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凡四训的全部内容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xPtERiURgC8yBNZ78VJoA《了凡四训》改运学(系列)来自:百度网盘提取码: b5hu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 b5hu《了凡四训》是古代著名劝善书,作者是明朝著名官员、思想家袁黄。全文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分四个部分来讲解如何改变命运。作者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

了凡四训的全部内容

2,了凡四训全文

《了凡四训》原文 袁了凡(明) 第一篇:立命之学(说明人的命运是可靠自己创造,而不是被命数所束缚。 )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 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 第二篇:改过之法(从小的过失起改过,那自然便不会犯下大的过错。 )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 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第三篇:积善之方(多做善事帮助别人,善事积多了,命运自然也有所改变。 ) 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昔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 孔子称舜之大孝,曰:「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皆至论也。 试以往事徵之。 第四篇:谦德之效(与人相处,待人要谦虚,从中学习,自然便有进步。 )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 扩展资料: 《了凡四训》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给自己儿子写的告诫书。 全书共四个章节,包含了儒家、佛家、道家三家学说,并被后世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奇书”。 曾国藩在读了《了凡四训》后,对袁了凡推崇备至,并将这本书列为子侄必读的“人生智慧书”。 在这本书中,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诫儿子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 书中的谆谆教诲,对于生活在浮躁喧嚣当下的我们,意义尤为明显。

了凡四训全文

3,了凡四训原文及翻译

《了凡四训》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壬辰岁,予入觐,晤夏建所,见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归而告颤消友人曰:“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矣。”及开榜,果中式。江阴张畏岩,积学工文,有声艺林。甲午,南京乡试,寓一寺中,揭晓无名,大骂试官,以为眯目。时有一道者,在旁微笑,张遽移怒道者。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张怒曰:“汝不见我文,乌知不佳?”道者曰:“闻作文,贵心气和平,今听公骂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道者曰:“中全要命;命不该中,文虽工,无益也。须自己做个转变。”张曰:“既是命,如何转变?”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张曰:“我贫士,何能为?”道者曰:“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你如何不自反而骂试官乎?”由此观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翻译:壬辰年我入京城去觐见皇帝,见到一位叫夏建所的读书人,看到他的气质,虚怀若谷,毫无一点骄傲的神气,而且他那谦虚的光采,就像会逼近人的样子。我回来告诉朋友说:凡是上天要使这个人发达,在没有赐予他福气时,一定先启发他茄桥知的智慧,这种智慧一开发,那就使浮滑的人自然会变得诚实,放肆的人也就自动收敛了,建所他温和善良到这种地步,是已开发了智慧了,上天一定要赐他的福了。等到放榜的时候,建所果然考中了。江阴有一位读书人。名叫张畏岩,他的学问积得很深,文章做得很好,在许多读书人当中,很有名声。甲午年南京乡试,他借住在一处寺院里,等到放榜,榜上没有他的名字,他不服气,大骂考官,眼睛不清楚,看不出他的文章好。那时候有一个道士在旁微笑,张畏岩马上就把怒火发在道士的身上。道士说:你的文章一定不好。张畏岩更加的发怒说:你没有看到我的文章,怎么知道我写得不好呢?道士说:我常听人说,做文章最要紧的,是心平气和,现在听到你大骂考官,表示你的心非常不平,气也太暴了,你的文章怎么会好呢?张畏岩听了道士的话,倒不觉的屈服了,因此,就转过来向道士请教。道士说:要考中功名,全要靠命,命里不该中,文章虽好,也没益处,仍不会考中,一定要你自己改变改变。张畏岩问道:既然是命,怎样去改变呢?道士说:造命的权,虽然在天,立命的权,还是在我;只要你肯尽力去做善事,多积功德,什么福不可求得呢?张畏岩说:我是一个穷读书人,能做什么善事呢?道士说:行善事,积功德,都是从这个心做出来的。只要常常存做善事,积功德的心,功德就无量无边了。就像谦虚这件事,又不要花钱,你为什么不自我反省,自己工夫太浅,不能谦虚,反而骂考官不公平呢?张畏岩听了道士的话,从此以后就压低一向骄傲的志向,自己很留意把持住自己,勿走错了路,天天加功夫去修善,天天加功夫去积德。后来果然考中了第一百五十名。从上面所讲的看来,举头三尺高,一定有神明在监察着人的行为。因此,利人、吉祥的事情,都应该赶快的去做;凶险、损人的事,应该避免,不要去做,这是可以由我自己决定的。只要我存好心,约束消带一切不善的行为,丝毫不得罪天地鬼神,而且还要虚心肯迁就,使得天地鬼神,时时哀怜我,才可以有福的根基,那些满怀傲气的人,一定不是远大的器量,就算能发达,也不会长久地享受福报。稍有见识的人,一定不肯把自己肚量,弄得很狭窄,而自己拒绝可以得到的福,况且谦虚的人,他还有地方可以受到教导,那么得到的善行,就没有穷尽了。尤其是读书、做学问的人,一定所不可缺少的啊!古人有几句老话说:有心要求功名的,一定可以得到功名;有心要求富贵的,一定可以得到富贵。一个人有远大的志向,就像树有根一样;树有根,就会生出丫枝花叶来。

了凡四训原文及翻译


文章TAG:了凡四训  全文  全部  内容  了凡四训全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