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三节教案-1/和凝固 -1/和凝固1)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1,2.进行新的一课1,熔化和凝固老师的问题: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3.知道晶体和非晶的区别熔化和凝固。2.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浅谈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教学

1、浅谈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教学

在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中,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实验教学的薄弱,其现状与物理教学的性质、教育改革形势的要求及其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不相称。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识中学物理实验的基础地位和具体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手段,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本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技能和创造能力。

求人教版初三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总结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讲课,一边指导学生做相关实验。这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教学方式,一般被称为“边学边实验”。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有时教师的讲课和演示与学生的实验和讨论相结合;这样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物理环境,扩大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帮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主体作用。在教学改革中,它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一种灵活的、受到普遍欢迎的、强有力的课堂教学形式。

物理八年级上复习提纲,重点题型之类的,主要是电路,凸透镜和物态变化,重...

2、求人教版初三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总结一、测量1。长度L:主要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需要估算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的单位。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里使用秒表。1小时= 3600秒,1秒= 1000毫秒。3.质量m:一个物体所包含的物质的量叫做质量。主要单位:kg;测量工具:刻度尺;实验室用托盘天平。二、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

3.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速度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的时间内走过的距离。比较行驶相同距离所需的时间。②公式:1m/s = 3.6km/h. 3。力F:力是一个物体对一个物体的作用。物体之间的力总是相互作用的。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计;弹簧秤用于实验室。力的作用:使物体变形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指物体速度或运动方向的变化。

3、物理八年级上复习提纲,重点题型之类的,主要是电路,凸透镜和物态变化,重...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是在振动实验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所有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递声速。空气中的声速(约340米/秒);一般来说,固体中的速度>液体>气体;声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回声所需的时间和距离;应用计算与旅行问题的结合2。音调、响度和音色客观量频率(注意人的听觉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主观量音调、响度(大小高低的意思);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离散度;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3.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物理和生活中的噪音(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音水平:分贝(0dB只是引起听力);降低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音污染)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和星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匀);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阴影、针孔成像P78和大树下的光点、日食和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是我加的一个物理群发给我的。希望你能看看!初中物理知识记忆的“顺口溜”总结1。声学由于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产生声音。固体比液体和气体传播得快,但真空不行。感知声音的两种方式,双耳效应方向明。有规律的振动叫乐音,无规律的振动产生噪音。注意分贝的强弱,音乐也能变成噪音。防止噪音造成传声,防止噪音进入耳朵。声音大小称为响度,响度取决于振幅。太远,响度小,减少弥散,增加声音。

长松粗、低、短、紧,发声对象要区分。有很多乐器的音调是一样的。如果要通过音色来区分,只能通过声音来认识这个人,不同的音色传递的是信息。超声波次声波听不到,回声测距定位很奇妙。b超信息传输,超声碎石声音传输。二、光学发光物体称为光源,用光描述路径;线性传播是有条件的,同一介质需要均匀;影孔日食,激光可以准直;向右看,听口令,三点一线就能打中;月亮不是光源,长度单位是光年;最快的传光方式是真空,8分钟就能飞到月宫。

4、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怎么写?加强理论学习,要理解素质教育的本质和物理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内涵。特别是要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还要加强物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尤其是近代物理的学习。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五个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1。教学目标初中物理第一学期的主要任务有五个单元,分别介绍声、光、态变化、电路的内容。

物理学是如何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生应该把他们所学的应用到实践中去。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本学期初二物理的教学力求提高平均分、优秀率、通过率和各种名次。二、教材分析新教材主要要求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特别是要将知识与社会联系起来,因为新教材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即“科学、技术与社会”,目的是要求学生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应用物理。

5、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模式

同龄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遗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心理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采取单一的“一刀切”的方法,内容简单易懂,接受性强的学生吃不饱,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减弱;讲课内容比较难,让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消化不了,导致他们产生挫败感和畏难情绪,会逐渐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6、初二物理《 熔化与 凝固》的 教案

Section III熔化和凝固 1)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2.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3.知道晶体和非晶的区别熔化和凝固。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5.理解图像在学习物理中的作用。(2)教具学生三人一组实验。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子、石棉网、两个温度计、海波、蜡、水、火柴、绘图纸。(三)教学过程1。向教师介绍新课程:我们在小学自然知识课上学习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往往会发生变化,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是一种热现象。2.进行新的一课1,熔化和凝固老师的问题: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学生回答)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变成了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从固体变成液体的现象,问题:你见过哪些物质从液体变成固体?(学生的回答)冬天来了,气温下降,湖上的水结冰了。在工厂的铸造车间,工人将铁水倒入模具,冷却后,铁水就变成了固体铸件。


文章TAG:教案  熔化  凝固  熔化和凝固教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