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具体是什么时候要指出年月

2011年11月6日凌晨,谢谢采纳
2011.11.06

具体是什么时候要指出年月

2,古代年月日怎么算叫什么例如1836年5月在古代怎么叫求详解

如果你是写穿越或古代小说,那就加上朝代(例:玄凌三六年,五月) 如果只是单纯的古代日月算法,那就是公园一八三六年五月

古代年月日怎么算叫什么例如1836年5月在古代怎么叫求详解

3,关于年月日知识

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 一个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也就是一个朔望月。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共计24小时。(其实一日大约有23分56秒)

关于年月日知识

4,出生年月是怎么算的

身份证上一般为阳历,这与国际接轨。
国家规定身份证上的日期是公历生日日期
公式改为 =DATEDIF(SUBSTITUTE(H4,".","-"),"2011-9","y")

5,出生年月怎么填表求回复

1.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公历年月。2.一般要写明年月,但有些不很正式的表格,年可用小圆点表示,月则直接忽略。3.月直接用1、2、3……表示,不需要在前面加0写成01、02、03……。4.年需要写完整的四位数字。
你难道连数字都不会写?

6,古代年月怎么计算的

干支纪年。 我们现在所用的历法叫公元,或叫公历,农民种地所用的二十四节气称为农历(中国古代的历法),但在易学中所用的记年方法叫干支历,对于搞易学研究的人来说,就是要将公历或者农历换算成干支历才行!   对于查年的方法非常简单,一般在万年历上都有该年的干支,比如今年是公元2004年,农历亦是猴年,一翻查万年历即知是甲申年
古代有用十二地支来表示时间的: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12月叫腊月 你要查年分的干支可以推算,60年1个轮回 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个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比如今年是“丙戌”年,去年就是“丙”的前面1个“乙”和“戌”的前面1个“酉”,去年就是“戌酉”年,以此类推。。。 60年就是1个轮回:六十花甲子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它们依次从头结合到底一个循环为六十,通称“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的次第:是:①甲子②已丑③丙寅④丁卯⑤戊辰⑥己巳⑦庚午⑧辛未⑨壬申⑩癸酉⑾甲戌⑿乙亥⒀丙子⒁丁丑⒂戊寅⒃己卯⒄庚辰⒅辛巳⒆壬午⒇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戊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当然也可以查万年历。 http://site.baidu.com/list/wannianli.htm 这个就是BAIDU的万年历

7,年月日是怎么有的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的变化

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这三个概念所依据的物质运动是互相独立的。根据精确测定,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422平太阳日,这叫一个回归年。而从一次新月到接连发生的下一次新月的时间间隔为29.5306平太阳日,这叫一个朔望月。以回归年为单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个整数月,在一个月中又安排多少个整数天的方法和怎样选取一年的起算点的方法就叫历法。历法问题的复杂性全在于回归年和朔望月这两个周期太零碎,它们同"日"之间的关系,不像公里同米之间的关系那样简单;而且,它们彼此之间也不能通约。所以,历法总是顾此失彼,不能同时协调两个周期。由于这两个原因,历法一般地分为三类;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侧重协调朔望和历月关系的叫太阳历,简称阳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叫阴阳历。 无论哪一种历法,都有一个协调历日周期和天文周期的关系间题。在原则上,历月应力求等于朔望月,历年应力求等于回归年。但由于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整日数,所以,历月须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历年须有平年和闰年之别。通过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的适当搭配和安排,使其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或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这就是历法的主要内容。 年月日的来历 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全长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 历法上的年为了应用方便,不采用回归年,而是采用了完整的天数。公历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闰,每百年少闰一次。使用的整天数的年历法上叫做"历年" 农历是根据月亮的朔望月共12个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一个闰年。闰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年,又是气候变化的周期,气候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包括了人们从事农业自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所以人们从很古的时候起,就用气候冷热周期变化这个自然规律作为计算时间的大单位,把一年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 一个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也就是一个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时44分3秒,这叫做"历月"。众所周知,月亮是个球体,由于月亮绕着地球不停地公转,同时又跟着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月亮对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也在不断地变动,月亮对着我们照亮的这一面,有时有,有时无,有时多,有时少,这就形成了月亮的圆缺循环。当我们看不到月亮的时候,叫做"朔"(多在阴历的初一和三十日)。过十四、十五天,我们就会看到圆圆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阴历十四、十五、十六日)。月亮由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这次望到下次望,这就是月亮绕地球转了一周,就是一个月,我们把它叫做"朔望月"。 月亮圆缺循环变化的规律,人人都可以看到,所以人们很早就把它作为计算日子的单位,把朔望月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阴历的一个月,就是根据朔望月定出来的。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共计24小时。地球是椭圆形的,自己不会发光,所在同一个时间里,地球只有一半向着太阳,向着太阳的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太阳的光照不到地球上,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规律的循环。 通常把太阳要升起来的时候叫白天,这就是一天的开始。在白天转为黑夜的时候,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叫做黑夜。一天,通常是指这个天象变化的规律,就很容易被人们所掌握,并利用它来作为计算时间的基本单位。一天,是历法上的第一种单位。 这种用太阳定出来的日,叫做"太阳日"。太阳日又有"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两种。真太阳日有长有短,这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冬季地球离太阳远一些,所以公转就慢一些。地球公转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时间也就有长有短。因此"真太阳日"的时间是不完全一样长的,这样用起来就很困难。为了方便起见,历法上用的不是真的太阳日,而是一个长短不变的日,这个日就是一年之中,真太阳日的平均时间长度,就叫"平太阳日"。按照现在惯例,一日的时间分成24等份,就是24小时月亮为什么会发生圆缺变化呢?我们知道,月亮是围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既不发热,也不发光。在黑暗的宇宙空间里,月亮是靠反射太阳光,我们才能看到它。月亮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当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的时候,月亮正对着地球的那一面,一点也照不到太阳光,这时,我们就看不见它,这就是新月,叫做朔。新月以后两三天,月亮沿着轨道慢慢地转过一个角度,它向着地球一面的边缘部分,逐渐被太阳光照亮,于是我们在天空中就看到一钩弯弯的月牙了。这以后,月亮继续绕着地球旋转,它向着地球的这一面,照到太阳光部分一天比一天地多,于是,弯弯的月牙也就一天比一天“胖:了起来。等到第七八天,月亮向着地球的这一面,有一半照到了太阳光,于是我们在晚上就看到半个月亮,这就是上弦月。上弦月以后,月亮逐渐转到和太阳相对的一面去,这时它向着地球的这一面,越来越多地照到了太阳光,因此我们看到的月亮,也就一天比一天圆起来。等到月亮完全走到和太阳相对的一面时,也就是月亮向着地球的这一面全部照到太阳光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一个滚圆的月亮,这就是满月,叫做望。满月以后;月亮向着地球的这一面,又有一部分慢慢地照不到太阳光了,于是我们看到月亮又开始渐渐地变“瘦”。满月以后七八天,在天空中又只能看到半个月亮了,这就是下弦月。下弦月以后,月亮继续“瘦”下去。过了四五天,又只剩下弯弯的一钩了。之后,月亮慢慢地变得完全看不见,新月时期又开始了。月亮圆缺的变化,是由于月亮绕着地球运动,它本身又不发光而反射太阳光的结果。
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这三个概念所依据的物质运动是互相独立的。根据精确测定,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422平太阳日,这叫一个回归年。而从一次新月到接连发生的下一次新月的时间间隔为29.5306平太阳日,这叫一个朔望月。以回归年为单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个整数月,在一个月中又安排多少个整数天的方法和怎样选取一年的起算点的方法就叫历法。历法问题的复杂性全在于回归年和朔望月这两个周期太零碎,它们同“日“之间的关系,不像公里同米之间的关系那样简单;而且,它们彼此之间也不能通约。所以,历法总是顾此失彼,不能同时协调两个周期。由于这两个原因,历法一般地分为三类;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侧重协调朔望和历月关系的叫太阳历,简称阳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叫阴阳历。nbsp;无论哪一种历法,都有一个协调历日周期和天文周期的关系间题。在原则上,历月应力求等于朔望月,历年应力求等于回归年。但由于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整日数,所以,历月须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历年须有平年和闰年之别。通过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的适当搭配和安排,使其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或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这就是历法的主要内容。nbsp;年月日的来历nbsp;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全长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nbsp;历法上的年为了应用方便,不采用回归年,而是采用了完整的天数。公历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闰,每百年少闰一次。使用的整天数的年历法上叫做“历年“nbsp;农历是根据月亮的朔望月共12个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一个闰年。闰年是383天或384天。nbsp;一年,又是气候变化的周期,气候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包括了人们从事农业自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所以人们从很古的时候起,就用气候冷热周期变化这个自然规律作为计算时间的大单位,把一年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nbsp;一个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也就是一个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时44分3秒,这叫做“历月“。众所周知,月亮是个球体,由于月亮绕着地球不停地公转,同时又跟着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月亮对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也在不断地变动,月亮对着我们照亮的这一面,有时有,有时无,有时多,有时少,这就形成了月亮的圆缺循环。当我们看不到月亮的时候,叫做“朔“(多在阴历的初一和三十日)。过十四、十五天,我们就会看到圆圆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阴历十四、十五、十六日)。月亮由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这次望到下次望,这就是月亮绕地球转了一周,就是一个月,我们把它叫做“朔望月“。nbsp;月亮圆缺循环变化的规律,人人都可以看到,所以人们很早就把它作为计算日子的单位,把朔望月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阴历的一个月,就是根据朔望月定出来的。nbsp;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共计24小时。地球是椭圆形的,自己不会发光,所在同一个时间里,地球只有一半向着太阳,向着太阳的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太阳的光照不到地球上,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规律的循环。nbsp;通常把太阳要升起来的时候叫白天,这就是一天的开始。在白天转为黑夜的时候,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叫做黑夜。一天,通常是指这个天象变化的规律,就很容易被人们所掌握,并利用它来作为计算时间的基本单位。一天,是历法上的第一种单位。nbsp;这种用太阳定出来的日,叫做“太阳日“。太阳日又有“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两种。真太阳日有长有短,这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冬季地球离太阳远一些,所以公转就慢一些。地球公转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时间也就有长有短。因此“真太阳日“的时间是不完全一样长的,这样用起来就很困难。为了方便起见,历法上用的不是真的太阳日,而是一个长短不变的日,这个日就是一年之中,真太阳日的平均时间长度,就叫“平太阳日“。按照现在惯例,一日的时间分成24等份,就是24小时月亮为什么会发生圆缺变化呢?我们知道,月亮是围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既

文章TAG:年月  具体  是什么  什么  年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