牡丹园,大纵湖和九龙口风景区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沿海丹顶鹤、麋鹿两个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界关注的综合生态旅游区。 盐城是江苏省的省辖市,下辖城区、东台市、大丰市、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建湖县、射阳县、盐都县计9个县(市、区),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800万。铁柱潮声:是坐落在北门新洋港和串场河汇流处的天妃闸(建于清乾隆年间)外的铁柱与潮水的撞击声。这些铁柱,传说中是神禹铸以镇压蛟龙,又传说是秦始皇巡游时的系马桩。每当海潮上涨,水急潮涌,风浪冲击铁柱,声响大作,铿锵之声甚为悦耳。范堤烟雨:范堤即范公堤。宋天圣年间范仲淹率领数万民工筑成,堤长180多公里。人们为了纪念范仲淹的业绩,起名范公堤。又在东门外立范公祠,祠前建"景范亭"。晴日登堤东望,堤外无数烟墩和潮墩,星罗棋布,绵延入海。雨中登景范亭遥望范公堤风光,只见堤上垂柳行行,堤外烟雨苍茫,海雾沉沉,启人幽思。瓜井仙踪:相传东汉末年孙坚到盐渎县当县丞,其父孙钟随之来此,以种瓜为业,凿井浇灌,得名“瓜井”,又称“孙仲井”。据陈沂《南畿志》称:"瓜井去县治东北半里,不旱不竭"。龙祠胜概:在东门外头墩以北,即龙王庙,俗称龙王墩。建于明万历九年(1582年),四周遍植杂树,故称“祠树色”。庙前林荫夹道,四旁古柏参天,清雅幽静,景色优美。每逢佳日,游人多喜结伴前往漫步。登眺墩上,东望泡溟茫茫之中,气象万千。龙祠在抗日战争中被毁,现已成为数十家的居民点。石桥春涨:在郊区大纵湖西5公里,与兴化市沙沟交界的石梁溪上。原石桥今已不存。春天,来自高邮、宝应、兴化等地的春水汇于石梁溪,河面碧波荡漾,两岸绿柳红桃拥到湖口,放入湖荡,湖面云蒸霞蔚,渺漫无际,别有一番风味。杨楼晚翠:杨楼即盐城南门城楼。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始筑砖城,仅辟东、西、北三处城门。万历七年(1579年)增开南门,新建此城楼。楼宽约16米,三开间,高约8米,题额“淮扬一览”。门内有青云桥,门外为跃龙池。池南为迎恩亭。城楼四面接水,壮丽炫耀。更兼沿河遍植杨柳,绿影迷离,形成烟水苍茫的气象。在杨楼远眺,浮云烟霭,境界幽遐,故有“杨楼翠霭”,由于历代沧桑,杨楼今已无迹可寻。登瀛晚眺:在盐城西门外,有一桥横跨串场河湍流之上,原名永丰桥,为西去必经之道。始建于明代,清同治六年(1867年)有一名沈登瀛者出资重修,改为今名。昔时,夜晚登桥临水,凭栏四望,落日余辉,晚霞飞舞,绿杨芳草倒影水中,“无山似有山”。此桥于1946年至1949年间,为纪念王若飞烈士,曾改名“若飞桥”。解放后重建为钢筋水泥桥,拓宽为八车道。桥两边工厂、商店林立,夜幕降临,桥头水上,灯火倒影,别有一派气象。 平湖秋月:平湖指大纵湖,又作大湖、太湖。湖在盐城市西南。方圆60里,与兴化市接壤。每逢中秋时节,金风送爽,月夜扁舟,一览湖上,波平如镜,灏渺荡漾,微风送来阵阵荷香,幽静恬淡,令人遐思万千。如今在湖北岸已建起一座茶社和临水方亭,或品茗,或远眺,秀美的湖光水色尽收眼底。湖畔的北宋庄,水巷纵横,古桥飞渡,贴水成街,孰手而市。街河南岸的大纵湖文化站,典雅古朴,为一级苏州庭园式建筑。东部为轩廊院落,院中东南为大小两轩,临水的亭廊轻巧秀丽,桂花香气袭人,西部为小游园,花团锦簇,曲径通幽,漫步其中,使人赏心悦目。盐岭积雪:旧时盐城有盐场两处:伍佑场和新兴场。灶户煎盐,送交垣商,露天堆积。产盐极盛时节盐堆数十处,大小高低如群山罗列,晶莹耀眼似“盐岭积雪”,也是一景。 龙港观海:龙港即斗龙港。在盐城县东南,今属大丰县。大丰、兴化及伍佑南串场河水皆归此渲涉入海。当年龙港天高海阔,风起云涌,令人心旷神怡。

请介绍一下江苏盐城市的人文历史

3,爸爸的山中岁月

爸爸是从1967年到绰尔林业局全胜林场,从此成了一名林业工人。一直到1973年到林业局当老师大概六年左右的时间。这期间他做过很多工作,采伐,检尺,当会计,烧炉子,他是个认真工作的好工人,他也不是个普通的工人,从烧炉子里他也要思考哲学意义这期间他经历了一次无果的爱情,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男女双方有情有义,父母说属相不合,所谓羊鼠一旦休,我爸爸属羊女方属鼠,现在看起来,估计人家还是考虑爸爸的工作,谁愿意把姑娘嫁到深山老林里去?不过爸爸认定了这位姑娘,一次次的写信,甚至还给女方家长写了大字报,真实带有时代特征。最后女方在父母的劝导下另嫁他人,父亲着实痛苦了一阵子。按你现在的说法这个姑娘给了父亲爱情的初体验,虽然没有给他婚姻,反而成了他一生中一段有爱情痛苦却无比美好的一段岁月。这些书信带着一个年轻人的全部的爱与热情,现在看来仍然炽热而感人。这期间他和我的妈妈结婚成家,并在林场生下了我们三姐妹。当时妈妈是上山下乡的老三届,姥爷怕妈妈因为家庭成分不好一辈子落在农村,看到爸爸虽然在深山老林,但俩家人真根知底,也知道爸爸有文化,所以就同意把妈妈嫁给爸爸,至于妈妈,那时候才是个二十一岁的小姑娘,就听从了家里的安排,所以他们才能顺利结婚,并生下了四个子女,才有了我们的六口之家,所以缘分真是个奇妙的东西。爸爸娶了妈妈,就精心呵护妈妈,怀孕期间,他给妈妈画出生理机构图,这也真是只有充满新婚爱情的爸爸才能做出的事。生孩子他也能精心照顾,平时大事小情,包括孩子生病等等,他是妈妈一辈子的主心骨,所以爸爸去世后,妈妈多少年都走不出去,丈夫是妻子的天,我的爸爸对小了自己六岁的妻子从来都是呵护无比。当然妈妈也用一个女人最质朴真诚的爱给了爸爸一个幸福的家。所有好的关系都是互相成全的,爸爸妈妈应该就是这种关系。这期间他依然热爱写作,写了好几本诗。这些诗写他的生活他的爱情他的家庭他的孩子,每一篇都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真诚,现在每每捧读,仍然让人激动不已。附爸爸的《走进大森林》 走进大森林1999.10.11(小火车.人字轨·木刻楞和鱼麟板 古老神秘的大森林,我终于走近了你。 那是三十多年前,半夜上的博林小火车。这趟小火车,早由过去的一个星期一次,两天一次改为一天一次了。不过,仍然是混合列车,一个火车头拉着两三节坐人的短车厢,再挂上几节货车,往沟里去的路一半是爬坡。火车走的极慢,停起来就没完,甚至司机把火车停到半道上去钓鱼。更没个准点,反正这条线路上只有这一次列车.不会撞车。 我坐上火车不一会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发现不对,火车怎么往回开呢!跟别人一打听,才知道已经过了石门子车站的人字轨,火车头跑后面推车去了,火车现在是倒着前进。石门子山形如门,两条沟膛子人字形交汇在这里,因交角小.坡又陡,火车拐不过弯来,只好顺着山势修成人字轨,人字的一撇一捺连接着线路两端。火车从“一撇的尾部向上爬,爬到头部,再往一捺的尾部退。 过了石门子开始爬岭了。坡度越来越大,火车越来越慢,终于爬不动了。只好倒回坡下,火烧足了汽再往上爬。有时两三次都爬不上去就把列车拆成两截,一截一截往上送,推上坡其后再连在一起。一二五公里就是这条路的尽头就是现在的塔尔气镇。短短的一百二十五里走了十多个小时,在一二五改乘汽车。又是一百多里路。走进了大森林! 那时,林区的房子大多是木刻楞,小部分是板夹泥。砖平房极少,那是当时最好的房子,楼房根本没有,所谓木刻楞,就是把原木一根压一根横卧勾连成四堵墙,上好房梁,里棚,立上人字架,钉上鱼鳞板就成了。房盖上鱼鳞板又叫雨淋板。木头如果不实就塞上护山皮(长绒苔藓),再拌上几把泥就成了,房盖上的鱼鳞板又叫雨淋板,其实就是木头片。把圆木截成一米多长的木段,再用大斧打成木柈,横卧在地,用一种类似镰刀的鱼鳞板刀揭成长木片。钉房盖时,片片相压,形同鱼鳞,,既不平又不严,就是不漏雨。因为这种木片上有天然的纹理,易使雨水下流。帐棚·条绒铺·大斧 到了山上则是住帐棚。矮矮的,黑黑的。里面生着两个大铁炉子,两边各是一排木墩子、松木杆搭成的“条绒铺,上面铺上干草,放上行李就可以睡觉了,如果松木上的疖子砍得不平就会硌腰,行李白天卷起来晚上放下,十分省事。乱动别人的行李是不行的,跑腿的行李大姑娘的腰,钱压在行李卷底下,山里的习惯,睡觉头朝里。 冬天搬到一个地方搭帐棚,找片空地。把柱子用雪埋在地上浇上水,柱子就冻住了,再搭上帐棚架子,围上帐篷布.盖上帐棚顶,铲除帐篷里面的雪,安个大铁炉子,当夜就可以住里头了。帐棚内是三个世界,顶上是热带,吊着湿棉裤裹腿、棉胶鞋,包脚布子。床上面是温带,不凉不热,床底下是“寒带,洗脸盆里的水都冻成了冰。春天雨水大的时候,水从帐棚这头流入,从那头流出,潺潺的小溪上漂着胶皮鞋,像只小船。 夏天瞎虻小咬(一种咬人的小虫)来做客太正 常了。有时长虫就是蛇也钻进来凑热闹。 修河谷线时,一个叫大黑瞎子(熊)的年轻人让长虫咬了,硬里用四个人把他抬到了三十里外的卫生所,大家累得要死要活,他也疼得直叫唤,差点送了命。 大斧是每个工人必备的。头号开山大斧,斧头七,八斤重,、斧腮菲薄.斧片锃明瓦亮,钢口极好,抡起大斧来,一搂粗的树,三下五除二就砍倒了。据老辈子人说,林区工人三件宝,斧子褥套大皮袄。早年林区采伐不用锯全用大斧砍,把树砍倒后再用斧子截成段。砍成道方子(枕木)顺着小河往下流送。后来才改用大肚子锯两人平拉,再后来才有了弯把子锯,褥套是用来装草的,工人搬家时,把草倒出来往腰上一围,披上大皮袄,打起大斧就走到了新地方,搭好铺,把褥套装上草铺在铺上,盖上大皮袄就可以睡了,根本用不着行李。最好的斧把是用桦树梆砍成的,再砸上松木楔子,一把好的斧把能使两三年,斧把被手磨的油光崭亮,拿这么一把斧子在山里走,碰上个把狼根本不算什么,早年间在东山里(小兴安岭)、过年下不了山,就把斧子磨快了剃头。绿树·松涛·桃花水和杜鹃花走进大森林,看不够的就是树,那些落叶松高大挺拔,白桦树枝条就像巨人一样,紧紧的抱在帐篷四周,把渺小的你包围在其中,用无声的寂静和野鸟的怪叫来恫吓你。自桦树是美丽的,树干像是人们用白粉涂过的一样树干上的疖疤像横长着许多只眼睛,远远地怪怪地看着你。你不在时它们就呆呆地望着那万古洪荒。桦树的枝条是婀娜的,如果说落叶松是刚烈丈夫,那的桦树一定是娇弱的女子了。 落叶松,他绝不像常青松那样为了让人观赏而故意扭着身躯,他们只是黑黑的,手挽着手结成严阵,笔直地屹立着,庄严不可侵犯。站在大树底下向上望去,落叶松巨大的身躯好像就要直压下来,把你压得粉碎。他们绝没有一点软弱和媚态,永远板着面孔,刚直得像铁一样。幼松则温和得多了,摇着翠绿的枝条,微笑着向你招手。 我最爱听的就是松涛。绿海翻波,松涛阵阵,山风呼啸.山鸣谷应.………但身在松林里,满耳松涛,却感不到风在流动,森林太密了。 大兴安岭.有谷便有溪。春天、冰雪消融,春水汇集在溪流中,小溪的冰尚未融化,春水从冰面上漫过,溢出河床,向下奔泻而去,远远地就能听到山溪的喧啸。溪水浑黄,夹杂着泥土.枯枝败叶,还有动物的类便,我们就吃这溪里的水,工人们叫它山黄水,诗人美其名曰桃花水,取“岸夹桃花锦浪生之意吧。这水烧开了喝,不用放茶叶,自然有茶的.颜色和比茶还香的香气,这个大兴安岭百草酿成的浸泡沙参黄苡的神水啊,喝了它,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脸泛桃花。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青松吐翠时,杜鹃鸟从南方飞来,一路上咕咕咕地鸣叫着,同时,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开得正浓,青松杜鹃红绿相映。比画还美。刚放叶的松树,浓浓的绿色好像要滴下来似的,空气中饱浸了松脂的清香和杜鹃的药香,平坡上的杜鹃粉一片白一片的.陡坡上的丛从杜鹃像一簇簇燃烧着的火苗。正如杜诗所说的“山青花欲燃”。山神爷的宝座·劳工房·道木棺.山火。 土有土地,山有山神。过去进山的人都得插草为香,求山神爷保佑,上山采伐时留下的树墩子,则是山种爷的座位,谁也不许坐。不过,山神爷真正的宝座,还是我到亚多罗施业区3.9公里后看到的,那是一棵高大的松树,在人能够得着的地方用大斧在树身子上横砍一个像椅子式的豁口,蒙上一块红布,这就是山神爷的宝座,山里人是有点迷信。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有时人们是无能为力的。不过,有些迷信也有科学道理。按规矩,工人从起床到上工前谁也不许说不吉利的话,闷着头吃完饭就快上山去干活;晚上收工回来则不然,随意打闹,胡扯六拉,百无禁忌。现在细想起来,早上上工时必须要集中精力,和大木头打交道,可不是闹着玩的,不能有丝毫的分心,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安全的可靠保证。 在亚多里22公里处,我还有幸看到了残留的低矮的劳工房,窗口不大点,外面堆着的柈子年深日久已经发黑。又干又轻还没有烂。那时的艰苦可想而知,被日本鬼子伐过的林子,残留的树桩子有齐胸高。那是用大肚子锯站着平放的,真是掠夺式采伐。小溪中偶尔还能到找到沉到水底的道方子。还有一次在森林里发现一具用铁线捆着的道木棺。铁线烂了,道木也开散了。那时老林子里死了人,每个工人从自己道方子里扛出一根,用十几根道方子就地拼成一个长方匣子,把死人装在里面,用线一捆,就算棺材了。也不埋,也不立牌子,就地放在那里,就算安葬完了。我们在这道木棺中发现一枚手章,上刻“董振玉印”,那是开支用的,姓名不知是真是假。 又有一次,我们在有冬脊线30公里下发观了一具骷髅,尸首是伏地挣扎状,肉都烂没了。草化子还没烂,显然是进了山走不出大森林了。倒在了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其实,他已离路不足百米了。人们当年由于不同的原因来到了藏龙卧虎的林区,有的隐姓埋名。了此一生,有的生还家乡,死了的也就算了,永远地做了山林的守护神。 "顺便说一下林区的山火,一片火海。飞焰冲天。甚为壮观,也令人战栗。火还离很远.片片的烟灰早已如雪花从天而降,滚滚的浓烟迎面扑来,呛得你不能呼吸……真是一场殊死的博斗!平生没上过战场,却来临了这刀山“火海。一到晚上,山脊像一条张牙舞爪的火龙,周围的树林像一万支蜡烛在燃烧—但愿不再看到这种景象,保我青山常绿!走进大森林 森林里的故事很多,说也说不完。忘不了搬钩压脚头二杠,忘不了老钢旧眼拣洋驴,忘不了在山坡上悠然踱步的黑熊,在林中窥探你的孢鹿(犴达犴)白屁股往前跑却突然停不来回头看着你的傻狍子,嫩黄嫩黄像小鸡崽一样的飞龙(榛鸡),从石缝里钻出头,嘴叼青草探头挥脑的老鼠般大的石兔,忘不了鲜美的细鳞鱼,黑不溜秋秋的山鲇鱼,用水一煮就红的石蟹(拉拉咕),用白糖拌着吃粉红色的羊奶子。发出酒味能把人和熊瞎子都吃醉了的牙各达(红豆).都柿(越橘),忘不了帐棚外树墩子上的桦树蘑,上国宴的猴头熊掌和鹿唇(犴鼻子),忘不了百姓吃的黄花金针菜,老蕨菜(《诗经》里叫薇),忘不前腿短后退长.小脑袋。小脸其貌不扬都身怀异香(麝香)的香獐子,像鹅一样大,用树棒子扔出去就能打倒的大棒鸡,绕着帐篷打转转,发出小孩哭一样凄厉叫声的狼,略有土腥味的山兔,美丽的桦鼠.奇异的飞鼠,长嘴的啄木鸟,丑陋的猫头鹰.艳丽的野百合,清淡素雅的山芍药、毛茸茸的野罂粟,火烧迹地上粉红色的柳兰,一到秋天叶子金黄。红果累累的接骨木(俗名马尿骚),一层层掉皮,不成材的黑桦。根部一砍就流出血一样红色树液的王八柳…… 忘不了夏日绿色的山谷中分外耀眼的白色冰包、冬日篝火旁的“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忘不了河谷线上树木丛生的“铁岭绝岩”,岭脊线盘山公路下的万丈深渊。忘不了采代时大树坐殿的惊险,推独轮车修路时的一身臭汗,在帐棚中甩扑克时快乐,用大碗轮流喝酒时的义气,用卡勾挂树墩角力时的恼火,打秧草被蚊子咬得要哭时的无奈,忘不了下山回家时心情的急切,回家见到老婆孩子时的欢欣…… 绰尔回十二万公顷养育着我们的森林啊!那森林灰钙土上堆积着的厚厚落叶啊!那白桦,那青杨,那大山,那帐棚,那过去的岁月。先辈的血汗,我们的青春,深情的热泪,深深的痛苦。心底的欢悦……忘不了五亭山玉溪公园五彩缤纷的礼花,忘不了奔驰的超尔号列车……我的父老乡亲们啊,我的所思所恋,这古老神秘的大森林啊。走进了你,我才发现你有无尽的宝藏,你永远生动,永远年轻…… 注:此文是根据我98年发表在“骏马》上的《森林里的故事》改写。

爸爸的山中岁月


文章TAG:春水  人生  有味  清欢  春水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