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黄河断流的原因简要别太长

黄河断流的原因自然原因: ①黄河流域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②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春枯水期易造成断流人为原因: ①人口增多,经济发展,工农业城市用水量增多 ② 水费低廉,水资源利用率低一是增加来水量;二是减少用水量;三是调整用水时间;四是强化水体质量保护。

黄河断流的原因简要别太长

2,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关于黄河断流的原因分析:黄河断流形成的原因,总的可归纳为2个方面,一是天然因素;二是人为影响,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 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均 2 降水量偏小 3 沿黄工农业引黄用水迅速增加 4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浪费 5 水库调节能力低,管理调度不统一 从上述断流的原因可知,要解决黄河断流问题,重点在于解决枯水季节来水少用水多的矛盾,其原则有四:一是增加来水量;二是减少用水量;三是调整用水时间;四是强化水体质量保护

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黄河为什么有时会断流

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即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首先黄河流经我国干旱的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此地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其次,中游河段的农业大量引水灌溉,使其下游流量更加少,有时甚至出现断流现象。 而治黄的根本是治沙。治理黄河可从三方面着手。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河段来治理。上游工程措施,修建水电站,实行梯级发电,这样即可以充分开发水能资源又可以减少下游暴雨时的洪峰。中游是生物措施即植树造林种草,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下游则是加固大堤疏通河道。

黄河为什么有时会断流

4,你知道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嘛

你知道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嘛? 一是天然因素;二是人为影响,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 流域内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均 2 流域内降水量偏小 3 沿黄工农业引黄用水迅速增加 4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浪费 5 水库调节能力低,管理调度不统一 6 下游形成“地上河”,几乎无支流汇入
关于黄河断流的原因分析:黄河断流形成的原因,总的可归纳为2个方面,一是天然因素;二是人为影响,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 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均 2 降水量偏小 3 沿黄工农业引黄用水迅速增加 4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浪费 5 水库调节能力低,管理调度不统一 从上述断流的原因可知,要解决黄河断流问题,重点在于解决枯水季节来水少用水多的矛盾,其原则有四:一是增加来水量;二是减少用水量;三是调整用水时间;四是强化水体质量保护。
\上流植被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上无节制用水让用水量增大 3\温度上升;人口剧增,工厂规模扩大,水源地供水量和降水量减少 2\

5,黄河为什么会断流

黄河断流的人为原因 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也是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①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历史上植被状况的恶化对黄河断流影响很大,在黄土高原,原有的茂密森林在唐代、宋代之后遭到人为的毁灭性破坏,直到今天,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仍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生态破坏的趋势远未能得到根本性的遏制,甚至于有所发展。水土流失量惊人,使得土地蓄水、保水性能很差。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的消失是造成黄河洪灾与断流并存的历史原因。 ②人口、经济迅速发展,耗水量剧增。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人口猛增,人类生产与生活规模无节制扩大,耗水量呈现急剧上升态势。50年代时,黄河下游灌区灌溉140万公顷农田,90年代灌溉面积上升到500万公顷,工业生产用水也数十倍地增长。在50年代初期,黄河供水地区年均耗水量122亿立方米,90年代初达到300亿立方米,而同时年均降水量反而有所下降。与50年代相比,90年代黄河下游非汛期来水减少24.5亿立方米,同期耗水量反而增加81.5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黄河水资源供远小于求,断流在所难免。 ③水资源管理不协调。 在枯水年份或者枯水季节,黄河沿岸各地只从自身利益考虑,纷纷引水、蓄水、争水、抢水,水资源管理混乱,水量分配不合理,水荒矛盾更加突出。加重了下游水资源匮乏的程度。 ④水费偏低,农业灌溉方式原始,水资源浪费惊人。黄河流经了我国北方重要的农业产区,农业灌溉用水即占全河流用水总量的90%以上,而引黄渠每立方米水费仅为3.6厘钱,远远低于供水的生产成本,如此低廉的水价自然难以唤起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目前,黄河流域共有水浇地500万公顷,农业灌溉仍然主要采用大畦漫灌、串灌等原始灌溉方式,一些灌区每公顷地年均毛用水量竟然高达60立方米,粗放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使黄河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及40%,水资源浪费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⑤水体污染严重,水体质量不佳。随着人口的剧增、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水污染程度逐年加重,水体质量的明显下降既影响了人体的健康,也降低了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水荒"矛盾更加尖锐。 ⑥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加速了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减少,干旱加剧。 ⑦海洋沙漠化。目前每年大约有18亿吨的石油通过海上运往消费地。由于运输不当或油轮失事等原因,每年约有180万吨石油流入海洋。另外,还有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油排入海洋。有人估计,每年倾注到海洋中的石油量达200万吨~1500万吨,其中一部分形成油膜浮在海面上,抑制海水的蒸发。使参与水汽输送的水量减少。同时又减少了海面的潜热的转化,使海洋减小了调节气候的作用,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我国近海越来越显著,直接影响我国的气候、降水,使我国降水量有所减少。 ⑧人为热释放。随着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世界能量的消耗迅速增长。仅2000年全世界消耗的能量就相当于燃烧了380亿吨煤所放出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气的干燥度,使陆地降水量减少。 ⑨沿海城市气候的截流。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造成市区与郊区之间的温度差,因而形成局部的热力环流,其在大范围气压梯度小时,表现比较明显。在白天市区中心有强烈的上升气流。这样,市区因凝结核特别多,又有上升气流,所以,降水量比郊区多,一般可增加5%~10%。近年来,我国东部城市化进程特别快,城市发展规模大,数量多,众多的城市群对进入大陆空气中的水分有明显的"截流"作用,使之在当地产生降水,减少了进入内陆(如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水量,使黄河主要补给区降水减少。
会给山东.滨州.德州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危害。黄河断流,也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山东东营、滨州、德州等城市经常由于供水不足,采取限时限量供水,黄河断流使三角洲面临严重水资源危机。还有百度快照你可以考虑黄河下游的频繁断流已直接影响到依靠黄河供水的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特别是胜利油田用水,并使水环境容量减小,加重了黄河水污染和水环境的恶化。特别是造成下游河床淤高,不仅“小水大灾”,更时刻存在着决口改道的危患,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加重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使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洲日渐贫瘠。这对黄河流域当前乃至下一世纪的经济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断流加剧所引起的水荒和下游决口的威胁交加,将动摇社会稳定,其后患无穷。
黄河下游断流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条件的限制,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黄河流域水资源贫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要 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十分贫乏。黄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8%,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仅580亿立方米,只占全国径流量的2%;流域内人均水量593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黄河供水地区农业灌溉、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农村饮水的耗水量,已由50年代的年均122亿立方米,增加到90年代的300多亿立方米,增长了1.6倍,使黄河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加上水土保持拦蓄和下游滩区增加了大量的小型扬水站引水,也减少了河道的径流量,这是造成黄河下游断流的主要原因。 2.近期降雨、径流量明显减少 根据实测降水资料统计,1990~1997年期间黄河流域降雨偏少,兰州以上降雨量平均355毫米,比多年平均减少15%,河龙区间平均411毫米,比多年平均减少10%,三花区间平均降雨量为511毫米,比多年平均减少1%。由于降水减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近期黄河干流径流量明显减小。花园口年水量,50年代平均为482.5亿立方米,1990~1997年平均为268亿立方米,减少了214.5亿立方米,其中非汛期水量减少125.3亿立方米。利津站年水量,50年代平均为480.6亿立方米,1990~1997年平均为154.0亿立方米,减少了326.6亿立方米。 3.用水浪费严重 农业是黄河用水大户,年用水量280亿立方米,占全河用水量的92%。目前黄河上游和下游不少引黄灌区配套面积还达不到设计灌溉面积的20%;有些灌区只有骨干输水工程而没有分支工程,甚至有些灌区干渠上的关键建筑物尚不齐全。现在多数灌区工程已运行30年以上,工程老化失修、损坏严重,加上灌溉方式简单落后,不少地方还是大水漫灌,管理粗放,致使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30%~50%),水量浪费严重。 工业用水同样存在浪费问题,如大中城市的工业用水平均定额比先进国家高出3~4倍。重复利用率只有40%~60%,而先进国家已达90%以上。 4.水价太低 黄河流域水价普遍偏低。目前,灌区每立方米水仅0.006~0.04元,远远低于供水成本,致使灌区设施老化失修,效益衰减,难以维持。黄河下游现行引黄渠首工程供水水费每立方米O.0025~0.0048元,有些地方还不能做到全额计收,使引黄渠首工程设施年久失修,有的带病运行,成为下游防汛的险点隐患。 由于引黄水价太低,难以用经济杠杆的作用调控引黄水量,不利于唤起人们的节水意识,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加重了引黄供水的紧张状况。 5.没有建立统一的水资源调度管理体制 目前黄河已建干流骨干工程和大型灌区的运用管理,都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和地区,没有形成流域统一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很难做到全河统筹,上、中、下游兼顾。对引水量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一些地区和部门超计划用水,也难以采取有效的行政、法律和经济的手段加以调控,特别是一旦遇到黄河枯水和用水高峰季节,沿河引水工程都抢着引水,加剧了黄河供水的紧张局面。 6.中游干流缺乏调蓄能力 目前黄河干流已经建成8座梯级枢纽工程,有较大调蓄能力的只有龙羊峡、刘家峡和三门峡水库。龙羊峡、刘家峡水库位于上游兰州以上河段,两库的联合运用提高了宁蒙灌区的供水保证率,对城市生活供水和国民经济发展.都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中下游仅有三门峡水库且由于库区泥沙淤积和潼关河床高程的限制,调节能力相对较弱,一般年份在2~3月结合防凌最大蓄水量约14亿立方米,远远不能满足下游引黄灌溉用水要求。 7.水质污染日趋严重 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废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使原来有限的水资源又不断受到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危机。黄河流域80年代废污水排放量21.7亿立方米,到1993年全流域入河排污调查统计,废污水入河量达41.7亿立方米,实际排放量还大于此数值,污染程度居七大江河的第二位。

文章TAG:黄河  黄河断流  原因  简要  黄河断流的原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