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师范大学校训的起源
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以教育、跨学科和创新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一直致力于全面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面向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融通东西方文化,推动教育科研改革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校训是学校的精神标志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起源于《中庸》,“博学力行”起源于《大学》。在此基础上,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张文昆先生兼顾硕士、博士班学生成长过程和国家繁荣富强需要,提出了“博学、审问、慎思、笃行”、“明辨是非、英才渐成、培育治学、服务社会”四句话,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
2. 北京师范大学校训的演变
北京师范大学校训的“明辨是非、英才渐成、培育治学、服务社会”四个词语,是在学校历经多年积淀、总结发展历程成果后逐渐演变而来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北京师范大学始终遵循“博学、审问、慎思、笃行”的校训,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时代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更好地传承并弘扬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校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断进行校训的完善和调整。2002年,学校对校训进行了精炼和概括,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定为校训,并将“培育治学,服务社会”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
3. 校训对北京师范大学的重要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校训是学校的精神标志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校训为北京师范大学塑造了独特的校园文化,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术氛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校训引导着学生始终以学精专、行厚信的态度投身到学术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这就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和指导。
4. 校训的实践与展望
校训并不仅仅是言词,更是一种思想和行动的指引。北京师范大学秉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不断推动教育科研改革发展,逐步成为全球领先的高校之一。
未来,北京师范大学将继续坚持校训,践行校训,加强人才培养,推动教育科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TAG:北京师范大学校训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校训的渊源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