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中考物理题

1.快慢,快,慢, 2.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3.电磁铁 4.低电压,弱电流,高电压,强电流 5.焦耳J,千瓦时kwh 6.W=Pt=UIt 7.W=U2/R=I2R

{0}

2,中考物理多少满分

每个省市具体情况不一样。以下部分省市物理科目满分:1、吉林省 :物理(70分)2、北京市: 物理(100分)3、贵阳市:物理(90分)4、河北省:理综(物理、化学共120分)5、安徽省:理综150(物理90,化学60)初中物理主要学习内容:1、初一: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凹透镜和凸透镜),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 2、初二:欧姆定律(电压),电功率(电能,电和热),电与磁(磁场,电生磁,磁生电,电动机,电磁继电器),信息的传递(电话,电磁波)。 3、初三:物质(质量和密度),运动和力(力,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力和机械(弹力,重力,摩擦力,杠杆),压强和浮力,功和机械能(机械效率,功率,动能和势能,机械能的转换),热和能(内能和热能),能源(能源的介绍,太阳能和核能)。

{1}

3,中考物理知识

老花镜其实就是一个凸透镜 而太阳光是平行光,平行光找到凸透镜上,在后面焦点处汇聚,也就是题中的最小的光斑 所以焦距为25m 那么老花镜的读书为100/25=4° 其实我怀疑你把25厘米写成25米了 如果是25厘米的话,应该是400度 因为4度的老花镜戴上跟没戴没什么区别

{2}

4,中考物理答题技巧

一、注意解题规范  计算题要注意单位问题,可在计算前,先把单位统一成基本单位,避免错误。  解题过程中,要每小问用序号分开,不要连在一起,书写清楚。  二、注意审题,把握细节,理清关系  每次总要等到考试后,有同学在讨论时,才会发现原来少用这个条件,那个关系。所以在考试中一定要审清题目,把握细节,理清各量关系。  特别是电学题一般会较复杂,建议可以针对每一问单独画电路图,并在图上标出各物理量的数值。给每个电器一个数字下标,以示区别,在解题时便于表示,也可以理清关系,避免混乱,张冠李戴的情况。  三、注意总结一些常见题的解题规律  如电学上的度的有关计算,应该把单位统一成kw和h进行计算,不仅运算量小,而且错误率低。  而汽车类功率就应该用p=fv和w=pt来计算同样可以提高效率  类似的还有机械效率,不计绳重和磨擦、由额定算实际等等都有固定的解题牢路。  四、要注重对结果的常规检验  很多物理问题多是来之日常生活,不论过程如何,其结果一定会符合实际,一看结果就应能初步判断。  如算效率,如果出现特别低或高的情况,就应注意,一般效率会在60%--90%左右。  有的同学算电灯的功率出现2000W,一看就不正常,肯定错。  再如算密度时,其结果一般都会和某种物质相同,所以若结果是我们所知的物质,则一般没问题,否则就要注意了。  而象身高160M,体重500Kg的情况就更低级了。  五、作图要准备充分,作图规范  要准备好工具,尺,铅笔,作图时注意虚线和实线,注意细节,比如垂直符号。  六、欲擒故纵解探究题  近年在中考物理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探究题,且文字较多,很多同学看到就晕,就害怕。但由于学生实际能力,我们的探究一般都是学过的,或结论比较明显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完成此类题时,首先看第一句,明确探究的目的,然后直接由生活经验或平时所学得出结论。

5,中考的物理题

有平均速度定义可得:V=S/T=100/12.8m/s=7.8125m/s, 呵呵,不要给迷惑了哦
12.8S就是100M的总时间,由V=S/T的V=100M/12.8S=7.8125M/S。
用100分别除以这些秒数...加起来再除以5就是了

6,2022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2022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2022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欢迎查阅!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 方法 :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V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ghh:单位:米;: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 1.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2.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镊子,筷子,扫地用具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3.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4.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5.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详见公式 总结 ) 6.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7.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8.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9.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P=W/t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学好初中物理的小技巧有哪些 1.见物思理,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物理讲的是“万物之理”,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注意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多抬头看看天空,你就会发现物理中的“力、热、电、光、原”知识在生活当中处处都有。一旦养成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的习惯,你就会发现原来物理这么有魅力,这么有趣。! 2.学会从“定义”去寻找错因。 打好基础。 对于基本公式,规律,概念要特别重视。“死记知识永远学不好物理!”最聪明的学生都会从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并且能够做到从一个错题能复习一大片知识——这是一个学生学习物理是否开窍的最重要的标志! 3.把“陌生”变成“透彻”!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纳它,再通过听老师讲解、对比、应用理解它。要有一种“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这样时间长了,应用多了,陌生的就变成了透彻的了。 4.把“错题”变成“熟题”! 建立错题本,在建立错题本时,不要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尤其注意建立错题本的方法和技巧,要有自己的创新、智慧以及汗水凝结在里面,力求做到赏心悦目,让人看了赞不绝口,自己看了会赞美自己的杰作。并且要常翻常看,每看一次就缩小一次错题的范围,最后错题越来越少,直至所有的“错题”变成“熟题”!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会触类旁通,永不忘却。 2022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物理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5篇 ★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计划 ★ 中考前快速提分的方法 ★ 中考数学最全考点分析主要知识点 ★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2022模板十篇 ★ 2022九年级教学工作总结最新10篇 ★ 中考化学的重要知识点 ★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 2022初三学生个人学习计划5篇 ★ 2022初三新学期计划书范文10篇

7,中考物理

(1)柴油抽水机动2h做的有用功就是把1600 m3的水抬升了4.5m w有用=Gh=mgh=1.0x103x1600x10x4.5=7.2x107J(2)柴油抽水机的效率为40%,所以柴油抽水机做的总功为: w总功=w有用/效率=7.2x107J/40%=1.8x108J 这些能量是由柴油的燃烧而产生的,所以消耗的柴油为: m=Q/q=1.8x108/4.5x107=4kg(3)p=w总功/t=1.8x108J/7200=2.5x104w=250kw

8,中考物理题

根据p=m/V,从图像可得 甲的密度p甲=8g/1cm3=8g/cm3=8000kg/m3 乙的密度p乙=2/2=1g/cm3=1000kg/m3 甲乙正方体的质量相等,即 m甲=m乙 p甲V甲=p乙V乙 V甲/V乙=p乙/p甲=1/8 正方体的体积V=L3(L边长) 则L甲/L乙=1/2 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F/S=G/S=pVg/S=pSLg/S=pLg 则Pa:Pb=p甲L甲g:p乙L乙g=8*1:1*2=4:1 选C

9,关于中考物理的问题

梓欣体重100kg 重力980N 最快速度5m\s 实心球最远距离6m
一个鸡蛋50g,拿起来2个鸡蛋要1N的力。 一个人重50kg。 课本 200g。压力2N,面积0.25m*0.15m。压强53Pa。 小汽车 3吨 货车 10吨左右吧。 步行速度4-5km/h 自行车 20km/h 空气声音 340m/s 水中更快,固体更更快。 灯泡 功率40w-100w 电视100w 空调1000w 冰箱600w,但是冰箱工作会儿会停,所以1天1度电。

10,中考物理

已知量是电压和电功率,可以求出电阻,分别为12Ω和18Ω,这时两灯串联,考虑一下串联的一些关系,首先总电阻为两电阻之和,即30Ω,又已知总电压为6V,得到电路中电流I=U/R总=6V/30Ω=0.2A,得到电流了,再利用P=I2R求得每个灯泡的实际功率,分别为0.48W、0.72W。所以显然选D
由题目知道甲的电阻是12欧,工作电流时0.5A 乙是18欧,工作电流时1/3A 所以他们串联在6V电路中,电路电流=6/(12+18)=0.2A 所以A前半句对,但后半句错,应该是乙较亮 B很明显错 C更加明显,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总功率=I^2 R=1.2w D对!

文章TAG:中考  中考物理  物理  中考物理  
下一篇