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方案

如果是7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中学,课程多,做放松的辅导比较好,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经验,可以学下京师应用心理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董艳菊老师主讲的,对你有很多帮助的。。。。
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小学专兼职教师使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公共课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方案

2,校长如何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校长如何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培训工作,努力建立一支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教师队伍。将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的意见,指导师资培训工作。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核心是转变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学校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指导教师运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心理健康教育以了解学生为基础,以创设和谐气氛与良好关系为前提,教师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详细请看------
现在的教师队伍真的挺令人伤心的,希望老师的素质都有所提高。

校长如何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但这一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作为老师不仅应该充当好管理者的角色,还应了解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如果你已经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那需要的就是进行一些技能方面的培训,可考虑选择:NLP催眠系统排列绘画心理学等系列工作坊.
首先自己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尤其是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状况,性格特点,适合的引导性方法措施等等,当然,调节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我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他的成长环境,学校,家庭及社会对他的影响。这个话题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得清的,还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而论。
现在孩子叛逆哦,班主任一般都挺操心的,不过作为一名过来的大学生,还是挺老师的,嘻嘻,加油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如何才能培训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心理教育活动课(或称心理素质培养课)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其总体目标是:协助学生建立起理性的价值观念,良好的自我观念、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改善其意志品质。 1.帮助学生建立理性的价值观念 (1)使学生了解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期望。 (2)增加学生对价值的察觉:让学生理解价值如何影响人的抉择和行为。 (3)帮助学生学习多侧面、多角度地看待学习和生活:学习正确归因;进行积极思维方式训练。 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 (1)增进自我体察:自我观察并认知有哪些心理需求和感受;学习描述自我感受;认识思想、感受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2)学会自我接纳:以己为荣;认知自己的优、缺点。 (3)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自信心和自身能力,成为独立的、信任自己的人;提高与周围人交往的自信心;坚持自我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4)增强自我监控:敢于自我肯定,善于自我激励;对他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反应适度;能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以积极的态度处之。 3.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5,幼儿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学习有哪些内容或技术

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掌握的是儿童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表现,可以说在儿童阶段,安全感的建立非常重要,应在教育中特别重视儿童安全感的建立。同时在这一时期,儿童开始学会模仿,所以一定要注重儿童的成长环境的建设。首先,儿童心理学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学前儿童的教育一般被称为早期教育,由于婴幼儿身心的特殊性,对其教育也有较大的特殊性,它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具有奠基的意义。所以,教育者(包括家长和幼教工作者)不仅要考虑客观的教育要求,而且应十分重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考虑儿童的成熟状况和发展可能性。在不同的 年龄阶段,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其次,早期教育与学校的系统教育不同。其出发点和重点在于提高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在生活、游戏、学习中培养认识能力,良好的习惯、性格等。因此,在早期教育中应寓教于生活,游戏及交往之中,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最后,掌握必要的儿童心理学知识是做好儿童教育工作的前提,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才能引导儿童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幼儿教育心理学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1、自由性;2、趣味性;3、虚构性;4、社会;5、实践性;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学习与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3-6、7岁入学前儿童)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幼儿心理学和婴儿心理学、学龄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都是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和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等教育理论课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6,如何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笔者认为,以下六个方面应予以加强。 1、加强教育督导。 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评估、教师评价的重要范畴。一方面加强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一方面形成适合农村学校及农村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方案,进行跟踪督导评估,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予以重视和加强。 2、改善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应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管理重心,制定措施,完善过程,以培育身心健康的人为根本目标,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不仅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更要把它深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从整体上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3、重视师资培训。 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教师抓起,必须以良好的师资队伍为保障。当前,应特别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继续教育部门应把此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指导,倡导所有教师研究和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加强家长培训。 针对农村学生家长的状况,学校应以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深入的家长培训工作,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育人观,加强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的沟通和了解,形成教育合力,积极改善学生的心理成长环境。 5、关爱特殊学生。 特殊的心理问题往往出在特殊的学生身上,关爱特殊学生是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必要手段。关爱特殊学生应采取个性化的实施办法,将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学生,帮助他们回归正常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 6、改革学生评价。 科学的学生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当前,农村中小学要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工作,研究学生评价与学生心理之间的关系,从评价方面为学生创设健康的心理成长氛围。 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关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工作,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制度上加强管理,从措施上进行深化,切实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机制和环境。

7,心理健康教师培训

你好,心理健康课主要是为学生减压等,特别是考前压力辅导,每到这个时候都要给他们耐心的辅导,具体的技术要看老师你的了。 董艳菊老师是大家公认的专家,她的学校有一层楼都是心理健康辅导用的,如果你没有辅导经验,可以学习下中国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认证班,这个分量也是很重的,主办方是京师应用心理研究发展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文章TAG:心理  心理健康  健康  培训  心理健康培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