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易筋经内功

都练
都要练

易筋经内功

2,内功心法易筋经怎么来的

我听一个师兄说未成年不能练内功,不知是不是真的,反正据我所知一般练内家拳不是一年两年就见效的,练内家拳是五年出师,十年小成!比如你练太极心法跟练少林拳法的来比的话如果都是练五年你肯定打不过他,但是越往后,等到10年20年优势就出来了,而且是不可想象的优势^_^所以要想练内功可是要坚持的哦,大家都熟悉的内拳比如太极、形意拳都是很不错的,有兴趣的话可以练一下《易筋经》相信大家都知道吧,不过现在易筋经的书很难买,而且假冒的很多。易筋经现在一般都是修改过的易筋经十二式而且分内功和外功,我个人觉得很麻烦,不如练写内家拳。

内功心法易筋经怎么来的

3,易筋经的介绍

易筋经本质是一本按摩教程。1易筋经传说天竺和尚达摩为传真经,只身东来,一路扬经颂法,后落迹于少林寺。达摩内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禅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达摩会意后,留下两卷秘经,一为《洗髓经》,二是《易筋经》。《洗髓经》为内修之典,归慧可,未传于世。《易筋经》为外修之书,留于少林,流传至今。古代少林寺经历了多次战乱和火灭,易筋经传承早在宋朝就已经隐藏于民间。
这里有全本书的下载,还有其他的插图本下载,是免费的 http://www.emgog.com/bbs/?fromuid=35828

易筋经的介绍

4,我听别人说易筋经是内功有谁练过什么感觉的

我练过。。。有身法,有心法。感觉么,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练练很不错,建议只练前六式,腰疼腿酸的那些,早晚一遍,保证你一个星期见效。这是我亲身体会。别看那些动作简单,做到位,居然会出汗。。。。为什么不练后面的。。。因为我练的是达摩那个版本的,就是维持动作,讲究呼吸时间的,我肯定把后面的心法练错了,因为两个月后练的我肚子胀啊。。。。不练就没事。于是就不敢练后面的半截了。挺郁闷。网上有其他版本的,youku里面就有视频,但是和我练的不一样,我是参照2006年拳击与格斗上面一期的。。。
易筋经确实是内功。虽然我没有练过。但是我知道。我练的功法和少林和尚的不一样。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易筋经、洗髓经确实很夺天地之妙。用呼吸配合发声。由内向外锻炼身体,达到易筋洗髓的效果。创立这种功夫的人是个天才。
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教会了我们很多烹饪知识其中有大米饭炒鸡蛋 吃了想吃还想吃 八大菜系很全
都练

5,易筋经是什么

内练气,外练形的内家功夫
“易”是变通[1]、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的方法。按原来的功法要求,须先练一年左右内功:达到内壮后,方可练《易筋经》,进而再练《洗髓经》。在此期间,还要内服外涂佐功药,约三年左右才能大功告成。由于整个练功过程长,按原法修炼者不多,近代流传的《易筋经》多只取导引内容,且与原有功法有所不同,派生出多种样式。而流传较广的是经清代潘蔚整理编辑的《易筋经十二势》。   明天启四年《易筋经》的伪李靖序中曾对“易筋”书名的命名和取意有所交待。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道原所撰的讲述佛教禅宗传法谱系的《景德传灯录》中的达摩传有一段达摩与诸弟子的对答,达摩对诸弟子的答语,评价为“得吾皮”、“得吾肉”或“得吾骨”,只有对慧可的评价最高,说是“得吾髓”。所谓得皮、得肉、得骨、得髓都是一种“譬喻”,并非实指,不过是比喻对其禅法的领悟程度。这篇伪李靖序从达摩说二祖慧可“得吾髓”这句话衍生出达摩把《洗髓经》传给慧可之论,并且强调说并非“漫语”。至于“易筋”,此序强调“筋”对“连络周身,通行血气”的重要性。在《易筋经》正文《总论》中,交待“易”是“变化”的意思,“筋”指人身的经络;认为人之身有内有外,“洗髓”能“清其内”,“易筋”是“坚其外”,“洗髓”、“易筋”之后,就可以体证佛道,得享高寿了。   实际上,“易筋”之名出自道家文献,并非佛家所创的语汇。如有学者指出,在宋代张君房所撰的道教类书《云笈七签.延陵君修真大略》中已有“易髓”、“易筋”的说法,更早的还可以在魏晋时期出现的道家求仙小说《汉武帝内传》中找到渊源。《汉武帝内传》已有“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发,九年易形”的记载,表述的是道家练气求长生的一种理想。所以“易筋”原属道家思想,再加上《易筋经》中有“配合阴阳法”,是用少女少妇按摩,甚至还有类似于道家房中术的内容,以及《易筋经》第一次出现时是由天台紫凝道人宗衡公布的这些事实,因此可以断定《易筋经》实为道家功法,与达摩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易筋经》的内容包括了练习所能达到的理想效果和具体的练习方法两方面的主要内容,对武侠小说影响最大的是其中的内壮神勇、外壮神力的说法。其“内壮神勇”提到练习该功法之后,“从骨中生出神力,久久加功,其臂、腕、指、掌,迥异寻常,以意努之,硬如铁石,并其指可贯牛腹,侧其掌可断牛头”,这些都还只是“小用之末技”;“外壮神力”练成之后,“手托城闸,力能举鼎”都算不上奇异了。从道光年间开始的武侠小说提到《易筋经》,渲染的都是《易筋经》中所说的练成后的这种神奇功用。   易筋经包括内功和外功两种锻练方法,各有12势。易筋经内功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大多数采取静止性用力。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   古代相传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12势,即韦驮献杵(有3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工尾势等。   易筋经外功注重外壮,《易筋经外经图说》指出:“凡行外壮功夫,须于静处面向东立,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使其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不能贯两手矣。每行一式,默数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间断。行第一式自觉心思法则俱熟,方行第二式。速者半月,迟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贯上头顶。此炼力炼气,运行易筋脉之法也。” 编辑本段风格特点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6,易筋经是否有真的全部内容是什么是关于哪方面的

易筋经相传天竺和尚达摩为传真经,只身东来,一路扬经颂法,后落迹于少林寺。达摩内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禅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达摩会意后,留下两卷秘经,一为《洗髓经》,二是《易筋经》。《洗髓经》为内修之典,归慧可,未传于世。《易筋经》为外修之书,留于少林,流传至今。然而现代考古资料证明,《易筋经》,实为明末天台紫凝道人所创,原系道家导引之术,与佛教实无干系。
易筋经包括内功和外功两种锻练方法,各有12势。易筋经内功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大多数采取静止性用力。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古代相传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12势,即韦驮献杵(有3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工尾势等。易筋经外功注重外壮,《易筋经外经图说》指出:“凡行外壮功夫,须于静处面向东立,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使其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不能贯两手矣。每行一式,默数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间断。行第一式自觉心思法则俱熟,方行第二式。速者半月,迟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贯上头顶。此炼力炼气,运行易筋脉之法也。”   (一)易筋经内功   1.预备姿势并步,头端平,目向前平视,下颏微向里收;含胸,直腰拔背,蓄腹收臀;松肩,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五指并拢微屈,中指贴近裤缝;两腿伸直,两脚相靠,足尖并拢;口微并,舌抵上腭,定心息气,神情安详。   2.韦驮献杵势(第1势到第3势)。   (1)第1势“定心息气,身体立定,两手如拱,心存静极”。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左足向左平跨一步,两足之距约当肩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双手向前徐徐上提,在胸前成抱球势,松肩,略垂肘,两掌心内凹,五指向内微屈,指端相对,约距4~5寸。或取合掌势:松肩,平肘,掌心相合,两手环拱,手指对胸,中指平喉结,要求肩、肘、腕在同一水平面上。   (2)第2势“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两足分开,其距约当肩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直腰收臀,含胸蓄腹;上肢一字平开,掌心向地;头如顶物,两目前视。   (3)第3势“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两足分开,其距约当肩宽,足尖着地,足跟提起;腿直,蓄腹收臀;两掌上举高过头顶,掌心朝天,四指并拢伸直,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约成直角,两中指之距约为1寸;沉肩,肘微曲;仰头,目观掌背,舌抵上腭,鼻息调匀。收势时,两掌变拳,旋动前臂,使拳背向前,然后上肢用劲,缓缓将两拳自上往下收至腰部,拳心向上;在收拳同时,足跟随势缓缓下落,两拳至腰时,两足跟恰落至地。   3.摘星换斗势“单手高举,掌须下复,目注两掌,吸气不呼;鼻息调匀,用力收回,左右同之”;“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1)右足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足成斜八字形(右足跟与左足弓相对,相距约一拳),随势身向左微侧。   (2)屈膝,提右足跟,身向下沉成右虚步;两上肢同时动作,左手握空拳置于腰后,右手指掌握如钩状下垂于裆前。   (3)右钩手上提,使肘略高于肩,前臂与上臂近乎直角,钩手置于头之右前方。   (4)松肩,屈腕,肘向胸,钩尖向右;头微偏,目注右掌心,舌抵上腭;含胸拔背,直腰收臀,少腹含蓄,紧吸慢呼,使气下沉;两腿前虚后实,前腿虚中带实,后腿实中求虚。左右两侧交替锻炼,姿势及要求相同。   4.倒拽九牛尾势“小腹运气空松,前跪后腿伸直,二目观拳,两膀用力。”“两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1)左腿向左平跨一步(其距较两肩为宽),两足尖内扣,屈膝下蹲成马裆势;两手握拳由身后划弧线形向裆前,拳背相对,拳面近地;随势上身略前俯,松肩,直肘;昂头,目前视。   (2)两拳上提至胸前,由拳化掌,成抱球势,随势直腰;肩松肘曲,肘略低于肩;头端平,目前视。   (3)旋动两前臂,使掌心各向左右(四指并拢朝天,拇指外分,成八字掌,掌应挺紧),随势运劲徐徐向左右平(分)推至肘直;松肩,直肘,腕背屈,腕、肘、肩相平。

7,达摩易筋经有哪些

达摩易筋经】 『达摩易筋经』相传是由少林寺『达摩大师』所创,为中国武术界中最负盛 名的内功心法。之所以神秘,则源之於千百年来达摩易筋经向来只传内门弟子 ,而坊间虽然仅凭著一些片段的印象抄练,却已然能进艺无穷,而流传开来, 使得『达摩易筋经』的功效备受肯定。长久以来各方为求『达摩易筋经』古本 ,均不遗余力。故事也一个个发生小说家的丰富题材於斯而生,虽不如小说笔 下的神力无穷,却亦已是相去不远 以发扬国术为宗旨的『中国武术名拳录』教学录影带,发行以来承蒙各界的 关怀与爱护,对本产品建言良多,其中尤以问『劲』寻『气』为盛。然『气』 之导引与调息,『劲』之刚、柔、收、发、非专章无以明述。有监於此,本公 司不惜钜资特别情商『北螳螂自然本门』,第六代忠字辈掌门周宝富老师,公 布向来不予外传的内功心法,正宗古本一0八式『达摩易筋经』,以利各方同 好之练功与修行 修行『达摩易筋经』,能使人神清气明,通身舒畅,经由『导引』更能强化 人体细胞组织之新陈代谢,对於『精、气、神』的强化以及美 容养颜均有助益 。『达摩易筋经』为中国 武术界最有效的练气内功,每日运行,日久自然於运 劲上挥 霍自如。长时间较技时亦不致感到呼吸困难。同时,於拳术 演练上更能 增进动作的速 度,而拳法的劲道亦能相对增强,实乃习武之人不可缺少的练 功 心法。『达摩易筋经』向有传内不传外之规,此即是内门弟 子不同於外门弟子 之所在,时 值今日工商社会科技先进。国人运动量相形减少体能日渐虚 弱,有 感於此,特破旧规嘉惠大众,期藉『达摩易筋经』之公开,延众之精,强众之 气,增众之 神,进体魄之强健於无 形。 『达摩易筋经』可改善骨骼的结构,对於发育中的青少年,是最佳的健身术 。青少年每日修习『达摩易筋经』持续半年后,会让人有虎虎生风之感;儿童 持续修习『达摩易筋经』,对虚弱的体质会大为改善;中年人修行『达摩易筋 经』后,平时常见之倦怠顿行消失,一般常见之忧郁紧张渐行消退,体质因值 改善而体力充沛,老年人,或有行动不便以及痼疾缠身之人,练习『达摩易筋 经』对於改善虚弱的体质,及身体的健康与复健均能有所助益;女性练习『达 摩易筋经』因呼吸的调息促进体内氧气的供给,而使精神焕发,体态均匀恢复 青春,更因行功时能燃烧大量脂肪,实为美容、养颜、瘦身之最佳运动 『达摩易筋经』之运行是依『天、地、人』三才牵引,导行『先天、后天、 自然』三门之气,每门各分为『九节』行功,每节十二式,共计 为一0八式。 练习『达摩易筋经』是以『天门一0八式』为先行,『天门功』乃是萃取先天 之气为主,故名曰为:『先天导行气功』。先天之气与生俱来随孕而生,然因 岁月增长日渐疏远,徒有先天之气却未能使用,天门功是藉由肢体之运行广纳 先天之气,以强身健魄。所谓『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动以养生、健身、病 顺生节欲、取利去害』,牵引『天门之功』导引『先天之息』则获益无穷。 初学『达摩易筋经』之时会有内急排便之现象,此乃排除体内污浊废气之正 常现象,又每次修习之时以不超过三节,三十二式为宜,实因『达摩易筋经』 动 作看似简单,然演练起来功效非凡切忌贪功 『中国武术名拳录』教学带的制作一向严谨,以期对中国武术之传承能尽棉 薄之力,尽量保留原貌,此次制作之,正宗古本天门一0八式『达摩易筋经』 先天导行气功。仍一本初衷,以让修习者易学易懂为目标,现今已经拍摄完成 ,正式推出共计九卷,每卷十二式,影带内容前段以教学为主,讲解每一式之 动作与调息之方法,后段为带领修习只要跟著影带练习轻松易学,随处可练不 限空间,老少咸宜。 养身口诀 『动以养生、健身、顺生节欲、取利去害』 『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春三月』,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使神得爽 『夏三月』,天地之交,夜卧早起,使气得泄。 『秋三月』,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收 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冬三月』,水冰地折,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去寒就温。 『导引之息』,以鼻纳气,以口吐气,纳者一息,吐者六气,吹呼唏呵嘘泗。 『吹之去热,呼之去风,唏之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泗以解极』 『达摩易筋经』据传是由少林寺『达摩大师』所创,为中国武术界最负盛名的 内功心法,『达摩易筋经』之运行,是依『天、地、人』三才牵引,导行『先天、 后天、自然』三门之气,每门各分『九节』行功,每节十二式,共计为108式, 练习『达摩易筋经』是以『天门108式』为先行,『天门功』乃是萃取先天 之气为主,故名为『先天导行气功』,先天之气,与生俱来,随孕而生。
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图解:  1、韦参献杵第一式  自然呼吸,两腿挺膝,两足跟内侧相抵,脚尖外撇,成立正姿式,躯干正直,头顶之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要成一条直线;两掌自然下垂于体侧;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双手向前分抬合十,停于胸前膻中穴外,式定后约静立一分钟(图1)。  2、韦参献杵第二式  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式定约静立半分钟(图2)。  3、韦参献杵第三式  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图3)。  4、摘星换斗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项,目视右掌。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鼻呼,约静立半分钟(图4①)。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图4②)。  5、倒拽九牛尾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①)。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于右腿,继左脚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从体后向体前翻抬,右拳从面前向体后翻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②)。  6、击爪亮翅式  接上式;逆呼吸,左腿蹬力,提左脚落于右脚内侧成立正姿式;同时双拳回收于腰际,拳心朝上,继而鼻吸气,挺身,怒目,双拳变立掌,向体前推出,掌心朝前,掌根尽力外挺;然鼻呼气,双掌再变握拳,从原路回收于腰际,拳心向上;再鼻吸气,双拳变五掌前推,如此反复七次;意在天门(图6)。  7、九鬼拔马刀式  右式:接上式;顺呼吸;右拳变掌从腰际外分上抬,至大臂与耳平行时,拔肩,屈肘,弯腰,扭项,右掌心朝内停于左面侧前,如抱头状;同时左拳变掌,回背于体后,尽力上抬。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7①)。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左臂伸直,左掌从体后向体侧上抬,同时右臂伸直,右掌顺式从头后经体侧下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7②)。  8、三盘落地式  接上式;自然呼吸;左足外开成马步,同时左掌下落,右掌从体后往体前上抬,至两掌心朝上于胸前相遇时,继外分,双肘微屈,掌心朝下按力于双膝之前外侧。式定后舌抵上腭,瞪睛,注意牙齿,约静蹲半至一分钟(图8)。然后双腿起立,两掌翻为掌心朝上,向上托抬如有重物;至高与胸平时,再翻为掌心朝下,变马步,再成(图8)式。凡三起三落,共蹲桩静立约一分半至三分钟。  9、青龙探爪式  右式:接上式;顺呼吸;两目平视,左足回收于右足内侧,成立正姿式;鼻呼,左掌自胸前变拳,顺式回收于腰际,右掌自胸前变爪,五指微屈,力周肩背,向体左伸探(图9①)。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鼻吸,俯身,腰前屈,右爪从左至右经膝前围回;鼻呼,直身,变握拳停于腰际,同时左拳变爪,从腰际向体右伸探(图9②)。  右、式姿式反复作三遍。  10、卧虎扑食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两目平前视,上式结式为双拳停于腰际。右脚向前迈一大步。左脚跟掀起,脚尖着地,成右弓步;同时俯身、拔脊、塌腰、昂头,两臂于体前垂直,两掌十指撑地,意在指尖。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10①)。  左式:身体起立,左足向前跨一大步,成左弓步,作卧虎扑食左式,凡动作相反,为左右互换,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10②)。  11、打躬式  接上式;顺呼吸;上右足平行于左足内侧,距离约与肩宽;然后变为弓腰,垂脊,挺膝。头部探于胯下,同时两肘用力,两掌心掩塞两耳,两掌夹抱后脑,意在双肘尖。式定后随意停留片刻(图11)。  12、掉尾式  接上式;顺呼吸,挺膝,十趾尖着地,两手下落,微屈,两掌相附,手心拒地;同时瞪目视鼻准,昂头,塌腰垂脊,凝神益志,意存丹田(图12)。式定后脚跟落地,再掀起,三次后即伸膀挺肘一次;共脚跟顿地二十一次,伸膀七次;然后起立,成立正姿式

文章TAG:内功  易筋经  内功易筋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