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郑伯克段于鄢中姜氏为何为共叔段请制而庄公不许制

制邑就是虎牢,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相传周穆王获虎为押畜于此,故名。城筑在大伾山上,形势险要,为军事重镇。公元前673年周惠王复赐郑虎牢以东地,即此。汉置成皋县。
郑庄公 非常非常阴险共叔段 纨绔子弟 没什么才能姜氏 没什么政治才能 还好牵涉其中 愚蠢

郑伯克段于鄢中姜氏为何为共叔段请制而庄公不许制

2,郑伯寤生的弟弟共叔段死于何时何地何原因

公元前722年5月,郑庄公在鄢打败其弟共叔段 至于原因,很简单,他的弟弟威胁到他的统治地位,想另起炉灶甚至是谋反让他下台。在外部支持共叔段的大臣有很多,而在内部太后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儿子希望他继位。面对这个情况,庄公只有选择平定共叔段。当然历史上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庄公故意纵容这个弟弟的野心壮大最后一举收拾掉,以体现出自己的孝道

郑伯寤生的弟弟共叔段死于何时何地何原因

3,郑伯对共叔段的扩张野心是什么态度要求2000字以上

郑庄公老谋深算,阴险狡猾。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同胞兄弟“纵其欲而使之放,养其恶而使其成”(宋人吕祖谦语,见《东莱博议》),充分暴露共叔段的“不义”。所以当姜氏“请京”,太叔“收贰”时,他都尽量满足,并驳回大臣们的建议。但当共叔段“将袭郑”时,他先发制人,一举把他赶到了“共”,绝除后患。庄公的阴险,还表现在对待母亲明显违反原则的请求(如“请京”),也不劝阻;对待弟弟的越轨行为(如“收贰”等),从不进行教育。他是有意养成共叔段的恶性。

郑伯对共叔段的扩张野心是什么态度要求2000字以上

4,郑伯克段于鄢主要说什么故事

《郑伯克段于鄢》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郑庄公在鄢地打败共叔段的历史事件。郑庄公与共叔段原本兄弟,只因共叔段在其母武姜的怂恿下,以“请制”屡行不义之事,终被郑庄公名正言顺地以“仁义之师”克之与鄢。这个故事充分说明:“多行不义必自毙”。人生在世,打败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毁灭自己的也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此,每一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去贪欲,避邪恶,戒骄横,存正气,办可为之事,做有德之人。否则,必将为人民所唾骂,为历史所抛弃。

5,郑伯克段于鄢是家庭悲剧还是政治悲剧或社会悲剧人性悲剧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是政治悲剧和家庭悲剧,最后的赢家当然是庄公
你好!悲剧吗?如果应要说的话 只能说是人性的..段叔的野心.. 庄公母亲的偏心.. 还有郑庄公的"黑心" - -|如有疑问,请追问。

6,共叔段是哪里人

当然是郑国人.后来封于京(在现在河南省荥阳县东南),也可以说是郑国京地人氏了,实际上人称其为"京城大叔"(见《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是个怎样的人,根据我的见解,可以说他是这样一个人:1 被母亲宠坏了的人。2 贪心不足的人。3 野心极度膨胀的人。4 任性、不顾后果的人。5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或者说谋略较差的人。6 无孝悌之心的人。7 眼光短浅的人。8 有一定号召、领导能力的人。9 有实干力的人。10 执着于人生目标的人。11 个性坚毅,意志坚强的人。12 有理想,有抱负的人。13 有胆量,敢作敢为的人。
bi zhi

7,1郑庄公与共叔段兄弟俩最终以兵戎相见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称郑伯,即打败共叔段的是郑伯,而郑伯是共叔段的哥哥。也就是说是哥哥打败了弟弟。如果这样理解,那么问题就不是其它的了,而是哥哥姑息其恶,不早为之所,弟弟作乱了,一心要杀死弟弟。第二,称共叔段,而不称共叔段为弟,是因为共叔段没有尽到弟的的义务.而且,预谋着夺取哥哥的君位.第三,共叔段实际上是出奔到共了,但没有说共叔段出奔,而是说郑伯克段.克这个词是用在国与国、君主与君主的交战时的用语。用这个词,一方面,说明了共叔段的强大,就如另一诸侯一般;另一方面又表示了郑庄公,意在取走弟弟性命的意志。
原因:1。政权的分化,2.郑庄公才继位,权利不稳固。3.姜氏权利过大。2.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中的矛盾激化。 历史教训:1.封建制度的弊端性(这个大多历史题都用得上)2.一个先进制度在代替落后制度时会遇到很多矛盾问题

文章TAG:郑伯  共叔段  郑伯克段  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共叔段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