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元宵的古诗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关于元宵的古诗

2,元宵节的诗句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上元夜》 (唐)崔液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唐)李商隐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宋)姜白石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张祜

元宵节的诗句

3,元宵节的古诗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元宵节的古诗

4,关于元宵的四句古诗有哪些

1、《上元竹枝词》符曾: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2、《上元夜》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3、《正月十五夜灯》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4、《江上度元宵节》袁说友 :一舟元夕卧孤村,夜半相呼了不应。说与儿曹休谇语,黄州明日买残灯。5、《元宵》赛涛:满城箫鼓元宵节,小馆灯花孤闷时。料得团圞行坐处,有人挥泪说分离。6、《偈颂一百二十三首》释祖钦 :去岁元宵节,无油不点灯。今岁元宵节,有月照危层。7、《十二月词十二首复次官汝清韵 其一》江源:人日宫中最喜晴,玉肌寒怯尚重绫。霎时又是元宵节,台谏何人论买灯。8、《京都元夕》元好问: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9、《观灯乐行》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10、《正月十五夜》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11、《诗曰》姜白石: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12、《诗曰》姜白石: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5,元宵节的诗句有哪些

1、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2、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失名《折桂令元宵》3、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4、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5、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永遇乐 落日熔金》6、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卢照邻《十五夜观灯》7、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8、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9、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10、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11、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诗日 元宵争看采莲船》12、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六首》13、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14、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观灯乐行》15、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16、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17、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18、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19、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20、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6,关于元宵节的诗句和古诗有哪些

1、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2、看灯记得年时节。——赵佶《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3、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4、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周邦彦《解语花 上元》5、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6、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 上元》7、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8、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失名《折桂令元宵》9、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10、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11、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永遇乐 落日熔金》12、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卢照邻《十五夜观灯》13、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14、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观灯乐行》15、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16、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17、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18、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19、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20、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21、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7,元宵节古诗或句子

描写元宵节的古诗有: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2、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5、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6、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7、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8、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9、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描写元宵节的句子:1、忽而烟花冲天而上,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在空中绽放。大沙河一时形成了“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壮观场面。霎时间,人们欢呼,人们雀跃,欢潮如歌!2、烟花潮之后,人们点起了许愿灯,人们将自己的许愿灯升到高高的空中,许愿灯飞的越高,愿望实现的可能就越大,人们沉浸在欢乐中……3、不觉中,夜幕下的点点彩光持续绽放,随即消失,只在眨眼间,那是炫丽的烟火,夺人眼球,也让人们唤呼、庆贺,节日的来临,元宵节。
元宵节古诗如下:1、《元夕无月》清代:丘逢甲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2、《女冠子·元夕》宋代:蒋捷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3、《正月十五夜灯》唐代: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苏轼 : 蝶恋花·密州上元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⑴上元: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因有观灯之风俗,亦称“灯节”。⑵钱塘:此处代指杭州城。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处指元宵节。⑶“照见”句:形容杭州城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景象。⑷帐:此处指富贵人家元宵节时在堂前悬挂的帏帐。香吐麝:意谓富贵人家的帐底吹出一阵阵的麝香气。麝:即麝香,名贵的香料。⑸“更无”句:说的是江南气清土润,行马无尘。唐人苏味道《上元》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⑹山城:此处指密州。⑺“击鼓”句:形容密州的元宵节远没有杭州的元宵节热闹,只有在农家社稷时才有鼓箫乐曲。社:农村节日祭祀活动。《周礼》:“凡国祈年于田租,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农神)。”王维《凉州郊外游望》:“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⑻“昏昏”句:意谓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不仅没有笙箫,连灯火也没有,只有云垂旷野,意浓浓。垂,靠近。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时苏轼在密州。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气候、地理、风俗等方面各自的特点,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  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元宵节是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街人游人如织,男子歌啸而行,好盛装而出。难怪东坡要写月光“照见人如画”了。这还是街市的游人。至于富贵人家庆赏元宵,又另有一种排场。作者一句“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上阕描写杭州元宵景致,作者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充分展现了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  下阕描写密州上元。“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无须多着一字,便觉清冷萧索。结句“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则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  作者“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了杭州上元的热闹,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凄清。更何况他这一次由杭州调知密州,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贫穷,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而更让他感到“寂寞”,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这位刚到任年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叹。他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这里农民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让作者久久不能离去。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苏轼这首《蝶恋花》,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内容、笔墨不囿于成规,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笔亦随之,不求工而自工。此词运用了转折、反衬等章法技巧,体现出了他当时的境遇和心情。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文章TAG:关于元宵的诗句古诗  关于元宵的古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