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轻型井点布置

轻型井点降水一般用于降深不大于6m、渗透系数0.1~10m/d的地层。本案例可以沿基坑边坡上口外沿外1.5~2m范围内布置,具体间距,还要提供井径等参数。计算引用半径、基坑总出水量后,满足施工要求即可,并配合合适的泵型。

轻型井点布置

2,使用轻型井点降水地下水位线必须低于多少米

轻型井点降水适用于基坑面积不大,降低水位不深的场合。该方法降低水位深度一般在3~6米之间,基坑底面至地下水位线的距离在0.5~1.0m若之间。若要求降水深度大于6米,理论上可以采用多级井点系统,但要求基坑四周外需要足够的空间,以便于放坡或挖槽。

使用轻型井点降水地下水位线必须低于多少米

3,什么是轻型井点降水分层降还有下面的图片里的话什么意思啊

轻型井点降水深度在井点管处一般不超过6m,所以当降水深度超过6m时可以设置多级轻型井点降水。那句话的意思是先进行第一级井点降水,待地下水位下降到第二级井点设计高度以下时,再向下开挖设置第二级井点
井点管、连接管、集水总管、滤料。

什么是轻型井点降水分层降还有下面的图片里的话什么意思啊

4,轻型井点降水有哪些原理及适用范围

按正常设计施工的就是轻型井点降水,根据现场条件,为考虑成本、工期,对轻型井点进行简化,减少井点管的长度及布置密度、不做沙滤等,就是简易井点降水。
工作原理:电渗井点以井点管作负极,打入的钢筋作正极,通入直流电后,土颗粒自负极向正极移动,水则自正极向负极移动而被集中排出。本法常与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结合使用。适用范围:适用于渗透系数很小的饱和粘性土、淤泥或淤泥质土中的施工降水。

5,轻型井点降水法得工作原理是什么

轻型井点:轻型井点是沿基坑四周每隔一定距离埋入井点管(直径38--51MM,长5--7M的钢管)至蓄水层内,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停抽出,使原有地下水降至坑底以下。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的抽水,直至施工完毕。
轻型井点降水法:沿基坑四周每隔一定间距布设井点管,井点管底部设置滤水管插入透水层,上部接软管与集水总管进行连接,集水总管为φ150钢管,周身设置与井点管间距相同的φ40吸水管口,然后通过真空吸水泵将集水管内水抽出,从而达到降低基坑四周地下水位的效果,保证了基底的干燥无水。 轻型井点降水法工作原理:轻型井点沿基坑四周每隔一定距离埋入井点管(直径38--51mm,长5--7m的钢管)至蓄水层内,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停抽出,使原有地下水降至坑底以下。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的抽水,直至施工完毕。

6,请问基坑轻型井点降水的布置中井点布置宽度要比基坑长度要宽

每端宽2m。轻型井点降水方法系统组成和布置的原则:1、单排布置:当基坑(槽)宽度<6m、降水深度≯5m时可采用单排布置。井点管应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一侧,两端的延伸长度不宜小于坑槽的宽度。2、双排布置:当基坑(槽)宽度>6m时应采用。3、环型或U 型布置: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应采用环型布置(考虑施工机械进出基坑时宜采用U 型布置)。采用双排、环型或U型布置时,位于地下水上游一排的井点间距应小些,下游井点的间距可大些。如采用U形布置,则井点管不封闭的一段应在地下水的下游方向。扩展资料:井点降水应注意事项:1、轻型井点综合基价设置了安装、拆除、使用等三个子目。在编制预算时,应按安装、拆除、使用分别列项计算。2、喷射井点综合基价分别设置了不同井点深度(10m、15m、20m、25m、30m)条件下的安装、拆除、使用子目。在编制预算时,应按安装、拆除、使用分别列项计算,套用相应井点深度的综合基价子目。3、大口径井综合基价仅设置了井点深15m的安装、拆除、使用等三个子目。在编制预算时,应按安装、拆除、使用分别列项计算,套用其综合基价子目4、水平井点综合基价仅设置了井点深25m的安装、拆除、使用等三个子目。在编制预算时,应按安装、拆除、使用分别列项计算。但应注意,综合基价中材料不包括井管顶进中的后座支撑用料。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宽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轻型井点降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坑降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轻型井点降水方法系统组成和布置的原则如下:① 单排布置:当基坑(槽)宽度<6m、降水深度≯5m时可采用单排布置。井点管应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一侧,两端的延伸长度不宜小于坑槽的宽度B。② 双排布置:当基坑(槽)宽度>6m时应采用。③ 环型或U 型布置: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应采用环型布置(考虑施工机械进出基坑时宜采用U 型布置)。采用双排、环型或U型布置时,位于地下水上游一排的井点间距应小些,下游井点的间距可大些。如采用U形布置,则井点管不封闭的一段应在地下水的下游方向。
1、井点降水每天的降水深度没有固定数据,是根据土层的渗透系数、要求降低地下水位的深度及工程特点,以及选择的井点类型和设备数量进行计算得出的降水量。 2、井点设备主要包括井点管(下端为滤管)、集水总管和抽水设备等。 井点管采用φ60×5长6.0m无缝钢管。管下端配2.0m滤管,滤管采用与井点管同直径钢管,井点管和滤管之间连接钢制管箍,与集水总管连接用耐压胶管,滤管钻梅花孔,直径5mm,距15mm,外包尼龙网(100目)五层,钢丝网二层,外缠20#镀锌铁丝,间距10mm。集水总管为内径100—127mm的无缝钢管,每节长4米,其间用橡皮套管连结,并用钢箍接紧,以防漏水,总管上装有与井点管联结的短接头,间距0.8米—1.2米。

7,谁能告诉我轻型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的概念及应用范围

2.1 轻型井点降水原理   轻型井点是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一种方法,它是沿基坑四周或一侧将直径较细的井管沉入深于基底的含水层内,井管上部与总管连接,通过总管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管内不断抽出,使原有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底以下。   2.2 轻型井点布置及主要设备   根据工程地质特性和平面尺寸,井点布置成环形,如图1所示。   2.3 轻型井点系统由井点管、集水总管及抽水设备等组成。  管井井点 适用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含水层颗了较粗的粗砂卵石地层渗透系数较大且 降水深度较深一般为8 20m 的潜水或承压水地区 2 施工准备 2.1 主要机具设备 2.1.1 滤水井管:下部滤水井管过滤部分用钢筋焊接骨架,外包孔眼为1~2mm滤网,长2~3m,上部井管部分用直径200mm以上的钢管或塑料管。 2.1.2 吸水管:用直径50~100m钢管或胶皮管,插入滤水井内,其底端沉到管井吸水时的最低水位下,并装逆止阀,上端设带法兰盘的短钢管一节。 2.1.3 水泵:采用BA型或B型,流量10~25m3/h,离心式水泵或自吸泵。(管井井点的构造见图-2) 2.2 作业条件 2.2.1 具有施工所需资料,主要资料包括:施工场地平面图、水文地质勘察资料、基坑的设计资料等。 2.2.2 确定基坑放坡系数、井点布置、数量、观测井位置、泵房位置等。 2.2.3 井点设备、动力、水源及必要的材料准备完毕。 2.2.4 排水沟开挖(或接排水管),附近建筑物的标高观测及防止附近建筑物沉降措施的实施。 2.2.5 夜间施工作业时,施工场地应安装照明设施,在基坑(槽)上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安全标志。2.4 作业人员 2.4.1 现场所有作业人员在入场前须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2.4.2 电器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4.3 钳工、运转工:已经过技术培训,并接受了施工技术交底。 3 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3.2 操作工艺 3.2.1 施工测量及管井布置 3.2.1.1 根据基坑的平面形状与大小、士质和地下水的流向,降低水位深度以及成孔方式进行放线。 3.2.1.2 井中心距基坑边缘的距离,根据所用钻机钻孔方法而定。 (1)当用冲击式钻机用泥浆护壁时为0.5~1.5m。 (2)当用套管法时不小于3米。 3.2.1.3 管井间距为10~50m,降水深度可达3~5m。 3.2.2 管井井管的埋设 3.2.2.1 成孔:宜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法,即在钻机钻孔的同时,向孔内投放泥浆,护住井壁,以免地下水渗出时坍塌。 3.2.2.2 钻孔直径比管井外径大150~250mm。 3.2.2.3 井管下沉前应清孔并保持滤网畅通。 3.2.2.4 井管与土壁之间用3~15mm砾石填充作为过滤层,地面下0.5m以内用粘土填充夯实。 3.2.3 吸水系统安装 3.2.3.1 吸水管宜釆用直径为50~100mm的胶皮管或钢管,其下端应沉入管井抽吸时的最低水位线以下,并装逆止阀。 3.2.3.2 吸水管上端装设带法兰盘的短钢管一节。 3.2.3.3 吸水管上端出口与50~100mm离心泵相连。 3.2.3.4 通常每个管井单独用一台水泵,设置标高尽可能设在最小吸程处,高度不够时,水泵可设在基坑内。 3.2.3.5 当水泵排水量大于单孔管井涌水量数倍时,也可另设集水总管,将相邻的相应数量的吸水管连成一体,共用一台水泵。 3.2.4 井点运行 通电运行后,应经常检查机械部分、电动机、传动轴、电流、电压等,并观测和记录管井内水位下降和流量。 3.2.5 井点拆除 3.2.5.1 地下建筑物竣工,并回填、夯实到地下水位线以上后,方可拆除井点系统。 3.2.5.2 井管用完后,可用人字拔杆、倒链将井管徐徐拔出,滤水管拔出后,洗净待用。 3.2.5.3 所留孔洞用砂砾填充夯实。

文章TAG:轻型井点  轻型井点布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