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办学历程

1. 前世今生

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简称“北京外国语实验”或“北外实验”)是一所重点中学,现隶属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校的前身是由美国宣教士建立的“中华盟约书院”和“西北教育联合”,1949年国共内战爆发后学校一度关闭,1951年北京市教育局将原址交给了英国六各宗派。1956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第六中学”,同年,党和政府把六个宗教宗派办学的学校兼并成立了“北京海淀外国语学校”(即现在的“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并由美国负责教学和管理。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办,1971年秋开始恢复联办,1980年学校脱离外事系统,划归北京市教委领导。

 前世今生

2. 办学特色

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是一所以外语为特色、多元发展的综合性高中。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共计100余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校逐渐突出了外语特色,着力扩大了国际化办学;并在保持外语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和艺术教育,培养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学校现设有11个基础教学部门,包括英语、法语、德语、日语、汉语、社会科学等,学校还开设了志愿服务课程,开展多种用外语模拟联合国会议、文化节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搭建学生交流平台,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3. 办学成就

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学生外语能力最强的学校之一,近年来,学校的外语教学水平在国际上具有较高声誉。学校一直以来注重培养综合素质高、能力强、外语水平优秀的学生,学生不仅在外语能力方面成绩突出,而且在文化素质、艺术修养方面也具备一定的素养。同时,学校还开设了“全球能力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践性的国际交流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国际化素质和视野。

4. 未来展望

谈及未来,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的校领导认为,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外语为特色,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水平。学校将继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发挥育人功能,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国际化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TAG: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  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办学历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