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大静摩擦力怎么算

f=μN,μ是静摩擦系数

最大静摩擦力怎么算

2,在物理学中请问一下关于静摩擦力的计算工式是 搜

我们用公式 F=μN 求出来的都是滑动摩擦力,我高中的物理老师曾经和我们说过,最大静摩擦力约等于最小滑动摩擦力,但是他们两个并不是相等的。比如你推箱子,在箱子介于滑动和静止之间的状态时,物体没有滑动摩擦力,但是有最大静摩擦力,这时就要用受力分析来求出最大静摩擦力了。

在物理学中请问一下关于静摩擦力的计算工式是  搜

3,高一静摩擦力公式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Ff=μ*Fn Ff:摩擦力 μ:摩擦系数 Fn:压力

高一静摩擦力公式

4,最大静摩擦力怎么求

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一样,和材料表面性质、材料间压力有关,一般来说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至于大多少,目前没有一个普适的公式来计算各种材料的最大静摩擦力。 你可以通过实验来了解某种或两种材料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实验方法:用力拉物体,并实时记录拉力,你会发现拉力逐渐增加,到某一峰值后突然下滑,而这时物体开始运动了。你所记录到的峰值就是最大静摩擦力。

5,摩擦力公式的详细介绍

(1)滑动摩擦力:f=N   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第一个说法是错的。你能推动木箱,说明你用的推力大于木箱的最大静摩擦,但箱子本身是不动的,所以箱子还是具有静摩擦,并不具有滑动摩擦。动还是没动,动属于动磨察,不动就属于上面朋友的说法 第二个说法是片面的,你推不动箱子,是因为你用的推力小于或等于箱子的最大静摩擦,所以推不动,箱子是具有静摩擦 3.下面我让你明白什么是动和静。 摩擦力 一、要点内容 1.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 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2)物体之间产生摩擦力必须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物体间相互接触、挤压 第二,接触面不光滑 第三,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3)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时要明确. 第一.摩擦力是在两个物体互相接触时才可能产生.接触了要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经发生了相对运动, 这时才会产生摩擦力. 第二.摩擦力是成对出现的,甲、乙两物体接触并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这时甲对乙产 生了摩擦力作用,同时乙对甲也有了摩擦力作用. 第三.摩擦力有静摩擦和动摩擦两种.两物体接触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没有相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就叫 静摩擦力.如果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就叫动摩擦力. 第四.物体接触时的相对运动.可能是滑动,也可能是滚动,所以摩擦力可能是滑动摩擦力,也可能是滚 动摩擦力. 第五.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是指物体处于要动而未动的状态,此时物体间仍是相对静止的,所以不能 认为静止的物体就不会受到摩擦力;相反,运动的物体不一定就受到摩擦力作用.例如,物体A和B叠在一起 以相同的速度沿水平面作匀速直线运动,虽然两物体都在运动,但由于物体A和B的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 相同,它们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所以两物体间没有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 (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2)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的实验: 实验时为什么要用弹簧秤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是因为弹簧秤测出的是拉力大小而不是摩擦力大 小.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和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就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两 力平衡的条件,拉力大小应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所以测出了拉力大小也就是测出了摩擦力大小. 大量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 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滑动摩擦力是阻碍相互接触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不一定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 力,它也可能是使物体运动的动力,要清楚阻碍“相对运动”是以相互接触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的.“物体 运动”可能是以其它物体作参照物的.如:实验中在木块上放一个砝码,用弹簧秤拉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 时,砝码是由于受到木块对它的静摩擦力才随木块一道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具体情况是:当木块受到拉力 由静止向前运动时,砝码相对于木块要向后滑动,木块就给砝码一个阻碍它向后滑动的摩擦力,这个摩擦 力的方向是向前的.所以砝码相对于木块没有滑动,这时的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快慢无关,与物体间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5)研究实际问题时,为了简化往往采用“理想化”的做法,如某物体放在另一物体的光滑的表面上,这 “光滑”就意味着两个物体如果发生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没有摩擦.
太长了
鞋底的纹路是增大摩擦力静摩擦是用手抓瓶子
f=umg 这是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者达到最大静摩擦力,而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才可以将静摩擦力用umg计算 。一般的静摩擦力是通过 受力分析来计算的, 通过分析物体的 运动状态,如匀速,静止,加速,等来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和大小。三角形法则是矢量合称或者分解的一个法则,原理和平行四边形法则相同, 比如将 重力分解 为沿着斜面的下滑力和垂直斜面的压力 利用三角形法则 ,比平行四边形简单。三角形法则一般是在对 改变系统 求某一个力的大小改变使用的,比如 动过定滑轮来拉某一个物体通过三角形法则 画力的示意图, 还有 某些类型的题目是 矢量三角形 和 几何三角形相似 来求解 。 还有 一些小的知识点: 一对静摩擦力做的功 代数和为 0 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功代数和 为 摩擦生热 运用动能定理时, 参考系一般为地面,不可随意更改。传送带问题 要注意 速度相等 , 当 放在传送带的物体与原物体速度方向相同 但传送带的速度大 那么相对位移 是 传送带的位移 减去 物体的位移 ,当放在传送带的物体与原物体速度方向相反 那么相对位移要 传送带的位移 加 物体的位移。好了 ,其实我认为学习 物理选修3-5 对一些牛顿定律的题 大有帮助 运用 动量守恒 ,动量守恒定律等可以迅速求解。 祝你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别 复 制 老 子 的 拿 来 行 吗 ,不 懂 物 理 学 就 别 迷 惑 人 家 !

7,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

高一物理公式第一章 力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3. 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第二章 直线运动1.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2.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3.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4.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5.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2.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3. 超重与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第四章 物体平衡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第六章 万有引力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2.万有引力定律:F =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说明:①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
已解决问题 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求高一物理必修2圆周运动的所有公式 [ 标签:物理,高一 必修,圆周运动 ] 一定要全,而且易懂,越易懂越高分,匿名 回答:1 人气:1 解决时间:2010-03-25 18:40 满意答案
物理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一、 基本概念1、 质点2、 参考系3、 坐标系4、 时刻和时间间隔5、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6、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7、 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分类 平均速度: 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 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8、 加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定义: (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二、 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1、x—t图象(即位移图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2、v—t图象(速度图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2、纸带分析;(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3)、可计算出加速度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 基本关系式v=v0+atx=v0t+1/2at2v2-vo2=2axv=x/t=(v0+v)/2二、 推论1、 vt/2=v=(v0+v)/22、vx/2= 3、△x=at2 { xm-xn=(m-n)at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2)、求解运动学问题时一般都有多种解法,并探求最佳解法。三、两种运动特例(1)、自由落体运动:v0=0 a=g v=gt h=1/2gt2 v2=2gh(2)、竖直上抛运动;v0=0 a=-g四、关于追及与相遇问题1、寻找三个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两物体速度相等是两物体有最大或最小距离的临界条件。2、处理方法:物理法,数学法,图象法。五、理解伽俐略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第三章 相互作用一、 三种常见的力1、 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2、弹力(1)、形变、弹性形变、定义等。(2)、产生条件:(3)、拉力、支持力、压力。(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4)、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胡克定律f=kx(5)、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3、摩擦力(1)、静摩擦力: ①、产生条件 ②、方向判断 ③、大小要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2)滑动摩擦力:①、产生条件 ②、方向判断 ③、大小:f=un。也可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3)、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二、力的合成1、定义;由分力求合力的过程。2、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3、求合力的方法①、作图法(用刻度尺和量角器) ②、计算法(通常是利用直角三角形)2、 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三、力的分解1、 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2、 分解原则:按照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即已知两分力的方向)3、 把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①、 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解是唯一的)②、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是唯一的)(注意:通过作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判断)4、 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三、 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或“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一、 牛顿第一定律1、 内容:(揭示物体不受力或合力为零的情形)2、 两个概念:①、力②、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二、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不能从纯数学的角度表述)2、公式:f合=ma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要点: ①、式中f是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合力。②、矢量性 ③、瞬时性 ④、独立性 ⑤、相对性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1、 内容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①等值、反向、共线、异点 ②瞬时对应 ③性质相同 ④各自产生其作用效果3、 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异同点四、 力学单位制1、 力学基本物理量:长度(l) 质量(m) 时间(t)力学基本单位: 米(m) 千克(kg) 秒(s)2、 应用:用单位判断结果表达式,能肯定错误(但不能肯定正确)五、 动力学的两类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v0 v t x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f合 或某个分力)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1)明确研究对象。(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3)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初速度的方向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力为负。在y轴和x轴分别列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4)解方程时,所有物理量都应统一单位,一般统一为国际单位。4、分析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1)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2)分析流程图六、 平衡状态、平衡条件、推论1、 处理方法:解三角形法(合成法、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封闭三角形法)和正交分解法2、 若物体受三力平衡,封闭三角形法最简捷。若物体受四力或四力以上平衡,用正交分解法七、 超重和失重1、 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2、 超重指加速度向上(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超了ma;失重指加速度向下(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失ma。

文章TAG:静摩擦力公式  最大静摩擦力怎么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