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白居易的诗都有哪些

长恨歌。

白居易的诗都有哪些

2,白居易的诗有哪些要题目

这是代表作:《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其他也很有名的是:《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问刘十九》《买花》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要题目

3,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长恨歌、琵琶行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4,白居易的诗句

鸟白居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 (唐代)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 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 (唐代)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春光好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池上【唐】 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5,白居易的诗句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白居易《暮江吟》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名诗句太多太多,这里只略举一二大家所熟知的,如: 1、《赋得古原草送别》中: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琵琶行》中: (1)犹抱琵琶半遮面。 (2)此时无声胜有声。 (3)门前冷落车马稀。 (4)相逢何必曾相识。 3、《忆江南》中: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长恨歌》中: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5、《放 言》中: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6,白居易的好诗 急用

忆江南①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②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作者】 772-846 ,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注释】 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②谙(音安):熟悉。 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品评】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 “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7,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哪些诗写诗名

一、白居易存诗2800余首,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问刘十九》《买花》《望月有感》 《放言》 《池上》《缭绫》。  二、扩展知识:  1、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诗歌理论: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3、作品简介:《白氏长庆集》,别集名。唐代白居易著。因编集于穆宗长庆年间,故名。原为七十五卷,现存七十一卷。宋、明均有刻本。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顾学颉《白居易集》点校本。白居易生前就对自己的诗文进行过几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长庆为穆宗年号),后改名《白氏文集》,收诗文3800余篇,分75卷,抄写5部,分藏子弟家,后散乱。今存71卷,共收诗文3600多篇(羼入几十篇他人作品)。明马元调重刻本和日本那波道园1618年本与绍兴本基本相同。清初汪立名《白香山诗集》仅收诗。今人顾学颉以绍兴本为底本,参校各本而成《白居易集》及《外集》,附白氏传记、白集重要序跋和简要年谱。近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陈友琴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白居易卷》、日本花房英树《白居易研究》等,都是较重要的研究参考书籍。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分为前后两集,是他两次编集的。前集有“古调诗”九卷,“律诗” 八卷,后集有“格诗”四卷,“律诗”十一卷。“古调诗”即“格诗”,都是指古体诗。另外有一卷 题作“半格诗”,所收的诗,大体上都是古体,但常有对偶句,或者用平仄黏缀的散句。《白氏长庆集》所收诗,分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共2800余首。讽谕诗是白氏诗歌中最精华的部分.其中包括《新乐府》50首、《秦中吟》l0首等代表作。名篇如《观刈麦》、《卖炭翁》、《杜陵叟》、《轻肥》、《重赋》、《上阳白发人》等。此类诗作大多直赋其事,有的则托物喻言。闲适诗多用于表现闲情逸致,或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同风光,代表作有《适意》二首、《归田》三首等。
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大林寺桃花暮江吟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 《问刘十九》《买花》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
小池
忆江南,长恨歌。。。。。。

文章TAG:白居易  哪些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