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理解题的作答技巧有哪些

不超过200字。例2:“给定资料4”中陈博士表示了对我国陷入“人口诅咒”陷阱的担忧。请结合“给定资料3-4”,试对这里的“人口诅咒”做一全面解释。(15分)要求:全面、准确、逻辑性强,不超过200字。例3:给定资料4提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请根据给定资料3和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分)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全面,有逻辑性;(2)不超过300字。

理解题的作答技巧有哪些

2,高分魔兽争霸之冰封王座的不死族

AAA不死族建筑作用,主要是生产兵种,通灵塔(快捷键BZ)作用是提供人口升级成能攻击和减速地面单位的防御型建筑以及对空的建筑。主基地大墓地HP1500 防御城甲5点 快捷键BN 这TM只能输入100字,我VS18级你加我好友。
A你就直接上魔兽里看吧,实际操作一下也好理解C组合键也是B字数有限制我就不说了上土豆找亡灵族教学视频看 D也是E这个好像没有呀!英雄黑暗游侠的6级技能到可以你这个想法太变态了,一般人从来不会想。
A.基地,人口,出兵建筑,科技建筑,商店B.封矿区或者封家,主基地用通灵塔,分基地用牺牲深渊。一般5采金2-3采木C.鼠标移到建造面板上看,比如地穴就是BCD.兵营坟场通灵塔祭坛商店通灵塔E.大师级女巫占据
A建筑作用可以上网查,组合键也可以查,在百度里文库里打魔兽不死族。B你可以练习封家,看视频就行,如果操作好就造一个卡点,让寺僧躲进去。一般开局造5个寺僧,新手最好造5个食尸鬼。流程看视频变兵造女巫
对于A,我给你大概提一下祭坛(巫妖,地穴领主,DK,恐惧魔王)地穴(食尸鬼,蜘蛛,石像鬼),坟场(升级攻击和防御的)通灵塔(人口)诅咒神庙(女巫,能用占据把敌人的兵变成我的兵)剩下我多回答几次,写不下了

高分魔兽争霸之冰封王座的不死族

3,理解题的作答技巧

一、理解题的命题形式对于这一类题型而言,出题往往会给出材料中的某个词语或者某句话,然后要求谈谈理解/认识/看法或者阐释意思等等之类的,如:例1: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10分)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例2:“给定资料4”中陈博士表示了对我国陷入“人口诅咒”陷阱的担忧。请结合“给定资料3-4”,试对这里的“人口诅咒”做一全面解释。(15分)要求:全面、准确、逻辑性强,不超过200字。例3:给定资料4提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请根据给定资料3和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分)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全面,有逻辑性;(2)不超过300字。例4:根据材料3,谈谈你对其中划线部分“各个地方的人才引进工作,必须要错位又对位”的理解。(20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200字。例5:依据“给定资料2”,阐述划线句子“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纹”的意思。(10分)要求:(1)准确、全面,有逻辑性;(2)不超过200字。例6:“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这句话内涵丰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要求:(1)准确、全面、逻辑清晰;(2)不超过300字。例7:“给定资料6”中说“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请根据“给定资料6”,指出这句话的含义。(10分)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理解题的作答技巧

4,2018年国考申论词句分析题详解有哪些

2018年国考申论词句分析题详解(1) 词句分析其实可以细分为词和句的分析,本文就将词与句分开介绍,以巩固对此类题型答题思路的理解与掌握。一、词的分析  词的分析即对材料中提及的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词的理解解释,或对一些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的剖析。  (一)真题回顾  1.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1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2.“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3.“给定材料4”中陈博士表示了对我国陷入“人口诅咒”陷阱的担忧,结合给定材料3和4,试对这里的“人口诅咒”做一个全面的解释。(15分)  要求:全面准确,逻辑性强,不超过200字。  (二)题型判断  1.题干判断标准:理解,解释,阐释......(某一具有特殊意思的词语/短语)的内含,含义或意思。要揭示词语背后的表现、原因、影响、对策等  2.常见作答要求:往往常出现准确,简明或全面,准确的字眼。  3.出题形式参照:一般为第一题的第二小问,偶尔出现在第二题之中,字数较少。  (三)答题思路  1.答题步骤:概括+引申  其中,概括是指把给定材料中与题干相关的直接信息找出来并进行归纳概括,引申则是指对词语相关的表现,原因,影响,对策展开说明。  2.答题形式:  可直接列点作答,也可通过关联词进行连接,连词成句进行解释,着重注意采分点。  (四)例题参考  例:1.“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参考解析:“死海”是指由于污染和人为因素破坏,渤海面临物种锐减、赤潮频发等海洋灾害,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海洋生命力无法恢复,渔民失去谋生的机会,渤海丧失北部经济社会发展生命线的重要地位。因此应全面规划保护

5,评价类观点题和理解类题目的辨析

区别一:审题干信息和题目要求。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的区别,从外在生理特征便可以进行区分,这些就是“显性区别”。同样,一般来说理解类的题目,也称为词句分析,往往涉及到对一些名词、短语或者句子的理解。题干设问大多为“谈谈对XX的理解”、“XX是什么意思或含义”等。如“死海”是什么意思?“预先失败”的含义?对“人口诅咒”进行全面解释?谈谈对“我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读书少”的理解?等等。评价类的题目往往会让考生对一个观点进行评价,设问多以“谈谈你的见解”为特点。所以,只要能够先确定是理解类的题目,剩余的基本上可以划到评价类的范畴。这类做法虽然不够严谨,但是对做题实操还是有帮助的。而评价类的题目既有现象评价,也有观点评价,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比较容易区分。观点类的评价题又细分为观点正确、支持该观点,如“韩剧的风靡无损于我们的文化自尊,作为正方第一辩手进行发言”就是典型,通过审题也比较容易区分;观点评价还有反驳观点,即该观点是错误的,如“反驳网友A 的观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道德失范)”,通过审题便知是反驳,表态度就是该观点是错误的,这类题目也好区分;最后一类就是该观点是正确的情况,这类题目最难,因为评价类的题目中涉及到一句话与观点类中(观点正确)的评价,都是观点正确,难就难在开头怎么破题?
提起申论,很多人对理解类和评价类这两种题型会感到头疼,一方面是材料相对较为分散、复杂,另一方面就是答题逻辑和答案的梳理也比较繁琐。甚至有时候会有种“傻傻分不清”的感觉。下面吴老师就结合课堂教学的经验,给各位正在备考的学员分享一下自己对这些题目的理解和思考,以期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这两类题目的共同点都是属于综合分析的范畴,基本上都要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进行思考,在分析环节都要结合材料进行有关要素的解读,如原因、问题、影响、对策或者结论等,这些只要紧密结合材料进行提炼、梳理即可,在这里不再赘述。但是两者的不同点,尤其是在开篇破题环节有时候会出现难以把握的情况。 区别一:审题干信息和题目要求。 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的区别,从外在生理特征便可以进行区分,这些就是“显性区别”。同样,一般来说理解类的题目,也称为词句分析,往往涉及到对一些名词、短语或者句子的理解。题干设问大多为“谈谈对xx的理解”、“xx是什么意思或含义”等。如“死海”是什么意思?“预先失败”的含义?对“人口诅咒”进行全面解释?谈谈对“我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读书少”的理解?等等。评价类的题目往往会让考生对一个观点进行评价,设问多以“谈谈你的见解”为特点。所以,只要能够先确定是理解类的题目,剩余的基本上可以划到评价类的范畴。这类做法虽然不够严谨,但是对做题实操还是有帮助的。 而评价类的题目既有现象评价,也有观点评价,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比较容易区分。观点类的评价题又细分为观点正确、支持该观点,如“韩剧的风靡无损于我们的文化自尊,作为正方第一辩手进行发言”就是典型,通过审题也比较容易区分;观点评价还有反驳观点,即该观点是错误的,如“反驳网友a 的观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道德失范)”,通过审题便知是反驳,表态度就是该观点是错误的,这类题目也好区分;最后一类就是该观点是正确的情况,这类题目最难,因为评价类的题目中涉及到一句话与观点类中(观点正确)的评价,都是观点正确,难就难在开头怎么破题? 区别二:表达的意思有深、浅之分。 有些学员会反馈说是只要听到“观点正确”就是表态度,听到“观点明确”就是解释说明,我认为这类过于绝对的说法有待商榷,综合分析本身就是考查考生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解读能力的,单单凭借这类词汇就草率的下结论并不是很稳妥。这时候就要看两类题型,即观点类(该观点为正确的情况)和理解类(为一句话的情况)在表述上会存在着深层次和浅层次之别。 理解类的往往是“话里有话”“犹抱琵琶半遮面”,命题特点是“说一半、留一半”,这需要考生结合材料对隐藏的信息进行深层次挖掘和解读,所以其作答思路为表层含义加上引申含义,这个“引申”其实就是在提示考生在作答时候要尤为注意。如“我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读书少”,一看这句话貌似有点“反常识”,那结合前后文很快就知道其实作者是话里有话、是有“弦外之音”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作者真正用意的琢磨和分析,才能进行比较精准的把握。 而观点类的(该观点正确的情况)题目表达的意思不存在抽象一说,绝大多数都很直白,不存在遮遮掩掩的情况,可谓是“一语中的”“一针见血”,抓住了问题的核心。言外之意就是我的观点已经很明确了,你不需要再解释,只需要表明态度是支持是反对还是辩证等即可。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这个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你需要亮明你自己的观点态度;再如“作为审美对象,丑比美更深刻。”这句话也是隐藏着作者自己的终极观点,即“(作为审美对象)丑比美更深刻”对不对呢?有没有道理呢?所以表态度即可。

6,申论综合分析怎么做

公务员考试申论综合分析题作答方法,如:1. 仔细审题:找准分析对象,确定分析方法。2. 选择要点1)围绕作答对象找要点;2)优先选择材料中的明显要点;3)挖掘材料背后潜在要点。3. 整合要点1)合并同类项:对要点进行合并。2)逻辑:递进。
公务员笔试申论综合分析题解答思路及方法技巧:1. 作答思路1)核心要求要点齐全:每个要点都要找到不能有遗漏。条理清楚:透过现象看本质,综合—分析—综合的思路作答题目。语言流畅:表达通顺没有语病。卷面整洁:卷面不要涂改,书写工整。2)特殊要求分析深刻—分析是关键观点正确—从材料中提炼观点2. 解答方法1)仔细审题:找准分析对象,确定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常用的方法有横向分析法和纵向分析法。①横向分析法:把握题干之后对材料进行分析,找出和题干相关的原因、影响、做法启示、关系、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然后在得出观点,后综合得出对策。②纵向分析法:综合分析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作答思路回答,但是要注意重在分析。2)选择要点围绕作答对象来找要点;优先选择材料中的明显要点;挖掘材料背后潜在要点。3)整合要点合并同类项:对要点进行合并。逻辑:递进。4)规范书写注意分段,多用连接性词语。
【例题】请你结合“给定资料1~2”,谈谈对文中画线句子“从贴牌生产到打造自主品牌,中国企业势在必行”的理解。要求:全面准确,分析透彻,不超过300字。【解题思路】【阅读题干,审清题意】题干给出的信息非常明确,要求我们谈对于“从贴牌生产到打造自主品牌,中国企业势在必行”的理解。从下面的要求看也基本属于常规要求,字数较为适中,因此,我们只需要按照这句话的核心所指/强调核心意图、为什么迫切需要打造自主品牌、如何更好的打造自主品牌三个方面进行相应的要点梳理即可。【阅读材料,提取要点】第一段:背景段落。关键信息:2013年福布斯全球品牌100强中,中国品牌无一上榜。第二段:有无自主品牌的效益对比。关键信息:没有自主品牌,就意味着在产业链条上,我们依然处于低端,利益饱受冲击;拥有自主品牌,不仅仅涉及到商业利益,也关系国家形象。第三段:有无自主品牌的效益对比。关键信息:贴牌会导致:低廉的利润;企业未来生存的脆弱;承受侵权陷阱、低价竞争和订单变化带来的巨大风险。拥有自主品牌:激励创新、助推发展的巨大作用;为企业带来更高的价格、更大的规模和更多的品牌延伸。第四、五段:万达发展儿童娱乐业的经验。关键信息:定位准确、自主研发创新、全国覆盖。【加工要点,组织答案】经过材料梳理,关于贴牌和自主品牌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简单汇总如下:解释题干:告诉我们打造自主品牌的重要性。具体表现为:贴牌生产:处于产业链低端;利润低;生存成长空间有限;承受侵权陷阱、低价竞争和订单变化带来的巨大风险。自主品牌:增加商业利益;提升国家形象;促进企业激励创新、利润增加、规模扩大、品牌延伸。得出基本结论:准确定位、注重研发。【参考答案】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中国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的重要性。贴牌生产会让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获取的利润也是全产业链中最低的;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还会让企业承受侵权陷阱、低价竞争和订单变化带来的巨大风险。而拥有自主品牌不仅仅可以增加企业利润;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而且商标品牌在企业竞争中具有激励创新、助推发展的巨大作用。一个有价值的品牌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价格、更大的规模和更多的品牌延伸。还能促进企业提升企业无形资产,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形象。因此,中国企业必须走打造自主品牌之路。做好企业产品的定位,注重产品创新研发。打造产业链。制定长期规划,根据产品特点延伸品牌,覆盖全产业链。【题目总结】该题目属于比较传统的解释类综合分析题目,作答此类题目时我们首先要把握题干中需要解释分析对象的特点。如果比较通俗易懂,我们可以直接根据材料的倾向进行简单换述或者点明其本质特征。如果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到材料中找出尽可能准确的具体通俗表述,然后进行适当换述。分析环节的重点是要在寻找要点的过程中注意针对性和材料内部的既定逻辑,如刚才这道题目,材料中根据贴牌生产和自主品牌分别给出了比较明确的内部对比逻辑,我们在寻找要点时就需要清晰标注甚至批注,然后在加工要点时进行对应性的整理。最后根据材料引导对策或者结论情况简单表述下第三个部分即可。“中国制造”曾经使我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在整个改革开放历程中制造加工业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不仅仅解决了很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让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面临全球进行整体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单纯依靠低端制造业已经难以为继,甚至出现了“人口诅咒”的现象。这种情况下,我们适时提出了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这是时代大势,也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必然。从这个大背景下去理解中国制造2025,理解刚才题干中所述的自主品牌,就会有全新的意义和价值。这也启示我们在复习备考申论的过程中如果不能系统性的了解某一社会热点,想要深入把握其内涵内核是非常困难的。也建议大家学习理论政策要最少从五位一体的大格局入手,这样才能更准确的把握好相关要点。

7,国考申论考试评价类观点题和理解类题目的辨析方式是什么样的

国考申论一般是四个大题,总共五个小题。会涉及概括题、对策题、分析题、应用文写作题、大作文写作题这五种题型。点击查看国考考试内容题型分类:(1)对多种做法、观点的归纳;例题1:给定资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例题2:给定资料中包含了“使人们无担忧的维护社会正义”的多种举措,其中体现出两种不同理念,请你对这两种理念分别加以简述,字数不超过400字。(2)对观点的理由进行归纳例题1:给定资料中指出,“不能把内涝的板子都打到排水管道的身上”,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此观点的理由所在。例题2:在关于有奖让座的问题上,有赞成和反对两种意见,请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总结赞成者和反对者的各自理由。(3)概括两种不同的观点并谈看法例题: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材料中有两种不同倾向性的观点,请对这两种观点分别加以概述并谈谈你的看法。字数不超过500.
2020年国考申论备考:评价类(观点)题和理解类题目的辨析提起申论,很多人对理解类和评价类这两种题型会感到头疼,一方面是材料相对较为分散、复杂,另一方面就是答题逻辑和答案的梳理也比较繁琐。甚至有时候会有种“傻傻分不清”的感觉。下面吴老师就结合课堂教学的经验,给各位正在备考的学员分享一下自己对这些题目的理解和思考,以期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这两类题目的共同点都是属于综合分析的范畴,基本上都要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进行思考,在分析环节都要结合材料进行有关要素的解读,如原因、问题、影响、对策或者结论等,这些只要紧密结合材料进行提炼、梳理即可,在这里不再赘述。但是两者的不同点,尤其是在开篇破题环节有时候会出现难以把握的情况。区别一:审题干信息和题目要求。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的区别,从外在生理特征便可以进行区分,这些就是“显性区别”。同样,一般来说理解类的题目,也称为词句分析,往往涉及到对一些名词、短语或者句子的理解。题干设问大多为“谈谈对XX的理解”、“XX是什么意思或含义”等。如“死海”是什么意思?“预先失败”的含义?对“人口诅咒”进行全面解释?谈谈对“我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读书少”的理解?等等。评价类的题目往往会让考生对一个观点进行评价,设问多以“谈谈你的见解”为特点。所以,只要能够先确定是理解类的题目,剩余的基本上可以划到评价类的范畴。这类做法虽然不够严谨,但是对做题实操还是有帮助的。而评价类的题目既有现象评价,也有观点评价,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比较容易区分。观点类的评价题又细分为观点正确、支持该观点,如“韩剧的风靡无损于我们的文化自尊,作为正方第一辩手进行发言”就是典型,通过审题也比较容易区分;观点评价还有反驳观点,即该观点是错误的,如“反驳网友A 的观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道德失范)”,通过审题便知是反驳,表态度就是该观点是错误的,这类题目也好区分;最后一类就是该观点是正确的情况,这类题目最难,因为评价类的题目中涉及到一句话与观点类中(观点正确)的评价,都是观点正确,难就难在开头怎么破题?区别二:表达的意思有深、浅之分。有些学员会反馈说是只要听到“观点正确”就是表态度,听到“观点明确”就是解释说明,我认为这类过于绝对的说法有待商榷,综合分析本身就是考查考生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解读能力的,单单凭借这类词汇就草率的下结论并不是很稳妥。这时候就要看两类题型,即观点类(该观点为正确的情况)和理解类(为一句话的情况)在表述上会存在着深层次和浅层次之别。理解类的往往是“话里有话”“犹抱琵琶半遮面”,命题特点是“说一半、留一半”,这需要考生结合材料对隐藏的信息进行深层次挖掘和解读,所以其作答思路为表层含义加上引申含义,这个“引申”其实就是在提示考生在作答时候要尤为注意。如“我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读书少”,一看这句话貌似有点“反常识”,那结合前后文很快就知道其实作者是话里有话、是有“弦外之音”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作者真正用意的琢磨和分析,才能进行比较精准的把握。而观点类的(该观点正确的情况)题目表达的意思不存在抽象一说,绝大多数都很直白,不存在遮遮掩掩的情况,可谓是“一语中的”“一针见血”,抓住了问题的核心。言外之意就是我的观点已经很明确了,你不需要再解释,只需要表明态度是支持是反对还是辩证等即可。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这个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你需要亮明你自己的观点态度;再如“作为审美对象,丑比美更深刻。”这句话也是隐藏着作者自己的终极观点,即“(作为审美对象)丑比美更深刻”对不对呢?有没有道理呢?所以表态度即可。
2020年国考申论备考:评价类(观点)题和理解类题目的辨析提起申论,很多人对理解类和评价类这两种题型会感到头疼,一方面是材料相对较为分散、复杂,另一方面就是答题逻辑和答案的梳理也比较繁琐。甚至有时候会有种“傻傻分不清”的感觉。下面吴老师就结合课堂教学的经验,给各位正在备考的学员分享一下自己对这些题目的理解和思考,以期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这两类题目的共同点都是属于综合分析的范畴,基本上都要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进行思考,在分析环节都要结合材料进行有关要素的解读,如原因、问题、影响、对策或者结论等,这些只要紧密结合材料进行提炼、梳理即可,在这里不再赘述。但是两者的不同点,尤其是在开篇破题环节有时候会出现难以把握的情况。区别一:审题干信息和题目要求。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的区别,从外在生理特征便可以进行区分,这些就是“显性区别”。同样,一般来说理解类的题目,也称为词句分析,往往涉及到对一些名词、短语或者句子的理解。题干设问大多为“谈谈对XX的理解”、“XX是什么意思或含义”等。如“死海”是什么意思?“预先失败”的含义?对“人口诅咒”进行全面解释?谈谈对“我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读书少”的理解?等等。评价类的题目往往会让考生对一个观点进行评价,设问多以“谈谈你的见解”为特点。所以,只要能够先确定是理解类的题目,剩余的基本上可以划到评价类的范畴

文章TAG:人口  诅咒  理解  解题  人口诅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