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桥之美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来源:整理 编辑:去留学呀 2023-05-20 01:31:01
1,八年级上册语文桥之美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设计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师钻研教材的结晶。为了方便语文教师讲好这一课,接下来,我就和大家介绍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桥之美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桥之美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 2、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3、理解一些难句的情味。 【学习重难点】 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揣摩文中难句所蕴涵的情味。 【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煞它风景( ) zhù( )足 xiāo ( ) 魂 媒介( ) 2、想一想,有那些赞美桥的古诗词,把它写下来。 二、学习研讨 3、 在作者看来, “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4、为了更好地阐释“桥之美”,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请各用一句话概括。 5、理解文中语句丰富的蕴涵。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6、说说《中国石拱桥》与本文在表达手法上的区别。 三、扩展学习 7、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水的语言 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暧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放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刻,叫声又不是那样响了。“响水不开,开水不响”,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放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里放出了大量的热,它们温度降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呜叫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变成“哗啦”“哗啦”了。 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变成了小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 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 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地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100°C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的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汽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水的奇妙语言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1)这是一篇 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 顺序,全文语言 有趣。 (2)为了生动的说明水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很多地方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3)文章说明了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A ;B ;C 。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 看了八年级上册语文桥之美教案的人还看: 1.初一下册语文课 土地的誓言 2.课文土地的誓言预习教案 3.初一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期末复习试题 4.七年级上册语文水调歌头教案 5.七年级语文《学习编写寓言》教案人教版带练习题 6.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计划 进度表

2,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优秀教案设计
【单元教学设想】 走进本单元:巧妙绝伦的中国石拱桥、风景如画的苏州园林、宏大壮丽的故宫博物院、多姿多彩的桥世界、古色古香的屏艺术,美景无限;领略丰厚的文化内涵,感受多样的说明风格,探求独特的表达技巧,其乐无穷。 学习本单元,要求: 1.立足课内,衔接课外,丰富科学知识,陶冶爱国情操。 2.观察说明对象,明确对象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3.理清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把握文体特征。 4.探究说明技巧,体会不同风格,激发写作兴趣。 《中国石拱桥》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开发课文资源,探究说明技巧,从语言角度把握文体特征。 主要教学步骤: 1.下发同题材不同文体,引导辨析文体,初步感知说明文语言特征。 2.听读、跟读,自行筛选整理文中介绍的知识。 3.多媒体显示赵州桥、卢沟桥图片,图文对照,揣摩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4.分组合作,深入探究本文语言技巧: ①善作比喻形象说明外形; ②借引诗文准确说明特征; ③妙用拟人描摹事物情状; ④常用限制语有分寸说明; ⑤多列数字提供说明依据; ⑥巧作比较突出对象特征; ⑦适时穿插历史性评价; ⑧偶用术语进行科学定义。 5.全班交流,作旁批评点。 6.运用说明性语言口头介绍: 我感兴趣的一种动物、我熟悉的一个生活用品、我爱用的一件学习用具、我珍爱的一样纪念品…… 7.自由选题,交流评议。 【方案二】 教学角度:立足课文,延伸课外,培养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点击,观察桥的图片,多角度介绍各种桥,并用最简洁的语言准确说明其特征。 2.范读、齐读课文,概括说明对象、对象特征及说明特征的主要方法。 3.点读、自由读第四至八段,自行设计表格比较赵州桥、卢沟桥的历史、形状、构造、功能和成就,明确选例说明的作用与要求。 4.集体探讨:说明事物怎样抓特征?怎样写特征?教师教学小结。 5.课外尽多收集古今中外桥的资料,选择有特色的桥配以简要文字说明并建立小档案。如:①造型奇特的桥;②创世界之“最”的桥;③用途特殊的桥;④故事生动的桥。 6.组织主题为“多姿多彩的桥”的图片文字展。 《桥之美》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指导学法,引导自主发现,习得表达技巧,提高语言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学法简介,导入课文。 2.自由读全文,力求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等角度说说自己的发现。 3.点读、齐读,出示“研究”题:本文表现桥之美的多种写法。 4.教师示范,引导深入“发现”(用“我发现了 ”的句式发言。) 5.研讨发言内容并探究规律,教师归纳: ①专业解说——用绘画术语阐释桥之美; ②细笔描摹——用生动语言描绘桥之美; ③对比突现——在与背景或事物的对比中突出桥之美; ④虚实互衬——实景与想像结合表现桥之美; ⑤直抒胸臆——直接赞美桥之美; ⑥概括点示——用提炼式语言评价桥之美。 6.回扣学法,进行学法小结:“发现”是有效的读书法。 读,要有自己的发现,并能提炼、概括、归纳、总结出规律。 7.拓展实践:这篇小品文语言很有个性,可“发现”的内容很多,如转折句的妙用、专业术语的运用、语句的情味美……,要求写一则读书笔记:说说自己的新发现。 【方案二】 教学角度:比读——求同析异,拓展思维,体会不同的说明风格。 主要教学步骤: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展开想象,初步体会个性化语言。 2.默读,逐段概括信息要点,归纳组合,整体把握文意。 3.引导比较《中国石拱桥》,粗略感知两文内容、语言风格的差异: ①用条理化语言介绍两文有关桥的知识; ②各用一句话表达读后感受。 4.分组活动,深入比较: ①两文说明对象的异同; ②两文说明角度的不同; ③两文总说与分说的体现; ④两文引用的妙用; ⑤两文说明方法的异同; ⑥两文描述性语言的特色; ⑦两文例证说明的特点。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从说明对象、说明角度、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征等方面设计表格,对比归纳整理。 6.课外收集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体会独特的说明风格。 《苏州园林》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巧读课文,提供专题,引导进行探究性阅读。 主要教学步骤: 1.利用多媒体赏画面,形象感知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2.听读、配乐齐读,整体把握文意。 3.自选喜爱的语段,配以相应画面,竞读、评比。 4.齐读课文前的导语,明确学习点:探究本文写作技巧的“多样性”。 5.学生自结小组,自选专题: ①《苏州园林》结构的多样性; ②《苏州园林》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③《苏州园林》句子的多样性(描述句与概括句夹杂,长句与短句相间、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并用等); ④《苏州园林》用词的多样性(关联词的连用、动词的活用、限制语的巧用、近义词的对用等); ⑤《苏州园林》修辞手法的多样性; ⑥《苏州园林》说明方法的多样性。 6.学生汇报自主学习情况,各小组选派负责人宣读结果。 7.教师总结,评选活动最佳小组,布置任选专题写赏析文。 【方案二】 教学角度:有目的地筛选、整理信息,培养分析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简介作者,导入课文。 2速读全文,依次检索:①介绍苏州园林线索的词;②总括苏州园林特征的句;③分说苏州园林特征的段;④分说各段的`中心句。 3.理清顺序,梳理信息,写一段话:评析《苏州园林》的构思美。 4.点读、齐读第三至九段,第二次检索:①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的语句;②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的语句。 5.分析整理,写一段话:赏析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6.自由读第五段,读后检索:总说句、拟人句、对偶句、议论句、极富情趣的词句。 7.归纳品析,写一段话:例说《苏州园林》的语言美。 8.学生念读写话内容,师生评议,畅谈学习收获。 《故宫博物院》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说读——多角度改“说”课文,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多向性。 主要教学步骤: 1.速读全文,标示表方位的词句,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并完成练习一。 2.引导精读介绍太和殿的段落,把握立足点、说明顺序、对象特征及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3.学生分四组活动,自选角度口头介绍故宫。提示: ①假如从神武门出发,沿中轴线由北而南行至午门,你将这样介绍沿途的建筑……; ②假如以三大殿为中心,介绍它们前后的建筑,你可分别介绍……; ③假如站在保和殿北面的长方形小广场,介绍以南以北的主要建筑,你将这样介绍“前朝”和“内廷”……; ④假如按不同功用将故宫的建筑分组,你可以逐次介绍…… 4.各组推荐代表介绍,全班评议。 5.教师总结,师生共同回顾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6.布置写话:按空间顺序介绍自己的学习小天地。 【方案二】 教学角度:写读——对课文材料进行定向式组合,训练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图或欣赏故宫图片,导入课文。 2.速读,根据课后练习一,理清行文思路。 3.寻读,画出集中说明故宫建筑群特征的语句,把握故宫的三大特点: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4.教师出题,根据课文内容作文: ①《宏大壮丽的故宫博物院》; ②《建筑精美的故宫博物院》; ③《布局统一的故宫博物院》。 5.同桌讨论写法,教师点拨: ①题一:找出文中说明故宫“宏大壮丽”的例证,如紫禁城的城墙、宫城占地面积、宫殿和房屋数量、太和殿外观等,精心组合相关语句; ②题二:找出文中说明故宫“建筑精美”的例证,如河上的汉白玉石桥、朱漆方台两旁的蟠龙金柱、梁枋间彩绘、太和殿殿顶等,精心组合相关语句; ③题三:找出文中说明故宫“布局统一”的例证,如四座城门、城墙四角角楼、三大殿与后三宫的呼应对称等,概括整理相关内容。 6.宣读交流,教师点评。 《说“屏”》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品味诗意语言,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 主要教学步骤: 1.配乐朗诵课前收集的与屏风有关的古诗词句,营造诗意氛围。 2.多媒体显示各种屏风图片,形象感知我国传统器具的特色。 3.配乐朗读全文,提取说明性文字,用自己的话介绍屏的知识。 4.寻读,齐读并品味: ①文中引用的古诗词句,理解其大意; ②文中流露作者情感的语句,体会对屏的喜爱之情; ③文中体现屏独特魅力的语句,感受传统艺术的神韵。 5.点击,分组活动,给几幅屏的图片配以生动的解说词。 6.全班交流,对照图片配乐朗读自创的解说词。 7.教师总结,评选“最佳解说词”。 【方案二】 教学角度:引导多角度的自学活动,在自主学习中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由《口技》或《故宫博物院》中有关屏的文字激趣,导入课文。 2.速读,整体感知,条理性地把握文中的信息。 3.细读,围绕专题自主讨论,并做自读笔记: ①本文语言的韵味; ②本文说明方法的多样; ③本文说明层次的明晰。 4.全班交流,自行归纳、分类整理自读笔记。 5.教师小结。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答。 6.课余上网或从图书馆查阅有关屏的古诗词句、片段及相关材料,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7.组织“话说屏风”的读书交流会,书写活动心得。

3,初中教案模板范文语文初二
每一门课都有自己独有的知识内容,每一位任课教师也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师们根据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教学方式认真编写教案,确保上好每一节课。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教案模板范文语文初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教案模板范文语文初二(一) 一、课文内容分析 《中国石拱桥》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详尽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及特点,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二、学情分析 《中国石拱桥》作为八年级学生初中阶段系统学习说明文的首篇文章,这体现了它的重要性。从纵向看,学生已经接触过说明文,掌握了关于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等基本的知识,从横向看,学生学习的课文绝大多数是记叙文,平时写作都以记叙文为主,对说明文的学习和运用还是比较陌生的,并且觉得说明文比较枯燥,那么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会有一定难度。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学定教,创设情境、灵活采用学习方法激发积极性并锻炼思维。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筛选关键信息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习通过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结构层次更有条理地来介绍说明对象。 2.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顺序,通过仿写、点评、修改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运用说明文相关知识。 3.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 学习概括、筛选信息及如何抓住事物特征进行介绍和说明,理解文章通过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结构层次更有条理地来介绍说明对象的写作要点。 五、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顺序,通过仿写、点评、修改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运用说明文相关知识。 教学创意:《中国石拱桥》是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篇,也是初中阶段第一篇说明文。本课的设计思路是:1.通过小组探究、模拟导游等方式在把握本文内容的基础上,以问答互动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理解。2.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到本文的人文情怀。3.通过补写现代石拱桥的典型例子的方式,考察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运用。由课内到课外,由古代到现代,由知识到人文,由学习到实践,希望能以文本阅读为支撑,以口头表达与写作训练为落脚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流程 (一)赏桥,了解桥之义: 学生活动:(展示各种各样桥的照片)这些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理解,用一句话说说“桥”是什么吗?(生交流) 明确:架在河上、陆地上、峡谷上的连接两岸可供人们通行的建筑物,就是桥。 (二)说桥,领悟桥之理: 学生活动:本文约1700多字,请大家用三分钟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勾画关键语句,再组合文章的关键句为大家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在世界桥梁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②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它们几乎到处都有,且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③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不少石拱桥。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的一孔,长达150米。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角度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会放在初中阶段第一个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 提供以下四个思考角度: 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思考:通过组合关键句已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那其他内容是不是可以删除?为什么? ②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思考:本文的说明语言准确严谨,但是一些不确定表述,如“大约”“可能”“几乎”等词多次出现,你如何看?请结合具体语句作简要分析。 ③从说明顺序的角度思考: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能调换先后顺序吗?为什么?文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④从说明结构的角度思考:文章的题目是《中国石拱桥》,那么开头两段讲石拱桥的特点是否多余?最后一段又有什么作用? (三)游桥,欣赏桥之美: 学生活动:这么多例子里面,作者将赵州桥和卢沟桥重点介绍,那么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请大家按照自己的兴趣分成两个导游小组,组员进行如下分工: ①说明图绘制: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赵州桥或卢沟桥的示意图,在相应的位置上标出数据。 ②导游词整理:根据课文内容,大体按照以下格式有条理地梳理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导游词,可在书中相应位置批注。 如:历史悠久——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③赵州桥(卢沟桥)介绍:根据课文内容、导游词以及自己的合理发挥,有条理、有重点、有详略、有趣味地为大家介绍一座桥。 (两个组分别派代表上来在黑板上边画图边介绍这座桥) (四)布置作业: ①请在积累本上完成本课重要字词字音词义的积累。 ②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思考探究第一题的表格。 ③文中还有哪些没说全的说明方法?请课下批注,并交流。 初中教案模板范文语文初二(二) 一、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至背诵。 2、掌握重点词语:结庐、心远、悠然、日夕、真意。 3、了解诗的内容。 4、品析欣赏重点语句。 5、结合作者介绍、理解诗的主题作者思想。 6、引导学生树立的人生观。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作者简介: 陶渊明以歌咏田园生活为主,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归园田居》就是一首表现诗人的闲适生活田园诗,其实他29岁就踏上仕途,但四十一岁那年的秋天,被封为彭泽县令的他,因深恶痛绝官场的fu败与黑暗,又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更是无能为力,才当了80多天的县太爷的他选择了逃避,毅然辞官归隐。虽然当时有点愤而不平,但是当来到那片贫瘠却诚实的田园时,住进被鸟语花香包裹的小屋时,看见篱笆旁的数朵菊花时,他的心怀慢慢旷达了,于是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从他笔下流淌了出来,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诗《饮酒》。 (二)朗读、背诵: 1、读——节奏、重音、情感。 2、划节奏,再读。 3、圈重点。再读。 4、齐读,读出感情。 三、讨论思考 1、解释:结庐、心远、悠然、日夕、真意。 2、疏通诗意。 3、找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出理由。 4、通过这些诗句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5、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 初中教案模板范文语文初二(三) 一、教学目标 1、朗读感知,读懂文意和脉络; 2、细读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 3、知人论世,领悟处境和心境。 二、教学重点 朗读感知,读懂文意和脉络;细读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 教学难点:知人论世,领悟处境和心境。 教学创意:以反复诵读为手段,以抓关键词为方法,以情感变化为抓手,带动对文章脉络的梳理,对小石潭美丽景色的赏析,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的体悟。 三、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背诵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找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境的两个字。没错,“孤”和“独”,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时的心情写照。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期间,寄情山水,写了八篇游记,史称“永州八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一记,《小石潭记》。 (二)译读,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初读,圈出生字词,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读懂文意 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3、读出文脉 (1)作为一篇游记,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标示出表明作者游踪变化的词语。 从小丘西行——下见小潭——潭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记之而去。 把握游记以游踪为序以及本文写景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特点。 (2)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品读,缘景明情: 柳宗元为什么先是快乐的后来又悲伤了呢?下面我们就循着文脉来找答案。 1、品读“心乐之”。结合小石潭美景,感受其“乐”。 课文开头就说“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意思是声音很好听,使我很高兴,作者是“乐其水声悦耳”。请大家读课文,试着将“心乐之,乐其----”补充在文章某句话后面,连起来读一读,感受作者的“乐”。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心乐之,乐其潭水清凉。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心乐之,乐其岸边石头姿态万千,形态各异。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心乐之,乐其树木青葱,藤蔓翠绿,摇曳多姿。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心乐之,乐其潭水清澄纯净。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心乐之,乐其鱼儿自由灵动,调皮可爱。 无意间发现小石潭这么个幽静美丽的地方,作者自然是激动的,惊喜的。 2、品读“凄神寒骨”,结合小石潭氛围,感受其“凄”。 景美人乐,作者是不是流连忘返了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如此美景却不能长时间的停留,为何?“以其境过清”。朗读直接表现“其境过清”的句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体会作者凄凉悲伤的感情。 是什么引发了作者心境如此大的变化的呢?找到关键字。“潭西南而望”的“望”字。他望到了什么?“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并不美好的设喻,正是作者凄寒、迷茫的内心体现。指导朗读,语速要缓慢,语调要低沉,读出淡淡的忧郁之感和作者内心的迷茫。 (四)悟读,知人论世: 柳宗元明明站在潭边没动,眼前的景客观上也没有变,那为什么感受突然就不一样了呢?结合作者身世,从作者由“乐”变“凄”的微妙情感变化中领悟其孤独的内心世界。 屏幕显示柳宗元身世:(出身于官宦世家,少年有才名,20岁即中进士。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后任柳州刺史,4年后病逝于柳州任上,终年46岁。) 当作者向西南望去,见到了水流曲折幽邃,或明或暗,岸势如犬牙一般交错,于是有一种幽深不可测度的内心感受,而这一感受,似乎隐约的与自己被贬谪以来一贯的心境有某种契合,于是,眼前的景象,不再是先前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勃勃生机了,而是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境遇何其相似,所以作者不禁触景伤情,为小石潭的处境感伤,也为自己感伤。所以再美的风景也只能带给他短暂的快乐,却始终走不进他苦闷而孤寂的心灵。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小石潭的美景,感受了柳宗元情绪的变化,触摸到了柳宗元孤寂却不颓废的心灵。推荐大家课外阅读“永州八记”中的其他作品,更多地感受柳宗元游记的独特魅力。 初中教案模板范文语文初二(四)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通过关键词语,句子表达特殊感情。 3、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语段(第六段父亲买橘子的过程的描写)阅读,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难点:朴实的语言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其中父母对我们的爱却是最令我们感动的,哪位同学能讲述一个父母令你们感动的故事?再谈谈你们当时的心情。 提示:可鼓励大家尽情去说,看谁讲述得栩栩如生,令大家感动。 今天,我们来品味一下现代著名作者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看他是怎样写自己的父亲的,怎样描绘父子亲情的。 (二)朗读训练 1、抽学生分段朗读后互相评议得失;2、播放配乐朗诵示范。3、学生配乐朗读。 (三)自主学习 1.这篇散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通过选取离别时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亲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表达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10月,作者当时处于一个颠沛流离的时代,世态的炎凉,生活的困顿,使作者的心绪充满寂寞和哀愁,亲人之间的离别就更加重了这种伤感的色彩,特殊环境就多了一份特殊的感受。故事发生的时候正是作者家境败落,祖母的死,父亲的失业,接二连三的灾难,父亲本已承爱了沉重的打击,对“我”却还无微不至地怜爱和体贴,送别时为“我”买橘子,使我们理解到父子间在困境中彼此体贴,相互怜爱的真挚感情。 2.本文很类似于一般写父亲或母亲的叙事抒情散文,完全可以用“回忆我的父亲”之类作题目,作者为什么要以“背影”为题目,换成其他题目,效果会怎样? 背影,可看作是父亲的一种特殊“面貌”。由于生活的暗示,作者有独特发现,选择了这个最佳的表现角度。以“背影”为题,贯穿全篇,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等,都可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这里,我们可看出朱自清不随人后、善于开拓创新的艺术才华。如果换成“浦口别父”之类,就平庸无味了。 (四)合作学习 1、找出文中四次提到的“背影”都在哪些段,作用有什么不同?哪一次是写作的重点? 第一次:文章第1段。开篇点题“背影”,以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第二次: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第6段。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境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三次:父子告别,看到父亲的“背影”,第6段。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第四次:文章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 2、四次"背影"的出现,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实与虚之间关系如何? 第二、三次是实写,第一、四次是虚写。实写是虚写的基础,是虚写的条件,没有实实在在的“背影”的描写,本文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虚写是对实写的感情的深化和升华。 (五)探究学习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父亲形象表达父子之情的? 动作描写。蹒跚地走、慢慢地探身、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身子向左微倾、将橘子散放在地上、慢慢爬下。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那为我熟识的父亲的背影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意境,成为一个永远不能忘怀的镜头,铭刻在我的心中。父亲那在坎坷的人生之路上奋争的精神,深深鼓舞了我。文中表现的那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之情,字里行间的那种淡淡的哀愁,多么真挚动人呀!那淡灰色的愁云之间,那一捧“朱红的橘子”,不正是父亲一片亲子之情的真实写照吗?

文章TAG:
中国 中国石拱桥 石拱桥 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大家都在看
徇情枉法
2023-03-18
独一无二的游戏名字,三个字的游戏名字
2023-04-02
德国签证时间不够 如何延长问题,德国签证拿到了行程延长怎么延期重新申请来不及了
2023-04-09
三光日月星,这是星星的星天上三光日月星
2023-04-10
香港租房月租,香港房屋租金月付价格变动
2023-04-26
美国芝加哥大学公寓regentspark,芝加哥大学理智之家公寓
2023-05-12
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能出国吗,福州墨尔本理工能否留学?
2023-05-15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官网,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官网 → 瑞士洛桑酒店学院官网
2023-05-24
留学生求职培训机构,留学生就业培训机构推荐
2023-05-27
澳门理工学院招生官网中文,澳门理工学院学生招募官方网站更新,欢迎浏览!
2023-05-29
新加坡新跃大学官网,新跃大学官网 SIM大学官网进行改版升级
2023-06-16
成绩gpa怎么填写,如何正确填写GPA:避免常见错误
2023-07-05
大阪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大阪大学荣登QS世界大学排名榜首,您知道吗?
2023-07-18
伯克希尔哈撒韦一股多少钱,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是多少?
2023-07-29
签证有效期什么意思,签证的有效期是神马意思不太懂高手指导一下
202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