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庐山瀑布 古诗

望庐山瀑布古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翻译译文香炉峰郁郁苍苍, 高入云天, 四周云雾迷漫, 在红日照耀下,好象香炉焚香生出的紫色香烟,袅袅轻扬。远远望上去,那飞落的瀑布就像一条白练从紫色烟云缭绕的香炉峰间直挂到山前的河面上。庐山瀑布从烟云缭绕的香炉峰中轰鸣奔涌而出势不可挡,足足有三千尺之多,在红日照耀下喷花溅玉。从云天相接处凌空而出,直落诗人对面山前河面上的瀑布水,在灿烂阳光下晶莹闪烁,让人怀疑是不是那九重天上银河里的群星坠落下来了?《望庐山瀑布》鉴赏赏析:诗仙李白一生写了不少描绘自然景物、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优秀诗篇。脍炙人口的七绝 《望庐山瀑布》,就是其中的一首。《望庐山瀑布》诗共有两首,第一首是五言古诗,这里,选的是第二首。从这首诗中表现出的昂扬激进的感情和对庐山瀑布惊讶赞叹的语气判断,它可能是李白二十六岁从蜀地出发,初游庐山时所作。庐山,又名匡庐山,山势峻奇,风景幽美,自古以来,就是闻名宇内的游览胜地,而胜中之最,当数庐山瀑布。清人吴阐思在《匡庐记游》中就说:“谈匡庐之胜者,辄首瀑布。”

望庐山瀑布 古诗

2,望庐山瀑布古诗

《望庐山瀑布水》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都是写庐山瀑布之景,都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紧扣题目中的“望”字,而且都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具体细致地描写瀑布的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可谓字字珠玑。望庐山瀑布水 【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二】诗意:庐山雄伟峭拔的香炉峰,在日光照耀下,紫气蒸腾,烟雾缭绕,远看瀑布像一条白链高挂在前边江面上。它那陡峭迅疾的气势,叫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之上泻落下来了啊!

望庐山瀑布古诗

3,望庐山瀑布古诗全文

译文: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扩展资料: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创作背景:郦道元生于官宦世家,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创作《水经注》四十卷。它名义上是以《水经》为蓝本作的注释,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此文是一篇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区区两百字的篇幅,即描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峡

望庐山瀑布古诗全文


文章TAG:望庐山瀑布  庐山  庐山瀑布  瀑布  望庐山瀑布古诗  古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