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位著名唐朝诗人写的诗

《赠别·其一》 作者: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是小杜的大作。后来他为这事一直不痛快,还写了: 唐·杜牧《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老婆米了,他很落魄。唉!诗人啊。。。。

一位著名唐朝诗人写的诗

2,赠别元十八协律其一解释

<<赠别元十八协律其一>>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子今四美具,实大华亦荣。 读书怕读得不多,思考道理怕不明白。怕自以为足够了不再学,既然学了又怕不继续。 你现在拥有了四种优良品德(多读,深思,虚心,躬行),实在是值得赞扬。

赠别元十八协律其一解释

3,十里春风十里月 朝朝暮暮似人间是什么意思

春风十里,意思是指(扬州的城里)歌楼的繁华。该词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其一》。《赠别·其一》原文: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译文: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都比不上她。扩展资料:此诗着重写扬州一位歌妓的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首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二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多,唯她独俏。手法上强此弱彼,语言精萃麻利,挥洒自如,情感真挚明朗。杜牧此诗,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真俊爽轻利之至。别情人不用一个“你(君、卿)”字;赞美人不用一个“女”字;甚至没有一个“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尽得风流”。语言空灵清妙,贵有个性。

十里春风十里月 朝朝暮暮似人间是什么意思

4,关于美女的诗词

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陌上桑〉/〈汉乐府〉 这首诗也蛮经典的,没有说美人有多么多么美,只是说穿什么什么衣服,别人见了是什么什么的表情,真让人忍不住猜想,是什么样的美人能让人如此着迷呢!! 《赠别·其一》 作者: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注解】: 1、豆蔻句:喻处女,后因称十三四岁女子为豆蔻年华。 【韵译】: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 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 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娥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西施
回头一笑百媚生……白居易的《长恨歌》啊!最经典了。
李白三首 清平调 此咏太真的名诗 杜牡 赠别其一 娉婷袅袅十三余.......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我要诗 唐诗

【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勃 【作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内容】: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 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作品】:江城子 【内容】: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1]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1]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 “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此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即这次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烙樱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缡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 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老。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赠王伦 【内容】: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汪伦:桃花潭附近居民。 踏歌:边唱歌边用脚踏地作节拍。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 【简析】: 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告别诗。李白正要乘船离开桃花潭,好友汪伦深情地唱着歌赶来送行。

6,亿扬州的诗谁知道快告诉我在给赏金

1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得愁。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 》  2绿菱红莲画舸浮,使君那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夜,换得西湖十顷秋。  3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有《赠别?其一》 4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故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5闻说到扬州,吹箫有旧游。人来多不见,莫非上迷楼?贾岛 寻人不遇  6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7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陵》  8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王建 夜看扬州市  9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宿扬州 》 李绅  10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过扬州》 韦庄  11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 青山半映瓜洲树,芳草斜连扬子桥。 隋苑楼台迷晓雾,吴宫花月送春潮。 汴河尽是新栽柳,依旧东风恨未消。 陈子龙 扬州  12杜牧  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维扬怀古 郑板桥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前面是比较有名的诗句  广陵寒食夜  李中  广陵寒食夜,豪贵足佳期。  紫陌人归后,红楼月上时。  绮罗春未歇,丝竹韵犹迟。  明日踏青兴,输他轻薄儿。  扬 州  陈秀民  琼花观里花无比,明月楼头月有光。  华省不时开饮宴,有司排日送官羊。  银床露冷侵歌扇,罗荐风轻袭舞裳。  遮莫淮南供给重,逢人犹说好维扬。  维扬怀古  曾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扬州  陈子龙  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  青山半映瓜洲树,芳草斜连扬子桥。  隋苑楼台迷晓雾,吴宫花月送春潮。  汴河尽是新栽柳,依旧东风恨未消。  广陵怀古  洪  孤坟何处问雷塘?犹忆东巡乐未央。  廿四桥头人影乱,三千殿脚棹歌长。  流萤不见飞隋苑,杜宇依然叫蜀冈。  全盛江都同一梦,杨花如雪晚茫茫。  维扬竹枝词  黄慎  (一)  箫声吹彻月 ,羡杀歌儿爱比红。  水阁无人冰簟冷,鸳鸯深入藕花风。  (二)  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三)  院院笙歌送晚春,落红如锦草如茵。  画船飞过衣香远,多少风光属酒人。  (四)  画檐春暖唤晴鸠,晓起棠梨宿雨收。  闲倚镜奁临水面,拟将时样学苏州。  扬州(四首选二)  郑燮  (一)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  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二)  廿四桥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雷塘。  画楼隐隐烟霞远,铁板铮铮树木凉。  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  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东风作小狂。  第二组是所咏名胜现在仍然存在的  炀帝陵  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雷塘  程梦星  地北割据多历年,隋文混一九有全。  躬行节俭日康阜,生儿独恨不象贤。  初年平陈责后主,荒亡晚节同流连。  江都何好同梦寐,征辽自说原偶然。  三千宫娃尽粉黛,牙樯锦缆沿堤牵。  迷楼酣宴方未了,雷陂宿草空芊芊。  隋家得国本智巧,天意不欲祚久延。  狂魂荡魄出昏乱,英主乃起唐李渊。  春风杨柳吹线线,秋宵萤火来翩翩。  一 玉匣且泯灭,白头老圃开花田。  茱萸湾  钱允治  茱萸湾头雨乍晴,广陵城北田方耕。  小艇出港白衣湿,高楼开窗玉腕横。  细草漠漠天际远,一水漾漾船边清。  客来空举旧时话,岸上垂杨蝉忽鸣。  幸天宁寺  爱新觉罗.玄烨  空 为洗竹,风过惜残梅。  鸟语当阶树,云行早动雷。  晨钟接豹尾,僧舍踏芳埃。  更觉清心赏,尘襟笑口开。  前题  十里清溪曲,丛篁入望深。  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侵。  俗有鱼为业,园饶笋作林。  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  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  谈迁  斜阳古道接轮蹄,明月扶疏属柳西。  桥上行人桥下水,落花尚自怨香泥。  和刘原父平山堂见寄  欧阳修  督府繁华久已阑,至今形胜可跻攀。  山横天地苍茫外,花发池台草莽间。  万井笙歌遗俗在,一樽风月属君闲。  遥知为我留真赏,恨不相随暂解颜。  平山堂留题  梅尧臣  蜀冈莽苍临大邦,雄雄太守驻旌幢。  相基树楹气势庞,千山飞影横过江。  峰峤俯仰如奔降,雷塘波小 双。  陆羽井苔粘瓦缸,煎铛泻顶声淙淙。  雨牙鸟 不易得,碾雪恨无居士庞。  已见宣城谢公陋,吟看远岫通高窗。  平山堂  王安石  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  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  墟落耕桑公恺悌,杯觞谈笑客风流。  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年有此不?  平山堂  苏辙  堂上平看江上山,晴光千里对凭栏。  海门仅可一二数,云梦犹吞八九宽。  檐外小棠阴蔽芾,壁间遗墨涕 澜。  人亡坐使风流尽,遗构仍须仔细观。  次韵子由题平山堂  秦观  栋宇高开古寺间,尽收佳处入雕栏。  山浮海上青螺远,天转江南碧玉宽。  雨槛幽花滋浅小,风卮清酒涨微澜。  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  同诸子泛舟平山堂酌第五泉  万时华  共泛轻舟绿树湾,遥从北郭问平山。  烟云似挟川原动,鱼鸟俱亲水石间。  细品名泉共草坐,偶寻遗碣识苔斑。  醉翁行处残阳古,多少游人日往还。  早春泛舟至平山堂分韵  曹寅  (一)  遨头吟兴未嫌劳,城脚淮流绿满壕。  恰趁扬人看新水,红桥正月上轻 。  (二)  柳条风劲尚无尘,谁筑渔庄作近邻。  笑指林皋簇鞍马,早梅空赚路边人。  (三)  倚天栏槛极空明,吴楚风烟画不成。  漱罢寒泉无一语,竹舆归去有钟声。  平山堂  程梦星  欧公到处为斋堂,扬州结构依蜀冈。  政清俗化有余暇,簿书不遣妨清狂。  眼前突兀非旧屋,兴颓举废无时荒。  诗词下笔妙一世,和者杰手皆苏王。  至今文士胜游集,春秋排日提壶 。  四言过客偶信宿,好名亦必停游缰。  雄楼杰阁满天地,斯堂不与衡低昂。  山平水远妙蕴藉,略如欧老行文章。  南徐北固隔乡县,凭君眼力收江光。  夷画舫更何所,倚栏怀古山风凉。  谷林堂  苏轼  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  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风初。  我来适过雨,物至如娱予。  稚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  老槐苦无赖,风花欲填渠。  山鸦争呼号,溪蝉独清虚。  寄怀劳生外,得句幽梦余。  古今正自同,岁月何必书  平楼  汪楫  平楼高十尺,登眺意 然。  绿鱼船上,山晴古堞边。  非是人迹少,当午磬  12  词  扬州慢·淮左名都  【南宋】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华堂何夕梦熊罴,卫氏如今有一儿。三日悬弧应是喜,十年结实未为迟。预知驷马门闾盛,暗想天麟骨法奇。曾忝门墙摄齐者,待看孔鲁学闻诗。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53/poem_266045.shtml
妖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故人何处教吹箫。等等很多的
忆扬州 年代:唐代 作者: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7,杜牧赠别赏析

杜牧此诗,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真俊爽轻利之至。别情人不用一个“你(君、卿)”字;赞美人不用一个“女”字;甚至没有一个“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尽得风流”。语言空灵清妙,贵有个性。
赠别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译文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  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  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赏析此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这一句。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是将花比女子。“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袅者,当尤为可爱。所以“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这里的比喻不仅语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来,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说它新颖独到是不过分的。一切“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之类比喻形容,在这样的诗句面前都会黯然失色。而杜牧写到这里,似乎还是一个开始,他的才情尚未发挥尽致。  当时诗人正要离开扬州,“赠别”的对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的歌妓。所以第三句写到“扬州路”。唐代的扬州经济文化繁荣,时有“扬一益(成都)二”之称。“春风”句意兴酣畅,渲染出大都会富丽豪华气派,使人如睹十里长街,车水马龙,花枝招展。这里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云。“珠帘”是歌楼房栊设置,“卷上珠帘”则看得见“高楼红袖”。而扬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帘,所有帘下不知有多少红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帘总不如”!不如谁,谁不如,诗中都未明说,含吐不露,但读者已完全能意会了。这里“卷上珠帘”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总不如”的结论更形象,更有说服力;而且将扬州珠光宝气的繁华气象一并传出。诗用压低扬州所有美人来突出一人之美,有众星拱月的效果。《升庵诗话》云:“书生作文,务强此而弱彼,谓之尊题。”杜牧此处的修辞就是“尊题格”。但由于前两句美妙的比喻,这里“强此弱彼”的写法显得自然入妙。  杜牧此诗,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真俊爽轻利之至。别情人不用一个“你(君、卿)”字;赞美人不用一个“女”字;甚至没有一个“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尽得风流”。语言空灵清妙,贵有个性。
赠别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译文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   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   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赏析 此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这一句。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是将花比女子。“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袅者,当尤为可爱。所以“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这里的比喻不仅语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来,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说它新颖独到是不过分的。一切“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之类比喻形容,在这样的诗句面前都会黯然失色。而杜牧写到这里,似乎还是一个开始,他的才情尚未发挥尽致。   当时诗人正要离开扬州,“赠别”的对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的歌妓。所以第三句写到“扬州路”。唐代的扬州经济文化繁荣,时有“扬一益(成都)二”之称。“春风”句意兴酣畅,渲染出大都会富丽豪华气派,使人如睹十里长街,车水马龙,花枝招展。这里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云。“珠帘”是歌楼房栊设置,“卷上珠帘”则看得见“高楼红袖”。而扬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帘,所有帘下不知有多少红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帘总不如”!不如谁,谁不如,诗中都未明说,含吐不露,但读者已完全能意会了。这里“卷上珠帘”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总不如”的结论更形象,更有说服力;而且将扬州珠光宝气的繁华气象一并传出。诗用压低扬州所有美人来突出一人之美,有众星拱月的效果。《升庵诗话》云:“书生作文,务强此而弱彼,谓之尊题。”杜牧此处的修辞就是“尊题格”。但由于前两句美妙的比喻,这里“强此弱彼”的写法显得自然入妙。   杜牧此诗,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真俊爽轻利之至。别情人不用一个“你(君、卿)”字;赞美人不用一个“女”字;甚至没有一个“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尽得风流”。语言空灵清妙,贵有个性。
赠别开放分类:朦胧诗、古诗、杜牧、舒婷zèngbié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韵译】: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文学艺术要不断求新,因陈袭旧是无出息的。即使形容取喻,也贵独到。从这个角度看看杜牧《赠别》,也不能不承认他做诗的“天才”。【赏析】此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这一句。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显然是将花比女子。“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袅者,当尤为可爱。所以“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这里的比喻不仅语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来,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说它新颖独到是不过分的。一切“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之类比喻形容,在这样的诗句面前都会黯然失色。而杜牧写到这里,似乎还是一个开始,他的才情尚未发挥尽致哩!当时诗人正要离开扬州,“赠别”的对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的歌妓。所以第三句写到“扬州路”。唐代的扬州经济文化繁荣,时有“扬一益(成都)二”之称。“春风”句意兴酣畅,渲染出大都会富丽豪华气派,使人如睹十里长街,车水马龙,花枝招展……。这里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云。“珠帘”是歌楼房栊设置,“卷上珠帘”则看得见“高楼红袖”。而扬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帘,所有帘下不知有多少红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帘总不如”!不如谁?谁不如?诗中都未明说,含吐不露,但读者已完全能意会了。这里“卷上珠帘”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总不如”的结论更形象,更有说服力;而且将扬州珠光宝气的繁华气象一并传出。诗用压低扬州所有美人来突出一人之美,有众星拱月的效果。《升庵诗话》云:“书生作文,务强此而弱彼,谓之尊题。”杜牧此处的修辞就是“尊题格”。但由于前两句美妙的比喻,这里“强此弱彼”的写法显得自然入妙。杜牧此诗,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真俊爽轻利之至。别情人不用一个“你(君、卿)”字;赞美人不用一个“女”字;甚至没有一个“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尽得风流”。语言空灵清妙,贵有个性。
这是杜牧离开扬州时为当地一位美丽的年轻歌女所写.为抒发两人离别时不舍和感伤而作. 前一首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题为“赠别”,后一首著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 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借物抒情,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

文章TAG:赠别其一  一位著名唐朝诗人写的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