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校训二卦象辞的启示

清华校训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其内容非常典雅和深刻。清华校训出自《周易》中的“二卦象辞”,其中包括了“至诚之道”和“至明之学”,成为清华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目标。下面,我们将以“清华校训二卦象辞的启示”为题,探讨清华校训的深刻内涵和启示。

一、 至诚之道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厚德载物”是清华校训的中心思想。它源自《周易》中“乾之初也,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八面来财,其志刚也。所以配以元,以正配以九,以刚配以太易。乾始能配天,故大有所持而盈也”。这一段话告诉我们,乾卦者,表征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品质。这就是“至诚之道”的内涵所在。在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基础上坚持信念和原则,以无比的坚韧和勇气迎接任何挑战,锤炼自己的品格,成就自己的事业。这就是清华校训至诚之道的启示。困难不可怕,关键在于要有追求的信念,才能在努力奋斗中实现自我价值,肩负起历史责任,成为一名合格的清华人。

一、 至诚之道

二、至明之学

另一方面,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自强不息”体现了清华校训至明之学的精神内涵。所谓至明,就是追求完美和卓越的境界。因此,这一精神内涵鼓舞着清华学子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和完美,以期成为长袖善舞、前赴后继的人才。通过自我不断的超越和提升,不断实现自身价值并积极回馈社会,也以此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与肩负的社会责任的担当。这就是“至明之学”的启示,这种启示贯穿于清华大学全体师生的每一个角落。

三、建设和谐社会

清华大学在长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以其教育的精神与使命,肩负着社会责任和担当。作为国家重点学府,清华大学多年以来紧紧围绕“厚德、尚志”的办学目标和“自强、不息”之学,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具有高度贡献能力、良好心理与健康品性的高素质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清华大学自然也承担起了“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清华校训中所体现的“厚德、至诚、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当代中国社会所追求的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以至诚为核心,以“厚德为本”为指导思想,传承和践行“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向着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前进,实现中国梦、人民梦的定格。

四、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长期以来,清华大学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清华校训的精神内涵中,不难发现许多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比如,思想省察、品德修炼、自我完善,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所强调的精神。清华校训从内部建德、做人处世到开拓创新、造福人类,都秉承了“取法于天地之道,长于至明至诚之学”的传统思想,凸显了清华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因此,清华大学积极倡导学生同学多学、多领略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以此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心。这是清华校训的启示之一。

以上所述,清华大学清华校训二卦象辞体现了至诚之道和至明之学的精神,是清华大学办学的基石,更是清华大学师生肩负起的历史责任的集中体现。整体来看,清华校训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着深刻的含义,颇具启示性,为清华大学的成长和发展的不断壮大、国家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不断重视、社会和谐的不断前进等方面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文章TAG:清华  校训  出自  什么  清华校训出自什么二卦象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