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高中语文80首必背古诗词

白头发都长出来是有点夸张了吧~哈哈,背这些东西不能死记难背的,理解了就能慢慢记忆到 记忆知识点是最最基础不过的了

高中语文80首必背古诗词

2,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雨霖铃--柳永 声声慢--李清照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虞美人--李煜 山居秋冥--王维 从军行--王昌龄 登高--杜甫 石头城--刘禹锡 锦瑟--李商隐 静女--诗经 氓--诗经 离骚--屈原 迢迢牵牛星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陶渊明
?出师表??孔雀东南飞??荆轲刺秦王?
逍遥游 出师表
--柳永声声慢 --李清照 虞美人--李煜 山居秋冥--王维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3,中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

目录: 《诗经》 关睢 蒹葭 君子于役 汉乐府 陌上桑 曹操 龟虽寿 观沧海 蒿里行 陶渊明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饮酒(结庐在人境) 北朝民歌 木兰辞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籍 入若耶溪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王维 使至塞上 李白 渡荆门送别 行路难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崔颢 黄鹤楼 王湾 次北固山下 张旭 山中留客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杜甫 望岳 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倒孙湘 晚春 刘禹锡 秋词 酬乐天扬州初和逢席上见赠 白居易 观刈麦 钱塘湖春行 李贺 雁门太守行 杜牧 赤壁 泊秦淮 李商隐 夜雨寄北 无题 许浑 咸阳城东楼 温庭筠 忆江南 李煜 相见欢 浪淘沙 范仲淹 渔家傲 晏殊 浣溪沙 欧阳修 画眉鸟 王安石 登飞峰 http://www.scsnyz.com/qy/zyzx/Print.Asp?ID=315

中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

4,必背古诗词文

1.关雎 《诗经》 2.蒹葭 《诗经》 3.观沧海 曹操 4.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6.次北固山下 王湾 7.使至塞上 王维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 李白 9.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10.望岳 杜甫 11.春望 杜甫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6.观刈麦 白居易 17.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8.雁门太守行 李贺 19.赤壁 杜牧 20.泊秦淮 杜牧 25.夜雨寄北 李商隐 22.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23.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24.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2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26.登飞来峰 王安石 27.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2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2g.游山西村 陆游 30.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31.过零丁洋 文天祥 32.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33.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34.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35.《论语》十则 36.鱼我所欲也 《孟子》 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38.曹刿论战 《左传》 39.邹忌讽齐王讷谏 《战国策》 40.出师表 诸葛亮 41.桃花源记 陶潜 42.三峡 郦道元 43.杂说四 韩愈 44.小石潭记 柳宗元 45.陋室铭 刘禹锡 46.岳阳楼记 范仲淹 47.醉翁亭记 欧阳修 48.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49.爱莲说 周敦颐 50.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这是新课标中规定的 不过有些可以不背的

5,高考要求必背古诗文篇目

高考要求必背古诗文 http://wl.zxxk.com/Soft/727869.html这里有得下载,我刚给你注册了一个账户,a4836313,密码也是这个,登录后就可以下载了
<考试大纲》规定的常见名篇1 文言文《论语》10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逍遥游》《劝学》《曹*论战》《出师表》《桃花源记》《三峡》《师说》《陋室铭》《阿房宫赋》《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记成天寺夜游》《赤壁赋》《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节选)》2 诗词曲《关雎》《蒹葭》《氓》《离骚》《观沧海》《饮酒*结庐在人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次北固山下》《使至塞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蜀道难》《望岳》《春望》《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钱塘湖春行》《观刈麦》《琵琶行》《雁门太守行》《赤壁》杜牧 《泊秦淮》《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锦瑟》《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登飞来峰》《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游山西村》《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千古江山》《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那个提问的谁谁谁 你也太没数了,这么弱智的问题也提问
劝学》、《邹忌讽齐王纳谏》、《屈原列传》、《陈情表》、《滕王阁序》、《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

6,有谁知道高中必背的古诗词给讲个连接

高中必背生古诗文40篇包括氓、离骚、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国田居、山居秋暝、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兵车行、蜀相、客至、登高、登岳阳楼、石头城、琵琶行并序、李凭箜篌引、过华清宫、锦瑟、菩萨蛮、虞美人、雨霖铃、桂枝香、念奴娇、鹊桥仙、声声慢、书愤、永偶乐、扬州慢并序、长亭送别、逍遥游、劝学、屈原列传、陈情表、滕王阁序、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 全都在里面了,打字累啊,正好有这本书.高考,不容易呀.加油!
高中必背古诗词集锦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你同销万古愁。评析:  这是一首极为豪放的咏酒诗,诗人的狂醉之态与句俱出,几乎能让人闻见阵阵酒香。而吟诵数度,倾泻又会感到有悲壮之气隐伏其中,狂放之中并不缺乏深沉。《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本诗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诗题“锦瑟”,既是取首句开头两字为题,又含有以琴瑟喻夫妇之义。首联叹华年之易逝,思旧而神伤;颔联借庄生、望帝故事,写出生离死别的无穷之悲;颈联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既追忆忘妇生前的明眸、美色和悲欢离合之情,又隐写现在已是可望而不可及、幻灭不可复追之痛;尾联言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才感到无穷怅恨,即在当时已是令人不胜怅惘,语意沉痛之极。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两句咏叹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话是杜甫咏史诗中传诵千古的绝唱,这是为诸葛亮发出的哀歌,也写尽了中华民族多少英雄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据说宋朝抗金名将宗泽死前曾吟杜甫此两句诗,可谓千载而下,英雄同泪。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意境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 “无我之境”两种。诗到境界全出,韵味别具,便总有其寄于诗中的主观色彩。唐代著名 诗人王维的这首山水诗,向来被众家誉为“无我之境”的典范。它写的是宁静、安谧、恬淡的境界,内净外静,烘托出一种远离人世、寄情山水的氛围。静,是环境、景物的客观状态;净,是心灵、欲念的主观愿望。秋天的美景给人以心灵的沉静,性灵的超脱。所以,本诗历来被后人推重。 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作者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一带)时所写。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明代胡应麟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紧扣夔州特定环境。首联对起,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中自对,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奇妙无比。颔联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情怀,透过沉郁苍凉的对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四句诗闻与见,山和水,两两间隔,妙语天成。后四句写登高时触发的感慨,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颈联从纵(时间、“百年”)、横(空间、“万里”)两方面着手,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使人深深感到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脉搏,并和上联的“无边”、“不尽”,在意境上互为呼应。尾联也以对作结,并分承五六两句,盖久客则艰苦备尝,多病则潦倒日甚,所以白发频添,酒杯难举,同时点出了此时艰难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7,高中必背古诗文

首先,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和方法,概括地说,就是诵读、理解、背诵 。诵读、理解、背诵,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所谓诵读,朱自清先生曾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老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由此可以看出,在诵读教学中,除掉老师的范读外,学生所要作的就是“跟着读”、“练着读”、“背诵”和“看着书(读)”,换句话说,诵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探究的学习过程。 这当中,读是关键。读,首先要听老师范读。从老师的范读中应该领悟些什么,请看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讲课: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于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章的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所蕴藏着的意义,都要通过朗诵表达出来。而学生在听老师的范读中,也正要获得对文章的这方面的最初的也是最直观的印象和认识,从而激发起自己诵读的欲望,以达到进一步“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目的。 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文字所蕴藏着的意义等等,不是一下子就读得出来的,它是学生在不断地听范读、跟着读、练着读的诵读过程中逐步体会、领悟、感知得来的。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读音正确。这是由于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课文注释中对这一些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这里要着重提一提“破读”的问题。所谓“破读”,就是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如“衣”用作名词时读yī,用作动词(穿衣)时读yì;“食”在表示吃时读shí, 在表示给人吃时读sì。不过现在有的破读音已经进入现代汉语中,一般字典也已有注明,如美好的“好”(形容词)读hǎo,爱好的“好”(动词)读hào,难易的“难”(形容词)读nán,灾难的“难”读nàn等等。而有些破读现在已不加特别区分,如叶公好龙的“叶”,旧读shè,现在可以读为yè了。掌握破读,对辨析词性词义,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要注意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了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这要在对词句含义理解的训练中,通过诵读来实现。 此外,还要注意读出语气、读出语势,等等。 实际上,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至可以背诵的学习过程。 我们不赞成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搞繁琐的语法分析,机械的诵记名词术语,也不主张呆板的所谓字字落实、句句落实。我们主张学习文言文,要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领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最后达到将文言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个部分。 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诵读、识记、理解是同步进行的。我们所说的对文言文的理解,主要是指对文章内容上的整体的领会、把握。这种领会和把握应当:①着眼于全篇的内容;②着眼于文意的沟通;③着眼于文章的篇章。至于背诵,这也是由于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字词的识记,词句含义的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都要靠熟读成诵才能做到。而且,语言文字的学习,概念和规则并不是最重要的,不是记住了规则就能说话、写作、阅读;语言学习是先实践、运用,然后理解。因而语文学习需要背诵,而文言文的学习则更强调背诵了。 能够“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靠背诵量的不断积累。因此,新修订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都对背诵作了量的规定。其中,小学背诵古诗词80首,初中背诵文言文20篇、古诗词50首,高中背诵古文20篇、诗词曲50首。这样一些篇目全部诵读至背诵,烂熟于心,达到上述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不会有困难的。 我们提倡阅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要能基本上做到当堂背诵。背诵当然还要讲究方法。我过去曾总结过的组块性记忆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意义组块:按文章意义分段组块记忆的方式;纲要组块:应用层次内容提纲组块记忆的方式;关键词句组块:通过关键词句组块来掌握文章大意、纲要,又反过来根据它们去掌握词句的识记方式;节缩句式组块:将句子节缩为短语组成组块识记单位的方式;此外,还有句群中心句组块,关联词语组块等等。限于篇幅,不展开论述。 背诵还要靠不断刺激、强化。丰子恺先生告诫子女读书,讲究一个“读”法。读字的繁体笔画是22画,因此,他要求每篇诗文都须读22遍。这样就能口熟心熟,历久不忘。过去私塾读书讲究“复背”,就是每熟读一文后,都要再把前面所学拿来复诵一次,即,读第2文,要1--2文复读,读第3文,要1--3文复读,余类推。我们或许可以把这些斥之为 “死” 读书,但我们不能排除掉这种于读书的执着精神和强化记忆的合理方式。而且在青少年阶段利用得天独厚的记忆力,熟读成诵若干篇章,奠定满腹经纶的基础,也正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其次,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这只能说是最基本的要求,关键有以下几点:①指出了重点掌握的基础知识的三个方面: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②作了最基本的量的规定:150个实词、18个虚词、重要的句式;③强调了“在课文中的用法”的方向。 知识的积累和掌握,要在诵读中进行。要强调指出的是,不论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还是文言句式,都不能孤零零地背解释、记术语,而应该把字、词、句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诵读课文并对课文中典型例句的理解、掌握,达到重点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目的。掌握词、句基础知识,是诵读古诗文的需要,而熟读成诵一批古诗文后,其词、句的一些基本用法,也都涵盖其中了。这样一来,只要看到某词某句式的时候,马上在记忆中就会现出典型的例句来。如读到《兰亭集序》“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字怎么讲,即使是课文没有注释,或者有注释而不去看,马上联想到《愚公移山》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若孀妻弱子”,这三个“曾”用法相同,都是加重了后面“不知”、“不能”、“不若”的否定语气,可用现代汉语中“还”、“简直”、“竟然”等副词来表达,意思十分显豁。熟能生巧以后,就没有了这种转换过程,而完全是一种应付裕如的状态。久而久之,也就凝固成了个人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了。 学习文言文,还要具备一些必要的历史文化知识,这对于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知本探原都有好处。历史文化知识细分起来很多,基本的如天文地理、岁时节日、礼仪制度、职官沿革、学校科举、典籍宗教、科学技术、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及其它等等。这些大纲中虽然未作明文规定,但我们在阅读相应的古诗文时,课文注释中都有介绍和说明,有些也反映在词、句的用法里,这些,在诵读古诗文时,都要留意。 诵读古诗文,应该是十分愉悦的学习过程,穿越时空与古代志士仁人、贤者智者对话,从而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我们的民族、了解我们的历史,把历史文化的积淀化为我们自身人文素养的一部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应该是人人所渴求的,我们希望把这种渴求变为诵读的实践。

文章TAG:古诗文  高中  高中语文  语文  必背古诗文  
下一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