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一道行测资料分析题求解答

DBD。 118题中2004年比2003年进口额是减少的:9%-10%=0.09-0.10=0.01=1%
DBD

一道行测资料分析题求解答

2,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旺黔诚大树职教给大家解答!资料分析题是行测里面较难的模块,快速提分技巧其实没有太多用处,重要的是自己对于公式的灵活应用和刷题量。公务员笔试行测资料分析题如何复习?一、复习时培养“三个能力”阅读能力:考虑到资料分析材料的呈现形式,能否找到题目所需的数据、并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是尤为重要的事情。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就可以有意识地增加阅读量。并且在备考中,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列式能力:因列式能力更多体现在对题目考察理论的理解、对材料数据的把握能力上,因此在初学资料分析的时期,建议大家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来确保所接受的知识是准确且符合当前学习阶段的。此阶段的重点即在于夯实理论基础,边学边练、边练边学,为后续巩固和冲刺阶段打好根基。而当基础理论阶段之后,建议大家选取合适的,有计划、有阶段地进行刷题巩固。计算能力:为了提高考场上的做题速度,建议大家在备考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基本计算能力(如两位数/三位数之间的加减法、两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多位数除两位/三位数等)。并且由于从近几年看,国考更加重视解题技巧,大多题目只需估算即可。因此在提升自己基本计算能力的同时,针对不同的计算形式,学习一定的估算技巧,进一步提升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二、保持刷题节奏资料分析和图形推理板块,都是比较依赖于做题的敏感度。某天猛刷300题,然后若干天摆烂一题不做,效果远不如每天、连续刷50题,刷6天。所以不少同学喜欢某段时间猛刷资料分析,正确率的确会有大幅度提升,但是放一段时间不做题,马上正确率下降。这点相信参加过国考面试的同学会感同身受,因为几个月不学行测,等国考面试完,准备省考时会发现,刷题手生,一夜回到解放前。刷题量很重要:速度和正确率的提升,主要依靠大量刷题。对于数学基础一般、思考较慢的同学,没有上千题的刷题训练,很难靠基础得到满意分数。一是靠刷题,磨炼速算方法。不管是技术流,还是硬算破解流,都要在实践中提升熟练度。二是靠刷题,卡时间提速。从最初三四分钟一道题,到一分钟左右一道题,资料分析题目就是最好的磨刀石。我从计算慢、正确率低,到一分钟一道题,基本全对,主要是连续2个月刷穿基本资料分析题库书,总题量大概2-3千,供大家参考。选对适合的做题技巧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直除估算等“硬算暴力破解流”,一类是减少计算量的“技术流”。如果你思维敏捷,且讨厌硬算,那么选择减少计算量的“技术流”。如果你方法运用不熟练,不怕大量加减乘除,那么选择直除估算等“硬算暴力破解流”。我刚开始也非常痴迷各种“技术流”,不仅可以减少计算量,还可以各种炫技,甚至直接看出答案选项。后来发现,“技术流”的方法都有使用条件,不是每道题都可以用。而且我个人思维速度并不快,在紧张状态下,就经常想不到技术流”的方法,反而下意识地选择自己最擅长的直除。从做题时间角度看:“硬算暴力破解流”=思考时间少+计算时间多“技术流”=思考时间多+计算时间少如果思维不够快速,不妨选择“硬算暴力破解流”,只要通过大量练习加减乘除等计算方法,就可以压缩计算时间。换句话讲,如果运用“技术流”不够熟练,时间上并不比“硬算暴力破解流”更快,还容易算错。总结错题资料分析的错题比较好整理,要不就是算错,要不就是找错了数据,或者计算关系搞错。在分析错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出题人有意设置的“坑”,例如题目单位和材料单位不一致,数据年份不一致等等,做题的时候下意识地去提醒自己不要跳各种“坑”。熟悉材料结构熟悉材料结构是建立在大量刷题的基础上,因为资料分析的材料类型总共这么多种,例如表格、文段等等。内容是进出口等经济指标,或者医疗资源等社会资源指标。尽量做到在刷题后期,一看题目,就大概知道数据在那个文段找,在那个表格找,不会找错,对类似材料把玩得很透了,找数据往往是下意识的。以上就是旺黔诚大树职教整理的资料分析题备考内容,如果你想要了解或者学习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贵州旺黔诚大树教育官网具体了解!

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3,求助求助一道资料分析题

选项差距并不大,所以用尺子量会有很大的误差!如果是类似30%和60%这样差距较大的选项,量高度就比较实用了
我觉得这个图画的有问题,我用直尺量的长度然后计算的,做出来是6%。。。。
估算一下,很快就能算出来!05年约为18/27=66.7%,03年约为15/21.5≈70%,所以B

求助求助一道资料分析题

4,资料分析题试题题目有哪些类型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快地提升行测知识水平和应考能力,是每个有志成 公 的考生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资料分析题有哪些类型?本文是我整理的资料分析题类型,欢迎阅读。   资料分析题类型   第一类:简单题干。   这类题目在资料分析中出现的次数较多,属于比较爱考的一类题目,主要是指利用我们熟悉的公式可以直接解答的一类题目。在做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注意题干所求的时间和资料所给的时间是否一致,然后根据所考考点回顾公式,最后根据公式到材料里面查找相关数据,列出此题的式子,进行解答。   例:材料信息可知, 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292.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60.97万户,其中,企业365.1万户,个体工商户896.4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0.95万户。   问题: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所占的比重约为:   此题属于简单题干的考题,首先,看问题所求的时间(2014),和材料给出的时间(2014)是否一致,显然一致,就是求现期,可以直接利用材料中的数;然后,分析该题的考点,考察的是比重,在公式中现期比重=部分/整体;最后,根据公式到材料中找到对应部分和整体的数据,列出式子为896.45/1292.5,对该式进行估算即可。   第二类:确定前提的题干。   这类题目在做题时,第一步是关键,如果第一步就错了,后面就没办法解答,所以,确定前提正确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   材料信息:表2014年1—5月副省级城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部分软件业务收入情况   问题:2014年1—5月,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收入同比增速最快的副省级城市,该项收入约是增速最慢的副省级城市的多少倍?在做这道题目时,对于题目中要求确定的增速最快的城市和增速最慢的城市是需要根据具体的表格信息先确定的,只有确定了这个前提才能正确解答该题。   第三类:巧用过程量的题干。   这类题目在解答时属于偏难的题型,有部分考生容易出错。在做这类题目时,我们要仔细阅读材料当中给出的已知信息和题干要求的信息之间有什么联系,往往不能找到其直接联系,但是可以通过一个中间量来进行解答。   例题:材料信息可知,金融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4.5%,金融业占GDP得比重为28.4%.   问题: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多少?   这道题目属于单看问题比较简单,直接考察比重的基本公式,只要找到对应的第三产业值和GDP的值即可解答,但是材料信息里面没有直接给出数据,都是通过金融业的相关数据给出的,那可以分别用金融业的数据来表示这两个需要的量,然后进行化简,最终就可以列为28.4%÷34.5%,对此式进行估算即可。   第四类:信息查找题干。   这类题目是最简单的一类题目,属于直接送分的题目,不需要计算,只需要读懂题干本身的意思,然后直接在材料里面找相关信息就可解答,每年都会有2道左右的题目,是我们所有考生很喜欢的,一般没什么难度。   资料分析题型总结   资料分析中的题型主要包括计算类、比较类、计数类、综合分析类四大题型。   一、计算类   计算类题型是资料分析中的必考题型,在资料分析题目中所占比重最大,主要包括基期量和现期量的计算,增长量和增长率的计算、比重以及倍数计算等。   计算类题型要能够快速找到数据,计算过程中要巧妙使用各种速算技巧,结合一些常用的公式结论,如混合增长率公式、平均增长率近似公式等,快速得出正确结果。在使用速算技巧时,要根据选项中的结果,选择正确合适的速算方法,避免误用速算技巧而导致结果与正确选项偏差过大。   二、比较类   比较类题型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比较大小类,要求比较四个选项结果的大小,如题干中“排名第几的是??”、以及“最多”、“最少”、“最大”、“最小”等关键性词语,这种题型在资料分析中考查较多。第二类是排序题,当题目中出现“从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等关键性词语,   在考试中相对比较简单。比较类题型要注意运用合理的速算技巧,要把握好放大和缩小的尺度。在解题中,可以直接使用一些确定的结论,如现期量和增长率大,则增长量也大;部分的增长率大于整体,则部分占总体的比重是增加的,等等。   例:(2012年国考)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9334.3亿美元,同比增加30.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924.1亿美元,同比增长30.7%。 2010年,机电产品进口额达到6603.1亿美元,同比增长34.4%,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达到4126.7亿美元,同比增长33.2%。则在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中,下列哪一项的同比增长金额最高?( )   A。机电产品出口 B。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C。机电产品进口 D。高新技术产品进口 解析:在2010年的进出口贸易中,高新技术出口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现期量和增长率均小于机电产品进口,因此其增长量也应小于机电产品进口,由此排除B、D两项。机电产品出口的增长量为≈=2333+,机电产品进口的增长量为≈50×34.3=1715。因此,本题答案选择A项。   例:(2012年山东)2010年全国完成税收总收入73202亿元,其中增值税收入21091.95亿元,消费税收入6017.54亿元,营业税收入11157.64亿元,企业所得税收入12842.79亿元,个人所得税收入4837.17亿元。则2010年全国各项税收收入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 B。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C。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 D。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   解析:增值税收入为21091.95亿元,消费税为6017.54亿元,营业税为11157.64亿元,企业所得税为12842.79亿元,个人所得税为4837.17。从高到低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只要和选项直接对比就可得出正确答案C选项。   三、计数类   计数类题型一般是考查通过对比或者计算,找出大于或者小于某一特定数值的统计量的个数,常见于表格资料和图形资料中。针对这种题型首先根据题干要求在资料中确定有效数据,比较有效数据与题干给出的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得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例:(2012年国考)下表是2010年三大经济圈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则三大经济圈中,   2010年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几个?   解析:第二、三产业增长速度三地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第一产业增长速度只有珠三角地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四、综合分析类   综合判断题一般是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或者是错误的而一项,或者在给出的命题中判断有几个正确或者是错误,这类题目是资料分析中的必考题型之一,难度较大。对于这种题型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最简单的选项入手,从不需要大量计算的地方入手,尽量避免繁琐的计算。若遇到一个选项比较棘手的情况,应果断跳过该选项,先进行其他选项的判定,由其他选项判断正确答案,这样可以最合理的利用时间,提高做题效率。   例:(2012年国考)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972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国有企业出口总额为2343.6亿元,增长22.7%;进口总额为3875.5亿元,同比增加34.3%。   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9334.3亿美元,同比增加30.9%;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924.1亿美元,同比增加30.7%。船舶、汽车零部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船舶出口同比增长44.5%,汽车零部件出口同比增长44.1%。2010年,机电产品进口额达到6603.1亿美元,同比增长34.4%,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达到4126.7亿美元,同比增长33.2%。   下列关于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高新技术产品逆差约为800亿美元   B。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为28.5%   C。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D。船舶出口同比增长金额高于汽车零部件   解析:本题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就判断出高新技术产业为顺差,A项错误。B项计算较为复杂,可以先看C项,机电产业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C项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资料分析——首数法与取整法   (1) 首数法   首数法指的是一种通过运算结果的首位数字或前两、三位数字来确定选项的方法,常用于加、减、除法中,尤其在除法中最常用。   (2) 取整法

5,公务员考试一道资料分析题

第一题选D,B项说在高位震荡,实际上只有一个峰值还谈不上震荡,一般震荡都是在相近的间隔内出现两个以上的峰值。而D项从2004年4月后逐渐降低应该对的 第二题选D,因为第三项说2004年4月效益景气值近两年来最高,但是从四月以后仍然在增长,所以Ⅲ是错的,由此可以把A\B\C都排除掉
1题。选 B 自2004年1月,电子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呈上升势态,2004年4月达到最高,之后指数又开始回落,故选项B说法正确。 2题。选 B 电子工业的增长景气曲线与效益景气曲线趋态不一致,Ⅰ说法错误,Ⅱ、Ⅲ说法是正确的。 电子增长景气指数最高时,效益景气不一定最好,Ⅳ说法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6,公务员考试的资料分析题应该怎么做呢

资料分析十大速算技巧★【速算技巧一:估算法】要点:"估算法"毫无疑问是资料分析题当中的速算第一法,在所有计算进行之前必须考虑能否先行估算。所谓估算,是在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一般在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估算的方式多样,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多加训练与掌握。进行估算的前提是选项或者待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并且这个差别的大小决定了"估算"时候的精度要求。★【速算技巧二:直除法】“直除法”是指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或首两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直除法”在资料分析的速算当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并且由于其“方式简单”而具有“极易操作”性。“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一、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最大/小的数为最大/小数;二、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一、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二、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三、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要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根据首两位为1.5*得到正确答案为C。★【速算技巧三:截位法】所谓"截位法",是指"在精度允许的范围内,将计算过程当中的数字截位(即只看或者只取前几位),从而得到精度足够的计算结果"的速算方式。在加法或者减法中使用"截位法"时,直接从左边高位开始相加或者相减(同时注意下一位是否需要进位与借位),直到得到选项要求精度的答案为止。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为了使所得结果尽可能精确,需要注意截位近似的方向:一、 扩大(或缩小)一个乘数因子,则需缩小(或扩大)另一个乘数因子;二、 扩大(或缩小)被除数,则需扩大(或缩小)除数。如果是求"两个乘积的和或者差(即a×b±c×d)",应该注意:三、 扩大(或缩小)加号的一侧,则需缩小(或扩大)加号的另一侧;四、 扩大(或缩小)减号的一侧,则需扩大(或缩小)减号的另一侧。到底采取哪个近似方向由相近程度和截位后计算难度决定。一般说来,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若答案需要有N位精度,则计算过程的数据需要有N+1位的精度,但具体情况还得由截位时误差的大小以及误差的抵消情况来决定;在误差较小的情况下,计算过程中的数据甚至可以不满足上述截位方向的要求。所以应用这种方法时,需要考生在做题当中多加熟悉与训练误差的把握,在可以使用其它方式得到答案并且截位误差可能很大时,尽量避免使用乘法与除法的截位法。【速算技巧四:化同法】要点:所谓"化同法",是指"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将这两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化为相同或相近,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速算方式。一般包括三个层次:一、 将分子(或分母)化为完全相同,从而只需要再看分母(或分子)即可;二、 将分子(或分母)化为相近之后,出现"某一个分数的分母较大而分子较小"或"某一个分数的分母较小而分子较大"的情况,则可直接判断两个分数的大小。三、 将分子(或分母)化为非常接近之后,再利用其它速算技巧进行简单判定。事实上在资料分析试题当中,将分子(或分母)化为完全相同一般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化同法更多的是"化为相近"而非"化为相同"。★【速算技巧五:差分法】“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适用形式: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基础定义: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例如: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比如上文中就是“11/1.4代替324/53.1与313/51.7作比较”,因为11/1.4>313/51.7(可以通过“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简单得到),所以324/53.1>313/51.7。特别注意:一、“差分法”本身是一种“精算法”而非“估算法”,得出来的大小关系是精确的关系而非粗略的关系;二、“差分法”与“化同法”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化同法紧接差分法”与“差分法紧接化同法”是资料分析速算当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形。三、“差分法”得到“差分数”与“小分数”做比较的时候,还经常需要用到“直除法”。四、如果两个分数相隔非常近,我们甚至需要反复运用两次“差分法”,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但如果运用熟练,同样可以大幅度简化计算。★【速算技巧六:插值法】"插值法"是指在计算数值或者比较数大小的时候,运用一个中间值进行"参照比较"的速算方式,一般情况下包括两种基本形式:一、在比较两个数大小时,直接比较相对困难,但这两个数中间明显插了一个可以进行参照比较并且易于计算的数,由此中间数可以迅速得出这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比如说A与B的比较,如果可以找到一个数C,并且容易得到A>C,而B<C,即可以判定A>B。二、在计算一个数值f的时候,选项给出两个较近的数A与B难以判断,但我们可以容易的找到A与B之间的一个数C,比如说A<CC,则我们知道f=B(另外一种情况类比可得)。★【速算技巧七:凑整法】"凑整法"是指在计算过程当中,将中间结果凑成一个"整数"(整百、整千等其它方便计算形式的数),从而简化计算的速算方式。"凑整法"包括加/减法的凑整,也包括乘/除法的凑整。在资料分析的计算当中,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凑成"整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由于资料分析不要求绝对的精度,所以凑成与"整数"相近的数是资料分析"凑整法"所真正包括的主要内容。★【速算技巧八:放缩法】要点:"放缩法"是指在数字的比较计算当中,如果精度要求并不高,我们可以将中间结果进行大胆的"放"(扩大)或者"缩"(缩小),从而迅速得到待比较数字大小关系的速算方式。要点:若A>B>0,且C>D>0,则有:1) A+C>B+D2) A-D>B-C3) A×C>B×D4) A/D>B/C这四个关系式即上述四个例子所想要阐述的四个数学不等关系,是我们在做题当中经常需要用到的非常简单、非常基础的不等关系,但却是考生容易忽略,或者在考场之上容易漏掉的数学关系,其本质可以用"放缩法"来解释。★【速算技巧九:增长率相关速算法】计算与增长率相关的数据是做资料分析题当中经常遇到的题型,而这类计算有一些常用的速算技巧,掌握这些速算技巧对于迅速解答资料分析题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两年混合增长率公式:如果第二期与第三期增长率分别为r1与r2,那么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为:r1+r2+r1× r2增长率化除为乘近似公式:如果第二期的值为A,增长率为r,则第一期的值A′:A′=A/1+r≈A×(1-r)(实际上左式略大于右式,r越小,则误差越小,误差量级为r2)平均增长率近似公式:如果N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r1、r2、r3……rn,则平均增长率:r≈r1+r2+r3+……rn/n(实际上左式略小于右式,增长率越接近,误差越小)求平均增长率时特别注意问题的表述方式,例如:1.“从2004年到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表示不包括2004年的增长率;2.“2004、2005、2006、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表示包括2004年的增长率。“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缩小型分数”变化趋势判定:1.A/B中若A与B同时扩大,则①若A增长率大,则A/B扩大②若B增长率大,则A/B缩小;A/B中若A与B同时缩小,则①若A减少得快,则A/B缩小②若B减少得快,则A/B扩大。2.A/A+B中若A与B同时扩大,则①若A增长率大,则A/A+B扩大②若B增长率大,则A/A+B缩小;A/A+B中若A与B同时缩小,则①若A减少得快,则A/A+B缩小②若B减少得快,则A/A+B扩大。多部分平均增长率:如果量A与量B构成总量“A+B”,量A增长率为a,量B增长率为b,量“A+B”的增长率为r,则A/B=r-b/a-r,一般用“十字交叉法”来简单计算:A:a r-b Ar =B:b a-r B注意几点问题:1.r一定是介于a、b之间的,“十字交叉”相减的时候,一个r在前,另一个r在后;2.算出来的A/B=r-b/a-r是未增长之前的比例,如果要计算增长之后的比例,应该在这个比例上再乘以各自的增长率,即A′/B′=(r-b)×(1+a)/(a-r)×(1+b)。等速率增长结论:如果某一个量按照一个固定的速率增长,那么其增长量将越来越大,并且这个量的数值成“等比数列”,中间一项的平方等于两边两项的乘积。★【速算技巧十:综合速算法】“综合速算法”包含了我们资料分析试题当中众多体系性不如前面九大速算技巧的速算方式,但这些速算方式仍然是提高计算速度的有效手段。平方数速算:牢记常用平方数,特别是11~30以内数的平方,可以很好地提高计算速度:121、144、169、196、225、256、289、324、361、400441、484、529、576、625、676、729、784、841、900尾数法速算:因为资料分析试题当中牵涉到的数据几乎都是通过近似后得到的结果,所以一般我们计算的时候多强调首位估算,而尾数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因此资料分析当中的尾数法只适用于未经近似或者不需要近似的计算之中。历史数据证明,国考试题资料分析基本上不能用到尾数法,但在地方考题的资料分析当中,尾数法仍然可以有效地简化计算。错位相加/减:A×9型速算技巧:A×9=A×10-A;如:743×9=7430-743=6687A×9.9型速算技巧:A×9.9=A×10+A÷10;如:743×9.9=7430-74.3=7355.7A×11型速算技巧:A×11=A×10+A;如:743×11=7430+743=8173A×101型速算技巧:A×101=A×100+A; 如:743×101=74300+743=75043乘/除以5、25、125的速算技巧:A×5型速算技巧:A×5=10A÷2;A÷5型速算技巧:A÷5=0.1A×2 例8739.45×5=87394.5÷2=43697.2536.843÷5=3.6843×2=7.3686A× 25型速算技巧:A×25=100A÷4;A÷ 25型速算技巧:A÷25=0.01A×4例7234×25=723400÷4=1808503714÷25=37.14×4=148.56A×125型速算技巧:A×125=1000A÷8;A÷125型速算技巧:A÷125=0.001A×8例8736×125=8736000÷8=10920004115÷125=4.115×8=32.92减半相加:A×1.5型速算技巧:A×1.5=A+A÷2;例3406×1.5=3406+3406÷2=3406+1703=5109“首数相同尾数互补”型两数乘积速算技巧:积的头=头×(头+1);积的尾=尾×尾例:“23×27”,首数均为“2”,尾数“3”与“7”的和是“10”,互补所以乘积的首数为2×(2+1)=6,尾数为3×7=21,即23×27=621

7,公务员行测考试的资料分析题有些题型不难但很耗时间去做如

没有就是最后这些资料分析捞分所以前面文史的多练 练到一眼就看出答案 一题不超过一分钟 节省时间来做后面的资料分析题还有就是 数学物理方面的 一分钟之内做不出的 就跳过先把资料分析的分拿到 后面没时间了 数学物理的就蒙 反正也不怎么做得出我就是这样的 嘿嘿 基本上每次60多分吧 湖南卷 够了
学统计学的一个考生用10分钟做20道资料分析题,只错了1道题。认为费时的时候,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没有抓住窍门。整篇整篇的阅读4个小短文,能不费时么?浙江公务员考试网建议大家做资料分析题目时,从题目入手,把题干中涉及的、要求解的,拿笔画上,再往原文中找相应的数据,继续画上,画圈和线都可以。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列式求解。这么下来,大大地降低了我们的阅读量,缩短了阅读时间,时间自然节省了。

8,面试拿到材料题后该从哪些方面分析

1、审题,带着问题看材料。就好比咱们学生时代做语文的阅读理解一样,在准备材料分析题的时候,最好先浏览一遍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在阅读材料。当然,如果你只拿到材料而不知道问题的话,也可以在拿到材料的时候询问一下面试官想问的问题。  2、结合材料组织话述、既然给了材料,那必然想了解求职者对资料的理解。因此,在回答的时候一定不要脱离材料本身随意发挥。最好的办法是从资料内容中找关键点,然后根据此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有针对性的回答问题。  3、答题要观点明确,有中心点。答题的时候千万不要含含糊糊的绕圈子。资料分析题一般来由固定的标准答案,只要能说服面试官,能让他们接受你的观点,其余怎么回答完全是看你怎样理解的了。虽说题目很开放,但答题的时候也必须有中心点。怎么想的怎么说,围绕一个中心点阐述。最好能开宗明义在一开始便将你的观点显露出来。

9,公务员 资料分析估算题 求解

这个很好解答的,你只要记住这个公式就好了,当X远小于0.05的时候(1+X%)^n >1+(X%*n)明白了吗?在这里2%远远小于0.05所以适用这个公式。在做题的时候会经常出现这个公式的应用,我也是做题的时候总用所以把这个公式告诉你哦!给我加分吧!
在行测中,资料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类题型。资料分析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字、表格、图形等资料的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给出的问题中往往以计算题居多,然而,资料分析中的数据都是统计性的,数据之间本身并无直接规律,要在短时间内精确地计算出来结果往往是不容易的,但考题为四选一的选择题,也就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只要把答案能从选项中找出来就可以了。于是,在解答资料分析题目中,速算技巧就成为考生的一项必备技能。估算法为非常重要的一项速算方法。  估算法,即大约计算,是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使用的一种方法。一般在选项差异较大或被比较的数据相差比较大的情况下使用。这种计算方法虽然只经过粗略计算,但足以将各选项区别开来,得出正确选项。
1.02的多少次方都一定比1.02大0.02的多少次方都比0.02小 (1+2%)^10 > 1.02 > 1+2%*10

10,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详细一点

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一、适当试题标记   资料分析的一组材料,是由材料和5个试题组成,不像是其他部分那样,一个试题下面紧跟着4个选项,试题材料和题目的信息量并不是很大,我们只需要短暂的记忆试题即可,而资料分析由于材料的信息量很大,有些试题和材料相距比较远,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在材料中进行标记。   1、试题标记目的  上面已经说过,由于资料分析的材料,尤其是文字材料,信息量很大,而且有的试题和材料距离比较远,那此时如果我们不进行标记,就容易忘记或者记忆混乱而造成找出错误的数据,最终得到错误的答案。   对于信息量比较大的表格材料来说,由于表格的行、列比较多,如果我们不进行标记,那么很容易找错行或者列,从而找出错误的数据。   对于图形材料来说,由于数据比较凌乱,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倘若不进行任何标记,那就有可能会将这些数据“张冠李戴”。   总而言之,我们进行标记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准数据,那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标记呢?且看下面的讲解。   2、如何进行标记   不论是文字材料,还是其他材料,我们在解题的时候,都是先看试题,然后根据试题的关键词来到材料中定位,找出关键句解答,所以在做标记的时候,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对于刚开始确定出来的关键词,我们就可进行标记,把关键词用圆圈圈住或者用直线标出;   (2)然后返回到材料中寻找关键句,我们可以根据比较明显的“指标”进行跳跃性的阅读,从而找出关键句,并用直线勾画出关键句。   二、结合选项分析   不论是资料分析,还是行测的其他部分,都是给出了4个选项,那这4个选项是凭空给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如果不是,那这几个选项在设置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我们如何结合选项来解题呢?这就是本节将要讲解的内容。   1、选项特点分析   行测资料分析给出的4个选项,必然有一个正确的,其余的要么是用来迷惑你的,要么就是正确答案附近的,用来打酱油,对应资料分析而言,一般来说选项的设置也有以下几个原则(当然说的是一些计算性试题中):   一、正确选项,这个显然是必须有的;   二、最大迷惑选项,如要求2005年的值,在选项中给出2006年的值;   三、打酱油选项,这类选项一般都是和正确答案比较接近的选项,有时候会给我们的计算带来不小的麻烦。   2、根据选项选答案   这种方法一般应用在选项中的数据特点比较明显,如上个资料分析的例题,其次也可以应用在当选项中的数据比较接近时,这时由于增长率比较接近,所以基期和末期的比值是十分接近,往往选项中把这两个数据均给出来,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增长率的大小,来快速得到答案。   三、重点回顾主要概念   资料分析中的计算型概念考查频率较高,比如:同比与环比、百分数与百分点、比重、倍数与翻番、平均数、年均增长率等,对于这些概念,要重点回顾其定义与列式方法,并注意相近概念间的差别。其中,百分数与百分点这两个概念,在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且最容易混淆,要结合例题重点关注。   四、重点关注速算技巧   资料分析计算量大,在时间非常紧张的考试中,合理运用速算技巧对于考试获取高分至关重要。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广大考生在这段时间里,可以抽出时间重点关注以下简化技巧、计算技巧:乘除转化法、分子分母比较法、年均增长率的简化算法、尾数法、首数法、范围限定法、数字特性法、运算拆分法。在复习时,要注意其适用条件和使用要点。   五、把握常见题型应对策略   针对不同的命题特点技巧解题是考生快速攻克资料分析堡垒的基本功之一,对资料分析中常见的命题形式如计算题、查找排序题、计数题、综合分析题等要重点关注。并相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计算题:整合数据关系,正确化简计算,根据涉及数据和选项的特点判断是否可以使用计算技巧,选择正确的计算技巧快速解题。   查找排序题:找到相关数据,在对要排序的数据进行计算时,要注意运用合理的计算技巧,把握好放大和缩小的程度,通常可以对数据两两组合先进行比较,再进行下一步讨论。   计数题:认真阅读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在资料中确定有效数据,比较有效数据与题干给出的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注意避免多数、漏数、重复计数。   综合分析题:一般要从整个材料中撷取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答案。考生在分析时,可以从最容易计算或分析的选项入手,逐一排除。   六、必考三大增长率公式   复合增长率的公式为r=(1+r1)(1+r2)-1=r1+r2+r1×r2;   比重增减公式为(A/B)×(a-b)/(1+a),注意a为分子的增速,b为分母的增速。   倍数增速的公式为r=(a-b)/(1+b),注意a为分子的增速,b为分母的增速。   从这三个公式来看,我们在解答试题的时候,只要直接套用公式就可以快速的得到正确答案,一般来说,复合增速公式应用在相对于2003年,2005年某指标的增速;比重增减公式,主要应用在求不同年份相同指标的比重差值;倍数增速公式,则主要应用在求平均数的同比增速上面。
1、做题技巧 做题技巧其实也可以称为做题时的注意事项。在做资料分析这个模块时,很多学生觉得进展十分缓慢,可能一道题目就需要计算好几分钟,一次考试共有20-25道题目,根本无法完成。其实这是由于考生没有掌握必要的做题技巧所造成的。 做题技巧一:从不需要大量计算的地方着手。 资料分析题,并不是要求考生精确的把题目要求的答案算出来,而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选对尽可能多的题目。 【例】关于2009年4月份乘用车销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轿车销量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0万辆以上 B.SUV意外车型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比重比上月有所下降 C.MPV车型当时不受市场追捧 D。同比增长率最高的是交叉型乘用车二、 【解析】题目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需要比较复杂的计算,而其余三项都能直接从资料中得到直接验证,因此A项实际上无需计算,都可以将正确答案选出来。但很多同学在做题时,在A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在一次考试中,资料分析模块大致有40%的题目是不需要计算的,所以,一定紧紧抓住一点。资料分析的出发点是“分析”而不是计算。 做题技巧二:先易后难 “先易后难”并非仅仅只是一种做题“技巧”,更多的是一种完成行测试题的“思想”。行测考试并不是要求考生把所有题目全部做对,而是在限定的时间内选择尽可能多的正确选项。因此,“先易后难”,从最简单的部分着手便是完成整个行测试卷的一种“灵魂思想”。这一点,在资料分析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关于资料分析题中的难易程度,有以下几个基本标准:(1)题干短的题优先于题干长的题;(2)不需要计算的题优先于需要计算的题;(3)单个计算题优先于多个计算题,单个表述判定题优先于多个表述判定题;(4)容易找到原文信息的题优先于不容易找到原文信息的题。 2、速算技巧 做资料分析时,主要目的是将正确选项选出来,而不是把最终结果计算出来,因此,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速算技巧,而不是一味地计算,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根据选项的要求,要注意观察选项设置的特征,有些选项设置只要求算出第一位的数字,选项设置如A1.6,B2.6,C3.6,D4.6则只需要求第一位数字。 通常来说,在资料分析的考试中,经常用到的速算技巧包括估算法、直除法、倒除法、差分法、化同法、凑整法,等等。 对于上述的做题技巧和速算技巧,考生要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逐步积累,逐步提高,最重要的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侧重法律知识运用)、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全部为客观性试题。 公务员考试考核的内容极为繁杂,涉及到数量关系、言语理解、判断推理、常识和资料分析五大部分。无论哪个专业的考生,都很难同时擅长这五大部分的题目。因此,考生应该积极的从多方面的渠道深入了解公务员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通过网络、讲座、看书、听取已考过公务员考生的经验等多方面、多渠道掌握公务员考试的总体情况。
行测就要3步就OK了。 1、速度决定一切(做题时间) 2、复习讲求积累(海量题目) 3、放松迎接笔试(放松心态) 就这3步,考公务员靠谱,前面2步很简单,可以用中政行测竞赛平台实现,第3步有点难度,看你自己啦!
行测专项基础学习 行测白金课堂之一:《二十道题讲透数字推理》 行测白金课堂之二:《二十道题讲透数学运算》 行测白金课堂之三:《逻辑判断就这么几种方法》 行测白金课堂之四:《如何秒杀类比推理》 行测白金课堂之五:《精析图形推理典型题型》 行测重点专项练习:逻辑判断 行测重点专项练习:数字计算 行测重点专项练习:数字推理 行测重点专项练习:言语理解 行测重点专项练习:资料分析 白金一号里面的内容,自己去看

文章TAG:资料  资料分析  分析  道行  资料分析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