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家能告诉我初1历史的一些内容吗

初一好像是学中国历史……从原始人学到鸦片战争……

大家能告诉我初1历史的一些内容吗

2,初一历史

扁鹊
康熙
扁鹊
扁鹊

初一历史

3,初一上册历史学什么

中国古代史 就是从尧舜禹讲到夏朝建立 在一直讲朝代的更替…… 别担心,放轻松就好 初中的知识,只要你用心学就很简单的 加油

初一上册历史学什么

4,初一历史历史急

1.气候问题 2地形地势 3历史原因 4政治中心 5这是地理问题,不是历史问题
1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2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 3政治重心的位置决定行政力度分布不平衡
东部大部分为平原与盆地,气候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交通方便,开发时间长,矿产丰富,利于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东部环境自然条件较高,西部较差

5,七年级上册的历史年表

西周(前1046到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距今约170万年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距今约70万到20万年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距今约30000年 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距今约7000到5000年 河姆渡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距今约5000到4000年 传说中的炎帝 黄帝和尧 舜 禹时期夏(约前2070到约前1600年)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商(约前1600到前1046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周武王灭商,但太多了 找时间 给你 o(∩_∩)o.,西周开始(牧野之战) 公元前771年 戎族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还有 ,商朝建立
姓名 时间 著作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晚期 《论语》 “仁”的思想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 墨子 战国 不填 “兼爱”“非攻” 韩飞 战国 不填 “法治” 孙武 春秋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

6,七年级中国历史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四年六月(1406)~ 永乐四年十月; 第二次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10、13)~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 第三次下西洋:永乐七年九月 1409年10月~永乐九年六月十六日 1411年7月6日 回国; 第四次下西洋:永乐十年十一月十五日 1412年12月18日~永乐十三年七月八日 1415年8月12日 回国; 第五次下西洋: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 1416年12月28日~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日 1419年8月8日 回国; 第六次下西洋: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 1421年3月3日~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 1422年9月3日 回国; 第七次下西洋:宣德五年六月九日 1430年6月29日~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回国。 郑和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于宣德八年 1433年 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逝世。
我们书上只有出发的1405年 谢谢采纳
公元:第1次下西洋1406年. 公元:第2次下西洋:1409年 公元:第2次下西洋1415年 公元:第3次下西洋1411年 公元:第4次下西洋1415年 公元:第5次下西洋1419年 公元:第6次下西洋1422年 公元:第7次下西洋1433年

7,初一历史怎样学

我觉得学好历史 首先应该 上课认真听讲 课后多看看书 经常看有关历史 方面的名著 学习历史还和自己的兴趣有关 主要是提高兴趣 多看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 我觉得是有很大提高的 还有就是多问老师 因为老师的知识面是很广的 知道把老师问烦了 就欧了
记笔记,在书上化下重点,每上一次课,回家要看15分钟书
我自己曾学历史专业的,有一套方法,不知适合你否。历史嘛,多背是应该的,但要有技巧,平时要将知识点归纳起来,列成树状图,先背好主干知识,熟透了才背分支,一定要每天背,一有时间就要看书,看多了就自然有感情。晚睡之前回忆起当天所背过的内容,回忆不起的第二天就马上看书。不过一定不要死记硬背,否则你就一定会讨厌历史的。
作为一个附科对于初一来说也占一百分,所以也很重要。我认为上课注意听老师讲,多看些历史电影或电视剧,多阅读一些历史名著。这些都有好处的。关于年代或重要事件的时间是要死记的。
因为这是促进理解的办法之一,并且理解透彻其内容.在考试前呢,然后在背,还应当认真思考,因为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比书上的更细,就便于记忆了.其次应当多看书,应该先把整本书像看故事一样看上两三遍想学好历史,首先应当在课堂上认真听 参考资料:无

文章TAG:初一  历史  大家  告诉  初一历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